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熱播電影《八佰》中謝晉元等「八百壯士」的故事
「四行倉庫保衛戰」是「八一三」淞滬會戰中的一次重大戰役。1937年10月26日,謝晉元奉命率部堅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掩護部隊後撤。孤軍浴血奮戰了四晝夜,擊退日軍數十次進攻,給敵人以重創。四行倉庫巍然屹立,孤軍抗敵的事跡為人傳頌,被稱為「八百壯士」(實際人數為400餘人)。期間,中國官兵還在四行倉庫屋頂升起國旗,表示捍衛祖國尊嚴,誓與侵略者戰鬥到底的決心。記者從上海音像資料館館藏歷史影像中看到了當年「八百壯士」與日軍在四行倉庫英勇作戰的場景,日軍由西向東發起進攻,位於西側的鋼筋水泥牆體始終屹立不倒,保護了四行守軍,給予侵略者沉重打擊。
社會影響抗戰期間最熱門電影:1938年7月3日電影《八百壯士》引巨大反響
謝晉元及八百壯士在當時引起巨大社會影響的原因:
1.戰鬥發生在三十年代的遠東第一大城市上海,上海是近代中國媒體的中心,中外記者雲集,而且是租界附近打響的。成千上萬的上海市民和數以百計的中外記者觀看了這場戰鬥。通過媒體的宣傳,謝晉元將軍和八百壯士的事跡從上海傳遍全國,甚至傳到歐美各國元首的耳朵裡。羅斯福聽了美國在滬情報人員的匯報後驚訝的說:「中國軍隊何時變得這麼能打了」。謝晉元成為1937年11月8日版的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人物:被譽為最轟動的抵抗。國民政府拍攝的1938年7月3上映的電影《八百壯士》在全國乃至海外引巨大反響,是抗戰期間最熱門的電影。八百壯士歌等歌曲也創作出來了,一時間唱遍大江南北,大街小巷。
2.謝晉元及八百壯士之所以出名,並不是他們的官職有多大。主要是體現了中國軍人寧死不屈,不畏強暴,誓死抵抗的抗戰精神,極大地了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熱情。也通過親眼目睹這場戰鬥的各國駐上海租界官員及媒體記者的宣傳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軍人的精神。所以「四行倉庫保衛戰」也被稱為一場向全世界直播的戰爭。
3.淞滬會戰經過三個多月的戰鬥,雖然打破了日軍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迷夢,但由於戰局不利,數十萬中國軍隊撤出上海。近百萬軍隊都未能抵擋住日軍的進攻。卻只留下524團一個營的兵力去阻擋數十萬日本海陸空進攻的步伐。領受這項任務的時候謝晉元就明白這是送死的任務了。可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接受了任務,這種慷慨赴死地精神感動了觀看了這場戰鬥的中外人士。
4.數十萬中國軍隊撤出上海後,上海的槍炮聲一度停止了,日軍正興奮地要接收大上海,準備開慶祝大會。而上海市民正沉浸在失敗的悲痛之中。突然間,四行倉庫傳來了激烈的槍炮聲和小鬼子的哀嚎聲,再次打破了上海的寧靜。日軍被打得措手不及,沒想到居然還有中國軍隊留守上海,日軍遭此失敗,便不顧一切地瘋狂進攻,想要迅速解決最後留守在上海的中國軍隊。四行倉庫守軍頑強抵抗,日寇沒能達到速戰速決的目的,反而遭受了重大損失。這時候,上海市民也從大街小巷順著槍炮聲來到蘇州河對岸,為中國軍隊加油鼓氣。戰至第二天,在數萬日本海陸軍的圍困下,謝晉元和他率領的八百壯士升起了大上海唯一的一面中國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迎風飄揚,民眾熱淚盈眶,紛紛脫帽敬禮,高喊中國萬歲。
