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騙了,電影《八佰》中楊惠敏的「三指禮」並不是智仁勇之意

2021-03-05 張子簡言

點擊上方「張子簡言」,關注我

昨天有一同事看完電影《八佰》回來後發信息和我聊天,說電影如何如何。不過有一個鏡頭沒看明白,那就是送旗女孩楊惠敏敬禮的時候是三指併攏,拇指扣住小指,跟其他軍人敬禮方式不太一樣。不知道這個手勢是怎麼來的,是什麼意思。我真佩服她,看得那麼細。

我也注意到了這個鏡頭。這個鏡頭不僅在現在上映的《八佰》有,在幾十年前臺灣拍的電影《八百壯士》中,林青霞扮演的楊惠敏也有這麼一個鏡頭。

在電影中,林青霞扮演的楊惠敏跟她爺爺說她參軍了,並給她爺爺領「三指禮」,她爺爺誤以為是參軍三十塊錢一個月。楊慧敏隨即解釋到,三指代表的是「智仁勇」。

不過這個鏡頭有兩處錯誤的地方。第一處就是楊慧敏給她爺爺解釋三指代表的是智、仁、勇;第二處是楊慧敏說她要參軍了,隨後跟著部隊走。為什麼說這裡也是個錯誤呢?下面我逐個說明。

我從網上查了一下,解釋「三指禮」的文章非常多,但幾乎都是上述那種說法。很明顯,這些人要麼是沒讀書,要麼是看過臺灣版的《八百壯士》,要麼是在網上互相抄襲騙流量。

其實,要想了解送旗女孩楊惠敏的敬禮手勢的涵義,那就得先了解中國童子軍。

中國童子軍是個舶來品,1912年由華籍牧師嚴家麟在武漢文華書院創辦。中國童子軍初創之期,完全照搬英國模式,就連規章制度都是英文書寫。

不過,童子軍在中國發展非常迅速。在1926年以前,基本發展到各個省市的主要學校都有童子軍組織。很多我們熟知的人物都曾經是童子軍,包括當時在南開中學讀書的周。

童子軍是英國人貝登堡首創於1907年。

20世紀初期,歐洲城市化在不斷發展過程中,貝登堡看到在城裡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身體羸弱,道德墮落,意志消沉。用現在網絡流行的詞來形容就是「廢材」。他認為英國有亡國滅種之危險,他想要改變這種現狀。

童子軍的創辦還和他的另一個經歷有關,那就是他在南非殖民的時候,他曾經組織過當地的一些兒童訓練,效果還不錯,這樣他得到啟發。

回到英國後,貝氏想創辦一種教育來彌補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所缺失的一面,於是就創辦了童子軍。

貝氏辦童子軍的意願很簡單,就是要:為振奮青年奮勇之精神,引起其合群慈善之美感,使一般青年誠實有用,敦品立性,同時教育其自食其力,在社會上成為一名有用的人。

童子軍成立之初,訓練的主要內容是野外生存,體育鍛鍊,航海,烹飪等技術,後來還包括社會服務,慈善等方面。

後來貝登堡不斷規範童子軍,當時童子軍有三句銘言:準備;日行一善;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在他的《新譯童子警探》一書中,有關於童子軍誓詞、紀律、禮節等說明。其中就有「三指禮」。並明確指出伸直的三指分別代表著德、智、體。

現在我們學校給學生頒發的「三好學生」獎狀中的「三好」指的也就是德、智、體嘛。

那為什麼這麼多網友以及電影編劇都誤以為是智仁勇呢?

這可能跟下面兩個因素有關。一是,他們認為童子軍也是軍人,二是1921年孫中山曾在《軍人精神教育》中提到:「所謂精神,非泛泛言之,智、仁、勇三者即軍人精神三要素」。

所以他們就以為童子軍的三指禮代表著是智仁勇了。

不過,他們也許並不知道,童子軍並不是軍人。

我們從貝登堡創童子軍的初衷,訓練內容來看,童子軍跟軍事沒有絲毫的關係。

這個問題貝登堡首創童子軍之初就講過:童子軍教育是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補充,與政治軍事毫無關聯,更不是預備軍人。

童子軍傳入中國初期,大家都在盲目模仿,沒有統一管理,很多人並沒有理解童子軍的真正涵義,更沒有明確童子軍的教育初衷。有些人更是望文生義,看到童子軍有「軍」字,就認定童子軍是軍事訓練。

把童子軍當成了軍隊的後備力量,把體育當成了軍事訓練。中國童子軍的創始人嚴家麟專門就這個問題進行過闡述,童子軍這個「軍」字不是陸海軍的「軍」,而是集團的意思罷了。在世界各國的童子軍訓練裡面絲毫沒有一點軍事訓練。

