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四行倉庫上的那面旗子,是如何被楊惠敏送上去的?

2020-08-26 歷史研習社

文/狟先森

8月17日點映的《八佰》,口碑一路飆升。作為第六代的中國新生代導演,管虎確實把中國類型片的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這部亞洲第一部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電影,無論就音效、戰爭場面都是相當令人震撼。

電影中的一個小細節非常有意思。當時的四行倉庫裡面並沒有民國旗子,於是蘇州河對岸、租界裡的童子軍楊惠敏把旗子綁在身上,在戰爭第二日的夜晚偷偷泅渡蘇州河,冒著被狙擊的危險將旗子送給謝晉元。這段雖然沒有太多的特寫,卻非常地感人。

那麼,在真實的「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時,楊慧敏這面旗子真的是晚上趁著夜色、泅渡蘇州河送過去的?

就讓我們一起考古一下。

01 獻旗子的原因

關於當時危急時刻,楊惠敏為什麼會挺身而出將旗子送到四行倉庫,一般有兩種具有影響力的說法。

第一種是講,楊惠敏看到四行倉庫周圍的建築除了少數幾個飄著英國國旗外,全是日本人的國旗,中國國旗一面都沒有。身為童子軍的楊惠敏非常憤怒,心想如果能把國旗升上去,那是何等的振奮人心呀!

於是楊惠敏主動請纓,向市政府要了一面大的旗子,在晚上泅渡蘇州河,把國旗交給謝晉元。1975年版的《八百壯士》中,飾演楊惠敏的林青霞正是按照這個說法演繹的,也因此傳播非常廣。

另一種說法是,謝晉元致電第八十八師,請求上級想辦法送一面旗子來鼓舞士氣,師部於是把這個任務交給上海商會,商會隨著將獻旗的任務交給了童子軍服務團團員楊惠敏。楊惠敏接受了這個任務並從思想倉庫以東的公共租界進入四行倉庫。

02 楊惠敏自己的說法

楊惠敏關於獻旗也有兩個說法。

1938年3月19日武漢出版的《大俠魂》中,刊登了《楊惠敏自述》一文。在文章中,楊惠敏詳細說明了自己的心路歷程:

「那是十月二十七日的早晨……我在垃圾橋看到四行倉庫的周圍插滿了太陽旗,我當時一方面說不出來的氣, 一方面又想到……假若有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那是何等莊嚴燦爛的事情啊! 因此我就跑到市政府報告張秘書, 請為制大號國旗一面, 送交四行倉庫我軍應用。」這個自述表明,獻旗是楊惠敏自己看到周圍景象之後,主動做出的選擇。

但是1938年4月2日,長沙出版的《戰時童子軍》第十六期中刊登了楊惠敏的《獻旗報告書》一文。在這篇文章中,楊惠敏是這麼說的:

「民國二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八十八師的師附張紹良先生果真來找我了,他的來意是要叫我越過租界到閘北謝團留守的四行倉庫去, 獻國旗於八百個壯士。」很明顯,這個說法就意味著獻旗是上面交給楊惠敏的任務。

獻旗一事轟動整個上海,上海童子軍總會對於楊惠敏的行動勢必是了如指掌的,對於事情的來龍去脈,也會如實上報給中國童子軍總會。那麼,楊惠敏提交報告書時,也更有可能真實地說明獻旗的經過。但是在《大俠魂》中,可能會增加一些演繹成分。

圖:1975年版飾演楊惠敏的林青霞

因此,綜合這兩份材料,獻旗的大致經過是:楊惠敏因88師部的請求,將旗子送到四行倉庫中去。那麼,電影中的經典場面:楊惠敏泅渡蘇州河又是真的嗎?

