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從小混混到大將軍(二)

2021-02-07 國語新說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國語新說


話說韓信離開家鄉淮陰,投身一支起義軍,吃起了軍餉。

那支軍隊的頭領叫項梁。項梁,這名字不如他侄兒的響亮。

他侄兒叫項羽。

怎麼樣?一提項羽,你是不是整個人都來精神了?

那我再告訴你,讓你精神抖擻的項羽,就是被韓信滅掉的。

你自己說吧,我的老鄉厲害不?

項梁活著的時候,項羽名氣並不大。

韓信呢,根本沒有名氣,只有一個名字,會喘氣。簡單說,就是個大活人。

項梁一死,項羽就成了元帥。

隨著仗越打越多,項羽的名氣也越來越大,而且,遠遠超過他二大爺。

此時,韓信只是項羽警衛班裡一個普普通通的士兵。

西方有一個叫拿破崙的元帥,比韓信小一千九百多歲。拿破崙說過一句比他名字還有名的話: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韓信想做,而且做夢都想,當兵之前吃不飽肚子的時候就在想了。

你呢,跟韓信一樣,只要有想法,有本事,出人頭地就是早早晚晚的事。

啥叫本事?一技之長。

韓信的本事,就是軍事謀略和指揮才能。

不過,有本事的人,還得有一個舞臺去展示,否則也很難心想事成。古往今來,懷才不遇的人太多了。

懷才就像懷孕,明眼人一看,就曉得你的腹中,是裝了一個娃,還是一肚子脂肪。

韓信經常向項羽展示自己肚子裡的貨。

某天,項羽攻打一座城池,損失慘重。

韓信清了清喉嚨說道:「我認為沒有必要消耗兵力攻城。我們只要死死圍住,時間一長,城裡守軍缺少吃的,自然就出來投降了。」

我相信,韓信說這話時,腦子裡肯定浮現了自己當年忍飢挨餓的光景。

項羽雖是英雄,卻沒有慧眼。他瞅一眼帳下的韓衛士,聳了聳肩:「你說的這個,兵法裡叫做『以逸待勞』。此時必須趁士氣高昂,一舉拿下城池!你就不要多嘴啦!」

韓信悶悶不樂,對人發牢騷:「將來,我要是統軍作戰,絕不會草率強攻。」

我們都記得,韓信在小混混時代,就喜歡說「將來」這個詞。

我私下認為,韓信嘴裡的「將來」,意思就是「將軍的未來,未來的將軍」。

項羽是個捨生忘死的元帥,打仗時喜歡衝在士兵前面。如此,就輪不到韓信衝鋒陷陣了。

那麼,韓信還能有「將來」嗎?

拿破崙那句名言後面,還跟著一句話:做不好士兵的士兵,將來也做不好將軍。

韓信審時度勢,決定先做個好士兵。

他那些戰友,絕大多數都不是好士兵,因為他們沒有夢想,每天只想著一件事——打仗。

打仗能吃飽飯,不用交房租、還房貸,也不用考慮拿多少加班費。比起打工,打仗不用煩神。

我仿照拿破崙的名言,造一個著作權屬於我張保國的名句:不想煩神的人,成不了神。

韓信喜歡煩神,所以後來成了戰神。

只是,在從人到神的路上,有著數不清的妖魔鬼怪在張牙舞爪等著你。

因此,許多人,都心甘情願做個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如果不以成敗論英雄,項羽也可謂戰神。他在巨鹿全殲秦軍主力,實力遠遠超過了其他的集團軍。隨後,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分封了十八個滅秦有功的元帥為諸侯王。

項羽到底有多牛逼呢?我跟你這樣講吧,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當時是他分封的十八諸侯之一。也就是說,劉邦曾在項羽手下打過工。

