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笑迎接未來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2020-11-17 央視網

  送康復患者出院,是我們最幸福的時刻

  邢正濤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援鄂醫療隊員

  3月15日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西院 多雲轉陰

  在疫情發展迅猛之時,為確保「四類人員」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武漢擴張了多家醫院與定點醫療點,不少醫院也及時新增了病床。當時,我們所經歷的是每天都在增加病房,每天都在收治新的病人。

  在隔離病房的工作強度,比在急診還要累些,但我願意上陣!我當初因為看過家人生病時特別無助的樣子,才決定選擇護理專業,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相比之前在急診科「走路帶風」「救人性命」的工作節奏,在隔離病區的工作更需要「小心謹慎」。走路要輕,走得快了會把病毒帶起來;也要小心不要蹭到別處,防護服就有可能刮破。以我壯實的身材,不敢坐更不敢蹲,蹲下防護服就要開襠了。

  比保證動作輕、動作幅度小更難的,是醫護人員要在此基礎上「高速運轉」。剛進入病區工作的那幾天,不少護士出現心慌等情況。我的心率也達到了每分鐘100多次,就像剛跑完步一樣,防護服捂得很不舒服,總有些喘。

  如今,我在武漢工作已有40多天了,隨著形勢好轉,工作流程也愈加順暢,從「著急救命」到「把工作做細」,我的工作內容也發生了變化,這其中,對病人關懷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因為焦慮是這些確診患者普遍的情緒。

  穿上防護裝備,患者看不見醫務人員的口型與微笑。但也許去多看望患者一眼,說一句「您好」、送一杯水都是對患者的尊重與鼓勵。

  手勢、眼神、言語成為特殊環境下傳遞鼓勵、增加信心的方式。我這段時間最常說的就是「熬過這段時間咱們就好,加油」。遇到聽力不好的患者,我得靠喊,再比劃出加油的手勢。

  有一位50多歲的患者,情緒比較急躁,氧氣面罩讓他有些不適感,他總是不自覺的要摘掉面罩。於是值班的時候我一趟一趟去跑,一趟一趟去勸,盡最大努力、用最大的愛心去關照患者。一些患者跟我們說話,都是背對著我們,是為了減少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患者這樣的「小舉動」,讓我備受感動。

  從生活到護理、從病理講解到心理支持,我和同事們從來不怕累。送康復患者出院,是我們最幸福的時刻。

  難,要迎難而上才能成為最棒的戰士。每到脫掉防護服時簡直是獲得了新生一般開心。現在會更加珍惜脫掉防護服和口罩的日子,願疫情早日結束!讓大家都可以自由的呼吸!馬上就要勝利了,繼續加油!

  請你們再等等我

  趙順葉 核工業總醫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主管護師

  3月14日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 晴

  3月14日,晴,夜休。今天是白色情人節,是給男士回禮的節日。記得一個月前的情人節,我家那位給我錄視頻錄了十幾遍,真的是不厭其煩。今天,我也有些話想要他說。

  David哥:

  還記得,在得知我們醫院有馳援武漢的任務時,我給護理部主任發了請戰的信息,說實話當時我挺緊張的,但護理部主任肯定並鼓勵了我,使我也沒那麼緊張了。我報名後,沒有告訴你,我怕你擔心,可是我又非常想盡一份力,總覺得冥冥之中有一種聲音在召喚我。直到護理部主任給我打電話確認核實,你才知道我報名了。你默默不語,我知道你心疼我。2月8日夜裡,接到第二天出發去武漢的消息,你我都一夜未眠,女兒也從夢中哭醒了幾次,我知道你們都不想我離開。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幕,當車子起步,你拍打車窗,哭著對我說:「一定要平安回來。」

  你一直喜歡詩詞,喜歡原創,會在女兒睡著後寫詩詞給我。朋友們都說「還好,獨自帶娃沒滅了詩性」。

  疫情不結束,我們不下線,只能請你們再等等我,謝謝你對我的支持。等我回去的時候,一定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

  笑容像太陽暖人心

  鄧天星 核工業總醫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護士

  3月14日 武漢協和江南醫院 晴

  到武漢已47天了,現在的武漢已經是萬裡晴空了,看著這樣的好天氣真想出去踏踏春。如往常一樣穿好防護裝備來到病區,在接班後巡視病房發現這個房間住著兩位老人,老奶奶向我招了招手,我推開門走到老奶奶床旁,老奶奶皺著眉頭對我說,剛吃完午飯,但是飯太硬,咽不下去就沒吃,現在胃疼得厲害。

