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最「低調」的名將:殺得兀朮棄袍割須,名氣卻不如嶽飛

2021-02-13 縱橫五千年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曹操曾遭到馬超的追殺,為了逃命,曹操先扔掉袍子,後割下須髯,十分狼狽,由此留下「棄袍割須」的典故。然而在歷史上,有一位名將確實存在「棄袍割須」的行為,他就是金朝名將完顏兀朮,民間稱其為金兀朮!那麼到底是誰把金兀朮殺得如此狼狽不堪呢?

此人既不是嶽飛,也不是韓世忠,而是南宋另外的一位名將,他叫吳玠!吳玠出身平民,自幼習武,「長於騎射,曉兵法,讀書能通大義」,十幾歲時就參軍了。當時北宋的主要對手是西夏,吳玠從一名士兵做起,屢立戰功,不斷得到升遷,到靖康年間,他已經是一位副將。南宋建立後,金朝想奪取山西,於是不斷派兵襲擾。

吳玠以及他的弟弟吳璘因作戰勇敢,得到了參議軍事劉子羽的推薦。當時張浚出任川陝宣撫處置使,對吳氏弟兄非常欣賞,「與玠語,大悅,即授統制,弟璘掌帳前親兵」。不久後,吳玠升任涇原路馬步軍副總管,擊退金軍大將撒離喝。1130年9月,張浚不顧吳玠等人的勸阻,貿然發起富平之戰,結果宋軍慘敗。

金軍趁虛而入,一舉奪取了陝西五路地區。此後金朝開始將重點放在了西線,他們認為經過富平之戰,宋軍主力損失殆盡,所以要奪取四川,控制長江上遊,然後再順流而下,直取江南地區。1131年9月,金朝大將沒立、烏魯折合兵分兩路,準備在和尚原會師。沒想到,吳玠率軍數千人挫敗金軍,取得勝利。

完顏兀朮得到金軍戰敗的消息後非常生氣,於當年10月親率10萬大軍渡過渭水,在寶雞附近集結,然後集中兵力南下,直取和尚原。吳玠早有準備,他命令手下將領挑選強弓勁弩,組建「駐隊矢」。金軍先後於10月7日、10日、12日,不斷發起進攻。吳玠的「駐隊矢」「連發不絕,繁如雨注」,頂住了金軍的攻勢。

與此同時,吳玠還派人從背後襲擊,斷絕金軍的糧道。10月20日,雙方已經交戰「三十餘陣」,斷糧三日的金軍再也無法繼續戰鬥,吳玠指揮宋軍發起反攻,並在夜間進行了伏擊,至此金軍徹底崩潰。混戰之中,完顏兀朮也被宋軍的流矢射中,為了逃命,他也和曹操一樣,「僅以身免,亟剔其須髯遁歸」。

這場戰役就是著名的「和尚原之戰」,吳玠率領著富平之戰後的殘兵敗將,擊敗完顏兀朮的十萬大軍,成功保住了四川的門戶。張浚非常高興,當即承制授吳玠為鎮西軍節度使,自此吳玠成為南宋獨當一面的大將,他一直鎮守此地,此後多次擊敗前來進犯的金軍。1139年,吳玠病死於仙人關,時年47歲。

吳玠死後,他弟弟吳璘繼續鎮守此地,抵抗金軍。南宋初年,以吳玠、吳璘為首,形成一支「吳家軍」,他們和嶽家軍一樣,捍衛著南宋的江山。雖然吳玠的功勞很大,但冥王卻始終不及嶽飛、韓世忠等人,甚至落選所謂的「中興四將」!1176年,宋孝宗追封吳玠為涪王,才算是承認其功績之大。

