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廠復工算是開出了臨時工工資的新高,400元一天卻招不到臨時工,事實上有的還開出了更高的工資,但依然不能滿員開工。在急需用品的生產單位缺人開工生產,老闆和單位是眼睜睜地看著市場需求在那兒無法滿足。在特定的時候,錢不是問題,人員才是關鍵。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也是說不準的。工作是養命的,而不是拼命去工作,做事再勤勞也是有理智和底線的。說到底,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下班,才是重點。口罩廠開出400一天的臨時工工資,證明就是缺人。
不知道「口罩廠急招臨時工400元一天」又成了熱點,這個階段性的「用工荒」應該已經過去了。但是不妨回頭想想,我們到底願意掙400一天還是100一天?傻子也知道當然工資高的好,但是錢雖多卻掙不到,那麼工資再高也是不現實的。所以冷靜地想想,400一天的工資不如100一天來得實惠,400雖高卻是臨時工。上班掙工資,想著待遇豐厚,不過爆發始終不如細水長流的好。
應當說,這個工資讓臨時工揚眉吐氣了,可惜的是在那時候人們並沒有勇氣去掙這份工資。臨時工在就業市場上永遠是個候補隊員的身份,缺人補員的時候用到,大多時候只能等待一份活的垂青。臨時工的心裡夢想著有份長久穩定的工作,但是用人單位卻想活來了活多了,人不夠再招人,平時少養一點人。利潤是老闆的財富,不是用來養閒人的。
往往因此而尷尬,急活把工價抬了起來。但是在一般情況下比平時工資稍微長個百分之幾就夠了,今年的口罩廠400甚至更多招臨時工只是一個偶發現象,這個工價上行關鍵就是人們出不來,否則依照勞務市場的慣例,張三不幹,李四伸手,哪有什麼事情會找不到人做?另外方面,開出高工資最終還是算在生產成本裡轉向消費市場,而那個時節到處缺貨,有條件抬得起工人工資。
在資源匱乏的時候很是出現了醜陋的現象,價格隨風、原材料瘋長,有人囤貨,有人違規銷售。在正常情況下,別看口罩也是快消品,但是消費還是有限的,畢竟出門戴口罩的習慣還沒養成。一般來說,口罩廠工人工資一個月也就兩三千吧,可能這個工資還有點說高了。在瘋狂缺貨的時候,工人一定也是恨不得從此工資有這麼高的,但是總會有理智人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一天能有一百塊可能就滿意和滿足了,畢竟現實不是想像。
今年不知道有多少精明於投資的人涉足了口罩的生產,已經幾個月過去了,不知道他們現在是否還好?像熱錢一樣蜂擁進某個領域,過後就是瘋狂的廝殺,拼價格是最好必然的結果,只要不退出就得靠低價格來保住市場和銷售份額。工人工資始終是生產成本中靈活攤算的部分,能400塊一天招臨時工,就能40塊開一個班的工資,而且當生產員工過多的時候首先開刀的也是臨時工,那時候的嘴臉和招人的時候是不同的,前者一臉笑,後者滿臉霜。
口罩廠招臨時工算是一個特殊的個案,我們見得多還是有活到處招臨時工,活幹完了趕走臨時工,有的時候運氣不好還能碰到工資結算不爽的問題。臨時工就是一個打短工的麥客,幹活就是幾天,來去匆匆,沒有什麼歸屬和依附感,他們想長久,但是只要從事臨時工就永遠如此。400招進來,最先裁員的也會是這些人,臨時工的機動性是不變的。哪怕當初進的時候籤了一定時間的勞動合同,到時候因為市場原因同樣會被有法子裁員,至於賠償有時間你就去搞吧!作為臨時工可能不會去花這精力折騰,他們想的是下一份工快點來,誰又能說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