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澄明如鏡
霧靄中指引迷蹤
一度迷失的世界
重現
——《未知之地》
繼《咱們裸熊》之後,又看了這部《花園牆外》,我想我徹底成了Cartoon Network真愛粉。
《花園牆外》的故事,關於一對迷路的兄弟如何走出森林、找到回家的路,是一個非常黑暗的『公路童話』。故事裡有著在夜晚變得非常恐怖的森林、活剝人皮做面具的老婆婆、提著一隻燈趕馬車的樵夫,也有會說話的動物、永遠站在陰影裡兩隻眼睛發著光的「野獸」。總之,如果你也是聽著童話故事長大的,那麼你童年時做過的噩夢幾乎全在裡面。
『童話』這個題材並不少見,尤其是對於動畫來說。但做得好的卻很少,能夠將童話裡的糖分和陰謀同時表現得淋漓而微妙、足夠吸引成年人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記得剛讀完《失物之書》時,第一個想法就是怎麼沒有人把這麼精彩的故事拍成電影呢?做成動畫就更好啦。
那些從童話、神話和民間傳說,從黑夜和林地裡走出來的人物,召喚著年幼的主人公在回家的路上走失,帶他進入一個充滿殘酷、血腥徵伐的險境。女獵手、小紅帽、騎士羅蘭……都在那個瑰麗奇譎、險象環生的世界裡;然而故事中的美好人物在面具之下,都隱藏著令人毛骨悚然的真實樣貌。
這部動畫走的也是這麼個路子,外表是迷人的童話幻境,內核是哥德式的陰森恐怖。它倒沒有一味販賣那些童話裡耳熟能詳的強大IP,所有的人物形象都是原創的,但故事構架大致如此。難得的是,它的敘述手法和鏡頭畫面都經過了相當精細的設計。比如說在全片的開頭,給到的設定就是兄弟倆在森林裡迷路了,在一路求援。而到最後幾集,在哥哥快要喪失信念而被永遠滯留在森林中時,通過他沉睡的夢境回顧了他們是如何走出花園牆外、走入黑森林的開始。看完整部動畫再把進度條拉回一開始的op,會發現那幾分鐘的歌詞和畫面裡,裝進了整個故事的信息量。這種「銜尾蛇」式的劇本結構,在電影裡運用的很多,但在保持每集一個小故事的動畫劇裡卻不常見。
另外,對於雙重解讀的影射也使這個動畫非常「成人化」。依然是有意思的結尾,男孩失去了能夠找到道路回家的信念,在風雪中掩著樹葉睡著了,故事切換到還沒進入森林的開頭,交代一切背景與緣由。兩條線索並行,究竟是過去與現在,還是虛幻與現實?男孩是最終完成自我成長、走出了森林,還是在睡下之後便沒有再醒,一切從前的圖景是彌留際的「走馬燈」,而完滿結局亦是虛幻的夢境?
這樣想,作為一部動畫也許有點太黑暗了,但本質上它是個關於成長的故事,看看主角在進入森林前有多「慫」就知道了。所以它還是在用一種超現實的方式對觀眾進行「教導」,只有你變得足夠勇敢、有擔當,有能力去辨別與拒絕誘惑時,才能最終走出死亡籠罩的森林。
不論最終故事裡的兄弟倆走出去沒有,受到詛咒而變成動物的人們有沒有變回他們原來的樣子、過上童話裡幸福的生活,那種極力營造的古舊與悲傷氣氛,似乎都在提醒著成長的痛苦:你需要掙扎才能活得很好。
然而,因為到處都是天馬行空的超現實圖景(甚至連每一集的劇名都做成書之章節的樣子,告訴你以下講述的一切,當成睡前故事聽聽即可),那份嚴肅而真實的意味又被微妙的消解了。
即使這樣,我仍覺得它是那種會在成長的心靈上留下痕跡的東西。
好了,可以點擊「閱讀原文」開始接受驚嚇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