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沒有趕上哥哥最紅的88、89年,
在哥哥95年復出後,
我對哥哥的印象也是一些電影作品,
直到他03年去世我對他的印象也只是為什麼我老姐床上的海報人變黑白了。
」
我說不上是哥哥的愛心飯,但是我真的有一遍一遍認真刷《春光乍洩》,我記住了他的一舉一動還有亮亮的眼睛,還有一次次的嘆息。
初次看《春光》的時候,我還不懂什麼是同志、什麼是有苦難說,只是知道長得好看的人就該在一起。
然而,到頭來,一個獨自去看了瀑布,一個希望從頭來過。
唉,為什麼美好的感情總要慘澹收場。
再次看的時候已經處於青春的瘙癢期了,身邊的花邊新聞總是誰誰家的父母和哪個阿姨多說了幾句話。那個時候的我媽還很喜歡看正室鬥小三的國產家庭倫理劇,在這種經典三觀的影響下,我格外關注小張。
小張的出現在黎耀輝與何寶榮疲憊的戀情裡,在黎耀輝照顧了何寶榮那麼久卻從未享受過被照顧的感覺的時候,小張給了黎溫暖。我自私的認為小張能讓黎耀輝戒掉何寶榮。但小張由此至終,只是一個增加片長的超級配角而已。
小張之於黎耀輝,或許就是,警察之於蘇麗珍,在某段時期出現並包裹後者的傷口,然後戲份殆盡功成身退識趣退隱下落不明。
小張取代不了他心裡的何寶榮,就像警察取代不了她心裡的那個流氓阿飛。即使黎耀輝說,這個夏天過得很快。
我有個朋友後來和我說:小張可以算是何寶榮走之後的黎一個精神寄託。一起喝酒抽菸講理想回憶過去。但並不是愛情。小張自己都說了:「你是我在阿根廷唯一的朋友。」
黎耀祥那麼關注小張,或許他覺得小張像何寶榮,尤其是穿上何寶榮的黃皮衣的時候。
唉,兜兜轉轉還是難忘初心。也挺嘆息小張的,是手握錄音機週遊世界的流浪少年,卻被劇情強硬安排,闖入他和他支離破碎的地圖,然後抽身離開,卻要背負他和他分離的理由。
我身邊的人開始戀愛了,單身汪會說:那麼作肯定分的快。我很費解既然相愛了幹嘛還不能忍忍了。直到我又擼了一次《春光》
何榮寶太過於薄涼。
他花光了黎耀祥所有的積蓄,劈腿濫交不安分。
他心安理得的花著戀人辛苦掙來的錢,抽菸喝酒看戲賭博。
他嬌嗔著推醒高燒的戀人,靠在他滾燙的胸膛上:起來做飯啦,我兩天沒有吃飯了。好餓。」
總感覺他對黎耀祥的愛就像瞌睡對於枕頭,就連他經典的臺詞「不如我們重新來過」都透著濃濃的混蛋味。我現在都不能確定他到底多愛黎耀祥,但是能肯定他更愛遊戲更愛自己。
唉,雖然愛上了沒有心不會愛的浪子,再濃烈的愛總也會輸給了涼透了的現實和無盡的等待。
我挺願意進度條卡在那個小公寓的廚房,兩人緊緊相擁,沉默的跳一曲探戈。
可能相愛相殺只是童話,現實總是人走茶涼,還不甘心續杯。
到了一定的年紀也看多了分分合合,竟然喜歡起了這個結局。
黎耀祥路過了小張的家,其實是一件很諷刺的事。一隻無腳的小鳥,一直在尋找一個落腳的地方,於是離家越來越遠,可愛上這隻小鳥的人,卻驀然發現,家就在這裡,這裡便是落腳的地方,你所做的不是尋找,而是旅行。
何寶榮回到了曾經的那個小屋,修好了小燈,擦乾淨了積塵的地板,擺好了他買來的香菸,卻再也等不回記憶裡的那個人。他擁緊了黎耀輝的被子,歇斯底裡,哭的像個孩子。他一直以為可以回去的地方終於分崩離析,再也回不去了.
黎耀祥走了九十九步卻沒等來何寶榮的一步。或許吧,刮獎的時候看到謝字就該扔垃圾桶裡。
這個結局真好啊,何寶榮沒有找到黎耀輝,有的時候只有分開了才知道世界居然這麼大,只有分開了才知道曾經那麼好。
唉,講了這麼個五味雜陳的故事,片子的英文名字非要叫個《happy together》。
反正我是不知道哪裡happy 哪裡together了,只是看到了黎耀輝和何寶榮再也「無法由頭來過」的那生生不息的怨念。
我覺得這個片子神奇就神奇在有三條互斥的道路:何寶榮失去愛侶後悔莫及,黎耀輝終於明白了只有回歸才是自己找回自己的唯一出口,但是兩個人最終情緣已盡,只留下遺憾和痛苦,各奔前程。而小張雖然歷經漂泊,但始終知道有一個溫暖的家在迎接自己,所以從容上路。
說不好誰比誰的結局更難過或者更圓滿。只是每到了一個時間點在翻看這部電影時,它不再單單是一部同志電影,你會不自覺的代入一個人物,感受他的或喜或悲、愛在心口難開。甭管你同步到了誰體會到了啥,差不多都會合上電腦:哎呦,我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