  奶奶說完我就意識到肯定是餓著了,就趕快到護士站把之前帶到病區的八寶粥給奶奶送了過去,用熱水溫著給奶奶吃,奶奶邊吃邊說著謝謝你們,並露出和藹的笑容。這種笑像今天的太陽讓人暖心。

  到了下午補液的時間,我推著治療車來到一位老爺爺的床邊,認真核對後開始評估穿刺部位,老爺爺很配合地把手給了我,看到那滿手都是「針眼」一陣心酸,爺爺笑著跟我說我這手不好打,你慢慢看不急,我仔細尋覓著適合穿刺的部位,終於發現一根適合穿刺的靜脈,消毒後我告訴爺爺我開始穿刺了有點疼哦,「一針見血」之後,爺爺笑著告訴我一點都不疼。

  愛笑的人總會溫暖身邊的人,讓我們用微笑迎接未來吧!

  無醫不療疾,陪伴可療心

  李蕊 國家援鄂醫療隊員、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科護士

  3月14日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 晴

  三月,一個春風襲來,百花盛開的季節!戰疫的曙光已經來臨,可隨之而來的過敏性鼻炎也來了。

  在忙碌的工作中,我早已忘了我每年三月都會過敏的事。直到這兩天我的眼睛一直癢的厲害,還有點流鼻涕。我突然意識到,完了,過敏性鼻炎犯了。我趕緊吃上開瑞坦,想減輕症狀,卻無濟於事。每天眼睛都是奇癢無比,總想用手揉,知道我這個過敏性鼻炎「患者」穿防護服後什麼樣嗎?護目鏡裡的霧氣燻得眼睛更癢;平日裡我們在防護服裡都是張著嘴輔助呼吸,也不敢太張嘴,怕鼻涕流進去,在汙染區要堅持4個小時不能擦,不能碰,真是太囧了。不過,看著患者一天天變好,所有的困難就都能克服,「你們」就是我的希望、我的動力!

  其實不論做什麼事都會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才能成為最棒的戰士。每到脫掉防護服時簡直是獲得了新生一般開心。現在會更加珍惜脫掉防護服和口罩的日子,願疫情早日結束!讓大家都可以自由的呼吸!

  避免感染 我有這些生活小細節

  唐慧娟 核工業四一六醫院主管護師

  3月13日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 晴

  援漢剛好一個月,雖天寒,但心中溫暖,醫院領導、老師、同事、同學、這裡來的領隊和後勤對我們的支持和保障,讓我們無比安心,我很幸福,生活在一個團結友愛的國度。我應當用自己所學知識回饋每位武漢人民,工作時護理好每一位患者,生活中願作為一位大姐姐,和大家渡過這段艱難歲月。

  來武漢,要避免感染,院感要求就非常高,在這裡,我分享一些我在生活中的小細節。

  我們每次從醫院到酒店,怎麼做好我們的院感保護呢?

  首先,在酒店外面,你是戴了口罩的,進房間,就需要自由呼吸,因此,從醫院回來的鞋子和衣服就放在房間門口、定時清洗,保持清潔消毒;鞋子一定要加強鞋底的清洗與消毒;口罩帽子進行手消毒後取掉並用口袋紮緊。

  如果手一旦汙染就及時進行手消毒,脫掉外面的衣服,進入房間穿出門前事先準備好的涼拖,用大桶和含氯消毒劑浸泡衣服並蓋好蓋子;然後進入浴室,用避汙紙把水放開,立即進行七步洗手法。

  洗澡時注意清洗耳道、鼻子等,注意房間區域的劃分,不可跨越,半汙染區的鞋子不能到清潔生活區。清潔區的鞋子就只能在清潔區,不能到半汙染區。

  在衛生間我也分成了三塊,從醫院回來一定是去2區域洗手,包括洗醫院回來的衣物處理。洗澡後一定進行洗浴區清潔與消毒。日常生活洗手和衣服一定在1區域。互不交叉,在使用後可以用燒開的水衝洗下水道,保持乾燥,避免細菌滋生。

  武漢很冷,我帶了三件羽絨服,我把一件柔軟的穿著睡覺,我把水杯拿來暖被窩,我把早餐盒摳起洞當肥皂盒,這樣避免肥皂潮溼細菌滋生。我把窗簾一直紮起避免揚塵,窗子一直開起通風,我在休息時用溼抹布抹地,保持清潔,一切的一切,就為減少感染的機會,讓自己心安。

