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不僅僅是情懷,八百壯士,他們每一個都比明星更閃亮

2020-09-03 花煜寒

花煜寒|文

八佰》由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張俊一、歐豪、張承、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陸思宇、張宥浩、魏晨、李晨、白恩、餘皚磊、俞灝明、鄭愷等主演。

眾星雲集的《八佰》你看到明星了麼?花煜寒只看到了那&34;,他們每一個人都比明星更閃亮。

很多人說《八佰》在賣情懷,花煜寒覺得這年頭,賣情懷得有人買帳才行,有人買帳就是好的情懷,所以賣情懷也沒啥,就看你有沒有把情懷賣到點子上。

《八佰》的拍攝題材新穎,能播出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至於情節因為一些原因刪減,確實影響了影片的觀感,但對中國電影題材,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所以這一波我們應該支持《八佰》。

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34;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

《八佰》電影的拍攝可能不是十全十美來還原歷史,但是通過影片,讓我們對了解到了那段歷史,也知道&34;在抗日戰爭中的英勇事跡。

讓我們更加要懂得珍惜,如今和平年代,是多少這樣的英雄用鮮血換來的,有國才有家,唯有中華強大,我們才能擁有安然於世的生活。

你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那個時代多少無名英雄義無反顧為了保衛國家,犧牲自己。

《八佰》在網上也有被爭議的地方:

1、影片的開場有點混亂,有點摸不著北,加上方言或許你會一頭懵逼,花煜寒也有點暈乎想著這是不是歷史紀錄片原片?

看完後,回頭想想歷史真實的情景,或許不比電影的好到哪裡去吧,槍林彈雨中奔跑,哪裡還有形象和美觀可言,所以也並不讓人排斥。

至於方言,花煜寒認為如果是普通話觀感更好點。

2、前期節奏快,後期交戰場面不過癮,對岸各群體的戲有點多,最後特派員出場起到反感的作用。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一江之隔,一面是地獄,一面天堂,對岸租界各國的觀察員在看四行倉庫的戲,初始大部分國人也在看戲,南邊越繁榮、越熱鬧,反襯著更加不正常。

一邊是熱血沸騰的&34;,一邊是麻木的人們,對岸的人越發讓我們覺得刺眼,觀感的自然而然跟著排斥。

當他(她)們被四行倉庫引發了愛國熱情,我們也跟著被引燃起來,想想戲其實也不算多,是嗎?至少謝晉元想要的效果達到了。

特派員的出場,花煜寒覺得確實有點畫蛇添足,其實可以通過電話線兩邊對戲就行,矯情做作的特派員在一臉正氣的謝晉元面前,簡直像個小丑一樣,不應該讓他們面對面對戲,一個電話線的距離更好。

從對面來四行倉庫的人,就這個特派員太討厭!

3、花煜寒最喜歡的一場是,戰士們一邊喊著名字,一邊自殺式跳下樓,這一段真的催人淚下,都是年輕的生命,那種英勇就義捨生忘死的境界,太感人了。

網上有反駁聲音,說人肉炸彈,是不符合人道的!

花煜寒想,何為仁義,何為道德?在平年代的你,站著說話不腰疼,當時敵軍火力強無數倍,人數多無數倍,這些自願當人肉炸彈的人,只是想用自己的身軀,守住身後之人而已:待我成塵時,你將看到我的微笑……

總之,《八佰》瑕不掩瑜,不要抱怨劇情突然變得不連貫,不要指責結尾太匆忙,只要觀影后讓你知道有這麼一段歷史,知道了&34;的事跡,這就行!

看了《八佰》花煜寒想起了今年疫情中默默奉獻的英雄們,向古往今來,所有為了守護我們家園的英雄們,致敬!

2014年8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謝晉元等八百壯士(1937)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8師524團被追認為英雄群體。