03 泅渡還是走橋

10月26日傍晚,謝晉元率領部隊進入四行倉庫後,立刻讓部隊把倉庫周圍的所有口子全部堵住,只留下東面那道和公共租界相通的牆上開了一個口子。從這個口子出去不遠處就是垃圾橋,走一會兒就到租界的西藏路上了。當年是戰地小記者的曹聚仁回憶說,儘管日軍對四行倉庫的封鎖密不透風,但是「我們之間,一直通行無阻。」

可見,倉庫和租界之間有一個通道。獻旗是為了鼓舞士氣,也是為了向租界內的外國人展示中國人反抗侵略的不屈意志,因此必須要穩妥進行,那麼拋棄本來就有的通道選擇「泅渡」這麼危險的辦法確實有些不合乎情理。

楊惠敏自己在《大俠魂》中的說法是「我走到垃圾橋……隨又匍匐地上爬過了許多沙包堆, 約二小時之久,我終於爬到了四行倉庫,將國旗獻給謝團附和楊營長。」在《獻旗報告書》一文中,楊惠敏交代自己成功給謝晉元送了一封信後,市政府才把獻旗任務再次交給她,於是「很快地再度越過租界,完成了這件工作。到了下午四時左右,乃見我國旗高揚於八百壯士誓死留守的四行倉庫之上空。」

結合曹聚仁和楊惠敏兩個人的回憶來看,大概率可以確定楊惠敏並不是像電影裡所展示的那樣趁夜色泅水渡過蘇州河,而是下午進入連接租界和四行倉庫的那條通道裡完成了這次獻旗行動。