5.軍民共同參加的戰鬥:「這是一場特殊的戰鬥,南岸觀戰,北岸打仗。它的意義主要是在政治上、道義上及士氣民心上打出了中國人的志氣。」謝繼民如此評價當年的這場戰鬥。當時的戰爭激烈程度,可以從一營營長楊瑞符的《孤軍奮鬥四日記》窺見一斑:「日軍以猛烈的機關槍封鎖路口,以平射炮及重迫擊炮向四行倉庫猛轟,最激烈時,每秒鐘發炮一響……」
密集的槍聲吸引了上海民眾的目光,蘇州河南岸馬路邊、空地上,觀戰的人群一層層的擠得密密麻麻。從早到晚,大家忘記了喝水吃飯,不顧深秋天氣的秋雨涼風。一發現敵情,民眾就以各種方式迅速告訴守軍。有的齊聲高呼,告知敵軍進攻方向;有的以幾塊大黑板拼接起來,寫字或畫畫,向守軍警示,更有人設法直接打電話入倉庫,報告敵軍動向,提醒官兵早作防範。也許這是古今中外戰爭史上最為奇特的一幕,河北打仗,河南觀戰,四行倉庫在某種意義上成為展示中國軍人英雄形象和民眾愛國熱情的大舞臺。守軍每一次殲敵的英勇行為,就像舞臺上漂亮的演出,立即受到數以萬計的觀眾同聲歡呼和喝彩。
6.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都肯定了謝晉元及八百壯士的英雄事跡,並親筆題詞褒獎。毛主席在1938年10月12日所做的《論新階段》報告中,盛讚「八百壯士」是英勇抗戰,為國捐軀的民族革命典型。蔣委員長譽其為「精忠貫日」。此後海峽兩岸歷任領導人也肯定了八百壯士英勇抗敵的精神,四行倉庫保衛戰也寫入了兩岸的歷史教科書。國民政府和中共中央通過各種途徑廣泛宣揚、褒獎「八百壯士」。1938年7月,重慶國民政府中央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八百壯士》的電影,在前線和後方公映,在當時中國引起非凡反響,影片上映時「觀眾擁塞於途,購票不可得。」看過這部電影的「莫不興奮異常」,紛紛表示:「我們今天看了八百壯士,我們敬仰他們的氣節,崇拜他們的勇敢,我們要以他們的精神來保衛大武漢!」
《新華日報》認為這部影片:「氣壯山河,節風千秋,悲壯激昂,可歌可頌!」《八百壯士》不止在中國抗戰區各大城市熱映,在香港、菲律賓、緬甸等地放映也引起極大的轟動。這部影片還在法國、瑞士召開國際反侵略大會時放映。八百壯士的壯舉無不影響振奮著中國人民的抗日決心和熱情。謝晉元已成為中國人眼中的抗日偶像、民族大英雄!「八百壯士」是抗戰期間輿論宣傳戰的一個重大事件和成功範例。
謝晉元率部孤軍奮戰的消息,迅速傳遍祖國各地,引起震動與人民敬仰。謝晉元被譽為「蓋世的英雄」,他與他的將士們被譽為「八百壯士」 。國民政府特授予謝晉元青天白日勳章。不久,以《歌八百壯士》為題的歌曲也創作出來:「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同胞們起來,快快上戰場,拿八百壯士做榜樣! 在1937年的10月29日。這一天是日軍攻佔上海的第三天,市民一早出門,突然看到四行倉庫樓頂上飄揚著中國國旗。自從中國軍隊撤離後,上海濃煙翻滾的天空中,就只能看到租界的英國米字旗、美國星條旗、白俄三色旗和日佔區的太陽旗了。」當天的《申報》有這樣的一篇特寫:「朝曦初上,國旗飄展,隔河民眾經此地,紛紛脫帽鞠躬,感動落淚。」在淪陷的上海,在數萬日本陸、海、空軍圍困中,升起上海市唯一的一面國旗的,就是謝晉元和他率領的名震天下的「八百壯士」。
八百壯士浴血戰鬥的可歌可泣事跡,通過新聞廣播,迅速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各階層,各方面人士,紛紛發表談話,撰寫文章,讚頌我軍忠勇愛國的犧牲精神。廖仲愷夫人何香凝先生專程趕到蘇州河南岸「遙望致哀」,為我「壯士英勇豪壯的氣概,感動地流淚」。她說:「你們每一個人,都已充滿了孫總理和廖黨代表的革命精神、犧牲精神。殉國的將士,將因為你們而愈偉大;前線的戰士,將因為你們而愈英勇;全國同胞,將因為你們而愈加團結;國際人士,也將因為你們而愈能主張正義了」。