相關焦點

  • 醫道漫漫,不忘初心,努力前行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但我堅持只要在崗位一天,就盡最大的努力讓我的病人獲得優質的護理,哪怕只是給病人洗洗手,擦擦臉,也是用一點一滴的溫暖讓病人感受到我的真誠。我想對現在的自己說:「從來沒有神的光環,只是生而平凡,跳動的心臟會長出藤蔓,重新選擇一次,我仍願為生命而戰!」我更想對未來的自己說:「醫道漫漫,請不忘初心,努力前行!」
  • 直面疫情和患者,只為最後勝利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當我們摘下口罩的那天,陽光會更溫暖,微笑會更燦爛。當那振奮人心的《義勇軍進行曲》響起時,與會的每位同志都心潮澎湃,當高唱到「用我們的血肉築起我們新的長城」時,很多同志眼眶溼潤了,當醫管局的領導講到你們是最美逆行者、最美的戰士時,每個人也深深感到肩上的責任,也更堅定戰勝病魔,不勝不歸的決心。
  • 待到櫻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這是他們用自己的汗水和拼搏在踐行著的誓言。戴上口罩,穿上防護服,他們就淹沒在抗疫大軍之中。病人們記不住他們的名字,這對他們並不重要,他們來過,他們拼搏過,這對他們就足夠了!2月5日 武漢 晴轉小雨壯士斷腕、戰士斷髮!
  • 《查醫生援鄂日記》出英文版:揭開中國成功抗疫的密碼
    在這難忘的68天時間裡,我看到的是每位醫護人員無私無畏、永不放棄,用醫術仁心與時間賽跑,與病魔抗爭,哪怕再累再苦,也沒有一聲怨言,一次退縮……」——《查醫生援鄂日記》2020年,一場疫情席捲而來,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最危難的時候,是無數白衣戰士奔赴前線,與病毒抗爭,挽救百姓生命。
  • 「白衣戰士」朱燕:在抗疫火線上燭照的黨員初心
    朱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那12句80字值得用一生去實踐的誓詞,我們相信,她與所有抗疫在第一線的戰友們一定能大獲全勝,凱旋歸來!( 劉秋實湯保鳳文∕圖)朱燕我想對你說西盟縣人民醫院婦產科的護士長朱燕,馳援武漢,到達了抗擊疫情最前沿的陣地。
  • 用最美的微笑,迎接新的生活
    用最美的微笑去迎接新的生活,用最美的文字,記載著生活中的美好,清晨,我一個人走過林蔭小徑,靜靜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在不經意間,忘卻了所有的煩惱,一邊欣賞著美麗的風景,一邊靜靜地遐想著美好的未來,在陽光明媚的清晨,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在文字裡寫下心中的感悟,時光微暖,歲月靜好,詩意般唯美的畫面,在我的腦海中定格,我靜靜地眺望著遠方,一邊展望未來,一邊思考著人生的真諦,
  • 白衣戰士抗疫日記:待到春暖花開時 我們再好好擁抱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攝  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願國泰民安,山河無恙;願病人早日出院;願同戰友重逢故裡。」  ICU人的生日隨想  2月17日 武漢同濟醫院 晴  張佳男 北醫三院ICU護士  今天是援鄂抗疫的第24天,農曆正月二十四,我28歲生日。  如果有人問來武漢後悔嗎?我的答案是NO。
  • 抗疫原創歌曲《永不言敗》來了,為高明加油!
    抗疫原創歌曲《永不言敗》來了,為高明加油!奮鬥在前線,白衣戰士總無怨用生命照亮,照亮我們的明天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悄然的打響讓我們瞄準病毒開致命的一槍永遠不言敗,我們的愛定能驅散陰霾站起來,勇敢面對未來崛起的一代,勢不可擋我們洶湧澎湃逆風中,吶喊出來
  • 軍事記者,和白衣戰士一起衝鋒的抗疫英雄
    「你們和白衣戰士一樣,是抗疫的英雄。」
  • 經歷了生命的起起落落,願你們眼裡依然閃爍希望的光丨白衣戰士抗疫...
    此時此刻,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英雄張春莉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外科專業護師3月3日 湖北武漢人民醫院東院區 小雨轉多雲每次上班給患者輸液的時候,我都會同他們聊聊天、拉拉家常,聽聽他們的人生經歷、就醫的心酸之路、對未來的種種期許,這是一種「暖心療法」。
  • 願做一束星火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查完一層病區,我通過汙染通道來到另一層,看到隊員們用我說的辦法提高了工作效率甚是欣慰。當查完9棟的三層病區,防護服裡的我不禁「汗涔涔、淚潸潸」了,當然這「淚」指的是護目鏡裡的水滴!醫院專班的領導們和我一起堅守陣地,隨時協調解決出現的問題,我這點累又算什麼呢?辦理完篩查人員入住,等大家能坐下來休息一下的時候已是17日的清晨了。
