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心力》之後不過兩年,楊乃文兩年後又拿出一張唱片《越美麗越看不見》,匯聚了兩岸三地眾多獨立音樂人:郭頂、陳君豪、徐佳瑩、葛大為、韋禮安、宋念宇、許鈞、周耀輝、藍小邪、徐千秀、持修、BOXING葛西瓦、甯子達、TOE/柏倉隆史、落日飛車/國國。順其自然地成就了一張風格多元的唱片,也塑造了一個分裂的楊乃文。
也許為了彰顯與眾不同,國內獨立音樂很容易落入反旋律的窠臼,1645的和弦進行會被嗤之以鼻,旋律太流暢太好聽也不行,那被認為是俗套。大家玩兒了命「研發」奇怪扭曲的編曲、旋律、歌詞。比著誰寫的歌更難聽,導致旋律上的短板最後只能用五花八門的器樂堆砌彌補,比如主打歌《越美麗越看不見》的編曲和詞都讓人摸不著頭腦,獨立音樂真的不該是難聽的藉口。整張專輯聽了兩遍幾乎沒有一句能記住的旋律,如果沒有楊乃文的好嗓子撐著,這張專輯將是個災難。
除了沒有能稱得上「好聽」的歌外,這張專輯最大的特點就是每首歌之間聽起來毫無關聯,更像是兩岸三地獨立音樂人的試驗田。可以想像這10首歌可能是在唱片公司的邀約下,身處三地的華語獨立音樂人苦思冥想分別埋頭給楊乃文憋出來的,最後湊夠10首找到其中的一首做專輯名。但一張好的專輯歌曲應該有某種內在聯繫,而這張《越美麗越看不見》卻顯得如此支離破碎,幾乎每一首都有故弄玄虛的意象,專輯文案就能讓你對自己的中文水平產生懷疑,比如《悔過書》這首歌的介紹:
《悔過書》是為莫須有的罪過道歉,道歉只是息事寧人、躲藏真我的選擇。此首歌的主軸,探討靈魂沒有討喜的帶原,格格不入的基因,為自己不符合時下的原生模樣,做無謂的告解,「讓我悔過,是我的不對。」是楊乃文的掙扎、妥協與告解,反覆思考、不停辯論的過程。
相比之下,上一張《離心力》專輯裡主要作品都是火星電臺的創作,所以在完整性上要比《越美麗越看不見》好太多,聽起來流暢自然,編曲上也不玩弄過多技巧,歌詞也不刻意追求晦澀,而且足夠好聽的那首《推開世界的門》更是成就了楊乃文又一首經典。但三年過去了,楊乃文在這張《越美麗越看不見》顯然用力過猛,在兩岸三地不同文化背景的音樂人七拼八湊之下變得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