作為藝術的電影難免會有一些浪漫的色彩。但是當時年僅十幾歲的楊惠敏冒著生命危險去將象徵著國家榮譽的旗子交到四行倉庫的守軍手中,這絕對是一個名垂史冊的歷史性事件。

相關焦點

  • 《八佰》中關於楊惠敏送國旗事件的歷史情況
    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奉命據守負責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的中國守軍國民黨第88師下屬某團中校團副謝晉元,率領第1營「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奮勇抗敵,打退日軍10多次瘋狂進攻,擊斃日軍200餘名,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這就是歷史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當時孤軍奮戰的中國軍隊都沒有攜帶國旗和軍旗,謝晉元在據守中突然提出希望有一面國旗懸掛在四行倉庫頂上,以振國威軍威。
  • 《八佰》破24億,真實的「四行倉庫」究竟如何?撤軍後結局悲慘
    我是雲熙,今天咱們來聊聊《八佰》這部影片吧!《八佰》破24億,真實的「四行倉庫」究竟如何?撤軍後被俘虜,結局悲慘!隨著國民素質的整體提升,而觀眾對於電視劇、電影的質量也是要求越來越高,其實都知道國產電影在前幾年確實很糟,因此民眾對於國外的大片比較買帳。
  • 四行倉庫送旗少女,命運坎坷:坐牢後遇車禍,最後成植物人!
    電影《八佰》裡面有一個非常感人的畫面,就是女童軍楊惠敏冒險給四行倉庫勇士送國旗,最終鋪墊出四行倉庫樓頂升國旗的感人故事。其實筆者很早就注意到,曾有某位著名學者對楊惠敏送國旗的橋段進行過非常詳細的考證,認為她不是泅水渡河的,送的國旗不是掛到四行倉庫樓頂的那一面。
  • 【鎮江文化】《八佰》中的鎮江女孩楊惠敏
    一部電影,兩個多小時,把人們帶到那個戰火紛飛、充滿國恨家仇的年代,四行倉庫中國軍人的壯烈抵抗激起了民眾的愛國之情,也戳中了不少觀眾的淚點。而影片中一位送旗的女童子軍楊惠敏也因此再度引起了鎮江觀眾的關注。青年楊惠敏《八佰》熱映   獻旗的女童軍引發關注
  • 《八佰》的真實歷史,四行倉庫保衛戰,抗日英雄永垂不朽
    近日電影《八佰》刷爆了各大影院,成為了今年影院開工後最熱門的黑馬,可是這部電影《八佰》也是歷經了無數的磨難,幾經撤檔才真正的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讓我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抗日戰士的勇烈。四行倉庫10月26日,蔣介石看上海閘北地區已經抵擋不住於是決定放棄大部分部隊,去防衛上海的西部地區,而顧祝同將軍接到撤退的命令時,就命令八十八師單獨留下抵抗大批入侵的日軍。
  • 《八佰》裡的女主角楊惠敏
    蘇州河的南岸,四行倉庫的對面,正是上海的公共租界,戰鬥當天,大量民眾和各國媒體,甚至包括英國軍隊,都在隔岸觀戰。27日,日軍對四行倉庫守軍進行了多次進攻,為了鼓舞鬥志,謝晉元致電時任88師參謀長張柏亭,請求給倉庫守軍送一面國旗來,並輸送食品彈藥等物資。
  • 《八佰》冒死送旗的女孩,事後卻被明星胡蝶所陷害,蒙冤落獄4年
    八百壯士英勇精神值得尊敬,但還有一個人咱們也不能忘記,就是影片中送旗女孩。(電影《八佰》中,唐藝昕飾演者送旗女孩,就是楊惠敏)這位送旗女孩,到底是何許人也?這面旗子隔天在四行倉庫樓梯上升起,大大鼓舞了軍隊的士氣,也震撼了全國人民,讓世界各國媒體爭相讚揚。這位送旗女孩的事跡也被編寫了歷史書,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 八佰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最終結果如何 那一年的四行倉庫留下了298...
    八佰中的四行倉庫四行倉庫守衛戰中,謝晉元率領所謂的「八百壯士」堅守四天四夜,在激戰中,謝晉元部戰士犧牲10餘人,受傷30餘人,擊斃敵人200多人,他們絕對不會投降,但是最終卻撤退了!
  • 電影《八佰》與四行倉庫保衛戰留給我們什麼啟示?
    >及《八佰》的因由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於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結束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大戰役淞滬會戰的結束。如果所有的國軍都能像《八佰》中的勇士那樣,也不可能會造成南京淪陷後的歷史上最慘局面,也不可能導致大半個中國的淪陷,也不可能出現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當然電影只演繹到八百勇士撒出四行倉庫也就結束了,但壯士們的後述真實歷史更為悲慘。他們一撤進租界便被繳械,四行倉庫保衛戰指揮官謝晉元後來被暗殺。
  • 對比《八百壯士》,《八佰》淡化謝晉元、楊惠敏,故事性更弱了