參考資料:1.《宋史》;2.《建炎以來系年要錄》;3.《三朝北盟會編》

品讀千年變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請關注【縱橫五千年】

微信公眾號:縱橫五千年

相關焦點

  • 屢戰屢敗的金兀朮能算名將嗎?這個人可不是名將那麼簡單
    還有把持當時朝政的完顏宗磐、完顏宗雋、完顏昌,權勢上都在金兀朮之上。但結果呢?接二連三的悲劇。完顏昌,被南宋趙構給搞策反了,主張退還河南、陝西給南宋。別以為趙構只是一慫到底。雖然被打成陽痿,但這個大太監陰險得很。玩政治不僅甩出嶽飛好幾條街,而且也能甩出女真人好幾條街。他都能把女真高級權臣給策反了,這個操作必須是經典級的。告密完顏昌接受南宋賄賂的,就是金兀朮。
  • 和尚原之戰,數千宋軍敗兵,戰勝金兀朮十萬精兵,南宋續命百餘年
    由於嶽飛的光芒太過閃耀,與他同時代的抗金名將,自然就不怎麼顯眼了。事實上,要想阻止氣焰燻天的金國大軍,僅靠嶽飛一人是遠遠不夠的。在另外一個戰略方向上,吳玠同樣頂住了金兀朮的攻勢。與江淮前線相比,川陝地區的戰爭一直不怎麼引人注目。
  • 南宋五大將為什麼變成中興四將,出局的名將,僅次於嶽飛和韓世忠
    南宋「中興四將」的說法由來已久,版本也有所不同。其中南宋宮廷畫院劉松年繪製的《中興四將圖》代表著南宋朝廷的意見,可以說是「官宣」版本。《中興四將圖》流傳千載,如今珍藏在國家博物館。畫中四人分別是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和嶽飛。
  • 《嶽飛傳》當中的金兀朮,在正史上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在《嶽飛傳》當中,金兀朮是一個非常具有特點的人物。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都是嶽飛最大的一個敵手,給當時的南宋造成了很大的威脅。那麼,正史上的金兀朮,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歷史上金兀朮跟嶽飛傳中的金兀朮有很大的區別,兀朮是根據他的名字音譯而來的,他的女真名字叫斡啜,因為兀朮發音與斡啜較為相似,因此他也被稱為兀朮。
  • 南宋三大猛帥:劉錡第2韓世忠第3,第1因金兀朮懼怕被趙構賜死
    《宋史》中的南宋三大猛帥,指的是「韓、劉、嶽」,因《宋史》把張俊和韓世忠、劉錡、嶽飛並為名將,而張俊並無勇猛可言,所以南宋三大猛帥就是韓世忠、劉錡和嶽飛。如果排個序,就是劉錡第2,韓世忠第3,第1是嶽飛,因金兀朮懼怕被趙構賜死。
  • 湖南花鼓戲《嶽飛傳》全集,花鼓戲迷
    在嶽飛抑鬱不得志時,嶽母為了鼓勵嶽飛,含淚在嶽飛的背上刻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在嶽母的鼓勵下,嶽飛決心誓死捍衛大宋的江山,於是率領眾弟兄重返軍隊。金國的四太子用重金收買奸臣秦檜,一面假意同大宋議和,一面加緊進攻。嶽飛識破金兀朮的奸計,率領嶽家軍多次打敗金軍。金兀朮命軍師哈密蚩設下連環陣,嶽飛等人齊心協力;大破連環陣,嶽飛的長子嶽雲活捉了金兀朮。牛皋為了洩憤,將金兀朮騎在胯下進行羞辱。
  • 仙人關、殺金坪,吳氏兄弟再創金兀朮
    南宋紹興二年,隨著建炎南渡,趙宋王朝開始穩定。亡國之恥,靖康之難仿佛就在昨天。在金設偽齊的緩衝之下,一切好像又重歸平靜。表面上,平靜的如同鏡面,實則波濤洶湧。南宋方面,四大戰區業已劃分完成。嶽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各領一軍。趙構身旁有楊沂中率領的禁軍保駕護航。五大軍力看似相安無事實則波濤洶湧,嶽飛冠絕天下,早就引起其他三路將軍的不滿。
  • 吳玠:與嶽飛齊名的抗金名將,曾殺得十萬金軍只剩六千
    比如被譽為「十三世紀機動防禦大師」的孟珙,還有名垂千古的嶽飛,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然而有一個人,他的名氣雖然在今天低得可憐,但其戰績卻毫不遜色於上面兩位大咖。他幾乎憑藉一己之力牢牢守住巴蜀要地,為南宋在江南半壁立足做出了卓越貢獻。
  • 南宋抗金設「三大戰區」,三名主將同時被奪軍權,嶽飛被殺最慘
    北宋末、南宋初,金人南侵,宋廷逃亡,大河上下、三晉之地、關中平原,戰火紛擾,天下塗炭。 在對金正面防線上,南宋設置三大戰區:淮東、淮西、荊湖,韓世忠、張俊、嶽飛分別擔任主將。 在南宋選擇與金國議和後,這3名主將同時被剝奪軍權。其中,嶽飛被冤殺,最慘。
  • 南宋中興四大名將:嶽飛戰功最高,為何排名不如韓世忠
