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八百壯士》,《八佰》淡化謝晉元、楊惠敏,故事性更弱了

2020-09-04 馬裡奧娛樂吧

《八佰》的票房火爆程度超乎了想像,對於影院復工後的大盤提振作用無疑是明顯的。

上映4天斬獲超9億票房,不到5天的時間即將突破10億大關,在當前的大環境之下,無疑是驚豔的。

當然對於《八佰》的故事大眾是陌生的,在影片的開頭也寫道,該片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

所以《八佰》對於普通人,普及這一真實歷史事件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

但是就是因為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讓該片陷入了爭議之中,但是一定要記住這是改編,不然將電影和真實歷史混為一談,那必然是沒辦法去看了。

普通人可以去看更多歷史史料去了解下真實的歷史情況,萬不可將電影當做歷史。

但是對於四行倉庫保衛戰來說,其實早在該事件發生的第二年就拍了一部電影,然後到1975年再度拍了一部《八佰壯士》。

那麼與《八佰壯士》相比,《八佰》又有什麼特點呢?

01.

當然在整部影片的視效呈現上,《八百壯士》與《八佰》不可同日而語。

無論是場面的氣勢,還是光影的搭配,《八佰》都是頂級的視效呈現。

但是《八佰壯士》給人的是更加真實,這樣的真實讓大眾仿佛回到了那個年代,不管是場景布置,還是妝容設計都緊貼歷史。



而《八佰》是藝術化的再升級,是電影技術提高的展現,不僅僅是看內容,更是為了滿足大眾的視覺享受。

但是正因為這樣,與《八百壯士》相比,《八佰》顯然故事性弱了不少。

在《八佰壯士》中,有著明顯的開始、過程、高潮、結束,而在《八佰》中這些都被弱化,如果《八百壯士》是記敘文的話,那麼《八佰》就是散文。

02.

另外與《八佰壯士》不同,就是主角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

《八佰壯士》中有著明確的男女主角,一個是謝晉元,一個是楊惠敏。

到了《八佰》中其實沒有絕對的主角的,影片自始至終是沒有女主角的,男主角也是沒有絕對的,而是一群散兵組成的主角,從歐豪飾演的端午,到王千源、姜武、張譯等,還有主力軍魏晨、李晨等。


當然沒有了絕對的主角,對於整個故事的發展推進,以及人物的情感變化也就淡化了許多,沒有《八佰》更加激烈,敘事性更強。

在《八佰》中,謝晉元在前半段出場次數並不多,基本上都是訓話的形式出現,然後到了後期才開始作為主要角色亮相。

但是這樣的亮相就讓這個人物沒有了足夠的代入感,因為單從這個人物來說,我們並不知道他自身的經歷,而在《八百壯士》中更加詳細展現了謝晉元的履歷、身世。

謝晉元是以臨時代團長的身份加入到四行倉庫保衛戰的。

在此前他是化身普通百姓開起了飯館作掩護的,有著自己的妻兒,當然也有著自己抗戰的使命,起初更是參加了一場不小的戰鬥,大獲全勝,然後在主力撤出上海之後,臨危受命,加入四行倉庫保衛戰的。


這樣的背景介紹,讓觀眾對謝晉元這個人物有了更多認識,在此後幾次與家人的分別,更是成為淚點,展現出了謝晉元的家國情懷,抗戰使命,視死如歸的精神。

在《八佰》中,這些全部沒有了,在後期對於謝晉元的展現主要是和黃曉明飾演的特派員的對話,還有和日本首領的對話,以及撤退訓話,垃圾橋上的抵抗等。

尤其垃圾橋上,謝晉元的抵抗更是顯得突兀尷尬,身受重傷的謝晉元依然高喊口號,與《八百壯士》橋上謝晉元打掩護並且背起戰士完全不同,缺乏了真實感。


03.