    但是就是因為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讓該片陷入了爭議之中,但是一定要記住這是改編,不然將電影和真實歷史混為一談,那必然是沒辦法去看了。普通人可以去看更多歷史史料去了解下真實的歷史情況,萬不可將電影當做歷史。但是對於四行倉庫保衛戰來說,其實早在該事件發生的第二年就拍了一部電影,然後到1975年再度拍了一部《八佰壯士》。
  • 「惠州文脈·西湖」《八佰》與四行倉庫
    為向國內外宣示抗戰到底的信心和決心,爭取國際社會支援,10月26日深夜,中國軍隊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四百餘名官兵(為了迷惑敵人,謝晉元對外謊說有八百人,外稱「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四天四夜,電影《八佰》便取材於這樁震驚世界的歷史事件。
  • 《八佰》淞滬抗戰死守四行倉庫的壯士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8月2日,導演管虎的電影《八佰》正式宣布定檔8月21日,在之前,《八佰》一年前曾宣布定檔,但無奈遭遇延期。這部電影之所以叫《八佰》,是因為電影中國軍軍官謝晉元率領的部隊為了爭取援救時間,對外宣稱部隊有八百人,後世便稱之為「八佰壯士」。
  • 童子軍楊惠敏:真的泅渡送旗了嗎?其實情況並不是這樣,後來她被捕...
    ,請他安排送一面青天白日旗過來,上海商會得到消息後急忙趕製了一面軍旗,嚴謬聲把上海童子軍的團長葉春年請來,讓他找人完成送旗這一任務,當時的女童子軍楊惠敏自告奮勇接下了這個九死一生的任務,並連夜泅渡蘇州河到四行倉庫,將旗幟送到謝晉元手中,楊惠敏冒死獻旗的壯舉,轟動了整個上海灘,她的事跡和照片登上了上海各大小報紙的頭條位置,一時間轟動海內外,這件事對鼓舞中國軍民的抗戰士氣有著巨大的作用,其積極意義怎樣評價都不為過
  • 不去蘇州河邊四行倉庫走走,你看的《八佰》就不完整
    民黨政府軍第八十八師524團第一營全體官兵掩護大部隊撤退後,奉命進入四行倉庫,與日軍血戰四天四夜,擊退敵人多次進攻,威震中外,被譽為「八百壯士」。紀念館出口處的牆面上布滿了人名。那是當時22歲的女童子軍楊惠敏,冒死送國旗到四行倉庫時,向謝晉元要來的守軍名單。謝團長不能說明人員不足,800人的名單近一半是臨時編的。
  • 來過這裡,才真正讀懂這段歷史 實地探訪《八佰》故事發生地「四行倉庫」
    去年暑期檔的大好前景已不復存在,《八佰》選擇在這個困難時期以「探路者」的身份參與「救市行動」,不得不令人感嘆。《八佰》改編自一段真實歷史。時光網在去年探訪的正是這段歷史的發生地——上海四行倉庫遺址。雖然時隔一年,但這次探訪並沒有失去時效。
  • 請允許我吹一吹《八佰》背後的四行倉庫
    不過如果你抱著家國大義的心態去看《八佰》,那它值得一看。影片中這場戰役能取得成功,除了歸因於戴安全頭盔壯士的頑強抵抗,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被用來當作最後一道防線的「四行倉庫」。>還是一個22歲的女童子軍送過來的。
  • 謝晉元被殺、四行孤軍被囚禁,這個真實結局《八佰》沒有拍
    《八佰》正在熱映,票房節節攀升之餘,突破預期的15億元票房已不是問題,業內普遍看好《八佰》總票房將突破30億元。一、楊惠敏並非涉水送旗片中唐藝昕飾演的女童軍楊惠敏過河獻旗的橋段,在歷史上是存在爭議的。內文指出,楊惠敏是否以涉水的方式進入四行倉庫,是至今為止爭議最大的問題。
  • 《八佰》,那面旗幟不該成為爭論的焦點
    《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國民政府軍第88師262旅524團第一營的全體官兵掩護大部隊撤退後,為保住閘北的最後一塊陣地,奉命進入四行倉庫,與日軍血戰四天四夜,擊退多次進攻。四百餘名將士對外號稱八百人,被當時的媒體譽為「八百壯士」。
  • 《八佰》熱映,被「八佰」堅守的四行倉庫有何特殊意義?
    隨著影片《八佰》的熱映,位於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舊址成為了最熱網友打卡地。很多網友真摯地表示:「看完《八佰》,只想去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獻花,深深鞠上一躬。」也有網友表示「有機會去上海,一定去看看四行倉庫遺址!」參觀四行倉庫已是不少《八佰》影迷們的共同心願。四行倉庫建於1931年的倉庫,佔地0.3公頃,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屋寬64米,深54米,高25米,為當時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築物,地處於華界、租界的交界處。
  • 《八佰》:楊惠敏伸出三根手指敬的是什麼禮?代表什麼意義?
    《八佰》這個題材不是第一次搬上銀幕,而電影中那座像豐碑一樣的四行倉庫遺址,至今還在上海蘇州河畔矗立。這場戰鬥太出名了,關於這場戰鬥的故事太多太多了。,從租界區送到了一河之隔的四行倉庫。四行倉庫和日本人暫時不敢動的公共租界區,只隔著一條蘇州河,直線距離不到百米,有一條新垃圾橋相連。如果從橋上過,一分鐘都不用;要借著夜色從日軍的監視下,從水下過,也用不了幾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