所以呢,天下的打工人都不要自卑,只要逮著機會,你就能逆襲成皇帝。

話說被項羽封為漢王的劉邦,也是一個牛人。此人打仗不咋地,但善於用人,當時的軍事實力僅次於項羽。

我的本家張愛玲姐姐說過:出名要趁早。

我的老鄉韓信哥哥也覺得,做將軍不能太遲。

於是,韓老鄉不辭而別,離開西楚霸王,投奔駐軍巴蜀的漢王劉邦。

在劉邦軍營裡,韓信沒事就跟人嘮嗑,顯露自己的才幹。

經人舉薦,韓信幹上了糧管所的倉庫保管員。

無論是過去的私人保鏢,還是現在的倉庫保管員,保住一個飯碗,自然不成問題。

問題是,韓信從軍,不僅僅為了吃飯。

閒了,韓信就繼續跟人吹牛,終於被一個名叫蕭何的人相中了。

蕭何早年是沛縣的一個政府部門文書,劉邦是泗水派出所所長。倆人屬於官場同僚,關係很鐵。劉邦做漢王時,蕭何成了他最信任的謀士。

蕭何說:「韓信那廝,肚裡有貨。」

劉邦問:「他現居何職?」

蕭何說:「糧庫倉管員。」

劉邦說:「既然是人才,就提拔他做糧管所長!」

呵呵,我只能呵呵了。

劉邦這傢伙,也太小瞧我的老鄉了。

不是我替老鄉抱屈,韓信自己也覺得劉邦太目中無人。

咋辦?再跳槽一次唄。

蕭何聽說韓信溜號了,騎馬就追。

追了兩天,才見到鬱鬱寡歡的韓信。

韓信踢著一塊小石子,對蕭何說道:「好馬不吃回頭草,蕭大人請回吧!」

蕭何賭咒發誓勸道:「只要你跟我回去,我保舉你做大將軍!」

大將軍?韓信怦然心動,覺得眼前紅光一閃。

韓信是天生武將,不喜歡忸怩作態。他乾乾脆脆說道:「好吧,那就一起回。」

看來,只要有好草,好馬也肯回頭吃。

我想提請看官注意:跳槽別任性。尤其當下疫情期間,工作特別難找。你要是沒有韓信的本事,又無蕭何那樣的伯樂,只是學人家韓信跳槽,等於拿任性的石頭去砸自己的飯碗。

 