嚴家麟在文華書院童子軍規列裡明確規定童子軍:要誠實可靠、助人為樂、樂善好施、見義勇為、勤奮好學,同時還要求夥伴間有愛可親,要服從命令,行動敏捷,最後熱愛國家。

也就說他根本沒有把童子軍當做軍隊的後備力量才訓練,而是當作現代的志願者來培養。

所以說,童子軍並不是軍隊,怎麼能把孫先生強調的軍人三要素強加上童子軍呢。

最後要說的一點,作為自媒體的作者,在網上寫文章時,一定要多方考證,對文章負責,最重要是對讀者負責,不能以訛傳訛,誤人誤己。

全文結束,如果覺得還可以請點擊右下角在看,並轉發。

往期內容:

他,在中國哈爾濱火車站擊斃日本第一任首相

張自忠將軍殉國之戰,棗宜會戰的前因後果

從《八佰》的八佰壯士到《捍衛者》的姚子青營,一寸山河一寸血

要看懂電影《八佰》,你得先了解這些

相關焦點

  • 別被騙了,電影《八佰》中楊惠敏的三指禮真不是智仁勇之意
    昨天有一同事看完電影《八佰》回來後發信息和我聊天,說電影如何如何。不過有一個鏡頭沒看明白,那就是送旗女孩楊惠敏敬禮的時候是三指併攏,拇指扣住小指,跟其他軍人敬禮方式不太一樣。不知道這個手勢是怎麼來的,是什麼意思。我真佩服她,看得那麼細。我也注意到了這個鏡頭。這個鏡頭不僅在現在上映的《八佰》有,在幾十年前臺灣拍的電影《八百壯士》中,林青霞扮演的楊惠敏也有這麼一個鏡頭。
  • 電影《八佰》中,鎮江女孩楊惠敏為什麼行「三指禮」?
    電影《八佰》裡面有個感人的畫面,就是女童軍鎮江女孩楊惠敏冒險給四行倉庫勇士送國旗時,楊惠敏給軍人們敬禮的時候,三指併攏,拇指扣住小指,跟其他軍人敬禮方式不一樣。1937年和1975年的電影劇本,都是和楊惠敏本人採訪後寫的,所以在楊惠敏的回憶自述中,也能看到她提及的這個禮,「三指禮」。孫元良的回憶錄《億萬光年中的一瞬》裡收錄的楊惠敏自述文的全文:中華民國二十六年,抗戰軍興,時局一天天的緊張。
  • 從《八佰》中楊惠敏的「三指禮」說說舊時鎮江童子軍
    熱門電影《八佰》裡面有個感人的畫面,就是女童子軍鎮江女孩楊惠敏冒險給四行倉庫勇士送國旗時,向壯士們敬了一禮,這個禮三指併攏,拇指扣住小指,跟其他軍人敬禮方式不一樣
  • 《八佰》:楊惠敏伸出三根手指敬的是什麼禮?代表什麼意義?
    《論語·子罕》【《八佰》:楊惠敏伸出三根手指敬的是什麼禮?代表什麼意義?】 《八佰》這個題材不是第一次搬上銀幕,而電影中那座像豐碑一樣的四行倉庫遺址,至今還在上海蘇州河畔矗立。這場戰鬥太出名了,關於這場戰鬥的故事太多太多了。
  • 【鎮江文化】《八佰》中的鎮江女孩楊惠敏
    這段時間,最火爆的電影非《八佰》莫屬。
  • 《八佰》:楊惠敏敬禮時為何只伸出三根手指?代表什麼意義?
    《八佰》這一部影視作品自從播出以後,就深受網友們的喜愛,影院更是爆滿。這一部影視作品真的是格外的催淚,口碑也是極好的,票房很快就創下了記錄。《八佰》這一部電影,也成為了電影院停滯半年以後復工的爆火影視作品。現在它上映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截止到23號《八佰》的票房甚至突破了8億之高。
  • 《八佰》中關於楊惠敏送國旗事件的歷史情況
    9月10日,根據貓眼專業版票房數據,電影《八佰》截至9月10日17時06這樣的成績對於僅開放50%座位的中國電影市場來說,已是非常難得。這樣一部引起全民廣泛關注的電影,再加上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改編,其中必然會有藝術加工的成分,今天就根據劇中楊惠敏送國旗一事結合歷史資料同大家一起分享那段刻骨銘心的時刻。
  • 《八佰》裡楊惠敏三根手指敬禮到底啥意思?
    作者:李嘯天《八佰》裡,為八百壯士英勇送國旗的女童軍楊惠敏,在關注旗幟升空的過程中,舉手行禮。這一幕看得人熱血沸騰,是全片最激越人心的鏡頭之一。不過,引人注目的是,楊惠敏敬禮時的手勢,並非五指併攏,而是收起了小指與大拇指,只有中間的三根手指併攏直伸。
  • 《八佰》裡的女主角楊惠敏
    正在熱映的電影《八佰》,講述了被世人稱為「血肉磨坊」的淞滬會戰中一場壯烈的戰鬥。
  • 對比《八百壯士》,《八佰》淡化謝晉元、楊惠敏,故事性更弱了
    但是就是因為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讓該片陷入了爭議之中,但是一定要記住這是改編,不然將電影和真實歷史混為一談,那必然是沒辦法去看了。普通人可以去看更多歷史史料去了解下真實的歷史情況,萬不可將電影當做歷史。但是對於四行倉庫保衛戰來說,其實早在該事件發生的第二年就拍了一部電影,然後到1975年再度拍了一部《八佰壯士》。
  • 《八佰》三大敗筆!淡化楊惠敏,過度煽情,結局太倉促
