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門向東30多公裡,有一塊夾在京津之間飛地,名曰燕郊。
每天早晨,打鳴的公雞還沒叫,凌晨05:00,公車站排隊的人群已是井然有序,排到站外幾公裡。這是住在燕郊的生活常態。
一個的朋友說「距離天安門30公裡的燕郊,當年房價僅僅是1萬出頭,勉強能承受起,就買了這裡」。
可見,住郊區,多少是種無奈。
雖然「買房看地段」的鐵律,我們早已爛熟於心,但有些時候,這些地段我們掏空六個錢包都買不起。如果子彈充足,有幾個人願意買郊區呢?
當郊區買房,已經成為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我們要聽的,不是更多郊區不能買的道理,而是怎麼買好郊區的房子。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郊區買房的道理。
何為郊區?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認為遠即是郊區。
我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亂指郊區。早些年生活在四線小城的我,把距離市中心最遠的一個大公園所在區域,看作郊區,大概是逢年過節去一次的經歷比較珍貴,印象中的距離也被拉的很長,直到我打開地圖拉出了直線5公裡的距離後,我承認是我莽撞了。
我覺得既是郊區買房,還是有必要弄清楚何為郊區?何為郊區盤?
常規的學術定義中:
郊區(亦稱鄰近都市區域、市郊)是指城市外圍人口較多的區域。通常是商業區較少,而以住宅為主,或者還有相當程度農業活動但屬於都市行政轄區的地區。
但從城市特點出發,我國學者對郊區提出了不同的理解,也就有了綜合定義說:
「郊」的意思是在古代都城之外、或城鎮之外的地區。郊區主要是指城市轄區範圍內,受城市的經濟、文化、社會意識形態等影響,與城市的經濟發展、生活方式等有密切聯繫的城市建成區以外的區域。
以上定義其實對於區分郊區還是太過模糊,我認為,在房地產領域的郊區,可以將城市通勤半徑外的區域看作郊區,或是將遠離市中心配套不完善的項目看作郊區盤。比如廣州的番禺、深圳的龍華、佛山的高明。
誰在買郊區?
雖然我說到,很多人是因為子彈不夠,迫於無奈選擇了郊區,可這並不代表郊區盤裡只有剛需。
這裡要提兩嘴郊區盤的優勢——便宜、性價比高、環境好。
城市的郊區多為未開發的處女地,地價便宜,開發商拿到土地除了蓋房子,還有富富有餘的空間搞環境,園林景觀、特色小鎮還有各種概念加持,這就又衍生了關於「要選老破小,還是遠大新?」的討論。
因此,就多了一群,因為家庭人口升級、居住需求上升、二套負擔重,且對環境有一定要求的改善群體來選擇郊區。
城市的郊區並非一成不變的,曾經的武漢光谷、鄭東新區、深圳南山光明,都曾是人們眼中的大郊區,但隨著城市的規劃發展,如今這些區域早已摘了郊區帽,搖身一變成為了新的城市人口聚集區,早些年有意識選在這些區域買房子的人,現在也都享受到了房價上漲帶來的紅利。
所以說買郊區也是在堵區域的未來,城市中心區域的溢價空間不大,選擇房價可能有較大上升空間的郊區,也是部分投資客的選擇。
怎麼買郊區?