除了謝晉元,就是對童子軍楊惠敏的弱化。

在《八佰壯士》楊惠敏作為女主角,對其身世、參加童子軍原因也是進行了大量的鋪墊,讓我們看到了楊惠敏的愛國熱情、抗戰意志。

尤其是屢次被父親教訓回家,更是感人至深。

然後後期更是肩負起了送旗、送物資的重任,成為影片中一個關鍵人物。


《八佰》中,楊惠敏在前期就是一個過客,雖然鏡頭不斷,但都是一閃而過,後期也僅是送旗一個任務。


謝晉元、楊惠敏兩個角色,在《八佰》中被淡化,轉而聚焦在了普通散兵身上,但是對於普通散兵僅是個性的展現,沒有更多故事的支撐,造成了整部影片故事性較弱。

其實對比兩部影片整體敘事事件是一樣的,但是講述方式的差異化,造成了一部更加具有故事性,一部缺乏故事性。

另外感情的宣洩上,《八百壯士》當然也有過不少臺詞的直接表達,但是與《八佰》相比,顯然少了許多,更多是通過故事、鏡頭展現的,到了一定程度自然有了共情。

不管怎樣,兩部影片各有各的優勢劣勢,都有著自己不同的表達,但是無一例外都展現了八百壯士們大無畏的犧牲奉獻抗戰精神,激發了民眾的愛國熱情。


相關焦點

  • 電影《八佰》,《八百壯士》與謝晉元的後來事
    《八佰》終於上映了,據說國內點映日日新高,好評如潮,票房收入可觀。跟臺灣1975年的老電影《八百壯士》比較,技術上無疑大大進步,以川軍的視覺進入,一開頭就是無比慘烈的戰場戰事,將觀眾迅速帶入規定情景。也是導演的功底和意圖。尤其是對很敏感的送國旗掛國旗的史實,既不能迴避還不能過分渲染,也算是煞費苦心。
  • 《八佰》不如《八百壯士》的,只是缺一個「俠女」徐楓
    也有好事者拿來兩岸的兩部血戰四行倉庫的影片來做對比,《八佰》的優勢幾乎是碾壓性的。《八佰》中的女演員裡,戲份最多的是遊過蘇州河去送旗的楊惠敏的扮演者唐藝昕。但和《八百壯士》相比,真正在結尾弱的只是《八佰》裡缺少一個徐楓。
  • 《八佰》火了!真實歷史的「八百壯士」,比電影更震動人心!
    8月21日,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人們有理由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歷史上的八百壯士,就上演了一部悲壯的真實大片:一支中國孤軍,在日軍圍困中以寡敵眾、死守不退,日軍一波一波的瘋狂進攻,都被勇士們擊退。88師第524團第1營與日軍精銳第3師殊死戰鬥,中國營只有四百多人,為什麼後來會被稱作四行倉庫「八百壯士」?
  • 《八佰》火了!真實歷史的「八百壯士」,比電影更震動人心
    88師第524團第1營與日軍精銳第3師殊死戰鬥,中國營只有四百多人,為什麼後來會被稱作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第88師由孫元良將軍指揮,孫元良向他的上級顧祝同提出抗議,這意味著88師會全軍覆沒,顧祝同最後經權衡,蔣介石同意第88師大部分人員撤退,只留524團第1營,謝晉元中校帶領524團第1營堅守四行倉庫。
  • 《八佰》口碑兩極分化,《八百壯士》帶你回顧真實歷史
    電影《八佰》遲到400餘天,終於在8月14日進行了點映,與之前眾位業內人士預料不同的是,《八佰》的口碑在上映不到一周便兩極分化,票房更是遲遲無法破億。雖然商業表現方面不盡如人意,但是影片所講述的這段史實,卻值得我們再次回顧。《八百壯士》一書則詳盡地記載了這段歷史。
  • 讀書 | 「八百壯士」 謝晉元
    聽聽看↑↑↑抗戰題材的影片《八佰》上映後,好評如潮。電影《八佰》的熱映讓我們了解到了那段悲壯的抗戰歷史,電影中呈現的有關謝晉元團長的許多細節都是真實存在的,今天慧說趣事帶您走近四行倉庫保衛戰,看真實的「八佰壯士」
  • 八佰壯士奔北坡-1975年《八百壯士》影評
    《八佰》可以說是今年最受期待的華語電影之一,雖然因為題材敏感的緣故而屢次跳檔甚至重拍,但大家對此電影的熱度依舊不減,畢竟幾百孤軍守衛四行倉庫的壯舉單是講出來便讓人覺得心潮澎湃,配合當代的聲光效所呈現出來的成品也足以吊起觀眾的胃口。
  • 杜淳演繹民族英雄謝晉元《八佰》再現「八百壯士」浴血之戰
    8月14日,由管虎導演執導的電影《八佰》開啟全國點映並舉行首映禮,主演杜淳等出席北京首映活動。影片中,杜淳飾演民族英雄謝晉元。也感謝管虎導演和製片人梁靜對我的信任,能夠把謝晉元這個角色交給我。」影片中,杜淳飾演的謝晉元帶領「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壯舉令人感動,而活動當日,謝晉元之子謝繼民老先生及家人也特地來到北京觀影,與謝晉元扮演者杜淳同框,也是對《八佰》的肯定和鼓舞。
  • 新電影《八佰》與老電影《八百壯士》
    該片取材自1937年抗日戰爭期間,史稱「八百壯士」的國民黨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在團長謝晉元率領下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頑強阻擊日軍的故事。電影因種種原因一再推遲上映,今年八月終於上映。
  • 《八佰》三大敗筆!淡化楊惠敏,過度煽情,結局太倉促
    截至目前,《八佰》累計票房已經突破7億大關!自正式上映以來,票房連破紀錄,大盤單日票房更是衝破2億。當然更為關鍵的還出現了三大敗筆:01.淡化楊惠敏在影片中,對於唐藝昕飾演的楊惠敏送旗進行了淡化。總之,楊惠敏身份、送旗的淡化,讓這情節缺少感染力,完全是靠臺詞訓話來提升情感表達。
