張震講的鬼故事,為什麼能紅遍東北三省?

2021-02-18 新周刊

《中邪》(2016)劇照。請不要隨便點開大圖。

「拿著你的iPad,低頭看屏幕,裡面照出一張男人的臉,留著圓寸,和你一樣,他在看著你……」張震用他低沉的嗓音即興創作了一段鬼故事。

————————

 

「張震被自己的鬼故事嚇死了。」

2000年前後,這條小道消息流傳於校園和恐怖故事愛好者之間。消息暗合了人們對恐怖故事的期待,幾乎所有人在第一次聽到傳聞時都信以為真。

「死訊」盛傳時,有人在寢室為他舉辦過小型的告別儀式,妻子小靜還接到過「請節哀」的安慰電話。

傳聞過於真實,以至於任何證明張震還活著的消息都成了笑話。兩三年前,張震開通了微博@張震講故事。

「大家好,我是張震。我真的還活著……」儘管微博已經加V,但依然有網友質疑帳號真偽,「哈哈哈哈……」的回覆,讓張震的每一次自證都以失敗告終。

 

張震。

東北三省最火的廣播節目

 ————————

「你是怎麼找到我的?」張震問。

尋找張震的過程頗費周折,問過的人十有八九要給出「他還活著?」的質疑。

眼前的張震活得好好的,他和家人剛從海南回來,脖子上還印著烈日的痕跡。眼鏡、捲髮、微胖的臉……和十幾年前盜版卡帶上的照片一個模樣。

當年,「張震講故事」在遼寧娛樂臺播出,是當時東北三省最火的廣播節目。

「一開始,只是到電臺去兼職。」張震說,90年代是中國廣播的黃金年代,現在回頭去看,很多如今知名的主持人、記者都是從電臺走出來的。

進電臺主持一檔節目,那是當年很多「口齒清晰」的青年最大的夢想。

1993年,張震剛考上大學,「成績不好,去了瀋陽師範大學」。通知單到手沒幾天,同學就給他打電話說,遼寧電臺文藝頻道在招業餘主持人。「主持的第一檔節目是暑假熱線」,不是什麼黃金檔的節目,每周一期,下午一點,「一個小時的節目很容易應付」。

在一所二三線城市的非重點大學念書,日子無聊。「除了上課,就沒什麼事。」90年代大學生勤工儉學的風氣正盛,那會兒,張震打了三份工,一份是給初中生教英語,一份是在遼寧電臺做主持,還有一份是在瀋陽交通臺做主持人。

「按部就班地做幾檔小節目,偶爾給熱播節目做代班主持,沒什麼難度,很好對付。」張震說,剛開始的那點興奮勁兒很快就沒了。

四年就這樣混過去了,一畢業,正趕上娛樂臺創辦,電臺招兵買馬,籠絡了一群年輕人。在那裡,張震終於有機會做真正屬於自己的節目。

「開始做『張震講故事』,什麼故事都講,言情、武俠、鬼故事……一段時間後發現,鬼故事的效果最好。我就漸漸集中精力只講鬼故事了。」

《張震講故事》發行的磁帶、CD等。

那是個沒有微博、朋友圈,連門戶網站都剛剛起步的時代,很長一段時間裡,張震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紅」,他只能從那些成山的讀者來信裡隱約感到,在大學生群體裡,自己有那麼點影響力。

第一張專輯的首次籤售,讓張震第一次感到自己真的「紅了」。1998年,張震錄製了自己的第一張聲音專輯《張震講故事》。第一場籤售會在瀋陽的北方圖書城舉辦,那是當年東北最大的圖書城,也是很多明星籤售會的必經之站。

「桌子都擠塌了,沒有預估人數,事先準備不足。」張震還記得,籤售從中午持續到黃昏,過程像一場貓鼠遊戲,地點換了好幾次,他在樓道裡跑,聽友跟在後面追,最後,整個籤售活動是在書城後門的一輛大卡車裡結束的,「籤得手和胳膊都麻木了」。


《張震講故事之鬼迷心竅》海報。

 

