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三大敗筆!淡化楊惠敏,過度煽情,結局太倉促

2020-08-30 新電和影

截至目前,《八佰》累計票房已經突破7億大關!

自正式上映以來,票房連破紀錄,大盤單日票房更是衝破2億。

票房節節攀升,但是對於口碑來說卻是不斷下滑,呈現兩極分化態勢。

當然從電影本身來看,在國產戰爭影片中算得上製作精良,不管是從視效呈現,還是人物表演,都是處於較高水平的,但是從整體上來說,依然還有著不少缺陷與敗筆。

尤其在影片的後半段,出現了諸多問題,可謂高開低走,正如口碑一樣。

在歐豪飾演的端午犧牲之後,整部影片缺少了一個有力的角色中心。

​影片前半段一直都是圍繞著端午而展開的群像塑造,讓整個故事更加具有立體感,而到了後期,沒有了人物中心,整個故事被打散,只有了形式主義,沒有了故事內容。

當然更為關鍵的還出現了三大敗筆:

01.淡化楊惠敏

在影片中,對於唐藝昕飾演的楊惠敏送旗進行了淡化。

對這一情節的淡化是由於國旗的原因,讓所有關於國旗的鏡頭都被特殊處理,也讓這一角色看起來更加單薄,突兀。

在前期大量的特寫鏡頭一閃而過,從來沒有對楊惠敏的身份、身世進行刻畫描繪,以至於到後期送旗顯得突兀,為何是她來送旗,送旗的意義又是何在?

這些都被輕描淡寫。

作為片中鏡頭最多的女性,從頭到尾都是點到為止,但是對於護旗又是大書特書,顯然蒼白無力。

這樣的淡化,其實是從劉曉慶飾演的蓉姐捐旗開始,在他人都紛紛捐錢捐物之時,蓉姐捐了一面旗,然後楊惠敏就開始將旗藏在身體裡,遊過蘇州河送到對岸。

同樣是遊河,在對歐豪遊河的特寫與楊惠敏遊河的略寫,就可以看出這一情節的分量。

然後在四行倉庫脫掉衣服拿出旗幟,更是遭到了老鐵和羊拐的偷窺,這樣的鏡頭展現,顯然沒有多大意義,反倒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總之,楊惠敏身份、送旗的淡化,讓這情節缺少感染力,完全是靠臺詞訓話來提升情感表達。

02.過度煽情

在影片的前半段,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群像的塑造刻畫,都是通過他們內心世界和表情來展現的,情感的表達都是鏡頭語言的極致運用。

但是到了後半段,所有的情感都是靠臺詞來宣洩,沒有了故事的支撐力。

用一段段的臺詞來過度煽情,顯得蒼白無力。

首先是升旗臺詞的訓話,然後是撤退訓話,最後橋上謝晉元的特寫鏡頭喊口號等等,這一系列都佔據了大量篇幅,與其說是推進劇情,不如說就是空喊口號,打雞血。

這些對於劇情的推進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三言兩語就能說明白的事,只需用實際行動來表達情感,向觀眾傳遞即可,但是最後呈現出來的就是一而再三的主動灌輸,觀眾並不是從鏡頭語言感知到的。

另外這些過度煽情就好像在向觀眾說這就是愛國情懷,這就是英雄烈士之類的,生怕觀眾不知道一樣。

03.結局太倉促

大撤退顯然有三條支線的,一方面主力軍的撤退,首先是謝晉元為首的先鋒探路,然後才是全軍撤退。

另一方面是王千源、李晨等敢死隊吸引火力,還有就是姜武天台掩護。

但是最終呈現出來的大部分鏡頭都是謝晉元的先鋒探路和主力大撤退,對其他表現太少,導致並沒有多少感染力,反倒讓我們覺得遺憾,白白犧牲。

而最後影片是在對岸民眾伸手支援鏡頭中戛然結束的。

這樣的收尾,讓人感到莫名其妙,歷經了四天的抗爭,最終到底結果是什麼,並沒有很好收住,導致頭重腳輕的感覺。

其實這樣的一段可以與送電話線一段對比來看。

送電話線,同樣是過橋,前僕後繼的犧牲,但是對岸民眾一個個自告奮勇,充分展現了民眾的內心的抗戰熱情和愛國情懷,反倒最後卻只會吶喊和伸手了,沒有了更多的鏡頭展現,顯得蒼白無力。

尤其謝晉元橋上的空喊口號更是讓人尷尬,顯然沒有了一點實際意義。

雖然《八佰》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一些缺陷不足,但是整體上,《八佰》依然還是值得一看的影片,前半段對底層人物的刻畫描繪,以及戰爭場面的視效都極具看點,是中國電影工業成就的一次展現。

