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學《三字經》,也同時在關注家庭系統排列中的學習,從而有了一些感受,趁機分享一下。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三字經》解釋了一個家的延續,傳宗接代,一代代繁衍不停。
家,都說是一個人遮風避雨的港灣。家有父母的慈愛,有長輩的關愛,有孩子的歡笑;家,是溫馨甜蜜的,是舒適隨意的,是幸福快樂的。我想這是每一個人都渴望的「家」的樣子。
而一個家庭成員的排序,也就是他在這個家庭的順序排列,對這個家的家風和家庭幸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家裡的主導人物變成了我和我老媽,愛人反饋說,在這個家裡他是很不自在的,我都這麼大了,現在買個東西,吃個東西都要被嘮叨,受到限制。我沒結婚前,一直說不能和老媽一樣,做一個嘮叨不停的人,這才幾年,我就熬成了我媽,其實很討厭這樣的自己,也想家庭安寧,和睦。
我這樣的家庭承載著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原生家庭即為我和父母的家庭,新生家庭是我和愛人組建的家庭,但是我們又生活在一起,很容易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和幹擾。在父母眼裡,孩子還是孩子,長不大的孩子,事無巨細,慢慢地就主導了我們的新生家庭。對父母的關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都造成了嚴重破壞,又直接影響到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長。
所以,家庭成員順序應該遵循的第一個法則是:新生家庭優先於原生家庭。
當我們有了新生家庭後,在這個新生家庭中妻子與丈夫二人要結合為一體,應該儘量在精神和物質上從對原生家庭的依賴或影響中走出來,注重新生家庭中夫妻二人的合一,更多地尊重新生家庭中的丈夫或者妻子的意見,而雙方的父母不應該參與到決策中來,應該放手給予孩子們直接去主導。
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中,應該強調的第二個法則—夫妻關係在先,孩子在後。
如果問你,誰是心目中最重要的人?有了孩子的人,大多數人可能都說是孩子吧!我也是這樣的回答。有了孩子後,老年輩更是已孫子為主,孫子永遠排在第一位,就目前家庭出現的問題而言,我是在反省的,也在努力的去調節去改善。
有了孩子後,當妻子的更容易忽視愛人的情感和生活,主要是妻子把對愛人全部的關注有一大部分甚至是全部分離出來給了孩子,讓愛人感到一種被冷落的疏離感,覺得是孩子奪走了對自己的愛,更普遍的一種情形時男人在外面尋求感情的歸宿或身體的安慰。這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種現象,都說老夫老妻了,要啥感情,越來越缺少溝通和理解,越來越懶得說,夫妻關係變得可有可無。
這樣的家庭在孩子還未及有足夠認知時,依舊生活在一種危險的環境中,自然不會有順利健康的成長。所以無論何時,夫妻關係優先於親子關係。這個規則一旦打破,就會給整個家庭帶來困擾。
沒有見過父母相愛的模樣,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尤其在處理親密關係時不知道如何給予愛和被愛。
父親和母親尊重自己並互相尊重時,孩子的感覺才是最好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只是夫妻關係的延續和完善,孩子是夫妻之間愛的禮物和嘉獎。當父母彼此相愛時,孩子就會覺得輕鬆自如。
德國著名心理治療大師海靈格在他的著作《愛的秩序》中說:父親和母親作為夫妻之間的關係是最基本的關係,夫妻之間所營造的良好的伴侶關係提供的力量才造就了好的父母。在良好的夫妻關係支撐起的家庭裡,孩子才會感到有保障。
大家可以嘗試換一種做法:先問候愛人,然後再擁抱孩子。你會感到夫妻之間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撐、彼此在乎的那份溫暖和力量以及夫妻之間對孩子共同的關愛。孩子也會目睹父母間的彼此尊重和珍惜後對父母雙方同等的尊重和建立一種權威意識,才能學會愛,給予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