郊區買房,除了產品本身,更多的外環境是我們買房要考慮的關鍵因素。因此想要買好郊區房,請遵循以下五點建議。
1.要看有無生命地鐵線,地鐵不通達,錢可能白花
這裡首先要跟大家明確,中小城市無郊區,但凡偏遠的地方多是與農村接壤,所以不要說我們這裡郊區沒有地鐵,可能是因為那裡叫農村。
如果說土地是皮膚,那地鐵就是輸送血液的命脈通道。
郊區本就是城市配套不完善的土地,很可能你買到的房子除了滿足居住屬性,再無其他便利,而地鐵的出現則緩解了這種尷尬,通勤十分鐘即可將你輸送到商圈範圍,補充配套不足的缺憾。
可如果沒有地鐵沒有私家車,單靠小區門口一條一小時一趟的公交線,人煙稀少,你買的郊區盤,或許也可稱為「天然的自我隔離區」。
地鐵的通達拉近了城市中心和郊區的距離,改變了人們的傳統居住理念,在條件受限時選擇有地鐵的郊區,是很多人的明智之舉。
城市郊區靠近地鐵的樓盤,也總是會比遠離地鐵的項目漲的快。未來如果郊區發展的好,地鐵口附近的樓盤,也許就是踩在風口上的豬,既享受了城市發展的紅利,也搏到了一個好未來。
關於地鐵於城市的意義,我也在之前《二線城市的選房邏輯,要變了!》一文中做了一些總結,大家可以深入了解一下地鐵帶來的優勢。
2.城市界面好,郊區有的搞
郊區買房對於城市界面的探查,有點類似期房前期考察項目區域。
除了要看項目本身的建設狀態,還要留意項目周邊是否有其他啊在建項目,如果你要買的房子是片區在建的「獨苗」,方圓幾公裡沒有一個競品。
這就要注意了,買了這裡要多久才能有相關配套落地,片區要多久才能有該有的城市面貌,未可知。
城市的郊區發展也是參差不齊的,一個農民房遍地,規劃還在紙上的區域和一個挖土開工,建設的風風火火的區域,自然是後者更有發展優勢,你所期盼的片區成熟,這裡一定快人一步。
3.郊區要發展,政府規劃要到位
我們說買房跟著規划走,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城市的規劃決定了區域發展的走向,一路向西的深圳規劃出了全國聞名的粵海街道辦、前海和一片光明的光明新區,而東部的鹽田大鵬如今頗有掩於歲月的平凡低調。
在區域發展中,要看未來有沒有學校醫院的配套規劃,因為這些公共設施的規劃,往往影響著區域的發展。
發展郊區政府的意志是一種強力支撐,這意味著經濟和資源的傾斜,雖然不能說政府規劃的區域一定能高歌猛進,但大概率這些有意被成就的地方,都不會很差。
4.經濟強勢,未來可期
城市界面是先天條件,政府規劃是後天扶持,而經濟強勢才是現有的本事。
南昌的南昌縣、重慶的涪陵、長沙的長沙縣這些郊區,靠著自有的強勢經濟大有作為,區域發展也是蒸蒸日上。
搞建設除了官方意志外,還是要靠經濟支撐,而區域本身的經濟發展又能吸引人口,這種相互作用下,區域的發展,在未來也許就不可同日而語。
了解區域經濟實力的方法也很簡單,通過查詢城市各區域的gdp排名狀況便可獲知。
一定要牢記,有錢才能辦大事,招商引資、公共配套、人才補貼都需要強大的經濟支持。
5.挑完開發商,再看物業強不強
關於郊區選房的最後一條,我們回歸到項目本身。
大開發商和小開發商雖然都會出錯,但是大開發商的良品率會遠遠高於小開發商,對於產品問題的解決,大開發商也有著優於小開發商的資源和辦法,畢竟大開發商的公關見不得負面。因此,在買房選開發商方面,我還是建議你優先選擇有品牌背書的大開發商。
另外,對於郊區置業的群體來說,本就更看重項目的性價比,而大開發商在產品思路上也會更完善,更知道怎麼蓋出更讓人滿意的房子。
同時也會考慮到居住需求,為居民營造良好的小區環境和社區功能配套,選擇大開發商的產品我們也會少一點後顧之憂。
房子買到手,物業陪你走。房子的生養,開發商負責前半程,物業陪伴下半生。
優質的物業不僅會帶給業主貼心的服務,在社區生活中帶給我們清潔的衛生環境,還會有著超出預期的經營之道。
這樣的物業往往會以發展的眼光去運營,為業主提供生活的便利,比如在較大的社區會提供便民車服務業主。
另外,一個好的物業運營的小區,在遇到房產升值機遇時,帶給房產的升值影響會優於差的物業,甚至可以說物業也是影響房屋保值升值的一項因素,試想一個物業維護低效,導致社區面貌損毀嚴重。
而同等情況下一個被優質物業運營的小區,則能保持優質的面貌,給購房者更好的印象,這種情況下對於維護差的小區,人們當然會降低心理預期,並以此為由進行砍價。
郊區買房讓我們選擇了不便的生活,但選擇對的開發商和物業,就是我們邁向便利生活的第一步。
結
電影《何以為家》中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你有什麼權利批評我,你有我這樣的處境嗎?」
雖然我們對郊區買房的芥蒂,不至於上升到批判,但我希望我們換位思考的態度,此刻可以體現出來。
畢竟,如果不是囊中羞澀,沒幾個人願意主動選擇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