孫元良師長致函謝晉元說:「諸同志能服從命令,死守據點,誓與閘北共存亡,此種正義不拔臨危受命之精神,餘以全軍將士同致無上之敬意。此役殺敵致果,實開震天動地之歷史偉績,我黃帝兆億子孫,全世界百萬後世人,必以血誠讀此史頁」。他們熱情的話語表達了我軍將士和我國人民對八百壯士的讚揚、支持和鼓勵。1937年10月29日,四行倉庫升起了中國國旗,在日本國旗的包圍中迎風飄揚。中國國旗的升起不僅振奮了抗日鬥士的決心,也重新燃起了上海民眾對中國軍隊的希望,更是讓兩側租界的外國軍官對中國軍隊誓死衛國的決心敬佩不已,被稱之為「奇蹟」。
1941年4月,汪偽政權威逼利誘謝晉元無效,遂收買叛兵郝鼎誠等4人,於24日凌晨上操時,乘謝晉元不備將其殺害。4月25日,上海各界舉行謝晉元遺體殯殮儀式,前往弔唁者達30萬餘人。5月8日,國民政府明令褒揚,追贈謝晉元為陸軍少將。
蔣委員長於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八日發出通電:「謝晉元同志之成仁,為我中華民國軍人一光榮之紀念,亦為我抗戰史上留一極悲壯之史跡,回溯該團長率領八百孤軍,堅守閘北,誓死盡職,守護我國旗與最後陣地而絕不撤退,其忠勇無畏之精神,已獲舉世之稱頌。而其留駐孤軍營中,為時三載以上;歷受艱難,尚能堅韌不移,始終一致,保持我國民革命軍人獨立自強之人格。此種長期奮鬥,實較之前線官兵在炮火炸彈之下,浴血作戰,慷慨犧牲,尤為艱苦卓絕,難能而可貴。此次被刺殞命,顯為敵偽方面久已蓄意,收買暴徒,下此毒手!而我孤軍營之忠勇官兵赤手擒奸,固絕不損其全體之榮譽。謝團長不幸殞命,然其精神實永留人間而不朽。謝團長不僅表現我軍人堅貞壯烈之氣概,亦為我民族不屈不撓正氣之代表。除已優予撫恤外,甚望我全體官兵視為模範,共同敬仰。以期無負先烈之英靈,而發揚我民族正氣之光輝也。」
2005年5月,為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暨著名的抗戰英雄謝晉元將軍、孫明瑾將軍誕辰100周年,上海市黃埔軍校同學會、民革上海市委5月10日假座民主黨派大廈聯合舉行紀念座談會,共同緬懷以謝晉元、孫明瑾將軍為代表的抗戰先驅的光輝。
2014年9月1日,八百壯士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2015年12月17日,民政部正式批准追授抗日英雄謝晉元為烈士。烈士證明書上寫道:「謝晉元同志在抗日戰爭中犧牲,被評定為烈士。特發此證,以資褒揚。」據介紹,謝晉元將軍2014年曾和八百壯士一起被民政部列入抗日英雄群體名錄,這次是他以個人身份被授為烈士,意義非凡。
國際影響「四行倉庫保衛戰」也被稱為一場向全世界直播的戰爭。數以百計的中外新聞工作者在離四行倉庫幾十米開外的蘇州河對岸和南京路的高樓上親眼目睹了「八百壯士」抵禦日軍的全過程,為他們深陷重圍、前僕後繼奮勇殺敵的精神所感染。英文《大美晚報》發表社論說:「吾人目睹閘北華軍之英勇抗戰精神,於吾人腦海中永留深刻之印象,華軍作戰之奮勇空前未有,足永垂青史。」英國倫敦《新聞紀事報》發表社論說:「華軍在滬抵抗日軍之成績,實為任何國家史記中最勇武的諸頁之一。」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華裔攝影師王小亭冒著被流彈擊中的生命危險,用電影攝影機拍攝下當時「八百壯士」反擊日軍進攻的全過程,這成為中國抗戰史上最為經典的一段影像。
國際輿論也廣泛同情和讚頌我軍的英勇犧牲精神,英國《泰晤士報》熱情歌頌八百壯士「為中國戰士爭光榮,為中國主權爭保衛,為民族生存而奮鬥,是為人道而戰,為文明而戰,為和平而戰。全世界的青年人均知此八百壯士為蓋世的英雄,執幹戈以衛社稷的將士,則視為軍人之模範」。目睹孤軍英勇戰鬥的租界軍官甚為驚嘆,讚賞「中國士兵的驍勇善戰和堅毅不拔的精神」。公共租界英軍司令史摩萊少將說:「我們都是經歷過歐戰的軍人,但我從來沒看到過比中國『敢死隊員』最後保衛閘北更英勇,更壯烈的事了」。