  • 白衣戰士,用生命守護生命(一線抗疫群英譜)——記抗疫中的醫務工作者
    84歲的鐘南山院士星夜逆行馳援武漢,72歲的張伯禮院士與武漢人民「肝膽相照」,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日夜奮戰在抗疫一線……從年逾古稀的院士專家到「90後」醫護人員,54萬名湖北和武漢醫護人員衝鋒在前,4萬多名各地醫護人員馳援湖北省和武漢市,數百萬名醫務人員戰鬥在抗疫第一線。一切為挽救生命讓路,決不放棄每一個生命。
  •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的「抗疫日記」
    3月17日8:22,記者如約收到了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發來的「抗疫日記」。春節剛過,記者就通過微信聯繫採訪,但方勤說:「這幾天正吃勁,過幾天吧。」然而,這「勁兒」一直「吃」著,始終沒松下來。偶然間記者發現他在寫工作日記,於是約定,「我一直在線,想到什麼、得空兒就發給我幾句」,太忙、太累,就把自己的「抗疫日記」發過來。
  • 他們用詩歌致敬抗疫「平凡英雄」
    閩侯這群詩人給出了他們的答案:除了在一線捨生忘死的白衣戰士,各行各業積極抗疫的普通人,比如警察、社區工作者、快遞小哥,他們也很閃亮!近日,閩侯詩詞學會支持下的旗山詩社徵詩活動,收到了省內外詩作三百多首,作者們用接地氣的情感讚美普通人的「小情大愛」。  記者昨日在此次徵詩活動作品集《萬眾一心戰瘟神》中,見到一首《烏夜啼·疫情中的快遞哥》,作品寫道:「菜蔬送,為群眾,是精英。
  • 詩歌丨詠白衣戰士詞二首
    科室前後共有20多位白衣戰士主動請纓趕赴武漢和長沙的抗疫一線。其中,副主任醫師劉紹坤博士從疫情伊始,就挺身而出一直默默的奮戰在新冠肺炎的疫情一線,成功挽救了一個又一個患者的生命,被病人及家屬親切的稱為「白袍疫俠」。今年5月,在湘雅二醫院2019-2020年度「五一」勞動節暨「五四」青年節表彰大會上,光榮的被評為「戰疫先鋒」。
  • 《武漢抗疫日記》新書發布會在武漢舉辦
    新華網武漢8月20日電(楊宇)記錄抗疫故事的《武漢抗疫日記》新書發布會,19日在位於湖北武漢的卓爾書店舉辦。發布會正值中國醫師節,主辦方還將500本《武漢抗疫日記》作為一份特殊的禮物,贈予武漢協和醫院神經外科和麻醉科,以此向一直奮戰在武漢抗疫最前線的醫務工作者致敬。
  • 《生命擺渡人》致敬抗疫中的平凡英雄
    《生命擺渡人》講述的是武漢抗疫一線快遞小哥汪勇的故事,也是疫情期間千萬個平民英雄的故事。該書以汪勇的故事為出發點,最大限度地還原了真實的武漢,講述了武漢在疫情最嚴重時期經歷的苦難、付出的代價和英勇抗爭的全貌。
  • 歌唱家張也獻唱《最親的人》 致敬白衣戰士們(演唱視頻)
    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抗疫戰爭中,文藝工作者自覺擔當、快速反應,積極創作抗疫公益歌曲,鼓舞奮戰在疫情一線的醫務人員,激勵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奮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近日,著名詞作家冰潔作詞、著名作曲家孟勇作曲、著名歌唱家張也傾情獻唱的歌曲《最親的人》找到了最美的詮釋,從最初成為電影《我來自紐約》主題歌,打開了親情的閘門,喚醒了聽者內心深處久違的感動,到目睹當下這樣一群人對生死的抉擇、對人性善良慈悲的真情流露,我們再也抑制不住對那些舍小家為大家、奮戰在一線的白衣戰士的敬仰!
  • 真實的抗疫日常,折射不平凡的抗疫精神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
    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獲悉,《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已在全球著名網絡書店——亞馬遜開啟全球預售。這是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
  • 公益歌曲《草原出徵》致敬「白衣戰士」,歌頌「草原勇士」
    「白衣戰士」們帶著草原人民的祝福和囑託,告別家人,毅然地奔赴疫情主戰場,積極投入到醫療救援工作中。  「帶著重託奔赴武漢,徵戰病魔勇敢逆行,草原的親人翹首以盼;勝利凱旋舉烈酒相迎…」,近日,由赤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創作團隊,傾情創作的抗擊疫情公益歌曲《草原出徵》與廣大聽眾正式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