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地球擺脫太陽引力哪些是不可能實現的?

2021-01-07 老貓評熱點

最近大火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是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擺脫太陽引力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小說中有一個設定就是當地球推力到達一個值時就可以擺脫太陽引力,推力達到這個值在現實中可行嗎?

答案是在現實中不可行,基於三個點,一是推力不足,二是燃料不夠,三是地殼無法承受。

一、推力不足

據小說交代,行星發動機是由一萬個高達11000米的噴射巨柱組成,單臺發動機巨柱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還高出兩千多米, 它燒的是巖石,也就是說幾乎什麼都能燒,它的推力約為150億噸,但將地球加速到脫離地球軌道前往木星引力彈弓加速的速度需要42KM/S左右,有12KM/S的速度差,根據地球質量加速到這個速度需要2.3×10^20N(十年)!,平均到每一臺的推力約為1.96萬億噸左右!差距達到了100倍以上,雖然行星發動機巨柱大的令人震撼但這個推力要把地球加速的時間延長到1000年左右才能達到設定值,那時地球也許已經被氦閃吞沒,就沒有流浪地球了。

二、燃料不夠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就是《流浪地球》中的行星發動機利用的是重核聚變技術,就是利用原子係數較大的原子之間相互聚變產生能量的,這個在理論上是有可能的,較輕的原子核可以聚變成為更重的原子核,甚至可以一直持續到鐵元素。但現如今人類的科技水平甚至連最輕的原子核,也就是氘和氚原子核的聚變都控制不了,所以重核聚變技術對於當下科學技術來說幾乎不能的實現的,假設行星發動機的速度為:10萬千米/S,那麼大致需要消耗9.96155×10^17噸氫元素才能勉強達到逃逸速度,地球所有水的體積約為1.386×10^18立方米,我們加速從太陽系出發,需要泊入新的恆星軌道,那麼可能需要同樣的燃料來減速,可能比鄰星的質量比較低,那麼需要降低到更低的速度才可以,當然至少得×2,很明顯這燃料質量已經超過水體總量了,而根據H2O的水組成,氫元素只佔一部分!那麼這就很清楚啦,燃料不夠。

三、地殼無法承受

流浪地球中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地殼承受能力,地球雖然體積巨大,但是地殼對於地球而言僅僅是薄薄一層,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雞蛋,那麼地殼就是雞蛋殼,行星發動機體積質量巨大,再加上發動時極大的反推力,恐怕地殼承受不住這麼大的作用力,地殼就像壓碎了殼的雞蛋一樣,還沒逃走就已經支離破碎了,那樣流浪地球計劃也就失敗了。

