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位於上海松江區車墩鎮的一家口罩廠來了一群特殊的「打工仔」「打工妹」。外企財務總監、全國三八紅旗手、創業者、大學生、聽障人士……他們身份各異,從上海各地驅車幾十公裡志願前來,12個小時不眠不休,只為在口罩廠當一名「臨時工」。
「疫情當頭,口罩是當下最緊缺的物資之一。機器不停,人也不停!」生產車間內,每一臺機器都開足馬力,以每分鐘約50個口罩的速度滿負荷生產。10個一疊,50個一摞,5000個一箱,流水線上,志願者們緊跟節奏,完成每一個口罩的質量篩檢,裝箱、封箱等工作。
春節期間,位於上海松江區的美迪康醫用材料(上海)有限公司由於工人尚未復工,人手一直緊缺。這一消息被上海一家民非公益組織了解到,該組織負責人周蓉主動聯繫了廠家,稱願意動員志願者與工廠工人合作,支援夜間生產線。
令人沒想到的是,招募信息通過公眾號和相關志願者網站發布後,報名微信群很快就「爆」了,近300人「擠」進群裡,每晚20個志願者的名額很快被一搶而空。
報名踴躍度出乎預料,周蓉與工廠商量決定,讓符合條件的志願者們輪班,在1月29日至2月9日期間,支援每晚7時到次日早晨7時的夜間生產工作。
依然有不少人「不請自來」!1月31日晚上,一對從上海寶山區顧村自駕100多公裡趕來的退休夫婦,並不在名單之上。老人家開口就說了三句話:「春節沒出過上海,我們身體很好,你們對年齡沒要求吧?」
「特別感動,也很不忍心勸退!」周蓉告訴記者,由於前期對志願者的篩選工作非常嚴格,需要身體健康、近期沒有出過本市,並提前為他們購買保險。因此,她還是不得不「硬起心腸」,勸說名單外的志願者回家。
張城堯和妻子王麗君雙雙報名參加了這次志願行動。張城堯在口罩生產一線當「工人」,王麗君負責在線當志願者管理員。
「我和妻子的職業都是公益組織負責人,但這次的行動與眾不同。」張城堯告訴記者,儘管已有心理準備,但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有些不適應。車間現場很悶,噪音很大,機器生產的速度很快,剛乾活的時候覺得自己笨手笨腳的。
「每35分鐘生產1600個,12小時生產28800個。」48歲的志願者孫劍一邊工作一邊在心裡默默計算。持續奮戰一整夜,鮮少有人留意到,他其實是一位聽障人士。「我只是想儘自己的一份力,希望這場疫情快點結束!」孫劍說。
12小時後,20位志願者「臨時工」向工廠清點交付了30萬個口罩。目前,美迪康日產口罩數量已超100萬隻。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