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爭與瘟疫,來回顧抗生素的發展史

2020-11-17 騰訊網

大亂之後必有大疫,重症大疫出良醫。

歷史上每經過一次戰亂或者嚴重的自然災害,一般都要持續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戰爭與瘟疫,這兩個視生命如螻蟻的惡魔,在人類文明史的長河中,糾纏不清。

在《道德經》的記載中,有這樣一句話引人深思:「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兇年。」古代頻繁的戰爭,加上衛生條件的落後,很容易發生瘟疫,而戰爭帶來的人口密集和血流成河,又加快了瘟疫的傳播速度。

從古至今,人類遭遇過無數的瘟疫,其中有些非常嚴重,對人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非典、流感、痢疾、鼠疫、天花、霍亂等。由於部分強致病性因素的存在,細菌、病毒便可引起可怕的傳染病。

在中國最早的史料記載中,《周禮·天官·冢宰》有這樣一句話:「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癘疾意思為疫病、流行性傳染病,即麻風病。

《黃帝內經·素問·刺法論》記載「五疫之至,皆向易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避其氣。」在對瘟疫的了解上,古人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認知,指出了流行季節和傳染趨勢。

張仲景在其《傷寒雜病論》中記載道:(公元196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瘟疫之猖獗,可見一斑。

曾經名士輩出的三國時期,也沒能倖免於瘟疫橫行。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

史料曾經記載,在漢桓帝劉志,至漢獻帝劉協之間的的七十餘年裡,疫病流行約有17次。疫情導致民不聊生,即使作為上流社會的士大夫們也未能倖免。文學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中的徐幹、劉楨、陳琳、應瑒竟然也一時俱逝。

在歷朝歷代的發展史中,瘟疫都扮演了令人敬畏而又重要的惡魔角色。

曹植在《說疫氣》有云:疫者,鬼神所作。面對瘟疫,束手無策的先祖們往往只能向神靈來祈求得到幫助,於是便漸漸有了瘟疫的神話傳說。

其中,虐鬼,死後化身為疫鬼,會經常出現在水流附近, 盤踞在有人居住的地方,驚嚇天真無知的幼兒,並傳染瘟疫,給當時的人們帶來恐怖的災難。

《論衡》記載:「一居江水,是為虐鬼;一居若水,是為魁艦鬼;一居人宮室區隅漚庫,善驚人小兒。」 因此,從漢朝以來,一般會在年初之時,宮廷可命方相氏舉行肆儺儀式來驅逐疫鬼,希望保來年平安

傳說虐鬼的父親顓頊是個給孩子護短的人,虐鬼在人間傳播瘟疫,搞的民不聊生。顓頊不但不責罰於他,還幫他掩蓋罪惡行為。顓頊派大神重與大神黎前去隔斷了天地通道,從此斷絕了人神往來,讓民間疾苦的消息再也無法傳達到天庭。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臘八節中,臘八粥便和虐鬼相關,梁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說:「冬至日,量日影,作赤豆粥,以禳疫。」赤便是火焰的顏色,屬於陽性,故用作來除陰迎陽。

古時候的人們非常迷信,害怕鬼神,認為自己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在作怪。這鬼天不怕地不怕,卻獨怕赤(紅)豆,於是便有了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臘八粥在熬製時以豆居多,特別是紅豆之類的,去疫吉祥之意。

歷史的車輪滾動至20世紀初,在品嘗到兩次工業革命的成果之後,西方資本主義帝國的軍事野心便開始蓬勃發展,各國間的政治關係和霸權爭鬥變得更加微妙。

世界經濟危機的出現,新舊殖民的矛盾激化、各帝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第一次世界大戰突發爆發。海盜民族的歐洲各豪強帝國,在面對蛋糕分配問題上,利益至上的理念被展現的淋漓盡致,似乎暴力便能解決一切問題。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造成的人口損失不亞於任何一場大瘟疫流行。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提早結束的原因之一,各國的兵力大多消耗殆盡,流感又造成人員短缺。

在西班牙大流感事件中,總共出現了三個階段; 1918年春季, 1918年秋季, 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 受此影響,約6個月內奪去2千5百萬到4千萬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約17億人)比持續了52個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還要多;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約為2.5%-5%,和一般流感的0.1%相比較為致命,感染率高達5%。