當然在票房上的貢獻,《八佰》更是功不可沒,對整個影市的提振起到了積極作用。

相關焦點

  • 《八佰》最大的敗筆,結局太過於倉促了,剩下兩條線根本沒講完
    相信《八佰》這部電影的精彩不用我過多去解釋了吧,從票房上面就可以看出來的,截至我寫稿的時候,電影的票房一路高歌猛進,達到了16億了,絕對算得上是電影市場的一計強心針,可大家知道嗎?別看電影拍的非常精彩,但電影仍然是有敗筆的地方,那麼,我就來給大家聊聊《八佰》最大的敗筆。
  • 《八佰》最大三個敗筆,毫無演藝經驗的演員只是其一
    相信《八佰》這部電影的精彩不用我過多去解釋了吧,從票房上面就可以看出來的,截至我寫稿的時候,電影的票房一路高歌猛進,達到了16億了,絕對算得上是電影市場的一強心針,可大家知道嗎?別看電影拍的非常精彩,但電影仍然是有敗筆的地方,那麼,我就來給大家聊聊《八佰》最大的敗筆。
  • 對比《八百壯士》,《八佰》淡化謝晉元、楊惠敏,故事性更弱了
    但是對於四行倉庫保衛戰來說,其實早在該事件發生的第二年就拍了一部電影,然後到1975年再度拍了一部《八佰壯士》。那麼與《八佰壯士》相比,《八佰》又有什麼特點呢?01.當然在整部影片的視效呈現上,《八百壯士》與《八佰》不可同日而語。無論是場面的氣勢,還是光影的搭配,《八佰》都是頂級的視效呈現。
  • 都說《八佰》煽情,但與《建軍大業》比,真實多了
    說不好的也有很大一部分,總結為一個詞,那就是煽情,護旗和中橋兩段最為突出。過度的誇張對比,兩岸,一邊是炮火硝煙槍林彈雨,一邊是燈紅酒綠跑馬賭搏淺斟低唱,當時的氣氛應該是一片恐慌,人們還有閒心來醉生夢死嗎?
  • 片段虛構,結尾倉促,本應更好的《八佰》為何犯了低級錯誤
    《八佰》自從上映以來,便受到了廣大影迷的熱烈追捧,在影迷的觀影熱潮下《八佰》的實時票房突破了八億大關,單日票房破兩億,觀影人數達到兩千萬人,淘票票評分高達9.2分。在沒有新的影視大作上映的情況下,《八佰》無疑成了各個影院霸榜的存在。
  • 【鎮江文化】《八佰》中的鎮江女孩楊惠敏
    這段時間,最火爆的電影非《八佰》莫屬。
  • 《八佰》:楊惠敏伸出三根手指敬的是什麼禮?代表什麼意義?
    《論語·子罕》【《八佰》:楊惠敏伸出三根手指敬的是什麼禮?代表什麼意義?】 《八佰》這個題材不是第一次搬上銀幕,而電影中那座像豐碑一樣的四行倉庫遺址,至今還在上海蘇州河畔矗立。這場戰鬥太出名了,關於這場戰鬥的故事太多太多了。
  • 《八佰》裡的女主角楊惠敏
    正在熱映的電影《八佰》,講述了被世人稱為「血肉磨坊」的淞滬會戰中一場壯烈的戰鬥。
  • 《八佰》中關於楊惠敏送國旗事件的歷史情況
    9月10日,根據貓眼專業版票房數據,電影《八佰》截至9月10日17時06這才有了後來廣為流傳的楊惠敏送旗事件。這段回憶由英國記者海默寫成稿子,配上楊惠敏的照片,刊登在當時的《時代周刊》上。另也有傳聞說當時上海童子軍總會派去送旗的,不只楊惠敏一人。最後懸掛上去的,也不是她送的那一面旗,可她是第一個去送旗的人。至於歷史的真實情況現在已無從查證,但楊惠敏冒死獻旗的壯舉,轟動了整個上海灘,她的事跡和照片登上了上海各大小報紙的頭條位置,一時間轟動海內外。這件事對鼓舞中國軍民的抗戰士氣有著巨大的作用,其積極意義怎樣評價都不為過。
  • 消費歷史,過度煽情,《八佰》也算國產戰爭片新標杆?
    自去年夏天開始,《八佰》就飽受爭議。各界人士的評價中,有為《八佰》鼓掌的,也有批評導演管虎的。事實上,關於《八佰》中「護旗」片段的爭論,不過是對這部電影非議的衍生評論。因為,如果沒有之前管虎個人的微博事件,觀眾對《八佰》的批評至多會停留在煽情愛國劇的層面,而不會挖的這麼深。
  • 《八佰》:楊惠敏敬禮時為何只伸出三根手指?代表什麼意義?
    《八佰》這一部影視作品自從播出以後,就深受網友們的喜愛,影院更是爆滿。這一部影視作品真的是格外的催淚,口碑也是極好的,票房很快就創下了記錄。《八佰》這一部電影,也成為了電影院停滯半年以後復工的爆火影視作品。現在它上映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截止到23號《八佰》的票房甚至突破了8億之高。