相關焦點

  • 電影《八佰》,《八百壯士》與謝晉元的後來事
    《八百壯士》一板一眼從上到下顯示國軍指揮層次的部署意圖;《八佰》則渲染了逃兵的行為,揭露國軍內部的問題;《八百壯士》將童子軍楊惠珊送旗前前後後仔仔細細寫了很長一段,鏡頭裡那面國旗始終高高飄揚,蘇州河對岸百姓和外國人都莊嚴致敬,《八佰》則重點在謝晉元決定掛不掛旗的決策上,和戰士們前僕後繼護旗的壯烈中
  • 【電影推薦】《八佰》八百壯士,血性和尊嚴的傳說!
    《八佰》8月31日開啟火熱售票   場次座位都有限,搶票呀!非凡的故事要有非凡的視角,《八佰》最令人期待的地方,是故事裡的每一個小人物,導演管虎說過,這個戲最好看的是人物。《紅海行動》「中國隊長」張譯,飾演的老算盤,膽小怕事,永遠在算計,他相信賠本的事絕對不能幹。
  • 《八佰》壯士的抗戰 不只是八百壯士的抗戰
    ,而這也是《八佰》在電影本身呈現上被罵的最慘的原因之一,可這真的是問題嗎?縱觀抗戰史,日軍在中國戰場使用毒氣的戰例簡直不能再多,直到近幾年在東北都有被日軍遺落化學武器毒死的事,在《八佰》裡表現,難道不正常嗎?
  • 對比《八百壯士》,《八佰》淡化謝晉元、楊惠敏,故事性更弱了
    但是就是因為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讓該片陷入了爭議之中,但是一定要記住這是改編,不然將電影和真實歷史混為一談,那必然是沒辦法去看了。普通人可以去看更多歷史史料去了解下真實的歷史情況,萬不可將電影當做歷史。但是對於四行倉庫保衛戰來說,其實早在該事件發生的第二年就拍了一部電影,然後到1975年再度拍了一部《八佰壯士》。
  • 《八佰》:八百壯士不需要神話與謊言來拔高
    ,電影《八佰》導演管虎也稱他們是「遭遇絕境」。電影《八佰》預告片裡的戰鬥場景極其激烈,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符合事實的。當然,僅憑這點也不能肯定說導演對歷史有多麼大的誤解,畢竟近年國內電影的戰爭場景包括煙、火等特效,本來大多都是浮誇之極,脫離歷史。從當事人的回憶來看,日軍對倉庫發動過數次進攻,不過規模都不是太大,對倉庫的轟擊動用的也只是小口徑平射炮而非大口徑重炮。
  • 談電影《八佰》 說桂林八佰壯士
    隨著影院的恢復開放,電影《八佰》終於官宣定檔8月21日全國上映。「震撼」,再加上管虎導演對歷史題材的把控和渲染,讓《八佰》在上映之前成為了不少觀眾心中最期待看到的電影之一。電影《八佰》由管虎執導,張譯、姜武、王千源、歐豪、李晨、杜淳等主演。
  • 評《八佰》:八百壯士不需要神話與謊言來拔高
    電影《八佰》的臨近上映與大力宣傳,讓「四行倉庫保衛戰」與「八百壯士」成為熱點話題。一、孤軍作戰但並非身陷「絕境」長期以來,輿論都說四行倉庫的守衛者是一支深陷絕境的孤軍,電影《八佰》導演管虎也稱他們是「遭遇絕境」
  • 電影《八佰》正式定檔,八百壯士集結完畢,全明星陣容票房穩了
    就在近日,又有一部殺青很久的電影官宣定檔,這部就是由管虎導演的抗日戰爭片《八佰》。這部電影將於8月21日,和大家在電影院見。對於電影《八佰》能夠在8月21日上映,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件好事,這部電影從殺青後,就飽受期待。
  • 《八佰》中你不知道的事:「八百壯士」現實結局比電影更令人唏噓
    電影《八佰》上映兩個多月,三十多億票房一掃疫情陰霾,更讓我們了解到那個年代,先輩們守護河山的慘烈和悲壯。全世界的圍觀電影《八佰》取材於「八百壯士」於上海四行倉庫狙擊日軍的史實。淞滬會戰末期,這場持續數月的大會戰讓中國軍隊損失慘重,當局決定戰略性退出,以保障南京安全。
  • 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 電影《八佰》今日公映
    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 「看哭了」成為關鍵詞電影《八佰》今日公映本報訊(記者丁曉晨)電影《八佰》今日公映。該片的首波口碑已隨著首映與點映釋出。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用熱血和生命守家衛國的故事深深感動和震撼了廣大網友,「看哭了」成為被大家頻頻提到的關鍵詞。有觀眾說:「到了淚點哭得發抖,中華民族的無畏精神是不可磨滅的。」更有觀眾表示:「周圍人哭成一片,終於明白為什麼座位上要放紙巾了。」
  • 《八佰》每一個抗爭,都永垂不朽
    由此,《八佰》這部影片對於戰爭場景的刻畫,對抗戰史實的挖掘,對戰爭中人性的刻畫,都無疑將這部影片推向了經典之列。,他們是老葫蘆、雷雄、端午、羊拐、老鐵、老算盤、洛陽鏟等等等等,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有的是隨部隊駐防,有的是誤入戰區,儘管口音南腔北調,但是在國難當頭之際,每一個人,都活出了生命的華彩。