「張震死在自己的故事裡,多好的戲劇衝突。」

 ————————

「紅了」的張震依然在電臺做節目,寫鬼故事,內心難免膨脹。遼寧電臺邊上就是當時最火的重慶火鍋店,吃完火鍋再走上幾步,到瀋陽往事酒吧喝喝酒、吹吹風,也吹吹牛。有錢,有名氣,有朋友,有愛人,再加上本身就是土生土長的瀋陽人,張震在自己的地盤混得如魚得水。

鬼故事講多了,難免遇上「鬼」。有一次,張震、小靜和錄音師在臺裡錄「開盤」。「錄了五六分鐘,我推開門讓錄音師重放,聽一下效果。但發現,盤裡根本沒有我和小靜的聲音,只有沙沙沙的響聲。錄音師明明在錄音啊。」三個人越想越害怕,趕緊收拾收拾走人了。

「我還是不太相信自己經歷的是什麼靈異事件,可能是技術環節出了問題。」張震說,不寫鬼故事時,他是特別膽小的人,去太平間送朋友,沒人陪伴不敢去衛生間,「就像有些人開車不暈車,但坐車暈車一樣,寫故事時不怕,看故事時還是會害怕」。

你聽過張震講的鬼故事嗎?

人紅了,謠言不可避免。第一張專輯之後,關於「張震死了」的傳聞就開始在東北流傳。2001年,瀋陽某都市報發表了一篇關於恐怖故事的文章,文章裡提到「張震被自己的鬼故事嚇死了」。那是一個老百姓還熱衷於訂閱報紙的年代,官方媒體的權威報導把張震的「死」坐實了。

那段時間,張震和家人都收到過慰問電話,電臺的熱線電話也被打爆了,大家紛紛表達緬懷之情,貼心地為家人送上一句「節哀順變」。

「那年,我28歲,這種事實在是不吉利。」張震說,自己那會兒缺乏幽默感,也有點浮躁,確實惱火了,一衝動就把報社告上了法庭。「後來弄明白了,是一個實習生寫的稿子。她還跑來給我道了歉。」

官司打贏了,報社也道了歉,流言卻停不下來。「張震正在錄音,有個人突然進來,把他嚇死了。張震正在寫故事,他媽媽給他送飯,把他嚇死了。張震先是被嚇瘋了……總之,各種各樣的死法。」張震說,現在想想,這件事多有意思啊,「這裡面有大家對自己故事品質的肯定,就像戰死沙場是一種榮耀,張震死在自己的故事裡,多好的戲劇衝突。」


《張震講故事之合租屋》劇照。

 

「在拿到那張支票前,我們兜裡只剩下兩三百塊錢。」

 ————————

張震「死了」的傳聞愈演愈烈,其中有個很重要的原因,2001年之後,張震離開了讓他成名的電臺,和愛人小靜一起,到北京尋找機會。

2000年,「北漂」最流行,瀋陽廣播、電視圈經歷了嚴重的人才流失,後來轉投央視的勝春、吳為、冀玉華,北京人民廣播電臺交通臺的王佳一……很多人都在那段時間離開遼寧,去北京發展。

張震說,自己的性格被動,沒有規劃,又很享受安逸的日子。小靜不一樣,她從開始和張震搭檔起就相信,張震不該窩在東北,那裡裝不下他的天賦和才華。

幾乎是被小靜牽扯著,張震到了北京。

「沒什麼朋友,在東直門附近租了房子。」小靜說,剛到北京時,張震還很不「接地氣」,還在飄著,覺得自己「有點名氣」。當時,兩個人都沒有工作,每天就是「呆著」。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純屌絲。」小靜說,她每天要去菜市場買菜,2003年,東環廣場是全北京城最高大上的辦公區之一,東方銀座還在建設中,招商價兩千美元一平方米。小靜拎著大蔥和兩斤雞蛋從東環廣場的A、B座之間穿過,眼前的小白領們開著私家車,穿得花枝招展,「一下子覺得,這種生活離自己太遙遠了」。


