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演員初次見面就是王炸。
但隨著牌局的深入,這些演員就漸漸露出馬腳。
他的演技忽高忽低,十分不穩定,上一秒光芒四射拿了獎,下一秒被觀眾吐槽沒眼看。
是的,我說的就是憑藉《鬢邊不是海棠紅》華麗回歸的黃曉明。
類型演員,又稱「天然型演員」。
這類演員,他們在外形或氣質上特點鮮明,十分適合扮演影視劇中的特定一類角色。
然而,他們吃了這方面的紅利,又沒有足夠的實力衝破束縛,那就只能順應產業鏈,被不停地挑去飾演同一類型的角色。
他們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機械複製表演,偶爾妄圖突破,卻因尷尬的演技而引來群嘲。
還記得2年前被罵上熱搜的「孔雀公主」金巧巧嗎?
她的畢業論文名字就叫《論類型演員》。
她花了三四年分析了自己不能大紅大紫的三點原因:
她這樣評價自己的局限性:「你讓我演公主,可以,我的氣質很接近,沒有問題。但是你讓我演農村人,我就費勁了。」
理智而又清醒的她引來群嘲:「自戀和歧視性言論,活該被罵。長得就像農村人還說自己是公主。」
但拋開那些,我認為她說自己不適合演農村人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她是出了名的公主專業戶,演了一大堆不同性格的公主,比如《西遊記》裡的孔雀公主、《春光燦爛豬八戒》的二公主以及《薛仁貴傳奇》中的渤遼公主。
黃渤說過一句無奈又諷刺的話:「當你演過一根成功的茄子之後,所有紫色的東西都會來找你。」
金巧巧也是這樣,找她的角色千篇一律。
她自己想演的,想挑戰的,人家製片方根本不給你。
但說實在的,她也真的不適合。
金巧巧的長相真的不適合演農村人,不是因為水靈靚麗,而是因為精明刻薄。
她的眉毛,眼睛,臉上的五官每一處都往細了長,尤其是高高挑起的細眉,收得過急的下巴以及鼻翼偏寬,鼻頭下拉,有點鷹鉤鼻感覺的鼻子。
這一切都讓金巧巧看起來特別不善良,像是大寫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所以,她的觀眾緣勢必不會太好。
說白了就是,如果你需要拜託一個人幫你一個忙,只有兩個人可以選,你會選擇金巧巧還是趙麗穎?
不要說演技好就沒有局限,演員的五官身材就是他們的局限。
憂鬱深情的梁朝偉去演豪放粗獷的張飛,古靈精怪的周迅去演穩重圓滑的薛寶釵,一身貴氣的張國榮去演落魄窘困的乞丐,可以嗎?
可以。
但效果實在不怎麼樣。
哥哥張國榮曾挑戰過自己,他曾出演《流星語》裡的一個破產奶爸,鬍子拉碴,窮困潦倒。
但這電影上映後,觀眾不買帳,投訴道:導演為什麼要給哥哥穿這麼廉價的衣服?
犀利的港媒也發文嘲笑《張國榮天仙下凡演爛癱》。
還有姜文,他死活想演《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但是你看看這試鏡照,你敢讓他演麼?
明白類型演員的概念之後,我想,我說黃曉明是類型演員,應該沒有異議了。
黃曉明會演戲嗎?
看看這張成績單,答案毫無疑問:會。
但就目前而言,黃曉明真的不是「演什麼像什麼」的天賦型演員,他更適合飾演和他性格氣質相符的角色。
那黃曉明的實際性格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他暗戀多年的女神趙薇說:「他就是一個很乖的高中生,本性特別純樸,憨厚,也沒有談過戀愛,屬於那種人家看他一眼他都要躲的那種。」
關鍵詞:很乖,純樸憨厚,沒談過戀愛,靦腆。
他的大學班主任崔新琴說:「他不是天賦型演員,他有點不開竅的那個意思。」
「黃曉明屬於那種特別用功的。」
關鍵詞:不開竅,特別用功。
而黃曉明自己說:「我是長子長孫長外孫,所以我小時候就老是被派去教育我弟弟,你是孩子頭兒,你一定要有責任。將來要做他們的榜樣。」
關鍵詞:以身作則,家庭觀念。
結合以上言論,我們看到的黃曉明應該是一個內斂憨厚,努力且有責任心的人。
但這可能還太片面。
讓我們把時間倒回1996年的夏天,那時,黃曉明正從青島趕去北電面試。
這個19歲的小夥子並不知道北電指的是北京電影學院,他以為是北京發電廠。
老師:你能表演一個抓蛐蛐兒嗎?
黃曉明:青島沒有蛐蛐。
老師:那你能跟別人吵一架嗎?
