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來,張家三兄弟用滿腔熱血做了一件事,用大愛的精神和堅持不懈的意志書寫了尊崇英雄的詩篇,激蕩了英雄精神。
三兄弟延續著不是親緣勝似親緣的關係
"燕軍他們兄弟三個就是我的三個兒子呀,他們仨要是隔一段時間不來我還怪想他們呢!" 這是全國一級"戰鬥英雄"李海欣烈士的母親、臨潁縣王孟鎮墳臺村的張俊峰老人的心裡話。
說起三兄弟與英雄父母的情緣要追溯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那年李海欣烈士的老首長劉昌友將軍來河南看望李海欣烈士父母,在許昌軍分區政治部工作的張燕軍一同前往。那天,他目睹了一個母親失去兒子的悲傷,也感到了英雄的不朽,心中暗自下定決心要盡微薄之力撫平英雄父母的情感傷痛。誰知,這一結緣就是30年。
從那時起,每逢"八一"建軍節和春節,他們三兄弟都去看望英雄父母。他們每一次看望,帶去的不僅僅是物資和現金,而是一顆赤誠的心,是溫馨和親情。在李海欣烈士的父母家裡,他們像孩子一樣圍坐在年邁的老人身邊無話不說。臨走時,兩位老人總是拉著他們的手依依不捨,像當年送兒子離別家鄉參軍一樣企盼回來。為了讓老人不寂寞,他們三兄弟還為英雄父母購置了電視機和生活用品,遠遠超出了善舉的意義。
張國防每次從深圳回到許昌,只要有機會都會與兩個哥哥一起去李海欣父母家裡坐一坐,有時忙能呆一個小時心裡也是舒暢的。李海欣剛犧牲時,烈士的父母曾到麻慄坡烈士陵園祭奠過兒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身體越來越不好,想趁著還能走動想再到烈士陵園看看兒子。因為經濟拮据,每提到此事老人都會老淚盈目,淚溼衣襟。
2014年清明節前夕,張國防和張燕軍悄悄地為老人買好了去雲南的機票,並陪同老人一起去麻慄坡祭奠。在雲南麻慄坡烈士陵園,天蒼地悲,李海欣的父母在兒子的墓前放聲痛哭,感情的閘門崩潰了,老人彎著腰撫摸著兒子的墓碑,渾身顫抖,泣不成聲。最後抓了一把李海欣墳頭的土帶回老家,一步一回首,久久不願離去。張國防用鏡頭和文字記錄了這瞬間的圓夢悲情。劉昌友將軍知道消息後,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還邀請張國防、張燕軍和英雄父母一行到昆明家裡嘮家常敘舊情。
至今,在王孟鎮墳臺村安度晚年的英雄父母每提到此事,總是說:"多虧國防三兄弟幫俺有生之年又一次'見到'俺兒海欣,我們死也瞑目了。"
雖然張國防遠在深圳,每逢八一建軍節、清明節和國家公祭日,只要有時間就回來看看英雄父母,如果忙回不來就委託兩個哥哥去,還反覆交代別忘了給老人留些零花錢。他們就這樣堅持了一次又一次,堅持了一年又一年。老人生病了,三兄弟牽掛著,三兄弟有了進步英雄父母替他們高興,外人不知道還以為這是一家人呢。30年來,三兄弟像孝順自己的父母一樣看望英雄的父母,延續著親情和大愛。
三兄弟把對英雄的尊崇時刻記在心中
張家三兄弟都曾經是軍人。哥哥張燕領,退役後在許昌菸草系統供職,弟弟張燕軍服役於華北某裝甲兵部隊,受過裝甲兵學院、南京政治學院的薰陶,在許昌軍分區宣傳科長崗位上棄甲投戎,成了公安戰線上一名宣傳警官;弟弟張國防在部隊服役期間,多次見義勇為而立功受獎,其事跡被軍報報導,目前在深圳報業集團工作的他,曾參與了國內不少重大新聞的報導,被評為深圳市優秀黨員、廣東省第四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最佳選手。三兄弟共同的軍旅生涯,共同的革命錘練,鑄就了共同的信念。
張家三兄弟濃厚的軍人情結源自父親的影響和教誨。他們的父親是一位建國前參加革命的老功臣,曾經參加了洛陽、太原、淮海、渡江等戰役,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新中國成立後,其父親由陸軍改空軍後又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因作戰勇敢多次榮立戰功。三兄弟是聽著父親講述那炮火硝煙和與敵頑強撕殺的戰鬥故事、看著父親的軍功章長大的,父親的榮光,是三兄弟一輩子的驕傲,對軍人尤其對英雄的尊崇從小就在他們的血液裡隆隆作響。
30年來,他們三兄弟牢記父輩的囑託,以眷眷之心、殷殷之情,自費數十萬元,不辭勞苦、風雨兼程,奔波了數以萬計的路程,向不同歷史年代犧牲的烈士父母、家人捧出了滾燙的心,向數十名健在的為建立、建設共和國而欲血奮戰的老兵們送去了碳般的暖。
毫不誇張地說,他們三兄弟的堅守不但是情操的高尚,更是在宣揚一個道理:只有尊崇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會英雄輩出。把英雄的品格融於精神血脈,才能凝聚強軍力量。
他們三兄弟不懈堅守所做的事情一般人難以為繼,平凡見證著特別與不同。
"讓軍人成為社會尊崇的職業"是新時代發出的最強音,似春風溫暖著大地,似春雨滋潤著退役軍人的心田,撫慰著千百萬退役軍人和英烈父母后代,也告慰著九泉之下的為國盡忠的英烈。然而,有誰會知道,早在30年前,張家三兄弟就以堅持本心的覺悟者和樂施善行者默默無聞地書寫起尊崇二字,仰慕英雄,頌揚英雄,踐行尊崇,用明亮的心和真實、質樸的行動編織著尊崇英雄的故事。
曾為軍旅新聞工作者的張燕軍用鏡頭和文筆,塑造出了轟動社會的先進模範人物,有數百幅照片和數十篇通訊文章出自他手。如上世紀八十年代全國擁軍模範、子弟兵的好媽媽趙趁妮的事跡廣為流傳、家喻戶曉,轟動一個時代;如"共和國衛士"馬國選為捍衛共和國而壯烈犧牲的事跡催人淚下、感天動地等等。在從警的日子裡,他對英雄的濃濃牽掛一點不衰、一絲不減,越發濃烈。
如今,凡是知道他們三兄弟事跡的人們無不敬佩他們三兄弟的執著和堅持,從內心感到他們的精神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