蕭何對劉邦說:「韓信有將才,請提拔為將軍。」

「他不會是你小舅子吧?」劉邦咧嘴一笑,「我聽說,這人是『四無』廢柴:他媽死了沒錢安葬,無能;受人胯下之辱,無勇;向婦人討飯吃,無恥;跟隨項羽只混到保安,無謀。」

蕭何說:「韓信只有一無——無用武之地。」

劉邦沉吟片刻,說道:「好吧,看在你面子上,就讓他做個將軍吧!」

「不,此人有大才。」蕭何鄭重地說,「請拜他為大將軍!」

「我靠!」劉邦眼睛睜得像銅鈴,「你不是說醉話吧?幾十萬大軍,讓一個寸功未立的小子統帥?即使我同意,我那幫將領也不會答應啊!」

蕭何淡淡一笑:「你可以跟他聊一聊,再做決定。」

於是,劉邦召見韓信。

韓信一番經天緯地的宏論,讓劉邦心悅誠服。

於是,劉邦設壇,拜韓信為大將軍。

我覺得,韓信對時局的洞見能力,後世只有諸葛孔明可以比肩。

諸葛亮也是經人力舉,劉備才願三顧茅廬。但是,諸葛先生出山之初,只是劉備的幕僚之一,連個職務都沒有。

韓信呢,一露臉,就是號令三軍的總司令。

由此可見,劉邦的格局遠遠大於劉備。也因此,劉邦能一統天下,而劉備終其一生,只能偏安巴蜀一隅。

至此,韓信的將軍夢終於實現。

我的老鄉韓信,到底是騾子是馬,還需要拉到戰場上遛一溜。

好了,先關注下「國語新說」,再聽我下回分解。



覺得不錯,請點一下右下方在看

相關焦點

  • 將帥記 易中天說韓信(二):韓信身世之謎
    實際上是劉邦的大管家,丞相。 這個時候劉邦的情況並不好,屢戰屢敗,沒有什麼前途可言,因此劉邦手下的人就逐步地都離開他,到別的地方去,或者投奔項羽,或者自立山頭,手下的將軍跑了很多。 韓信想,哎!我這個人也是命不好啊,我投奔項梁沒什麼出息,投奔項羽沒什麼出息,投奔劉邦我還是沒什麼出息,現在那些官職比我大的人都走了,我在這兒待著幹嘛啊?
  • 史記裡韓信的故事——一位將軍的煉成(中)
    韓信說,所以不能跟項羽拼勇氣、拼實力。項羽很寬厚,對士兵很仁慈。但是當手下的將領立了大功,該封賞的時候,項羽總是捨不得,不肯給大的封賞。這是項羽的缺點之一。項羽的缺點二,是他的軍隊經過的地方,沒有不被他燒殺掠奪的,所以,老百姓都恨他。項羽的缺點三,是他做事考慮不周,封賞不公。
  • 韓信之死
    亭長起家的劉邦以上述三人為核心,以其他文臣武將為輔助,在自己超強的識人用人智慧的驅動下,劉邦最終在那個群雄並起的時代剪滅了以西楚霸王項羽為首的其餘各路起義軍,建立了大漢王朝,笑到了最後。 韓信的一生是波瀾壯闊的一生,也是悲劇的一生。這種悲劇有些是他自己造成的,有些是外力造成的。韓信幼年時父母雙亡,只能靠蹭鄰居們的飯勉強維生。
  • 將帥記 易中天說韓信(三):韓信功過之謎
    韓信說傳令,舉大將軍旗,擂鼓,進軍,什麼意思?就是把他漢、大將軍、韓,旗幟打出來,然後敲著鼓,大吹大擂,進軍了。 一進軍,趙軍一看,這不是送死來了嗎?趙軍就拿著武器從軍營衝出來了,就打。兩軍交戰,打了好長一陣子,韓信下令,撤,把大將軍的旗子、次將軍的旗子、小將軍的旗子、中將軍的旗子,都給我扔地上,把鼓啊、鑼啊都給我扔地上,把武器甚至也都扔地上,咱們跑吧。
  • 歇後語:韓信點兵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漢高祖劉邦曾問大將韓信:「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韓信斜了劉邦一眼說:「你頂多能帶十萬兵吧!」
  • 兵仙韓信一生最想抹去的兩大汙點,與胯下受辱有關,你知道嗎?
    起於布衣,官拜大將軍,可謂是戰功卓著,但是他卻英年早逝不得善終,留給了後世更多的感嘆和思考。此人正是漢初三傑之一,後人稱之為古今第一名將的韓信。他曾舉兵襲擊三秦擊敗趙國,在垓下一舉殲滅了項羽等等。可以說漢有天下,論功首推韓信,而一代名將最終因為謀反罪被捉於長樂宮鍾室死非其所,真是令人不勝感嘆。韓信是淮陰人,出生年份大約在公元前231年。
  • 蕭何為什麼要獻計殺韓信?
    其實這句話我們並不難理解,相信讀者一定都對「蕭何月夜追韓信」記憶猶新。換句話說,韓信之所以能被劉邦重用,完全是蕭何的功勞。當時他不斷地向劉邦推薦,並且不惜追出千裡去追這個人才,才使得這個當年默默無聞的人才得到了劉邦的重用。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後,韓信終於走上了歷史的舞臺,特別是東歸時他對漢中三王初試牛刀後,其天才般的軍事才華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因此,功成名就後的韓信感謝了很多人。
  • 韓信沒當元帥的經驗,為何出道便是巔峰?韓信的能力到底從哪來?
    自韓信獨立率軍徵戰以來,先是魏國,後是代國,繼而趙國、齊國都迅速地被韓信收入囊中。而後,韓信率三十萬齊軍挺進垓下,正面和項羽對抗,把項羽打到無路可退,只能率領八百勇士倉皇逃竄,但還是沒跑出漢軍的包圍圈,被漢軍的騎兵殺於東城:項羽卒聞漢軍之楚歌,以為漢盡得楚地,項羽乃敗而走,是以兵大敗。使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斬首八萬,遂略定楚地。