短暫的和平過後,歐洲帝國中的德意志和義大利民族,似乎並不安分,而處在亞洲的日本軍國主義也對我國的領土虎視眈眈。

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動了閃電突襲戰,波蘭軍隊節節敗退,大片土領土相繼淪陷。英、法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戰爭在客觀因素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軍事中的槍炮、飛機、航母、原子彈等,然而戰爭給人民帶來的依舊是傷痛,在外傷救治方面,抗生素的領頭羊——青黴素,在二戰中發揮的巨大的醫學作用。

在抗生素問世之前,戰爭中的士兵受傷後,只能進行簡單的消毒和包紮,然而細菌便從這傷口,進入人體,高燒,寒戰,嚴重者可出現膿毒血症,甚至死亡。所以戰場上的傷員一旦出現,身體便種下了死亡的種子,在無藥可救的情況下,只能任其發展至死亡。

1928年夏季的某一天,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在實驗室中,無意間發現了一個金黃色葡萄球菌培養皿,在與外界空氣長期接觸的條件下,竟然長出了一團綠色黴菌,黴菌周圍的葡萄球菌都被殺死了,他突然敏銳的覺察到這個黴菌的某種分泌物能夠抑制葡萄球菌生長。弗萊明進一步提純黴菌,做了大量實驗,並鑑定為青黴菌。

由於弗萊明並不懂生化技術,以及認知問題,他並沒有把青黴素完全提取出來。於是他將青黴菌菌株逐代進行培養,並於1939年將菌種提供給了英國病理學家弗洛裡(Howard Walter Florey)和生物化學家錢恩。

弗洛裡和錢恩在1940年用青黴素重做了這個實驗,一系列臨床數據證明了青黴素對鏈球菌、白喉桿菌等多種細菌感染的神奇療效:殺死致病細菌,又不損傷人體細胞。

因為在於青黴素中的有效成分青黴烷能使病菌細胞壁的合成出現致命的障礙,進而出現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動物體內的細胞卻沒有細胞壁。

在戰爭中,青黴素的出現可以說挽救了無數士兵的性命。美國政府在面對弗羅裡的求助時,敏銳的發現的青黴素的醫用價值,立即組織研究團隊攻克關鍵技術難題,直到1943年下半年,青黴素才開始大規模生產。

1944年,我國生產出了第一批國產青黴素,開創了我國抗生素醫用的歷史。截至2001年年底,中國的青黴素年產量已佔世界青黴素年總產量的60%,居世界第一。

英國首相邱吉爾曾說道:「青黴素是二戰中最偉大的發明。」他的價值不僅體現在醫學和金錢上,更多的是對傷痛的消除和生命的挽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無價之寶,而青黴素當之無愧的便是這抗生素中的代言人。

1945年,弗萊明、弗洛裡和錢恩這三位偉大的科學家因「發現青黴素及其臨床價值」而共同榮獲了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項。

戰爭的殘酷讓人民渴求和平的希望,槍聲的背後永遠是傷痛。如果說古來瘟疫不可避免,那麼和平的美好生活則由世界人民共同維護。醫學技術只想服務於普通病人,而不是去和戰場上的死神賽跑。

青黴素作為抗生素的代表藥物,發展至今可分類為:青黴素V類、青黴素G類、耐酶青黴素、抗假單胞菌青黴素、氨苄西林類、美西林及其酯匹西林類。每一次醫學技術的革新,都是對人類幸福生活的保障。

避免過度醫療和抗生素的濫用,在與細菌和病毒的鬥爭中,人類還將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這條路會是進化史上的荊棘叢林。