2018年1月25日,張震在廈門。圖/微博@張震講故事

「心裡挺沒底的,找不到機會,進不去任何圈子,離瀋陽廣播圈也越來越遙遠,感覺自己是孤立的。」張震說,在剛到北京的大半年裡,他除了偶爾做做主持賺錢,幾乎無事可做。

那段時間,他讀了大量恐怖小說,最多時一天看四部電影。「回頭再看,當時的積累真的很重要。」

一次,他和小靜去隆福寺逛街,兩人走進一家音像店,問店主有沒有《張震講故事》,店主40多歲,打量他們幾眼,留下一句「等著」,轉身抱出一大箱子盜版帶——1到20集的《張震講故事》。

「這事讓我們覺得,即便是在北京,『張震講故事』也是有群眾基礎的,不會輕易被提起,但市場在發酵。這給了我大大的鼓勵。」張震說。

幸運的是,「呆著」的狀態並沒持續太久。過了一年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出版社突然找到張震,要和他合作做「張震講故事」,很快就籤了合同。

「你知道嗎?在拿到那張支票前,我們兜裡只剩下兩三百塊錢。」出了廣播電臺的大樓已經四點多,張震帶著小靜打了一輛車,趕在銀行下班前兌換了支票。拿到錢,他們又打了輛車,美美地吃了頓羊蠍子火鍋。

這次合作之後,張震的運氣似乎回來了。沒過多久,彩鈴業務興起。張震的鬼故事成了年輕人最喜歡的彩鈴鈴聲。作為張震的夫人兼經紀人,小靜在每次買菜路過的咖啡館裡同時約見搜狐、新浪和掌上靈通三家公司的負責人。「其實,我不太懂這是什麼業務,就坐在那看著他們叫價月費,搶獨家。五萬、八萬、十萬……完全看傻了眼。」

 

《張震講故事》網劇海報。

「每一個嚇人的高潮點都在20分鐘之後。」

 

「拿著你的iPad,低頭看屏幕,裡面照出一張男人的臉,留著圓寸,和你一樣,他在看著你……」張震用他低沉的嗓音即興創作了一段鬼故事。

剛開始講鬼故事時,他只負責講,不負責寫。直到要獨立出專輯,他才開始正式嘗試原創故事。

寫恐怖故事不是件感性的事,它需要縝密的邏輯。出專輯對張震來說又是一件隆重的事,每天下班後,他都一個人留在臺裡,拿出紙筆,安靜地想故事。

「寫的第一個故事是《盒子》。」故事所有恐怖情節的來源都是一位叫做殷婆婆的失明老人。張震覺得,「老人」是很適合出現在恐怖故事裡的元素,他們的皮膚缺乏水分,乾枯、褶皺,形象上離「恐怖」二字近一些。最重要的是,他們被認為更接近死亡,容易創造出真實的恐怖氛圍。

有人說,張震的鬼故事之所以嚇人,就在於他講的不是妖魔鬼怪,而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因為親近,所以更可怕。


電影《中邪》用紀錄片風格拍攝,氣氛更恐怖。

張震的「鬼故事」裡常常沒有鬼,更多時候,是人在作祟。「中國人有個習慣,把所有和恐怖有關的故事都稱為『鬼故事』,恐怖故事、懸疑故事也被叫做鬼故事,這很有趣。」張震說,他喜歡基於人性之惡的美。

到北京之後,張震的鬼故事創作慢慢轉向了純文學創作,第一本長篇小說《失控》在2008年出版,依然是城市人的故事,依然有關欲望和貪婪。

「我出生在城市,過的是城市人的生活,我只能寫這些。」他甚至覺得,「故事有趣比嚇人更重要。一個恐怖故事寫得不成功,一定是先想到了要嚇人。」

張震早年的作品《繩子》裡有一句話:「所有恐懼都來源於沒有準備。」

這句話就是張震創作的方法論:「沒有準備就是未知,準確來說是,所有的恐懼都來源於未知,死亡之所以可怕,是因為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到來。黑暗之所以可怕,是因為你不知道黑暗裡還有什麼。這要靠故事結構來創作,而不是一驚一乍。」

