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老人一次禍不單行的骨折

2021-01-18 瀟湘名醫

(北京安貞醫院骨科 孫彤)髖部骨折被稱之為「人生的最後一次骨折」,而北京安貞醫院今年6月份接診的一位71歲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同時竟然還伴有更加危急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救治,老人在醫生的幫助下,闖過層層生命關卡,終於轉危為安,目前已經可以扶拐行走了。

程奶奶是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思維敏捷,平時談笑風生,唯獨心臟情況不太樂觀,有時會有走路胸悶氣短的現象。

6月3日早晨,程奶奶陪著老伴兒遛早,沒曾想一不小心,腳底下拌蒜摔了個大跟頭。在好心人和家屬的幫忙下,程奶奶被送到了離家附近不遠的醫院,經過一系列檢查,程奶奶被最終診斷為:左側股骨頸骨折、左側股骨頭骨折、左側髖關節脫位、以及左側髖臼骨折;禍不單行的是,程奶奶同時還被診斷出了更加危急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原本已經極為複雜的骨科情況,頓時變得更為棘手了。這就如同一輛經過腥風血雨的老爺車,剛剛進入修理廠準備維修和保養一下輪胎,卻忽然發現車子的發動機也已經不行了。

2020年6月3日傍晚,一輛120急救車呼嘯著衝向了位於北京安貞路的北京安貞醫院急診樓。醫護人員合力將71歲的程奶奶抬入了急診室,在北京安貞醫院的急診大廳裡,當班的骨科醫生和心內科醫生已經嚴陣以待準備在第一時間對程奶奶的病情進行會診……

對於程奶奶的診療,骨科醫生和心內科醫生兵分兩路:拍片、閱片、做CT;抽血、心電圖、超聲心動……時間就是生命,也將最終決定程奶奶的預後!

對於一個髖關節脫位的患者來說,即便是醫學院的學生都會知道,教科書上要求的是儘早復位。因為一旦復位延遲將會影響股骨頭的血運,從而繼發股骨頭的缺血性壞死。但是程奶奶同時還合併了同側的股骨頭、股骨頸骨折和髖臼骨折,CT顯示脫位的股骨頭正好卡在髖臼的後方肌肉的間隙裡,這就像要將一段「三節棍」重新捋直歸位,必然增加了復位的難度。

大腿復位很不容易,醫當天值班的骨科劉醫生跟我講,他當時用上了他的「洪荒之力」,嘗試了幾次的手法復位,但是由於股骨頸骨折又脫位的股骨頭「完美的」卡在了髖臼後方的肌肉間隙裡,復位最終沒有成功。

所以,可選擇的道路只剩下一條了:手術!

數據統計分析,以北京地區為例,從1992年至2002年十年間50歲以上髖部骨折發生率男性增加了42%,女性增加了110%。而老年髖部骨折一年內的死亡率可高達20%,五年後的生存率只有20%。究其原因,就是髖關節骨折後的併發症較多。如果選擇保守治療,則患者需要長期臥床,而長期臥床所帶來的結果就是各種併發症的發生,如:墜積性肺炎、下肢靜脈血栓以及繼而出現的肺栓塞、還有就是大面積的褥瘡,任何一種情況都會對老年人本已脆弱的身體給與致命性的打擊。

而髖部骨折如果要選擇手術治療,則必須面對老年人因心肺功能不全能否耐受手術麻醉和手術創傷的窘境。在遭遇最嚴重的髖部骨折治療方法選擇本已進退兩難的情況下,程奶奶的病情顯得更為複雜:髖部骨折和脫位同時合併了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在安貞醫院急診心內科醫生積極準備下,程奶奶被很快推進了導管室接受心臟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檢查的結果顯示給心臟供血的主要幾根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狹窄,其中一根血管的狹窄程度達到了70%。

這就如同我們家用的水龍頭一樣,使用多年之後,裡面的管腔因為水垢(血管中的斑塊)堵塞而造成水流不暢,嚴重的時候只能呈「嘀嗒、嘀嗒」的狀態。慶幸的是,程奶奶的心臟無需進一步處理,只需口服藥物維持,但是心內科醫生也同時給出了治療建議:「骨科手術操作暫緩至少一個月後進行。」

這無疑對程奶奶來說是一件禍不單行、雪上加霜的事情。為了減少骨折的疼痛並防止髖關節的短縮,程奶奶骨折的下肢在急診接受了骨牽引的臨時固定。

兩個月後,2020年8月底,程奶奶的心臟情況已經趨於平穩了,可喜的是,程奶奶能夠扶拐站立起來了,但遺憾的是,由於髖部骨折和脫位、股骨頭還卡在髖臼後方的肌肉間隙裡,程奶奶只能站立卻不能正常行走。