統編歷史教材在「材料研讀」欄目中引用了當時倫敦《泰晤士報》對淞滬會戰和中國軍人的評價:「若干華軍器械,猶充分,但一般所認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種奇蹟,自屬難能可貴。謝晉元成為1937年11月8日出版的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人物,裡邊寫道:"堅守在四行倉庫裡的中國官兵,耀眼地出現在硝煙瀰漫的上海。這是當年最為轟動的一次抵抗....。"
謝晉元上1937年美國《時代周刊》封面:被譽為最轟動的抵抗
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英國士兵把中國官兵當英雄
鳳凰衛視解說:1937年11月8日出版的美國《時代》周刊就拿謝晉元當封面人物,那報導寫得充滿英雄主義色彩,寫什麼?說:"堅守在四行倉庫裡的中國官兵,耀眼地出現在硝煙瀰漫的上海。這是當年最為轟動的一次抵抗。"日本人發出最後通牒,說必須投降,不然就會被消滅。可是中國指揮官謝晉元上校在給上司孫將軍的信中說:"死,沒什麼了不起!我們的生命不會白白犧牲!"10月30日凌晨,日軍以汽油澆灑,到處縱火,使四行倉庫成為一片火海;它們公然不顧國際公法,向中國守軍陣地惡毒地發射毒瓦斯彈,致守軍數人中毒受傷。日軍攻不進倉庫,向租界當局施壓:如不將八百壯士撤到租界,揚言將不顧一切後果,採取極端手段對付中國守軍。
上海公共租界當局害怕戰事繼續下去危及租界安全,遂各國使節團透過外交關係,正式提出照會,多次電請中國政府命令孤軍撤出戰鬥。以免日軍重炮射入公共租界,危及各國僑民。10月30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到:"為主帥者,愛惜所部與犧牲所部,皆有一定程度,令謝晉元死守閘北一隅,任務與目的已達,故令其為榮譽之撤退,不必再作無謂之犧牲矣。"美國《時代》周刊說:"奉命撤出的官兵,從四行倉庫進入公共租界的英國區域。歡迎他們的是守衛租界的英國海軍陸戰隊官兵。謝晉元最後一個撤離出來,他淚流滿面。英國士兵把中國官兵當作英雄熱烈歡迎。"
個人語錄民族英雄謝晉元將軍語錄:
山河破碎實堪憂,休作庸夫戀故鄉。投筆願從班定遠,千古青史尚留芳。
――謝晉元早年從廣東大學(今中山大學)轉入黃埔軍校時期所作的詩
勇敢殺敵八百兵,抗敵豪情以詩鳴。誰憐愛國千行淚,說道倭奴氣不平。
――謝晉元
餘一槍一彈誓與敵周旋到底,流最後一滴血,必向倭寇取相當代價。
全體壯士早已立下遺囑,誓與四行最後陣地共存亡,但求死得有意義,但求死得其所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是中國人,要有中國人的志氣。現在我們四面被日軍包圍,這個倉庫就是我們的最後陣地,也可能是我們的墳墓,只要我們還有一個人,就要同敵人拼到底!」
我們堅守四行倉庫,死守四行倉庫,四行倉就庫是我們大家的墳墓,只要有一個人在,這塊土地就是我們中國的
沒有命令,死也不退,必須使友邦從我們身上看出中國軍人之氣概,從此認識中國之精神。
晉元決心殉國,誓不輕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計,餘一槍一彈,亦必與日寇周旋到底。
大丈夫為光明而生,亦必光明磊落而死,男對生死之義,泰山鴻毛之別,早已熟悉。人生必有一死,此時此境而死,實乃人生之快事也。
我生為中國人,死為中國鬼,以保國衛民為天職,已決,絕非任何甘言利誘所能動。
1940年3月,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派二號人物陳公博先後以師長乃至陸軍總司令的高官誘降,謝晉元嚴詞斥道:「爾等行為,良心喪盡,認賊作父,願作張邦昌,甘作亡國奴。我生為中國人,死為中國鬼,以保國衛民為天職,餘志已決,任何甘言利誘所能動,休以不如之言來汙我,你速去,休胡言。」