這個問題在恐怖片裡表現得尤為嚴重。這兩年,電影市場火爆,很多電影公司和投資方都來找張震買電影版權。

「他們一直向我要很多個『0』,卻沒有人問我要那個『1』。」張震搞不太明白現在的電影運作,每個人都來問他能不能加進最近流行的什麼新玩意,或者給某個既定的男女主角量身打造個角色,就是沒有人問他要可以把所有元素串起來的那個「1」,這個「1」就是故事本身。

李冰冰和任泉監製的電影《張震講故事之鬼迷心竅》算是張震在電影領域的第一次嘗試,「參與得不多,只提供了聲音和原創故事」。


《張震講故事之鬼迷心竅》劇照。

電影票房不盡如人意,故事本身也與張震的設想相去甚遠。「我給導演和編劇看了很多電影、小說資料,看完劇本後還寫了2萬字的修改意見,我以為夠了,看來還是不夠。」

「為什麼不能給觀眾20分鐘的時間呢?」張震看了太多國外驚悚、懸疑片大師的作品,「每一個嚇人的高潮點都在20分鐘之後,前20分鐘要慢慢把故事講好。」

而國內的片方和導演都沒有耐心,他們急著把觀眾嚇住,以免辜負了「恐怖片」的名頭。「事實擺在那兒,觀眾可以等啊!」對於恐怖片,張震還有點野心:「下次,一定要自己做編劇,這是我唯一能掌握的事了。」

採訪時,夫人小靜一直坐在旁邊。涉及到商業上的問題,小靜會適時地補充幾句。到北京後,張震更依賴小靜了。直到現在,他都不用手機,「所有找我的人都是通過小靜聯繫的」。

「我和手機的關係到諾基亞為止。」在瀋陽時,張震是個很潮兒的人,電子產品更新極快,但現在,只有自己出門時,他才帶上手機,「聯繫方式裡還只有小靜一個人」。

張震說,自己「應該算是個老派的人」,覺得寫作者就應該藏在角落裡,心平靜了,才有創造力。即便在《鬼迷心竅》的電影宣傳期,他也很少參與活動。


張震一家。

來北京十多年了,他依然沒法把這裡稱為「家」。他和家人常住在老家瀋陽,每個月回來一兩次,談談工作,見見朋友。

家裡兩個女兒,一個6歲,一個10個月大。「他是個特別寵孩子的爸爸,女兒喊一聲『爸爸』,不管他在做什麼,都會第一時間回應。」小靜說,張震在瀋陽的生活主要圍繞書房和兒童房,每天晚上帶女兒去廣場遛彎是他雷打不動的功課。

提到女兒,他的聲調都變高了:「對於一個作家和一個男人來說,生養孩子是非常好的生命體驗,親近感是非常結實的心理武裝。父女之間的親近很短暫,兩個女兒加在一起,可能也不會超過十五年,我不得不去珍惜,這件事比寫故事更重要。」

小 新 推 薦

點擊封面圖片即可閱讀全文

豆瓣9.1分,你還嫌《頭號玩家》沒深度,太刻薄了吧

十五年了,這個流量當道的娛樂圈,配不起張國榮

————————

新周刊新媒體招聘 內容編輯 / 內容實習生 / 線上作者, 每篇稿費500元—2000元,歡迎把簡歷和作品投遞到 hr@neweekly.com.cn,具體要求請到公眾號後臺回復「招聘」。