經過安貞醫院骨科、心內科、麻醉科及手術室等多個科室的積極協作和大力配合,8月27日上午,程奶奶迎來了她期盼已久的骨科髖部手術。在麻醉科醫生和手術室護士地精心準備下,手術順利開始。

無影燈下,北京安貞醫院骨科胡三保主任帶領的團隊進行著精細的手術操作。程奶奶心臟的特殊情況是不允許手術臺上有任何拖沓的,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圓滿結束整個手術操作對程奶奶的預後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髖臼骨折出現了缺損如何修補,股骨頭撞擊髖臼後卡在肌肉間隙裡擠壓著坐骨神經,如何完整地取出而不傷及周圍軟組織,這些都是手術中的難點。程奶奶摔傷的瞬間,股骨頭就如同一輛飛馳的汽車穿過路障,然後一猛子扎到了泥濘的沼澤裡,你越想把它撈出來,結果卻是陷得越深。

但胡三保主任利用數學中的幾何原理,將髖關節旋轉到一個特定角度,路障清除了,泥濘的沼澤連同陷進去的股骨頭全部露了出來。沼澤的出口足夠寬了,視野也足夠清晰了,取出深陷的股骨頭忽然變得易如反掌。完整取出的股骨頭也會有它的用武之地,將股骨頭適當修剪後填充在缺損的髖臼壁上。

在髖臼缺損修補之後,髖關節的人工假體也順利安放完畢,眼見整個手術操作已接近尾聲,突然,監護儀報警了,程奶奶的心率和血壓都急速下降,手術臺上的每一位醫生都默默地盯著顯示器。

這是一個極為艱難的時刻!

手術臺下,麻醉醫生和護士都在緊張地忙碌著,配藥、給藥,這個時候程奶奶的心率已經掉到了28次/分,血壓掉到了30mmHg,我心裡明白,雖然大家都沉默不語,但是每個人心裡都已經做好了手術臺上進行人工心肺復甦的準備。

手術室中,無論是外科醫生,還是麻醉醫生以及護士,大家都是一個團隊中不可缺少的中堅力量,也是手術成功的重要因素。在突發情況下,只有沉著冷靜、協同作戰,才能共渡難關。時鐘一分一秒地走著,曙光終於出現了,程奶奶的心率和血壓開始逐步恢復,手術最終有驚無險地完成了。

術後的程奶奶恢復很快,目前已經可以扶拐行走了。談及手術那天的突發情況,程奶奶回憶說:當時剛剛想說謝謝胡主任和大家,不知怎麼的,就忽然想睡覺,睜不開眼睛了……後來,據麻醉科醫生分析,程奶奶雖然沒有指徵安放心臟支架,但是她的心臟肯定是不佳的,當時在手術中心臟的主要供血血管發生了痙攣,導致心臟的缺血,如果沒有及時的發現和處理,後果真的是不堪設想。

特別要提醒老年朋友們,為了防止「人生最後一次骨折」的發生,老年人需要預防平時生活中的跌倒以及治療骨質疏鬆症。家裡裝修選擇防滑地板、洗澡時穿拖鞋不光腳、房間裡不放障礙物、日常生活加強下肢抗阻力鍛鍊、口服鈣劑及活性維生素D等,這些都對老年人防跌倒至關重要。

(責任編輯:韋川南)

