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裡的「八百壯士」,到底有多少人

2020-08-18 第一讀者

「電影《八佰》,有約的嗎?」最近幾天,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這句話刷屏了。改編自1937年「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八佰》在全國點映後,口碑爆棚,而「八百壯士」用熱血和生命守家衛國的故事也深深感動和震撼了廣大觀眾。

不過,多少年來,在四天四夜的戰鬥中,四行倉庫守衛軍隊究竟有多少人始終是個謎。而網上的相關資料也是說法多樣、版本不一。有說「八百壯士」實際為450人;也有人說只有423人;甚至說僅有370人。哪一個版本才是準確的呢?

▲視頻:電影《八佰》預告片

▲當年,矗立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


●「八百壯士」從何而來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10月26日,軍事重鎮大場失守。日本的兵力,一部分向南進軍,往閘北方向打;還有一部分就往西,往南翔、嘉定方向打。閘北、江灣的中國軍隊立刻陷入側背受敵的危險境地,五十幾萬大軍不得不往西撤退。一方面,撤退需要掩護;另一方面,10月30日,國際聯盟會在上海召開一個「九國公約會議」,國民政府考慮,英美這些國家和日本有矛盾,如果10月30日的會議召開時,能有一支部隊仍在上海守衛,便能夠表明中國的立場,吸引到國際力量的支持。

一開始,國民政府要求守衛四行倉庫一帶的第88師留下。但是,88師師長孫元良感到,留下來的部隊,生還的可能性不大,便提出來少留一點,最多一個團,得到允許。但孫元良考慮再三後,最終留下來的只有88師262旅524團1營。10月27日,這一個營的軍力,由524團中校團副謝晉元率領,孤軍奮戰,死守樓高牆厚的四行倉庫。

進駐倉庫當夜,曾有英國巡邏兵隔著蘇州河詢問駐兵有多少人,謝晉元回答稱800人。也有一種說法是在媒體採訪時,謝晉元稱有800人。這才有了「八百壯士」之說。但實際上,當時倉庫內的確並沒有那麼多兵力,這個營由一個機槍連、三個步兵連和一個迫擊炮排組成,「編制」算滿也只有452人。謝晉元之所以回答稱800人,後人分析,一方面是為了壯大軍威、迷惑日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孫元良承諾留下一個「團」,而一個團1000人左右,算上戰鬥犧牲的,剩餘800人「合情合理」。因此,對外宣稱800人,也是為了「配合」師長。

此外,1營營長楊瑞符在後來的《孤軍奮鬥四日記》中對10月28日晚運出傷員的情形有過這樣的描述:「我當囑咐出外就醫的士兵說:你們出去,有人問四行倉庫究竟有多少人,你們就說有800人,決不可說只有一營人,以免敵人知道我們的人數少而更加兇橫,後來轟傳世界的『八百孤軍』的數目,就是這樣來的。」

▲戰痕累累的四行倉庫西牆警示今人,控訴侵略(澎湃新聞 趙昀/圖)


●報紙上的不同說法

按照楊瑞符的說法,「八百壯士」的說法是在10月28日晚傷員送出後,外界才得知的。但事實是,早在當晚傷員運出倉庫前,報紙上就稱其為「八百壯士」或「八百孤軍」了。

10月28日,「八百壯士」孤軍抗敵的事跡在多份報紙上同時出現,《申報》《新聞報》《大公報》《中央日報》都採用了中央社的報導:「閘北我軍雖已於昨晨拂曉前大部安全撤退,但此非謂閘北已全無我軍蹤跡,蓋我88師一營以上之忠勇將士800餘人,由團長謝晉元、營長楊瑞符率領,尚在烈焰籠罩敵軍四圍中,以其最後一滴血,與最後一顆彈,向敵軍索取應付之代價,正演出一幕驚天地泣鬼神可永垂青史而不朽之壯烈劇戲也。」

稍後的《立報》《民報》在守軍人數上也是上述說法。而在滬的外國報紙則提供了不一樣的數據。《大美晚報》《字林西報》《上海泰晤士報》等先後有150人、800人、200-250人的不同說法。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是中央社記者馮有真在發稿時將人數改為800人,所以報紙採用了「八百壯士」一說。