黃曉明:我媽說,跟人吵架的不是好孩子。
就這樣,黃曉明憑藉自己過人的幽默,差點讓自己錯失了和趙薇陳坤做同學的機會。
北電的其他老師都覺得黃曉明是塊木頭,但崔新琴說:「就算是木頭,也是塊美麗的木頭。」
於是,黃曉明這塊美麗的木頭終於順利入學了。
在帥哥美女如雲的北京電影學院,這塊來自青島的美麗木頭屢屢碰壁。
他不是不努力,相反他特別用功,但他就是不開竅。
再加上他那一級出了兩個大明星,女有趙薇,男有陳坤。星路交通堵塞了,黃木頭被卡得死死的。
大學期間,他那過人的憨厚也是不定時出現,鬧了不少笑話。
上大學之前,黃曉明的媽媽把自己的羽絨服給了他,是女款的。
黃曉明什麼也不知道,就真的在學校裡穿了這件女款羽絨服2年。
有同學嘲笑他穿女裝,於是黃曉明就回去問媽媽,媽媽騙他說:「你同學不懂,這是你爸給你買的,男款。」
黃曉明信了,就又穿了2年。
2001年,24歲的黃木頭終於有機會了。
還是崔新琴老師,因為陳坤沒有檔期,她就推薦了同班的黃曉明去演《大漢天子》,她其實有點心虛,她也不知道黃曉明到底能不能做好。
但黃曉明很幸運,他靠著一個字「莽」撞開了一條路。
和陳道明拍對手戲,黃曉明身體在努力,表情也很用力,但偏偏出來的效果很不錯。
黃曉明可能是以為這路子對了,於是他一條路走到黑。
2006年,他飾演《神鵰俠侶》裡的楊過。
金庸老先生批評他:「滑頭滑腦的,好像一個很浮誇的輕薄少年,我不喜歡。」
但黃曉明真的是塊不開竅的木頭,他一頭扎進了奇奇怪怪的油膩路線。
他接連出演了《鹿鼎記》、《泡沫之夏》、《錦繡緣華麗冒險》等劇,熱衷於表演擦嘴唇,邪魅一笑,咬耳朵,放電⋯⋯
這次不用圈內大咖點評,觀眾就能自己發現黃曉明的演技嚇人。
其實,韋小寶,霸道總裁等角色的定位和黃曉明本來的性格氣質真的太不搭調了。
面對這種角色,他色厲內荏、底氣不足,毫無經驗,只能用一種浮誇的方式去呈現,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無一不用力,以至於最後孕育出了一套「邪魅狷狂我最帥」的自戀演法,讓人無法直視。
很多人說:「黃曉明只要忘記自己很帥,就能行了。」
這句話不完全對。
黃曉明除了忘記帥,還要選對適合自己性格氣質的角色。
《中國合伙人》裡的成東青,黃曉明自己說:「成東青身上的堅韌,執著,以及他從一個『土鱉』走向成功的經歷,我很有共鳴。」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中的蕭平章,他背負著家國大義,隱忍克制。這就和身為長子的黃曉明性格有所重疊。
《鬢邊不是海棠紅》裡的程鳳臺同樣也擁有愛國愛家的情懷。
其實,說了這麼多,我想完善文章開頭我說的,黃曉明是類型演員,但他也是類型演員裡的高水準代表人物。
他的確只能演好一種類型角色,但這種類型的定義範圍卻廣得多。
畢竟,比起只能演公主的金巧巧,黃曉明優秀得多。
他也一直在努力,只是總是走偏,演技忽高忽低,作品也是瘋狂地在及格線上搖擺。
但在一次採訪中,記者問他:「若干年後,如果別人提起黃曉明,你希望聽到什麼樣的評價?」
他很真誠地坦露了自己的心聲:「好演員。」
《霸王別姬》裡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我的理解是,人還是要做自己,然後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全自己。
所以,我堅定地相信著:只要黃曉明找好路子,做他自己,一切就都成了。
因為每個人都獨一無二,但是又各有各的可愛。
當然,也包括黃曉明。
他拍《神鵰》,五天六夜不睡,多次從馬上摔下來;他拍《風聲》,就請了一個日本老師,跟了三個月;他拍《中國合伙人》,把俞敏洪所有的演講視頻、書都看了一遍;他拍《烈火英雄》,又和消防員一起訓練了一個月。
還有那些大大小小的公益捐款活動,愛面子的老好人黃曉明幾乎一個不漏,全部參與。
多年之前,小小的黃曉明走在路上,會有很多人來逗他。他總是躲到媽媽背後問:「媽媽,為什麼他們老看我,我都跟他們一樣,為什麼要看我?」
多年之後,我想對他說:「因為你很可愛。」
謝謝你可以看完,希望能得到你的點讚。
作者:早每,去掉「艹」的草莓,熱衷於以不一樣的角度分享有意思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