  • 《八佰》結局為什麼要衝橋?真的是敗筆嗎?其實這些細節你沒看懂
    《八佰》是一部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電影,大部分觀眾都是被戰士們的犧牲精神所打動,但是對於《八佰》電影結局為什麼要衝橋卻被觀眾們所詬病。好的電影總會引起討論,那對於《八佰》最後衝橋的片段到底隱藏著哪些原因呢? 有的人說,電影結局的衝橋片段就是多餘,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敗筆。 原因是影片的結尾處,謝晉元將軍應上級命令,冒死率眾衝橋撤退,以至於很多人吐槽了這一點。
  • 電影《八佰》本不應該惹爭議,絕對是熱血澎湃鬥志昂揚的佳作
    所以,對於電影《八佰》不尊重歷史的指責是誇大化了,比如指責電影把四百壯士誇大成八百,比如批電影中送旗鏡頭太過煽情,我個人覺得極不恰當,對於一個電影而言,這些完全依據史實的指責實在太過於吹毛求疵了。況且,基本的事實是存在的,加入感情的渲染及肢體的表達手法,完全是行業規則,也是電影應有之法。說完了觀點,我們接著聊電影的上映,電影的內容。
  • 《八佰》煽情過度嗎?七大淚點揭示答案,內心不強大的觀眾會看哭
    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那麼,這部群星雲集的電影《八佰》,真的是煽情過度嗎?讓我們一起盤點片中的七大淚點,從中我們應該能找到答案!因此這並非是煽情過度,而是帶給我們忍不住落淚的震撼和感動。兩位快樂男聲出道的偶像歌手,在《八佰》這部電影中的表現真的不錯,看到俞灝明洗澡時露出的傷疤,以及硬漢魏晨的鬍子拉碴,莫名竟有些心疼,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呢?
  • 《八佰》裡楊惠敏三根手指敬禮到底啥意思?
    作者:李嘯天《八佰》裡,為八百壯士英勇送國旗的女童軍楊惠敏,在關注旗幟升空的過程中,舉手行禮。這一幕看得人熱血沸騰,是全片最激越人心的鏡頭之一。不過,引人注目的是,楊惠敏敬禮時的手勢,並非五指併攏,而是收起了小指與大拇指,只有中間的三根手指併攏直伸。
  • 《八佰》到底算「瑕不掩瑜」還是「美中不足」?
    在當下國內影視創作環境中,蘋果肌、過度柔光、太過乾淨的妝容已泛濫成災,但在《八佰》中,你能看到都是接近那個時代的服裝、油膩的頭髮和髒兮兮的臉,而且在化妝師的打造下,還能呈現一定的美感,美術設計也這部電影鶴立雞群的,起碼達到了亞洲頂級水平。
  • 《八佰》影評為何兩極分化嚴重?
    我想這一定是《八佰》,因為近期鋪天蓋地都是有關這部電影的消息。截止昨天為止,《八佰》票房突破20億,衝進了中國影史TOP20。畫面精良,製作精湛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八佰》的確是大製作的電影,場景宏大,畫面精良,讓人看了心情澎湃。這種大製作又有家國情懷的電影的確能讓國人提振精神。
  • 一個00後眼裡的《八佰》
    我個人認為,影片在情感上的烘託到位了,有些人說管虎導演篡改了歷史,電影中送電話線、楊惠敏送旗等橋段過度渲染與歷史不符,甚至說真正歷史上的四行保衛戰沒有電影中演的這麼慘烈。客觀講,這畢竟是一部中國商業電影,如果沒有這些更多的感情渲染,怎麼去吸引觀眾的「胃口」呢?
  • 影評:《八佰》是戰爭片,是男人戲,是群英譜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老師認為《八佰》是「最像戰爭的戰爭電影」,主要是指中國電影工業對戰爭場面的再現能力和製作水平。我同意,尤其是攝、錄、美,服、化、道等各部門高水平的配合。現在公映的《八佰》,編導迴避了或刪掉了那些敏感問題,我遺憾,也理解
  • 別被騙了,電影《八佰》中楊惠敏的「三指禮」並不是智仁勇之意
    點擊上方「張子簡言」,關注我昨天有一同事看完電影《八佰》回來後發信息和我聊天,說電影如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