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電影於1998年2月在日本首映後,先後在柏林國際電影節、墨爾本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等九個國際電影節上獲獎,在豆瓣上獲得了9.0的評分。
01.內容概述
當紅三人少女偶像團體Charming Bird面臨解散,核心成員未麻在事務所的安排下不得不退出團體,儘管經紀人留美對此非常反對,但未麻最終還是轉型成為了一名電視劇演員。萬事開頭難,對於偶像歌手轉型而來的未麻尤其如此,她在工作中承受著壓力,悶悶不樂。與此同時,各種恐嚇信不斷、經紀人田所先生遇襲以及以自己的口吻在網站上寫日記的神秘人都讓未麻焦慮不已,恍惚間她甚至看到另一個自己。未麻的苦惱無人知曉,貪婪的田所甚至同意劇組的劇本,要求未麻出演一場尺度極大的強暴戲。但是,這次演出成為未麻演藝事業的轉折點,她的出鏡率開始攀升,甚至還拍攝了裸露的寫真。與此相對,電視劇編劇澀谷和曾經給未麻拍下裸照攝影師村野卻接連遇害。
隨後劇情發展進入高潮,電視劇編輯和給未麻拍寫真攝影師的離奇死亡,讓警方將犯罪嫌疑人的矛頭指向了未麻,而影片中呈現的未麻四次從幻想和現實中醒來也讓讀者更加篤定未麻殺了人。
直到影片最後,導演才藉助於戲中戲的方式,以及經紀人留美與未麻的追逐向讀者揭示了最終謎題:原來殺人的是留美,不過是留美幻想出來的在電影中呈現的偶像未麻的人格。
02.人格與意象
今敏曾說:「在動畫裡,所有場景都有導演的深刻含義,沒有毫無意義的場景。動畫是畫出來的,都是有意而為,不會出現沒有意圖的東西。」這句話在《未麻的部屋》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拿影片開頭來說,影片開頭是假面超人打怪獸的場景,面具在上,真正的人格在下,今敏後來也說到:「這部電影是在描述人所戴的面具」。
「人格」一詞最初源於古希臘語「Persona」,原意是指古希臘戲劇中演員所戴的面具,心理學沿用面具的含義,認為人格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一個人依據社會文化習俗的要求在人生舞臺上表現出來的種種言行,是一個人外在的人格品質;二是指一個人由於某種原因不願意展現的人格成分,是人格的內在特徵。
—— 房間
作為一名公眾人物,未麻無法真正地做自己,在電影中,未麻的房間其實代表的就是未麻的內心。電影中給到鏡頭中房間混亂的時候恰恰就是未麻心情非常混亂的時候。
導演讓影片中出現了兩個幾乎一模一樣的房間,只不過一個是未麻的房間,另一個是留美的房間。而在這兩個房間中又有著些許差異,比如水族箱裡的熱帶魚、牆上的CHAM海報和窗外的景色。
未麻四次在房間中醒來,也可以從房間的日曆上看出未麻此刻正處於幻想還是現實狀態。
——熱帶魚
首先熱帶魚象徵她很有生活的情趣,體現出她是一個溫暖的人;
其次水族箱裡的世界也是未麻生活的世界的一個縮影,未麻作為公眾人物,正像這些被人觀賞的熱帶魚一樣,一舉一動都在被他人密切關注著;
最後,未麻拍攝被強姦的戲份之後回到家發現魚缸裡的熱帶魚除了兩條都死了,魚缸裡僅剩的兩條熱帶魚恰恰象徵未麻的兩種意識在角逐競爭——演員未麻和偶像未麻的競爭。
03.誰才是未麻
直到影片的最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未麻的經紀人留美才是殺人兇手。留美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她的另一個人格就是偶像未麻。
為什麼留美會分裂出偶像未麻的人格呢?
其實,影片中多次已經含沙射影地談到這個問題。比如田中先生提到留美年輕的時候也曾經是一名偶像;留美在未麻拍攝被強姦戲份的時候失聲痛哭;留美極力勸說未麻不要去當演員,要繼續當偶像。
那麼,又為什麼留美分裂出的偶像未麻人格想要殺了真正的未麻呢?
我想到了一個真實的例子:約翰列儂有一個瘋狂的粉絲因為對偶像的熱愛經常從各個方面模仿列儂,最終甚至產生了除掉約翰列儂的想法,因為這個粉絲覺得「我才是約翰列儂」。
拉康分析兩個女保姆殺了女主人的案件時,認為她們這種行為背後的原因是因為自己生活的不堪而放棄了對自己身份的認同,轉而認同了女主人的身份,最終因各種動力產生了殺害女主人的想法。
劇中留美對未麻的模仿讓人感到不寒而慄,無論是一模一樣的房間布置,還是小動作和生活習慣,都與真正的未麻如出一轍。也就是說,當留美放棄了對自己身份認同,轉而認同未麻的時候,當留美對未麻喚起了狂熱情感的時候,她是極其危險的。
讓人感到可悲的是,留美太羨慕未麻而丟了自己,所以最後她不能變成未麻,也因為不能認同真正的未麻而想殺掉未麻。
04.自我同一性
拉康的鏡像理論認為破碎移位的人格來自於失敗的鏡像階段,即把鏡中影像當做自己,把其他人當做自己來生存,因為這說明這個人的主體是缺失的,他的人生是建立在他者幻想上的人生。
在影片中出現了很多次鏡子、反光鏡和窗戶等物品的場景,每次未麻的偶像我幻想出現的時候,幾乎都是在鏡子裡面看到的另一個自己;影片最後謎底揭開,也是導演讓觀者在房間的鏡子裡面看明白其實未麻的幻想正是留美,因此可以說鏡子在影片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埃裡克森的心理發展理論認為青春期面臨的主要矛盾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的混亂。
自我同一性是一種熟悉自身的感覺、一種知道個人未來目標的感覺、一種從他信賴的人們中獲得所期待的認同的內在自信。
留美和未麻都存在自我同一性發展不完善的問題,因為她們對於自己的理想我和現實我還不能進行很好的整合,這或許與她們的過去經歷有關,因為自我同一性的感覺是一種不斷增長的信念,是一種一個人在過去經歷中形成的內在的恆常性和同一感。
最後,我想用電影中瞳子醫生說的話來作為結尾——「幻想不會變成現實」。
我們必須要正視自己,要知道每個人都是一個不完美的個體,學會接納自己,看到自己的閃光點,這樣我們才可以獲得自我的同一性,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