相關焦點

  • 瘟疫常改寫人類歷史 但並非隨心所欲
    這符合千百年來呈現的規律——瘟疫經常改寫人類歷史,但也並非隨心所欲。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文明發展史,就是不斷與疫病做鬥爭的歷史。而傳染病,正是微生物與人類相互作用的產物。幾千年來,瘟疫與人類社會發生過太多的糾纏。
  • 歷史上,那些被瘟疫終結的戰爭
    大疫猛如虎,古代衛生、醫療條件低下,傳染性疾病往往釀成災難,而每當爆發大規模戰爭,瘟疫也似乎總是如影隨形。在古代戰爭史上,突如其來的傳染性疾病往往影響戰局,甚至扭轉了勝敗……古代交通不便,瘟疫具有地理上的隔絕性,一地之人不熟悉另一地的風土氣候,經常會因為範圍轉移,而產生疫情。古代北方人都認為南方有瘴氣,特別是西南地區森林茂密,溼氣滋長,那裡的「瘴氣」令很多北方人談虎色變。
  • 戰「疫」每日觀察丨瘟疫常改寫人類歷史 但並非隨心所欲
    這符合千百年來呈現的規律——瘟疫經常改寫人類歷史,但也並非隨心所欲。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文明發展史,就是不斷與疫病做鬥爭的歷史。而傳染病,正是微生物與人類相互作用的產物。幾千年來,瘟疫與人類社會發生過太多的糾纏。從結果看,至少有三種呈現方式:一是野蠻地傷人奪命。
  • 從鳥嘴醫生到抗生素,人類如何戰勝黑死病?
    當時的醫生則戴著具有防傳染功能的鳥喙狀面具來治療病患,因此被稱為「鳥嘴醫生」。但這些瘟疫醫生並沒有接受過多少醫學訓練,他們唯一的治療方法就是鞭打病人,以赦免他們的罪行。因為當時的人們相信罹患瘟疫是來自上天的懲罰,唯有通過鞭笞,病人才能從原罪中獲得救贖。由於無法找到對症的治療藥物,只能使用隔離的方法阻止疫情蔓延。
  • 回顧查士丁尼大瘟疫:一場永無休止的鬥爭,自然與社會的雙重因果
    序言生活在當今高科技時代的人們,享受著現代醫學帶給人們的種種恩惠,人們對那種危害重大瘟疫的記憶本已漸漸遠行。然而,伴隨著一場全新疫病"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突然降臨,整個社會一時流言四起,風聲鶴唳,人人自危。當我們翻開歷史書籍,重新回顧瘟疫的歷史時,我們不難發現瘟疫一直都是人類文明的同行者!
  • 瘟疫、隔絕、戰爭、出軌......唯有愛能穿越
    在無比廣闊的時空背景下希臘式的敘事令人動容也許希望、愛可以使得普通人在瘟疫流行的世界中得到拯救阿麗克西斯,25歲的英國籍希臘美女,和父母居住在倫敦;埃德,阿麗克西斯的男友,大律所的高富帥;索菲亞和馬庫斯,阿麗克西斯的母親和父親;
  • 《最終幻想》系列劇情及發展史回顧
    《最終幻想》系列是非常經典並且風靡全球的日式角色扮演遊戲,多年來的十幾部正傳及衍生作品獲得了無數玩家的青睞,下面為大家帶來《最終幻想》系列回顧,回顧了最終幻想系列劇情及發展史,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世界被黑暗籠罩著,風靜止了。
  • 魔獸歷史:第三次獸人戰爭具體歷史進程回顧
    恐懼魔王們作為巫妖王的監督者和他一起來到了艾澤拉斯,他們帶著被封在寒冰中的巫妖王墜落到了諾森德的冰冠冰川,並在此開始建造要塞。在恐懼魔王們辛勤的建造要塞時,巫妖王也開始向諾森德的原住民們釋放出自己的意志,他開始慢慢擴張,逐漸擴大自己的黑暗影響。一些無辜的人起初只是陷入一些夢魘,但很快,巫妖王就會徹底操控他們。並沒有多久,沒有什麼智慧的野獸和獨立部族就屈服了,緊接在後的就是強大的維庫人。
  • 全球歷次大瘟疫:起源、影響、應對及啟示
    參考文獻  正文  回顧人類歷史,瘟疫是與饑荒、戰爭等相併列的重大災難,黑死病、天花等瘟疫均造成數以億計的人口死亡,歷史慘劇曾多次上演。  這場瘟疫被稱為西班牙流感,原因是這場疫情爆發於一戰,參戰各國為了戰爭利益而封鎖疫情消息,只有中立國西班牙大量報導了疫情,導致人們誤以為疫情主要爆發於西班牙。
  • 瘟疫戰爭
    但是,西歐乃至整個歐洲仍舊未能倖免,一場比戰爭更可怕的災難悄然降臨……當蒙古大軍的腳步停下來,他們身上帶來的一種極為兇險的傳染病——黑死病(鼠疫)又開啟了一段更為血腥殘酷的徵程。當時,在羅曼語、日耳曼語的國家和地區,很多房屋的外牆上觸目驚心地塗寫著一個大大的「P」字(pest)——警告、提醒路人,此屋住有黑死病人,務必迅速逃離。
  • 永恆的瘢痕——人類歷史上的致命瘟疫