    截至目前,《八佰》累計票房已經突破7億大關!自正式上映以來,票房連破紀錄,大盤單日票房更是衝破2億。當然從電影本身來看,在國產戰爭影片中算得上製作精良,不管是從視效呈現,還是人物表演,都是處於較高水平的,但是從整體上來說,依然還有著不少缺陷與敗筆。尤其在影片的後半段,出現了諸多問題,可謂高開低走,正如口碑一樣。
  • 上映三周依舊火熱 電影《八佰》闖入內地影史前13名
    由管虎執導的《八佰》自上映以來,票房一路高走,今日發布「隔岸相顧」版預告,展現杜淳(飾演謝晉元)和唐藝昕(飾演楊惠敏)如何詮釋兩個有歷史原型的角色。他們在倉庫中的一次簡短的見面,也成為了四行倉庫保衛戰一次歷史性的瞬間。無論是民眾還是戰士,他們的英勇行為振奮了彼時的同胞。《八佰》上映三周依舊火熱,蟬聯票房周冠軍,現已突破24億,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位列內地影史票房第13名。
  • 《八佰》:四行倉庫上的那面旗子,是如何被楊惠敏送上去的?
    文/狟先森8月17日點映的《八佰》,口碑一路飆升。作為第六代的中國新生代導演,管虎確實把中國類型片的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這部亞洲第一部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電影,無論就音效、戰爭場面都是相當令人震撼。電影中的一個小細節非常有意思。
  • 《八佰》的歷史真實,會比電影更感慨、悲嘆、無奈
    原定於去年暑期檔的電影《八佰》,終於在今年8月21日在全國上映了。《八佰》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懷著一種了解歷史,也享受娛樂生活的心態,昨晚我走進了影院。看《八佰》電影,有必要了解一些《八佰》的史料背景。
  • 《八佰》最大三個敗筆,毫無演藝經驗的演員只是其一
    相信《八佰》這部電影的精彩不用我過多去解釋了吧,從票房上面就可以看出來的,截至我寫稿的時候,電影的票房一路高歌猛進,達到了16億了,絕對算得上是電影市場的一強心針,可大家知道嗎?別看電影拍的非常精彩,但電影仍然是有敗筆的地方,那麼,我就來給大家聊聊《八佰》最大的敗筆。
  • 《八佰》獻旗女孩楊惠敏:高光時蒙冤獄4年,晚年遇車禍癱瘓至終
    電影《八佰》裡面有一個非常感人的畫面,就是女童軍楊惠敏冒險給四行倉庫勇士送國旗,最終鋪墊出四行倉庫樓頂升國旗的感人故事。其實筆者很早就注意到,曾有某位著名學者對楊惠敏送國旗的橋段進行過非常詳細的考證,認為她不是泅水渡河的,送的國旗不是掛到四行倉庫樓頂的那一面。
  • 電影《八佰》憑藉什麼能火?你又看懂了嗎
    大家好我是小黃鴨,熱播電影《八佰》想必大家都看過,即使沒看過在短視頻平臺,應該也能刷到該劇的花絮短片「抱炸彈跳樓和日軍同歸於盡的陳樹生、為送電話線不畏生死的刀子、冒死送旗的楊惠敏」是否都歷歷在目,除了一波又一波的眼淚,你真的看懂這部劇了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你們所不知道的。
  • 《八佰》杜淳唐藝昕詮釋戰場軍民最勇敢的一面
    他們在倉庫中的一次簡短的見面,也成為了四行倉庫保衛戰一次歷史性的瞬間。無論是民眾還是戰士,他們的英勇行為振奮了彼時的同胞。《八佰》上映三周依舊火熱,蟬聯票房周冠軍,現已突破24億,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位列內地影史票房第13名。
  • 童子軍楊惠敏:真的泅渡送旗了嗎?其實情況並不是這樣,後來她被捕...
    電影《八佰》電視劇照 10月28日夜晚,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高高升起在四行倉庫的樓頂,天亮之後,這面飄揚在「孤島」上的旗幟吸引了全上海的目光,在蘇州河對岸的租界地,身份各異
  • 45年前的「八佰」電影,讓林青霞斬獲影后,讓秦漢影壇揚名
    8月2日,在「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當天,「華誼兄弟」宣布了電影《八佰》定檔的消息。這個消息一出,引發了不少影迷的熱議。在去年的「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八佰》原本被選定為開幕片,進行展映。但因為「技術問題」被臨時取消,而原定於去年7月5日的檔期,也隨之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