【來源:健康時報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104歲老人骨折:「我103歲的閨蜜和89歲的女兒骨折手術都康復了,我...
    百歲老人骨折了怎麼辦?當醫生們還在糾結治療方案時,老人家卻堅持要手術治療。究其原因,是她103歲的閨蜜還有89歲的女兒骨折後都採取了手術獲得康復。最近,江南大學附屬醫院發揮多學科診療優勢,成功為這位高齡老人實施右側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恢復良好已康復出院。
  • 96歲老人髖部骨折 手術後第二天就能走了
    1月6日上午,前一天剛完成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96歲王大爺扶著助行器,在坪山人民醫院醫護人員的幫助下慢慢地邁開步子在病房裡走了起來。王大爺的這場時間不到一個小時手術十分成功,也刷新了醫院關節置換術患者的最高年齡記錄。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對老年人而言,骨損傷難以恢復,尤其是髖部骨折。元旦期間,96歲的王大爺在家不慎摔倒,左側臀部及大腿處疼痛不已,當時已無法活動。
  • 為百歲老人做骨折手術
    □記者 劉坤    劉老先生高壽104歲,身體還不錯,近日在一次晨練時不慎摔傷,當即疼痛不已,無法走路。120救護車將他送入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骨科一區。經檢查發現,老人股骨轉子間骨折,由於疼痛的刺激老人脈搏和呼吸加快,血壓升高,同時存在中度貧血、心臟功能較差等症狀,情況萬分危急。  該院骨科主任李慧英告訴記者,如果保守治療,老人少說也要臥床兩個月,而高齡老人最怕臥床不起。醫務人員進行專題病案討論,最終決定儘快為老人手術,爭取治療的最佳時機。
  • 百歲老人摔傷導致骨折
    近日,101歲的老人陸婆婆在家不慎摔傷,造成左側股骨頸骨折。在清遠市人民醫院骨科一區醫護團隊齊心協力的救治下,陸婆婆順利完成手術,而且術後第二天,便可下床行走。目前陸婆婆身體恢復良好,已經達到出院標準,出院之際,患者家屬不停道謝,還為該醫護團隊送上了一面錦旗以表感激之情。百歲老人摔傷致股骨頸骨折「婆婆,你覺得哪裡不舒服,現在按壓的地方疼嗎?」
  • 老人胯骨骨折需要人工關節置換?老年人做髖關節置換有危險嗎?
    老人胯骨骨折需要人工關節置換?老年人做髖關節置換有危險嗎? 股骨頸骨折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在醫學上,我們把這種骨折叫做骨質疏鬆性骨折,股骨頸骨折又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意思是說一旦發生股骨頸骨折,很多老年人的身體便每況愈下,乃至走到人生的終點,連再次骨折的機會都沒有了。
  • 家裡老人摔倒,股骨頸骨折了,該怎麼辦?
    這是一位68歲的女性患者,在兩個多月以前摔倒,發生了股骨頸骨折。當時據家屬說骨折的移位並不明顯,經過商量以後選擇了在家臥床保守治療。兩個多月過去了,本以為已經差不多該癒合了,結果拍片子一看,股骨頭完全移位,骨折長好無望了。於是那最後家屬選擇了來做人工關節置換。
  • 「車再老也得好好修繕」,百歲骨折老人從清華長庚醫院出院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韓冬野)12月2日,百歲老人王奶奶出院了!這是目前為止,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骨科創傷組接診的最高年齡的骨折患者。 送老人出院的骨科年輕醫師朱劍津感慨到。 1月22日,剛過完百歲生日的王奶奶又在家裡摔倒了。上一次是在3年前,右股骨粗隆間骨折,這一次則是左股骨粗隆間骨折。 「如果不積極治療,儘快讓老人脫離臥床狀態,這將會是老人的『最後一次骨折』。」家裡人的意見很統一——願意再次手術治療。而老人的百歲高齡則讓骨科手術團隊不能輕舉妄動。
  • 摔在鬼門關上,這種骨折死亡率比癌症還高,最容易要老人的命!
    在浙江某醫院的骨科病房裡,一位老人滿懷感激的對骨科童主任和胡護士長說:謝謝童醫生,把我的病治好!也謝謝護士們像親人一樣照顧我,真好! 今年103歲的岑老,在一次起床時不慎摔倒在地,右髖部劇烈頭疼,無法動彈。檢查顯示老人是髖部骨折,當天就轉到市級醫院,在醫生的全力搶救下才撿回一條命。
  • 百歲老人股骨頸骨折 團隊協作助其重新站立
    家人發現後將老人送至我院,診斷為左側股骨頸完全移位骨折。 骨折對於年輕人來說並非大事,但對於高齡老人而言,一次骨折就是一場生死考驗,老年髖部骨折被業內人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 百歲老人腰椎爆裂性骨折 醫生妙手「修復」創作生命奇蹟
    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 孫駿 通訊員 曹勇 周寧人 周煒)俗話說「少怕歪,老怕摔」,據統計,跌倒摔傷是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致癱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倘若骨折發生在百歲老人身上,還是腰椎骨折,是不是非常可怕?