    在人類長久而艱辛的生存史裡,瘟疫成為了人們無從迴避的勁敵。作為讓人類付出過無數代價的災難,這些瘟疫也成為了人類歷史上永遠無法癒合的瘢痕,它們無可否認地對人類歷史造成了影響。在全球疫情的困頓局面裡,本文再次對這些災難級的瘟疫做了回顧,人們銘記起這些曾經走過的苦難。
  • 瘟疫之書:文學的回顧與預言
    記者 | 董子琪編輯 | 黃月1除了《鼠疫》,還有哪些關於瘟疫的文學值得我們在此刻捧讀思考?二月中下旬,新冠肺炎的疫情似乎有所好轉,而拐點仍未到來,對於仍身處疫情漩渦的我們來說,此時書寫現實也許太過倉促,反思災難可能也太過超前,翻開過去的作品,說不定可以得到對瘟疫現實的或者未來的啟示。
  • 科學家發現新多肽 可在更少劑量下讓抗生素效果更明顯
    近日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了一種多肽,能夠讓現有的抗生素在更低的劑量下產生更有效的作用。抗生素是20世紀最重要的醫學突破之一,雖然在一段時間內幫助我們打贏了戰爭,但這場戰爭遠遠還沒有到結束的時候,人類對抗細菌的武器已經所剩不多了。
  • 《瘟疫傳說:無罪》附下載連結
    《遊戲介紹》為大家帶來一款暗黑風格冒險類遊戲《瘟疫傳說:無罪(A Plague Tale: Innocence)》,本作品由Asobo Studio製作,Focus Home Interactive發行,遊戲向玩家講述了瘟疫的可怕,以及一對姐弟為了生存而鬥爭的殘酷故事,想體驗的小夥伴快來遊迅網下載吧,相信這款遊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 戴鳥嘴面具的瘟疫醫生:只跟死神打交道,古歐洲最神秘的驅魔者!
    14世紀開始,歐洲爆發了史上最致命的瘟疫:黑死病,僅在幾年內就消滅了約2500萬歐洲人,大約佔到歐洲總人口的30-60%。傳染性極強的瘟疫,讓全歐洲人心惶惶,但是,該做的工作還得有人做。誰來治療病人和必要時解剖屍體?誰來統計死者人數和處理死者遺囑?一個與死神打交道的職業誕生了:瘟疫醫生。
  • 郭曄旻評《人類大瘟疫》︱是回顧,還是預言?
    《人類大瘟疫:一個世紀以來的全球性流行病》,[英] 馬克·霍布斯鮑姆著,谷曉陽、李曈譯,中信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480頁,78.00元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中信出版集團引進出版的這本《人類大瘟疫》儼然成了「應景之作」。
  • 「十癆九死」肺結核:人類並未完全徵服的「白色瘟疫」
    直到1882年發現治病的結核分枝桿菌,1944年分離出鏈黴素,隨著抗生素、卡介苗和化療藥物相繼問世,肺結核才終於不再與死亡同名。  人類直到今天仍沒能完全戰勝它,但文明的意義在於,我們認識了傳染病,也接受了人類生命將永遠必不可少要和病毒抗爭。  結核病歷史幾乎和人類史等長  英國人曾堅信,肺結核是由羅馬傳到英倫三島的。
  • 抗生素不等於消炎藥!醫生提醒:亂用抗生素後果不堪設想
    在平時生活中,只要一生病,馬上會被告知要消炎,感冒發燒上火等等,都先消炎再說,而且很多老百姓都會把抗生素當做消炎藥用,導致抗生素濫用,釀成一樁樁悲劇。中國抗生素使用率是英美的兩三倍,是全球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中國的抗生素使用率是英國和美國的兩三倍,是全球最嚴重的的國家之一,我國每年約有20萬人死於藥物不良反應,其中濫用抗生素致死率高達40%。
  • 《輻射》系列背景劇情及發展史回顧
    《輻射》系列遊戲,從最初的《廢土》到現如今的《輻射4》,其背景、特色、劇情及製作歷程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今天小編帶來「kdctr」分享的《輻射》系列背景劇情及發展史回顧
  • 絲綢之路上遇到瘟疫怎麼辦?
    19日,作家高洪雷在直播間與讀者們隔空對話,講述絲綢之路上遇到瘟疫怎麼辦。  談起當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高洪雷表示,瘟疫是在人類定居後產生的,遊牧時期的人類很少有瘟疫傳播,「人類開始定居後,糞便留在當地,進而產生大量的細菌。此外飼養家禽等也會傳播細菌,比如鼠疫和黑死病來自於老鼠和跳蚤,口蹄疫來自於豬牛羊,禽流感來自於家禽,霍亂直接來自於糞便和廢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