    前言 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嶽飛,被譽為南宋「中興四將」,四大將統領所部兵馬,抵抗金軍南侵,立下不少戰功,為宋室南渡,偏安一隅,延續趙宋王朝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嶽飛傳》裡的金兀朮,史書是如何記載的
    《嶽飛傳》裡的金兀朮是金國人入侵中原的統帥,他領兵狡詐多段且勇猛,那麼史書裡的金兀朮是怎樣的呢? 據史書《金史》記載:金兀朮是金世主完顏阿骨打的四子,名宗弼,本名叫斡啜,又叫兀..,也叫斡出。
  • 和嶽飛並駕齊驅的抗金名將韓世忠詞作的水平咋樣:不輸嶽飛?
    南宋中興四大名將中,嶽飛之外的三人裡真正可以和嶽飛並駕齊驅的只有韓世忠,他們二人都力主抗金,戰績卓越;都是從普通士兵成長起來的傑出將領;都有一個深明大義,令人羨慕的賢內助,其實,他們還有一點非常相似,只是韓世忠在這一點上的表現一直被人們忽視了
  • 趙雲的槍,嶽飛的槍王,彥章的槍,都不如他的槍
    還有一種說法是趙雲的槍法來自於他的師父童淵,童淵被譽為三國時期最牛的武術家,一生教了三個徒弟,個個都很牛,一個是張繡,一個張任,還有一個就是趙雲,但其中只有趙雲學得其槍法的最高精髓,即百鳥朝鳳槍。不過還有傳說認為趙雲還自創了一套槍法叫七探蛇盤槍。趙雲仗著無敵槍法縱橫三國,馳騁疆場,殺敵無數,立功無數。
  • 在對抗金國的戰場上,木華黎比嶽飛更像名將
    女真族建立的騎兵就類似於連環馬,它的名字叫「鐵浮屠」,這個兵種的騎士從頭到腳都是重甲,只露出兩個眼睛,戰馬同樣如此,遠遠看去好像一個個移動的鐵塔,鐵浮屠因此而得名。鐵浮屠利用自己的優勢,通常能把宋軍的步兵方陣衝得七零八落。然後拐子馬負責追擊,各個殲滅,金兀朮的這套戰術,以步兵為主的宋朝軍隊完全沒有對應之策。在北宋時,中國的主要產馬區位於東北和西北,西北地區在西夏國的手裡,東北地區則在大金國的手裡。
  • 嶽飛父子受害之時,監斬官是一位身經百戰的名將,也是楊家將後人
    少時讀過《說嶽》,書中第61回說:南宋愛國名將嶽飛、嶽雲父子,同張憲一起在風波亭被秦檜勒死。所以掩卷棄書而泣。想:當忠臣最可悲的下場,莫過於此。等到長大了才知道,原來當年的趙構、秦檜,還不肯給嶽飛留下一具屍首!
  • 南宋名將中戰功最大,力主抗金的韓世忠為什麼沒被秦檜殺害?
    宋室南渡後,南宋的將領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嶽飛因戰功卓著,被譽為「中興四將」。這四人當中,劉光世名不副實,最不應該名列其中。他畏懼金軍,是著名的「逃跑將軍」,其戰績遠不如劉錡、吳玠、吳璘等。張俊雖抗金有功,但後來攀附秦檜,成為陷害嶽飛的幫兇,人品最差。「精忠報國」的嶽飛最為人熟知,讓人欽佩。
  • 一樣的抗金名將不同的人生結局,嶽飛死了,韓世忠為何能安享晚年
    而這其中最為後世知曉的大概要數嶽飛和韓世忠了,此二人加上劉光世、張俊被人並稱為"南宋中興四將"。嶽飛因與投降派不妥協被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死在風波亭下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這就引出另一個問題了,為何同為抗金名將的韓世忠不但安然無恙而且位極人臣甚至爵封郡王呢?難道韓世忠是個假的主戰派,暗地裡與秦檜沆瀣一氣?當然不是。
  • 嶽飛精忠報國的故事
    嶽飛是南宋時期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生活的年代,正好是宋朝衰微、北方金國強盛的時期。當時的金兵經常南下,所到之處燒殺搶奪,民不聊生。嶽飛耳聞目睹,再加上母親的諄諄教誨,他從小就將精忠報國的志向銘刻在心間。為此,他勤奮好學,到處拜師學藝,苦練各種本領。北宋末年,金兵大舉進犯中原,大宋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黃河兩岸、兩淮之間,軍民奮起,抗擊金軍。
  • 嶽飛雖然忠誠勇猛但謀略不夠高深,衝動地進行北伐,付出慘痛代價
    葛王褒一路的進攻路線是沿著商丘南下江淮,這是南宋重兵屯集的地方,名將劉錡在順昌府堅守。南宋起用劉光世為三京招撫處置使,負責統一指揮河南中部的南宋軍隊,支援劉錡對順昌府的堅守。戰事初起,朝廷命令劉錡根據局勢變化,選擇有利時機退回到淮河以南防守,劉錡部驍勇善戰,以少勝多,擊敗葛王褒,穩定住南宋的東部戰線。
  • 金兀朮在這場戰爭中被打的狼狽逃竄,逃跑後一句牢騷卻成千古名言
    金兀朮是一位比較有本事的金國將領,但是同時也是一位比較有喜感的金國將領,因為在人們印象中,金兀朮好像每次來南宋打仗,都會被人打得灰溜溜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