  • 八百壯士一臺戲
    抓住「做戲、看戲」母題繼1938年應雲衛在重慶大後方拍的默片版《八百壯士》和1975年丁善璽的電影版《八百壯士》後,今年管虎拍出的電影版《八佰》,第一次抓住「做戲、看戲;做戲的也看戲,看戲的也做戲」這個母題,重新演繹了這段歷史。
  • 《八佰》中關於楊惠敏送國旗事件的歷史情況
    9月10日,根據貓眼專業版票房數據,電影《八佰》截至9月10日17時06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奉命據守負責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的中國守軍國民黨第88師下屬某團中校團副謝晉元,率領第1營「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奮勇抗敵,打退日軍10多次瘋狂進攻,擊斃日軍200餘名,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這就是歷史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當時孤軍奮戰的中國軍隊都沒有攜帶國旗和軍旗,謝晉元在據守中突然提出希望有一面國旗懸掛在四行倉庫頂上,以振國威軍威。
  • 《八佰》與《八百壯士》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疫情過後上映的第一部國產大片絕對要數《八佰》,《八佰》上映已經有好幾天的時間了,票房成績也比較樂觀,成為了拯救電影市場的救市作品。《八佰》講述的是在1937年發生的真實故事:服從於國民黨的800名戰士在蘇州四行倉庫拼盡全力抵擋日本人的襲擊。關於這個故事,其實早在1975年就有一部叫做《八百壯士》的老電影已經拍過這個題材,所以很多網友都會將《八佰》與《八百壯士》用來做對比。
  • 謝晉元被殺、四行孤軍被囚禁,這個真實結局《八佰》沒有拍
    《八佰》正在熱映,票房節節攀升之餘,突破預期的15億元票房已不是問題,業內普遍看好《八佰》總票房將突破30億元。《八佰》不是一個紀錄片,它是一個商業電影,因此若從歷史的角度看這部電影,當然也有一些虛構以及留白之處。
  • 《八佰》:八百壯士不需要神話與謊言來拔高
    ​​八百壯士不需要神話與謊言來拔高 。保衛戰」與「八百壯士」成為熱點話題。對於參加這場戰鬥的國軍八百壯士,我沒有絲毫的不敬,他們頂天立地,本來就不需要謊言神話來拔高,他們經受得起我們的審視,理應得到我們的懷念。承認戰鬥並沒有像電影裡宣傳的那樣激烈,並非是對八百壯士的貶低,畢竟這場保衛戰具體的戰鬥方式、過程以及結局,並不是由他們自己一方面所能決定的。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傳播更廣的謊言:「楊惠敏泅水送國旗」。
  • 成本超5億大片《八佰》近日將上映,銘記「八百壯士」的血性英勇
    電影《八佰》本來是去年上海電影節的開幕影片,後來突然撤檔,讓很多影迷深感遺憾。近日在今年的上影節論壇,中影相關人士透露,備受市場關注的《八佰》或於近期上映。電影《八佰》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中的「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陣地的血性英勇故事,也展現了蘇州河兩岸市民的生活和抗戰故事。
  • 「八百壯士」與孫元良
    8月2日,《八佰》定檔8月21日的消息在網絡上迅速傳播開來,至於一部本該在去年七月份就上映的電影為什麼會被推遲上映整整一年,其中的原因相信不言而喻。2019年,電影《八佰》在中國大陸公映前夕,中國社會科學院旗下的中國歷史研究院刊文《【解讀】孫元良緣何引爭議》,文中引用宋希濂及葛天的話語,指控孫元良貪生怕死、剋扣軍餉、私刻公章、強姦學生,是「民族敗類」,不應該通過電影《八佰》將孫元良刻畫為抗戰英雄。
  • 2020年熱播電影《八佰》中謝晉元等「八百壯士」的故事
    2020年熱播電影《八佰》中謝晉元等「八百壯士」的故事「四行倉庫保衛戰」是「八一三」淞滬會戰中的一次重大戰役。1937年10月26日,謝晉元奉命率部堅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掩護部隊後撤。孤軍浴血奮戰了四晝夜,擊退日軍數十次進攻,給敵人以重創。
  • 《八佰》謝晉元八百壯士死守世行倉庫 電影情節與歷史真相的考證
    電影《八佰》自從上映就爭議不斷,有人評價導演不尊重歷史,有人高呼這是國產片裡最好的戰爭片;《八佰》從點映到正式排片累計票房12億,目前豆瓣評分7.8,呈下降趨勢。最早的原型可能是出自1975年拍攝的《八百壯士》電影時的一個虛構片段而來:『』一位叫宏仁的士兵在身上綁滿了手榴撣、雙手各抱一箱炸藥,自頂樓一躍而下與日軍同歸於盡。」
  • 給「八百壯士」獻旗楊惠敏的傳奇一生
    八百壯士的最後一幕,無論是1975年臺灣版的《八百壯士》,還是2020年的大陸版《八佰》,都是結束在歷經槍林彈雨,穿過那一-條生死交界的橋,在壯烈的拼搏之後,讓八百壯士最終得以達到英租界,得了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