  •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蕭何為什麼要追韓信?
    漢王劉邦對他的封地很不滿意,但是自己兵力弱小,沒法跟項羽計較,只好帶著人馬到封國的都城南鄭(今陝西漢中東)去。  漢王到了南鄭,拜蕭何為丞相,曹參、樊噲、周勃等為將軍,養精蓄銳,準備再和項羽爭奪天下。但是他手下的兵士們卻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天有人開小差逃走,急得漢王連飯也吃不下。  有一天,忽然有人來報告:「丞相逃走了。」
  • 韓信:好將軍卻不是好政客,不管反與不反,都逃脫不了悲慘結局?
    而且這些人中大部分也都是劉邦的老鄉死黨,從起兵一直到奪取天下,這些人都始終不離不棄,一直環繞在劉邦身邊出謀劃策略,出兵出力。但在劉邦陣營,有一人卻是個例外,此人為劉邦建立大漢可以說功勞最大,卻沒想到最終卻死得更早更慘!相信不用多說,這個人就是:韓信。
  • 蕭何月下追韓信
    漢王劉邦對他的封地很不滿意,但是自己兵力弱小,沒法跟項羽計較,只好帶著人馬到封國的都城南鄭(今陝西漢中東)去。漢王到了南鄭,拜蕭何為丞相,曹參、樊噲、周勃等為將軍,養精蓄銳,準備再和項羽爭奪天下。但是他手下的兵士們卻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天有人開小差逃走,急得漢王連飯也吃不下。有一天,忽然有人來報告:「丞相逃走了。」
  • 蕭何月下為什麼要追韓信?
    一路上,許多來自其他諸侯王軍中的兵士自願投到劉邦的旗下,韓信就是在這個時候從楚營中逃出,投奔劉邦。韓信原是項羽的部下,他有勇有謀,是天下無雙的軍事家。但在項羽手下卻得不到重用,於是就投到劉邦麾下。起初,劉邦讓他當了一個管理糧草的小官,韓信大失所望。一次偶然的機會,蕭何結識了韓信。
  • 從小混混到教皇,馬丁靴的風雨浮沉錄
    1959年,英國著名皮靴製造商格裡格斯家族注意到了馬丁的廣告,格裡格斯家族的掌門人比爾找到馬丁謀求合作,獲得了使用馬丁設計的軟墊鞋底在英國生產靴子的專利。從小混混到教皇, 馬丁博士的進擊之路格裡格斯家族生產的馬丁靴憑藉俊朗的外形和卓越的品質,問世以來就廣受郵差,工人和警察的歡迎。
  • 韓信:我不是那個鑽過褲襠的韓信
    那個鑽過褲襠的韓信大家都清楚,大名鼎鼎的淮陰侯。另一個韓信,眾人卻知之甚少,甚至壓根不知道此人存在過。 所以,今天子玉鄭重的把這位藏在角落裡的韓先生請出來。為了區別淮陰侯,我們和史家一樣,也稱他為韓王信(因為後來被封王,固有此稱)。
  • 劉邦問韓信:你說朕能帶多少兵?韓信的回答讓劉邦尷尬不已
    當時正值亂世,基本就是誰手裡有兵誰就是大哥,所以他就問過韓信,他能帶多少軍隊。韓信的回答可以說是很讓人深思了,那就是多多益善。劉邦一聽其實心裡還是挺高興的,畢竟韓信算是給他打工的,如果說韓信多少軍隊都能帶的話,那麼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呢?
  • 韓信從楚王到淮陰侯,其實是劉邦的另類父愛!
    公元前201年十月,有人上書告發楚王韓信謀fan,劉邦把各位將軍和謀士們都叫來,問他們的意見。
  • 韓信之死的自身原因
    兩人對比之下,不禁讓人多想,韓信的品行到底要差到什麼程度,才致「不得推擇為吏…人多厭之」?二,在項羽手下不被重用的原因:通常所認為,韓信之所以不被項羽重用,是因為項羽的「不察」,才失去了韓信這個智謀精詭的人才。
  • 張良對韓信一生的評價,只有四個字,準確道出為何韓信必須死!
    韓信被後世稱為兵仙、戰神,更是應驗了陳勝吳廣起義的那句話,「王侯將相」全都做過,往後兩千的年封建歷史裡,再也難找出第二個人來。那麼,如此厲害的一個人,為何會被呂后殺於鍾室呢?其實,張良對韓信一生的評價中的四個字,就已經透露出韓信必須死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就由小編為您細細道來。
  • 【蘭臺悅讀】「大天二」不是小混混
    在順德的民國故事中,經常出現「大天二」這個角色,《中國共產黨順德地方史》第一卷就有36處述及。在網上搜索「大天二」,幾乎都是說由一部香港漫畫改編的《古惑仔》系列電影裡緊隨黑社會頭目的一個名為梁二,綽號「大天二」的人物,於是有人甚至認為,大天二就是指古惑仔,是粵港澳地區對小混混、痞子、茬子、流氓的叫法。這當然是因為「大天二」是一個歷史的產物,現在的年輕人並不了解之故。
  • 蕭何為啥追韓信----袁騰飛音頻
    我,這麼大,本事,是吧這麼大報復我總得施展一番,啊我不能整天這個這個在這個靠要飯活著啊靠要飯活著而這個時候呢當地。有一個,屏障很欣賞,那個韓信跟劉邦一樣是艇長就派人來請韓信說你以後啊每天我們家開火,你,上牙吃飯你知道嗎,那彈琴挺高興,就上來庭長家吃飯幾頓飯。下來,庭長媳婦兒不幹了,憑什麼呀我缺兒子對吧我幹嘛,白古白管,韓信的,飯所以在庭長媳婦兒啊怎麼辦呢就每天到開飯點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