相關焦點

  • 推動地球 離開太陽 「流浪地球」能否在未來實現?
    至少在理論化上,移動地球到一個不同的軌道上是可能的。2019年在中國上映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為了逃離不斷膨脹的太陽以及避免和木星相撞,人類利用極大地行星發動機去嘗試改變地球的軌道。這樣的設想可能在某一天成為現實。在50億年後,太陽會耗盡燃料並且擴張,並且很可能吞噬地球,更緊急的威脅是全區變暖引起的大災變。
  • 科普:《流浪地球》電影中的科與幻
    新華社北京2月9日電春節期間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以「硬科幻」的特點收穫大量好評。「硬科幻」,即具有嚴謹科學底蘊、基於科學原理的科幻作品。那麼,這部電影中哪些說法具有較強的科學基礎,哪些說法現在還只是幻想?
  • 《流浪地球》中的天體物理學
    影片中涉及了大量的天體物理學知識,而且都巧妙地把它們融入到了劇情中,所以現在我們就來聊聊《流浪地球》中的天體物理學。太陽為什麼會發生「氦閃」電影中說太陽在短時間內就會發生氦閃,摧毀地球。但是以人類目前掌握的恆星演化理論來看,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太陽是一顆穩定的主序星(以氫聚變為能源並能長期穩定發光的恆星),年齡大約有46億年,正處於中年,要演化成紅巨星而發生氦閃,那是50億年以後的事。
  • 地球可以利用木星進行加速嗎?《流浪地球》真的可以實現嗎?
    《流浪地球》中,地球在將要路過木星時,想要利用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進行加速,事實上,只要是質量足夠大的天體,都具有引力彈弓效應。地球想要在2500年內到達4.2光年外,1萬個行星加速器根本不夠,必須在飛行過程中利用別的天體進行加速。
  • 是「流浪地球」還是「太陽浩劫」?
    太陽衰竭,人類何去何從?是兩部電影共同的思考中心。「流浪地球」是太陽逐漸膨脹吞噬太陽系,所以人類計劃了一個千年逃亡,帶著地球逃離太陽系。演員用的好,導演也對口,但《太陽浩劫》在當年一度被批為「大爛片」。時隔十三年,再看《太陽浩劫》,真的「栽了」嗎?就像有人喜歡《流浪地球》,有人不喜歡一樣。
  • 流浪地球中,若地球沒有成功逃離木星,最後的結果會是什麼?
    在影片《流浪地球》裡,地球逃離太陽系的過程中受到了木星的引力捕捉,而最終木星被點燃,地球才成功擺脫了木星的引力捕獲,繼續它的流浪旅途。那麼,如果在結尾處,地球沒有逃離木星,最後的結果又會是什麼呢?答案是地球一定也會不復存在,但在地球與木星相撞的過程中,會發生更多的意想不到事情。
  • 流浪地球的可能性:當太陽系走向坍縮,地球也成為了流浪的飛船
    流浪地球的可能性:當太陽系走向坍縮,地球也成為了流浪的飛船在之前我們也看到過不少劉慈欣的作品,那裡面有一部特別的突出,它描繪了一個叫做流浪地球的概念。它描繪的是在未來的世界,整個太陽系將會發生坍縮,太陽生命走向盡頭,而我們的原本的生命結構會發生徹底的改變。
  • 太陽引力那麼大,地球會不會有一天一頭撞向太陽?
    那麼,為什麼太空中會有這麼多的流浪星球,我們的地球會不會也有一天,會變成一顆流流星球,而一撞向我們的母星太陽呢?太陽在太陽系中擁有著絕對的權力,佔據了太陽系質量的99.86%,太陽無疑是太陽系的引力最強大的天體,地球距離太陽近1.5億公裡的距離,為什麼太陽巨大的引力,沒有將地球拉扯到太陽的內部,反而以一種極為恐怖的平衡狀態,圍繞著太陽旋轉?
  • 盤點電影《流浪地球》中那些燒腦科學知識點
    該片講的是未來世界的地球,片中的爺爺一角是99年生人,年紀已經不小,可以想像那基本就是兩代人以後的世界。故事背景中的太陽系即將面臨崩盤,地球作為太陽系中行星裡的一顆,也即將逝去,由一件看似簡單的事件,漸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人們不得不開始思考地球與人類、人類文明該何去何從。我們可能聽說過各種版本的「世界末日」,但太陽成變紅巨星引起的「世界末日」肯定是必然會發生的!
  • 《流浪地球》中的科學,太陽何時吞併地球?科學家們已經給出時間表
    文:王琰天秋相信大家最近在朋友圈和微博都被刷屏了,刷屏的內容不是其他,正是中國第一部史詩級大片:
  • 《流浪地球》裡的腦洞 究竟靠不靠譜?