▲率領「八百壯士」英勇抗敵的謝晉元


●老兵在回憶文章中提供的數據

2007年8月13日《文匯報》第4版《近距離》欄目刊登了採訪四行倉庫保衛戰倖存老兵——《王文川憶四行孤軍八百壯士》一文。在文章中,王文川說:「由中校團副謝晉元指揮1個機槍連、3個步兵連共420人留下堅守四行倉庫。」而採訪王文川的《文匯報》記者在該文中寫道:「10月31日凌晨1時,謝晉元組織部隊開始撤退。在越過敵人封鎖線時,部隊遭到了猛烈掃射,5名戰士犧牲,20多名官兵負傷。……那時的王文川或許有所不知,『八百壯士』孤軍浴血奮戰四晝夜,犧牲了14人,卻給日軍以重創……

還有,在2009年22期的《老同志之友》雜誌上,刊登了王文川《我這輩子,19歲最光榮》的口述文章。其中,王文川說道:「師長孫元良明白蔣的用意,又不忍讓全師送死,最後命令只留一個加強營在四行倉庫堅守。加強營以524團1營為骨幹,沿用團的番號,中校謝晉元任團長。實際只有452人,為了迷惑日本人,營長楊瑞符對外宣稱四行倉庫有『八百壯士』。 」

▲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內,展現當時戰事的蠟像,雕塑和模型(澎湃新聞 趙昀/圖)


●撤退後統計的人數也有不同版本

此時的四行倉庫西面和北面已被日軍佔領,東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與未被佔領的中國地界完全隔絕,成為一個「孤島」,進入四行倉庫,也就成了孤軍。在炮火的不斷轟鳴中,孤軍浴血奮戰了四晝夜,擊退日軍數十次進攻,給敵人以重創。事後,四行倉庫巍然屹立,「八百壯士」孤軍抗敵的事跡由此為人傳頌。

10月30日晚,當局的撤退命令通過多種途徑,一再傳達到倉庫。30日午夜以後,「八百壯士」奉命撤入租界時,立即被英軍勒令收繳武器。解除武裝後,又被羈留在膠州路星加坡路口(今餘姚路)一塊15畝的空地裡,四周以鐵絲網圍困,上海市民稱此為「孤軍營」。這時,「八百壯士」的人數才逐漸清晰。

其間,報紙對守軍人數、傷亡人數也有披露,但各家說法不一。11月2日,謝晉元在「孤軍營」接受中外記者採訪時,證實「四行堆棧內,除有若干沙袋外,並無如許屍體,我在內士軍,共為420名,撤退時為377人,其中除有10餘名已殉難外,餘者受傷入醫院治療中」。根據公共租界工部局檔案記載,並比較《新加坡路中國士兵拘禁營拘禁兵力實況清單》,10月31日進入「孤軍營」中的實際人數為355人,謝晉元之後與工部局的書信中再次證實了這個數字。

但是,上海閘北革命史料陳列館館長馬幼炯在2015年8月10日出版的《解放日報》上回答讀者提問時,也談到了「八百壯士」的具體人數。他說:「在『八百壯士』進入租界解除武裝時,租界曾經製作了一份清單。清單上登記了武器數量、軍官數、士兵數等信息。清單上稱,當時撤入租界的共有420人,這一數字理應是權威、可信的。考慮到有戰士後來回憶,守衛四行倉庫戰鬥時,曾經犧牲了一兩個人;加上部隊在撤入租界時,曾遭到曲阜路上日軍地堡的機槍掃射,也曾犧牲了數人。由此,綜合各方因素,『八百壯士』的準確人數應該是『420餘』人。」

如今,在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二樓展區,一堵「八百壯士」英名牆上,鐫刻了323名「八百壯士」的姓名、職務和軍銜,也就是說,仍有約100人的名字至今仍無從考據。(來源:《解放日報》毛錦偉/文、《檔案春秋》蘇智良 胡皓磊/文、《文匯報》李揚/文、《老同志之友》王文川/口述 蘇楓/整理)