  • 軍訓7個月,《八佰》壯士許國,不僅僅是一部商業戰爭電影
    它究竟有什麼魅力,讓我這個平常對戰爭片無感的電影愛好者,竟然觸動了我的淚腺。一、眾多明星的加盟,使這部電影星光熠熠。疫情過後,這部家國情懷的電影,讓我們相聚在電影院,勿忘歷史,銘記今日的美好是來自前人的守候。二、電影沒有真正的主角,每一個戰士以及為國付出的路人都是主角。
  • 《八佰》壯士激烈背後的啟示錄
    好在現在電影市場已復工復產,尤其是電影院線的復工,讓很多憋壞了大半年的影迷們,終於有了釋放的機會。而由管虎導演的《八佰》就是釋放的一個引爆點。據相關數據顯示,公演兩天票房就突破了億元。坦率地講,對《八佰》這部描寫戰爭片的期待,我和很多人一樣期待已久。
  • 「八百壯士」精神,與時代同行!電影《八佰》熱映,四行倉庫火了→
    在電影《八佰》的海報中有一面布滿彈孔的牆參加這場保衛戰的中國士兵被稱為「八百壯士」,毛澤東同志為其題詞:「八百壯士,民族革命典型」。「八百壯士」聞名天下。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在四行倉庫駐紮的「八百壯士」眾志成城,英勇抵抗日軍進攻。
  • 《八佰》「壯士許國」
    《八佰》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八百壯士留守四行倉庫,頑強抗戰四天四夜,死守上海最後防線的故事。影片場面真實震撼,情感基調悲壯厚重,展現出了抗日英雄向死而生的勇氣和至死不渝的堅守。新華網發文稱,作為復工後首部華語商業大片,《八佰》吹響了鼓舞人心的號角。
  • 《八佰》「壯士許國」
    《八佰》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八百壯士留守四行倉庫,頑強抗戰四天四夜,死守上海最後防線的故事。影片場面真實震撼,情感基調悲壯厚重,展現出了抗日英雄向死而生的勇氣和至死不渝的堅守。新華網發文稱,作為復工後首部華語商業大片,《八佰》吹響了鼓舞人心的號角。
  • 新電影《八佰》與老電影《八百壯士》
    兩部電影都著力表現了升旗和護旗的場景。特別舊版,給了青天白日旗很多特寫。新版雖然沒法給旗幟特寫,虛化了旗幟,但對升旗和護旗戰鬥還是極盡渲染,悲情四溢。三是掩護撤退。這畢竟是史實。兩部電影都沒法迴避這個結局。舊版把撤退說得更加無奈。新版似乎想竭力解釋撤退的合理性。舊版最後不僅僅謝晉元團長成功過橋與家人團聚,還有385人也成功撤退,幾乎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
  • 電影《八佰》幕後真實歷史:八百壯士老兵回憶謝晉元團長喋血孤軍營細節
    眼下正在各大影院熱映的電影《八佰》中,八百壯士的領頭人,團長謝晉元讓人印象深刻。謝晉元率領孤軍堅守孤軍營後,最後結局如何?今天我們繼續為大家講述電影《八佰》幕後真實歷史。「八百壯士」被送進了位於南京的老虎橋監獄關押。日本人以為,在他們的嚴密看管下,這些人一定會老老實實。沒想到,謝晉元雖然不在了,但八百壯士始終是鐵板一塊,從未停止過抗爭。他們開始想方設法重返戰場,而這些壯士中,就有謝晉元的勤務兵——萬連卿。
  • 「八佰VS八百壯士」簡單聊聊《八佰》這部電影
    百科資料【八佰VS八百壯士】簡單聊聊《八佰》這部電影【八佰VS八百壯士】八百壯士,即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8師524在電影史上,迄今為止以「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為題材的影片,一共有三部:《八百壯士》(1938年版),《八百壯士》(丁善璽執導,1975年版臺灣拍攝),和《八佰》(管虎作品,8月21日上映)。由於筆者幾經查找,沒有找到《八百壯士》(1938年版)的片源,沒有看過最早的老版影片,就不對老電影作評論了。
  • 電影《八佰》和歷史上的四行倉庫八百壯士
    2020年8月21號,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人們有理由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因為歷史上的八百壯士的確上演過一部悲壯的真實大片。淞滬會戰後期,中國軍隊不敵日軍海陸空一體的凌厲攻勢。1937年10月26號,上海戰局急轉直下,中國軍隊側背受到嚴重威脅,為防止被日軍圍殲,決定放棄現有陣地,全面向蘇州河南岸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