    接下來,我們就從頭好好捋捋,盤點《流浪地球》裡的天文知識,看看地球到底要怎麼逃。《流浪地球》的故事發生在2075年,根據設定,科學家們測算出,太陽正慢慢老化,預計將在400年內自爆,膨脹成一個「巨無霸」天體——紅巨星,到時候,地球就會被「吞」掉。實際上,等不到被「吞」,地球就會在爆炸中被太陽汽化。
  • 《流浪地球》到底能不能實現,讓地球母親還是不要流浪吧,觀影感
    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刷爆了銀屏,作為一個中年偽大劉迷,筆者趕緊進了影院,回來又找出《流浪地球》小說補了點課,觀後對於內容本身有幾點小小地感慨:一、讓地球流浪是愚公移山的科幻加強版大劉是純男性頭腦,他的作品似乎只是以客觀態度告訴人們未來有可能是什麼樣子:人們賴以生存的太陽要氦閃
  • 《流浪地球》電影和劉慈欣的原著有哪些不同?
    加代子後來參加了反叛軍,並最終在澳洲戰役中陣亡。7電影中,木星給地球製造了一個堪稱滅頂之災的危機。小說中,木星並沒有給「流浪地球」計劃製造什麼麻煩,人類反而要利用木星引力給地球加速,離開太陽系(電影結尾畫外音中也提到了這一設計)。
  • 如何摧毀太陽,然後帶著地球流浪
    謀殺太陽如果太陽好好的,流浪地球的動機就不存在了,所以必須要把太陽給滅了。但很可惜,謀殺太陽是件非常棘手的事情。我們無法創造強大的引力,但可以創造強大的加速度,比如高速粒子碰撞的瞬間,對撞粒子的速度從近乎光速急劇下降,這加速度妥妥的天文數字。強大的加速度很可能意味著黑洞。
  •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流浪地球》
    同名短篇小說《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是同名短篇小說,然而這部電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講述了太陽乾涸和膨脹的故事,地球需要通過木星的引力彈射器逃離太陽系,然而卻偏離了木星的洛希極限,在危機時刻地球被木星的引力撕裂的地方,全世界的人們都在一起努力逃離木星的引力。
  • 爆款電影《流浪地球》背後的這些「硬道理」 你都懂嗎?
    影片的設定,當太陽生命走到盡頭,人類唯一的生路是將整個地球「甩出」太陽系,向著半人馬座比鄰星進發,實現外太空星際移民。獨特的情節設定點燃了全民的科幻熱情,但在真實的生活中,太陽真的會「逝去」嗎?比鄰星適合地球「搬家」嘛?給地球裝上新興發動機合理嗎?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天文指導老師、杭州市天文學會理事儲王偉。
  • 流浪地球中的地球真的可以流浪嗎?
    我作為一個科幻迷十分認可流浪地球這部作品。我印象中我已經看了好幾遍了。這部作品既有對人性的思考。又有對環境日益惡劣的擔憂。還有對人類生生不息的讚揚。在道具等方面也是堪稱良心。大劉本人就說過:「科幻小說應該在文學和科學幻想上取得某種平衡」而流浪地球就是如此,所以今天我們討論的僅僅是給地球裝上發動機是否可以「流浪」。
  • 《流浪地球》裡哪些黑科技靠譜
    據實時數據,上映至第8天的《流浪地球》票房已達23.92億元,超過《復仇者聯盟3》23.91億的中國票房成績,躋身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前十。國產科幻果然也有出頭之日。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電影用心了,趕上好的機遇,自然就爆發了。
  • 電影《流浪地球》高清完整版
    或許是最可能實現的方案。4. 流浪地球方案驅動整個地球作為完整的生態系統作星際旅行。5. 反向擴張方案由於宇宙的宏大,在星際空間內無限擴張的殖民方案其實是行不通的,劉慈欣還提出一種相反的方向。比如,螞蟻比恐龍更不容易滅絕;狹小的空間對螞蟻來說可能就是一片廣闊的疆土。所以人類文明還可以採取一種「反向擴張」的策略。
  • 寶樹|為什麼《流浪地球》是一部偉大的電影
    原著中逃離太陽系的方案,是在停轉後利用太陽的引力彈弓效應加速,繞太陽轉許多圈之後,再高速飛出原軌道,接近木星也非巧合,而是有意利用木星的引力加速。可能考慮到需要的物理知識比較高深,這些在電影中一律從簡,觀眾缺乏直觀的感受,對流浪地球的理解不免打了折扣。其實只需要在恰當地方安插十幾秒的動畫講解,便可以彌補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