歡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作者 | 宋彥    排版 | 渣渣明

新周刊,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

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點擊閱讀原文發現更多精彩

相關焦點

  • 張震講故事,但張震去哪兒了?
    對於鬼故事愛好者來說,此張震的地位,就跟那個張震在文藝片愛好者心中的地位一樣。有意思的是,在今年的暑期檔,張震這個名字,都不是電影質量的保證。注意:本文有劇透很多喜歡看片的人常常會有個不良癖好,名曰「讀惡」。意思就是說看片喜歡惡趣味,專挑爛片看,爛片中專找最爛的橋段看,最爛的橋段中專注最爛的表情和臺詞。
  • 「鬼故事第一人」張震:恐怖文學應是文學一支
    記者多方採訪揭開「中國恐怖有聲讀物第一人」張震的神秘面紗此張震非電影明星,而是「中國恐怖有聲讀物第一人」。詭異的音響效果、離奇的恐怖故事情節、繪聲繪色的講述……目前,一套名為《張震講故事》的恐怖有聲讀物在網上悄然風行,眾多網友特別是高校學生對這套音頻裡的鬼故事趨之若鶩。
  • 觀點張震講故事,但張震去哪兒了?
    對於鬼故事愛好者來說,此張震的地位,就跟那個張震在文藝片愛好者心中的地位一樣。
  • 《張震講故事》裡為什麼沒有張震?! 神評
    ,奇巧的姿勢來誇,長此以往,錯過了月入一百萬的巨大產業鏈,如今只好呆在鄉下安靜的吃土,你們不要學我。     那我們知道,腐朽的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拍出來的恐怖片都是內樣的,金髮大波女、校園種馬男、純良小白臉,善良小處女,再加兩個歪瓜裂棗的搞笑役,大家雖然長得各有所長,但行為準則都嚴格遵循哪裡會死去哪裡,能單人絕不組團,隨便聽到一點怪聲音都要敬業的把頭和手探進不知道什麼鬼洞裡的不冷靜、不理性、不客觀的三不定理。
  • 《張震講故事之三更夜》,三個故事,一個故事比一個故事驚悚
    《張震講故事》是張震1997年3月開播的廣播節目。 1998年9月28日主持遼寧人民廣播電臺的「張震時間」節目。自1999年以來,他創作並發布了許多高質量的恐怖故事,並在長江以北的主要城市流行。張震的故事大部分來自在線發行或書籍改編。張震一直是電視和廣播的混合體,但他不講鬼故事!
  • 她曾紅遍東北三省,低調嫁相愛多年的同學,如今50歲風華依舊
    之後在東北三省的文藝匯演中榮獲了13項大獎,接二連三的獲獎為她奠定了在話劇舞臺的地位,也令她聲名鵲起紅遍了東北三省。曾經趙本山多次邀請於莉紅一起合作小品,但由於種種原因,兩人終究沒有合作成功。
  • 《張震講鬼故事》
  • 《張震講故事之合租屋》曝肉慾海報 鬼剃頭預告
    《張震講故事之合租屋》曝肉慾海報 鬼剃頭預告 《張震講鬼故事之合租屋》曝終極預告 毛骨悚然鬼剃頭收起   驚悚IP《張震講故事》系列大電影的第二部《張震講故事之合租屋》於6月6
  • 還記得,講「鬼故事」的張震嗎?他帶著「鬼故事」又來嘍
    相信很多90後和80後,都聽過「張震」吧?他以講恐怖故事而出名,可是在2001年的時候,他被傳出在講故事時死亡的消息,其實他並沒有去世,而是輾轉幕後,寫起了小說,開始進軍影視界,今天要講的電影就是2020年上映的《張震講故事之三更夜》。第一個故事裡,小偷偷錢,因為主人的到來,躲進了古董櫃裡,柜子開始劇烈搖晃……。
  • 電影《張震講故事之三更夜》|三更夜,惹事上身,放膽來看
    源於二十年的陪伴,鬥轉星移,作為張震講故事的傾聽者,終於等到了電影《張震講故事之三更夜》,今日上線,層層迷霧即將揭開。 影片劇情搶先看 全程高能 電影《張震講故事之三更夜》中第一個故事要從丈夫送給生病的妻子一個古董柜子說起
  • 《張震講故事》讓你「尖叫」
  • 《張震講故事之三更夜》講述三個故事,發人深思,救贖與虧欠並存
    (文/娛的個人觀原創,歡迎轉載分享)《張震講故事》可以說是經典的「鬼」故事系列,從97年推出的廣播節目開始被大熟知。故事內容精彩不說,往往聽眾正在疑惑劇情的時候突然高響的背景音樂嚇得人一身冷汗,直到許多年後的今天提到《張震講故事》都會莫名的背後發涼。