相關焦點

  • 電影《八佰》,《八百壯士》與謝晉元的後來事
    在海外的我們雖然還不能在大銀幕觀賞,但是拜網際網路所賜,也以各種方式看到了這部期待已久的電影。忍不住說幾句吧。跟臺灣1975年的老電影《八百壯士》比較,技術上無疑大大進步,以川軍的視覺進入,一開頭就是無比慘烈的戰場戰事,將觀眾迅速帶入規定情景。也是導演的功底和意圖。
  • 「八佰VS八百壯士」簡單聊聊《八佰》這部電影
    百科資料【八佰VS八百壯士】簡單聊聊《八佰》這部電影【八佰VS八百壯士】八百壯士,即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8師524在電影史上,迄今為止以「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為題材的影片,一共有三部:《八百壯士》(1938年版),《八百壯士》(丁善璽執導,1975年版臺灣拍攝),和《八佰》(管虎作品,8月21日上映)。由於筆者幾經查找,沒有找到《八百壯士》(1938年版)的片源,沒有看過最早的老版影片,就不對老電影作評論了。
  • 電影《八佰》裡不能忘的記憶 八百壯士湖北勇士是主力
    【電影《八佰》裡不能忘的記憶 八百壯士湖北勇士是主力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一曲《八百壯士歌》,傳唱八十餘載,唱出了中華兒女的英雄氣概,也留下了「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英雄傳說。
  • 【八佰VS八百壯士】簡單聊聊《八佰》這部電影
    百科資料 【八佰VS八百壯士】簡單聊聊《八佰》這部電影 【八佰VS八百壯士】八百壯士,即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8師524團 ,是指在上海即將淪陷之時,奉命退守四行倉庫,在那裡與日軍激戰四天四夜,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士氣的英雄群體。
  • 《八佰》與《八百壯士》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疫情過後上映的第一部國產大片絕對要數《八佰》,《八佰》上映已經有好幾天的時間了,票房成績也比較樂觀,成為了拯救電影市場的救市作品。《八佰》講述的是在1937年發生的真實故事:服從於國民黨的800名戰士在蘇州四行倉庫拼盡全力抵擋日本人的襲擊。關於這個故事,其實早在1975年就有一部叫做《八百壯士》的老電影已經拍過這個題材,所以很多網友都會將《八佰》與《八百壯士》用來做對比。
  • 新電影《八佰》與老電影《八百壯士》
    該片取材自1937年抗日戰爭期間,史稱「八百壯士」的國民黨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在團長謝晉元率領下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頑強阻擊日軍的故事。電影因種種原因一再推遲上映,今年八月終於上映。
  • 電影《八佰》與其背後真實的「八百壯士」
    &34;的真實歷史與電影《八佰》。所以國軍雖然敗退,但必須做給英美列強看,我們是有決心抗日的,能得到支持最好,得不到支持起碼不能讓他們聯起手來瓜分中國。但這樣做是有代價的,那就是八百壯士的性命,他們需要死守住四行倉庫,一直到九國公約會議召開。所以我特別忍受不了某些人的言論,說八百壯士就是演一齣戲,最後也成功撤退,沒有生命危險,歌頌他們就是美化國民黨。
  • 去看電影《八佰》前,不妨先看一遍《八百壯士》,林青霞主演
    電影《八佰》在撤檔一年多以後,終於官宣要上映了。圍繞著這部電影,產生了很多稀奇古怪的觀點和陰謀論,有些人把《八佰》撤檔的原因歸咎於有關部門的監管,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所以有些網友將《八佰》撤檔定義為一次商業炒作,也不是沒有道理。為何有些網友會有這樣的觀點呢?也很簡單,因為一部電影,一部臺灣省1975年上映的電影,柯俊雄林青霞徐楓等人主演的《八百壯士》。
  • 去看電影《八佰》前,不妨先看一遍《八百壯士》,林青霞主演
    電影《八佰》在撤檔一年多以後,終於官宣要上映了。圍繞著這部電影,產生了很多稀奇古怪的觀點和陰謀論,有些人把《八佰》撤檔的原因歸咎於有關部門的監管,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原因很簡單,一部已經拿了「龍標」的電影撤檔,只會有一個原因:《八佰》片方自己想撤檔。
  • 「八百壯士」精神,與時代同行!電影《八佰》熱映,四行倉庫火了→
    在電影《八佰》的海報中有一面布滿彈孔的牆倉庫內有大量裝滿大豆、小麥的麻袋,四行守軍將麻袋層層壘在倉庫的大門和各層的牆邊上,將四行倉庫築成一個堅固的堡壘,並調整兵力和武器配備,建立了一支400餘人的敢死隊。但對岸租界的英軍看到一支小部隊,就想要阻擋日軍的王牌部隊第3師團的進攻,感到難以置信,便詢問守軍有多少人。
  • 《八佰》英雄們熱血奮戰,八百壯士守江山,誓守最後防線