社會紀念謝晉元被害消息傳出,舉國震驚。5月8日,國民政府通令嘉獎,追贈為陸軍少將。上海各界三十萬人前往「孤軍營」弔唁。模範中學(今上海市晉元高級中學)學生的弔唁隊伍,以軍樂隊為前導,引人注目。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把與「孤軍營」一牆之隔的膠州公園改名為晉元公園。緊靠北四行倉庫的蒙古路被改名為晉元路。考慮到模範中學學生與謝將軍及八百壯士之間有過深厚的戰鬥情誼,1945年9月,該校被正式命名為「上海市立晉元中學」。2012年,普陀區長壽街道建立社區文化牆時,還把晉元中學學生與謝晉元及八百壯士的戰鬥情誼作為光榮傳統篇章載入地區史冊中。晉元高級中學每年新生入學第一課,都要學習謝晉元的愛國事跡。2014年起,新校訓引入了愛國主義元素,為「勵學敦行,承志報國」,其中「承志報國」就是希望學生能夠繼承行善為民的精神,學習謝晉元將軍堅韌不拔的民族英雄氣概,報效祖國。
民國36年,國民政府將膠州公園命名為「晉元公園」;將孤軍營原址內的1所小學命名為「市立第十二區晉元國民學校」。在孤軍營原址圍繞謝晉元墓地建起的一帶舊式裡弄房被當地居民稱作「孤軍園」。
全國解放後,上海市人民政府於1950年初發文,褒揚謝晉元「參加抗日,為國捐軀」並優恤其遺屬。文革期間,紅衛兵毀謝晉元墳墓 。八十年代文革結束後,1983年市政府將謝晉元墓遷葬萬國公墓「名人墓區」;晉元高級中學、晉元路、晉元公園等恢復原名,原「四行倉庫」作為市級抗日紀念地立碑紀念,又在晉元中學校園內樹立謝晉元紀念雕塑。1984年起,原「孤軍園」舊房相繼被拆除改建新工房,同年,該處新工房建築群被命名為「晉元裡」(今餘姚路321弄)。1984年11月,孤軍營原址所在居民委員會被命名為「晉元裡居民委員會」。
1985年,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時,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抗日戰爭館展出了謝晉元率領八百壯士孤軍堅守四行倉庫的事跡圖片,深受中外觀眾好評。1995年8月13日,光復路21號底層建立了八百壯士英勇抗日事跡陳列館。 2003年,上海奉賢海灣寢園陳列名人塑像,謝晉元將軍榮列其間。 2015年8月13日,位於上海市晉元路的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地晉元紀念廣場正式建成對外開放, 「八百壯士」為主題的抗戰紀念雕塑矗立在紀念廣場上, 同時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也正式落成開館,並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此外亦有以上海晉元大酒店命名酒店作為紀念。
為弘揚將軍精神,蕉嶺縣人民政府也先後多方措籌資金興建了晉元大道、晉元大橋、蕉嶺縣晉元中學、謝晉元紀念亭、碑和謝晉元紀念館、謝晉元紀念園、謝晉元將軍塑像等紀念性建築。1998年,蕉嶺縣人民政府撥專款贖回已散失的謝晉元故居房屋,整修後批准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撥專款興建了謝晉元紀念館,與故居原有建築相連互映,並珍藏了大量展現將軍生平事跡的圖片實物。2002年,謝晉元故居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被命名為「梅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謝晉元紀念館建於2000年,館中珍藏了大量展現將軍生平事跡的史料。謝晉元紀念園於2010年底建成,佔地16000多平方米。如今,謝晉元故居和謝晉元紀念館、謝晉元紀念園組成了蕉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吸引眾多海內外遊客前來瞻仰參觀。
#謝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