  • 東北三省,誰「最東北」?
    中國人擅長以地理方位劃分人群——西北人、江南人、中原人、嶺南人……然而,論地理單元之完整、文化標籤之鮮明、集體意識之強烈,誰也比不過身處在白山黑水之間的東北人 ▼(東北地形圖。東北地區除了東三省,還包括內蒙古東部的四盟、市。本文描述範圍主要為黑、吉、遼三省。
  • 沒報任何期望的《張震講故事》改編的電影,竟然沒有那麼難看?!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一部國產恐怖電影,《張震講故事之三更夜》,豆瓣評分4.2,2020年8月上映。該片最吸引人的點就是完全依據《張震講故事》改編。雖然目前國內影視制度對恐怖電影的制約,導致不可能有鬼出現,但是仍然好奇想看看原來耳朵聽到的故事呈現在視覺上會有什麼效果。
  • 8.18網絡【張震講故事之三更夜】溫情的故事最終實現「醒世」
    導演: 盛路悅編劇: 張震主演: 鬍子程 / 王傾 / 張冉怡 / 謝詩煜 / 管博文 / 更多...類型: 驚悚 / 恐怖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語言: 漢語普通話上映日期: 2020-08-18(中國大陸)張震講故事之三更夜的劇情簡介 · · · · · ·  電影《張震講故事之三更夜》以《張震講故事》IP故事為指導,在恐怖題材的基礎上,進行可信度強的懸疑搭建,梳理耐人尋味的故事脈絡,在最恰當的劇情推進時機,設置高級
  • 張雅夢精彩演繹《張震講故事——洗臉女生的傳說》女一錢思楠
    由原著作者張震親自操刀劇本,盛路悅導演的恐怖驚悚題材電影《張震講故事——洗臉女生的傳說》剛剛在青島殺青,該劇延續了張震講鬼故事的一貫風格,以驚悚故事出發探討人性中更為深層的東西。電影以一個預備女團C位成員錢思楠(張雅夢飾演)的視角出發,在撲朔迷離的故事裡上演了一出姐妹情深的戲碼。
  • 鬍子程主演《張震講故事之三更夜》定檔8月18日上線
    親自擔任編劇,侯奕含擔任製片人,盛路悅擔任導演,鬍子程、王傾、張冉怡、謝詩煜、管博文、餘昊洋、石毅等領銜主演的懸疑驚悚題材電影《張震講故事之三更夜》定檔8月18日在騰訊視頻獨家上線,>電影《張震講故事之三更夜》以《張震講故事》IP故事為指導,在恐怖題材的基礎上,進行可信度強的懸疑搭建,梳理耐人尋味的故事脈絡,在最恰當的劇情推進時機,設置高級、新穎、合理的恐怖橋段,將恐怖現象做真、做實。
  • 「影評」張震講故事之三更夜——國產恐怖片,是否還值得我們期待
    從1997年開創《張震講故事》至今,已有20多年,張震大概是國內最有資歷的鬼故事音頻主播。雖然一度被傳出謠言,說張震被自己的鬼故事嚇死了。可是人家仍然活的好好的,至今還在喜馬拉雅更新他的音頻作品。,也創造了豆瓣生涯最高分在講故事領域大放異彩後,張震也不可避免的跨界到電影圈。
  • 張震講鬼故事製造驚悚18年 常年被問候:恨透你了(圖)
    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研究鬼故事多年的陳冠豪分析,帶有強烈真實性的恐怖傳說,更能營造出一種在身邊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令人措手不及的恐懼感。在商業運作上強調故事的「真實性」顯然非常有效。  出品方又與北京、上海、武漢、廣州的10家密室合作,將這些密室的前廳改造為《京城81號》電影中老宅大堂的樣式。「連牆壁上的壁紙都和影片中的一模一樣。」
  • 「有聲恐怖故事大師」張震推小說《我沒被嚇死》
    這是一篇精彩的驚悚、懸疑故事,線索圍繞著莘江市連續發生的幾起命案展開,莘江音樂學院聲樂系副主任周雨樓QQ裡僅有的三個女性網友先後在他的情感世界中現身:一個恬靜如港灣,卻為他變得殘忍冷酷得令人陌生;一個早聞其名並崇拜著他,卻為了自救而無奈地為他設計了圈套;一個曾被感情所傷,在掌控了他驚人的秘密之後對他展開致命威脅……  有著「有聲恐怖故事大師」美稱的張震自1997年3月在遼寧電臺推出「張震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