  • 「人生最後一次骨折」—髖部骨折,生活中我們如何保養好髖關節
    不過,髖關節是個「易耗品」,由於老年人骨骼的抗損傷能力下降,外傷導致髖關節骨折的概率隨之升高。 英國《內科學雜誌》上刊載的一項研究稱,因髖部骨折而受傷的老人一年內的死亡風險是常人的2.78倍,即使到傷後第8年,死亡風險也仍然是常人的2倍多。因此,臨床中常將該類骨折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 醫聊| 老人一摔就骨折?髖部骨折不容忽視!
    醫聊 | 老人一摔就骨折?髖部骨折不容忽視!一旦摔倒,往往會造成髖部骨折?這類骨折年齡都比較大,這時候就容易發生骨質疏鬆,而骨質疏鬆的發病率,女性要高於男性,所以髖部骨折的發生也是女性多於男性,骨質疏鬆以後,一旦有外力,發生骨折的機率增高。視頻中這個位置剛好處於骨質拐彎的地方,所以這個位置承受了比較大的剪力和扭轉力,並且,這個地方是松質骨和密質骨接壤的地方,所以,一旦受力,這個位置非常容易骨折。
  • 老人一定要防摔!8旬老人起床摔倒致骨折,幸虧……
    近日,畢節 80 歲高齡老人起床時不慎摔倒,導致左髖部疼痛、腫脹,功能受限。家屬立即將其送往貴州華夏骨科醫院,行 X 線檢查提示:左側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貴州華夏骨科醫院副主任醫師李輝主任介紹,骨折後,一般在入院 48 小時之內做手術療效最好,不僅能減輕疼痛、降低併發症的發生率,能儘快康復,大大提升老人的生活質量。年齡不是衡量能否手術的唯一標準,老年人骨折後如果長期臥床,極易引發褥瘡、肺部、泌尿系統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等併發症,將危及患者的生命。
  • 一摔成疾,老年人的髖關節骨折將是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髖關節骨折就是老年人健康不能忽視的問題之一,因為這些患髖關節骨折的老年人中,受傷一年後,能完全恢復到受傷前功能狀態的不足15%,有將近50%的髖關節骨折老人在傷後一年內可能會永遠離開。所以有人說:「髖關節骨折可能是人生最後一次骨折,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什麼是髖關節骨折我們的髖關節由股骨頭和髖臼構成,是人體站立或行走時支撐全身重量的主要關節。
  • 「人生最後一次骨折」是換全髖還是半髖?骨科醫生這麼說
    有人評價股骨頸骨折是「人生最後一次骨折」,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這種骨折大大降低了老人家的生活質量,如果治好了,老人行走如初;不治,可能會出現骨折不癒合、感染、股骨頭缺血壞死等情況。有研究顯示,股骨頸骨折可能造成老年人的平均壽命減少了5年,足以看出這個疾病對人體的惡劣影響。
  • 紹興96歲老人去世時身上多處骨折!生前究竟經歷了什麼?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但前幾天,紹興上虞一位96歲的老人去世了,家裡人都認為老人不屬於自然死亡,因為她去世的時候身上有多處骨折。那麼,老人生前究竟經歷了什麼?16日上午,記者在上虞區殯儀館見到了老人的親屬,在聽民警說明情況後,老人的親屬在遺體解剖告知書上簽了字。記者了解到老人名叫阿花(化名),是12月10日去世的,享年96歲,按說也算高壽。那為何需要法醫解剖屍體呢?老人的外孫女裘女士向記者描述了事情的由來。
  • 老人不小心摔骨折
    河南商報訊(記者 崔文)路上遇到老人摔倒了咋辦?鄭州巡防隊員用實際行動證明,不僅要扶,還要送老人去醫院診治。  5月1日下午5點左右,在人民路丹尼斯附近,一位老人下臺階時,因一腳踩空,不慎摔倒在地上。  老人摔倒後,現場有不少市民經過,有的上前詢問情況,老人直喊腳疼。
  • 「人生最後一次骨折」是什麼意思?該如何預防?骨科醫生告訴你
    此前,一所醫院接收了一位年齡較大的老年人,這位老人是被緊急送往醫院的。這位老人是因為在晚上廁所的時候不小心摔倒,從而導致關節受傷。後來醫生通過檢查,發現老人是髖部骨折,通過醫生的精心治療,老人的恢復情況較好,慢慢的,老人也能夠進行正常的飲食和生活了。
  • 一位70歲老人的「三宅一生」
    70年間,人們的生活觀念、生活條件、意識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變化,但「家」這個字在人們心中的分量從未改變,房子是大多數中國人為之奮鬥的目標。「一生三宅」,每個人一生都有三套房,青年安家、中年置業、晚年養老。
  • 中國「著名的江南水鄉」,堅持收取70歲老人的門票,錯了嗎
    現在很多人喜歡在節日假期去旅遊,旅遊不僅是年輕人的專利,也是老年人的專利,而且,中國尊敬老人,熱愛兒童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因此,大部分旅遊景點都會給60歲以上的老人提供優惠,7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提供入場券,那麼今天是作家共享的『有名的江南水鄉』70歲老人的入場費是錯誤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