    《八佰》是一部抗日戰爭片,由王千源、黃曉明、鄭愷、歐豪、侯勇、梁靜、姚晨等知名演員出演這部戲,可見導演管虎對這部電影的花了多少心血在裡頭平常關注電影的網友就注意到了,近期《八佰》的消息十分火爆,管虎導演宣布《八佰》的定檔時間為8月21日在全國上映,數據顯示想看的夥伴已超過數
  • 《八佰》不如《八百壯士》的,只是缺一個「俠女」徐楓
    而《八佰》的結局也被很多影迷詬病,說有虎頭蛇尾之嫌。但其實《八佰》該拍的都拍了。首先是衝橋過去的士兵,被租界裡的英軍繳械,國軍不解。也可以想像,片中留守在四行倉庫樓上和樓下的那些人,不會有一個生還。但和《八百壯士》相比,真正在結尾弱的只是《八佰》裡缺少一個徐楓。
  • 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 電影《八佰》今日公映
    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 「看哭了」成為關鍵詞電影《八佰》今日公映本報訊(記者丁曉晨)電影《八佰》今日公映。該片的首波口碑已隨著首映與點映釋出。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用熱血和生命守家衛國的故事深深感動和震撼了廣大網友,「看哭了」成為被大家頻頻提到的關鍵詞。有觀眾說:「到了淚點哭得發抖,中華民族的無畏精神是不可磨滅的。」更有觀眾表示:「周圍人哭成一片,終於明白為什麼座位上要放紙巾了。」
  • 看完《八佰》之後,再回顧75年林青霞版的《八百壯士》感觸太深
    由管虎執導拍攝的《八佰》已經成功落幕,該片在播出後,迄今為止,《八佰》累計票房已經達到31億,成為了一部不折不扣的爆款影片。這部講述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也通過這部電影讓大家熟知。
  • 八佰電影熱映,背後歷史真相卻更為慘烈,八百壯士結局讓人心痛
    電影《八佰》的熱映,讓每個中國人為之熱血沸騰。劇中稱為「八百壯士「的中國革命軍524團在團副謝晉元的帶領下,固守上海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讓我們為當時歷史背景下抗擊日軍的將士們而落淚。但《八佰》取材的真實歷史事件卻比電影表現的更加慘烈,也更加悲壯,就讓我們回歸一下那段悲壯的歷史。
  • 《八佰》:「八百壯士」其實不是800人!是智慧也是悲壯!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的劇情還是很吸引觀眾的。電影《八佰》講訴的是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電影在陳述歷史事實的同時,也引起了觀眾們心中對於因為抗日戰爭而犧牲的烈士的由衷敬佩之情。觀眾們對於烈士的敬佩是毋庸置疑的,但就是對於這部電影的片名「八佰」,有些網友展開了爭論。
  • 討論《八佰》的電影手法可以接受,但是批判八百壯士,絕不認可
    《八佰》這個電影取自1937年淞滬會戰的尾聲——四行倉庫保衛戰。主要講述了謝晉元率「八百壯士」(實際上是400多人,為了迷惑敵軍詐稱800人,以下還是叫八百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激戰數日,抵禦日軍侵略的故事。四行倉庫保衛戰可以說是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個戰場,它極大地激勵了中國人民抗戰的士氣。
  • 電影《八佰》 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多為通城男兒
    這部以抗戰時期淞滬會戰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真實故事編劇的電影,因「八百壯士」中大多為通城男兒,一下子點燃了當地人觀影熱情,當天,通城狀元國際影城的3場點映影票全部售罄。 8月17日19時45分,通城狀元國際影城一號廳,《八佰》在通城的第一場點映開始放映。
  • 臺版《八百壯士》太扯,謝晉元遺孤,評《八佰》有瑕疵
    《八佰》上映5天交出10億票房的成績單之後,口碑有褒有貶。謝晉元次子謝繼民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給予了《八佰》這部電影肯定的同時,也進行了一些點評,比較中肯。通過謝繼民講述的一些歷史,才知道臺版的《八百壯士》太扯了。
  • 電影《八佰》中「八百壯士」後來怎麼樣了?
    《八佰》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淞滬會戰,在四行倉庫堅守了四天四夜的英勇將士們的故事,當時堅守在此的是第八十八師二六二旅五二四團,實際兵力420人。 本來英軍答應掩護孤軍撤退,卻根本沒做到,在撤退的路上孤軍又傷亡了三十多人,基本上和前面幾天血戰的代價一樣大。到了租界區,英軍還把這些勇士的武器給收繳了,然後又違背了當時讓八百壯士返回部隊的諾言,把他們圈禁在一個稱之為「孤軍營」的地方,生活條件非常惡劣,還受到白俄士兵的欺壓。 從此,「八百壯士」失自由,再次淪為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