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圈內即為滿歸車站站房)
在一趟旅途行將結束之時,和一位友人閒聊起路上的點點滴滴。他問起我此行感受,沉凝片刻後,突然發現可以用兩座火車小站的名字來回答:旅順和滿歸。
「旅途順利,滿載而歸。」這既是一種形如天命的巧合,也是一個完美契合的答案。況且,這兩座小站都是讓我極為喜愛的「私房車站」。但與大名鼎鼎的旅順站相比,滿歸站卻顯得默默無聞。至少在大多數人心中,就算有幸去過大興安嶺旅行,並且已經把腳步觸及到離這座林區小鎮近在咫尺的地方了,卻也通常會要麼乾淨利落地無視掉,要麼輕蔑地來上一句,「你說滿歸喔,不就是一個啥也沒有的小鎮子麼!」
滿歸的確是一個小到足夠讓太多人錯過的地方。與很多東北小鎮類似,滿歸四處堆滿了破落的舊式建築。在這些建築的身上,刻畫著一道道計劃經濟體制下殘留的痕跡。當夕陽西下的時候,一個剛下班的鐵路職工從你身前匆匆走過,漸漸消失在這條大道的盡頭。就好像一個偉大時代逝去後,只剩下的那一抹蕭瑟落寞的背影。
小站滿歸,就悄悄地躲藏在這座小鎮中。每一天的清晨,小站月臺上總會擠滿了旅客,他們登上一列同樣古老的綠皮火車,去往南方的根河、伊圖裡河或者牙克石和海拉爾。而當暮色降臨的時候,小站的工作人員又會整裝待發,迎接從海拉爾方向回程的火車,和那些歸來的鄉親們。他們的生活單調平凡,卻也意義重大:早出晚歸,披星戴月,默默守候著這座無名小站,在每一個周而復始的日子裡。
從某種意義上說,滿歸站也是一座不易被發現的「秘境車站」。它不如漠河站那般,擁有一個得天獨厚的位置,讓無數遊人趨之若鶩。也由於這個原因,作為一個內蒙古自治區維度最高的車站,滿歸站儘管與漠河站相隔不遠,卻意外享受了一份難得的清淨。
滿歸站是牙林鐵路(牙克石-滿歸)的終點,是一座鐵路盡頭的車站。在整個東北地區,這種位於鐵路盡頭的「草根」小站,數量還真不少。比如位於小興安嶺的烏伊嶺站,是著名景觀鐵路南烏線(南岔-烏伊嶺)的盡頭車站。烏伊嶺是一句蒙古語,意為「長滿樹林的山嶺」。就算你沒有到過那裡,也可以盡情想像那片土地之上舉目的綠色。再比如朝烏線(朝中-莫爾道嘎)上的莫爾道嘎站,其本身就是聞名遐邇的旅遊景點。
其他類似林碧線(林海-碧水)上的碧水站,博林線(博客圖-塔爾氣)上的塔爾氣站,塔韓線(塔河-韓家園)上的韓家園站等,都是一些擁有不凡景色的「鐵道盡頭車站」。這些火車站清一色的具備一系列共同點:都在一條毫不起眼的支線鐵路的盡頭,都是一些四等以下的小站,大都只有一對綠皮火車往返於這座車站。
曾在《老火車的時光慢遊》中寫過滿歸,以及那趟滿歸開往海拉爾的4182次列車。後來,一名讀者朋友特意找到了我,告訴我說今天的滿歸站,已經不再是開車前一小時售票了。從任何聯網車站,或者12306網站上,都能提前購買到車票。對她的細心以及認真的態度,我表示感激。但更讓我深深感動的是,她竟然帶著全家老少,一起複製了我當年在東北遊玩的一些路線,也乘坐了這趟4182次綠皮火車。還有一點讓我始料未及的是,她發自內心的喜歡上了滿歸,並且已經開始著手準備第二次遊玩的計劃了。
坦白說來,這確實有點讓我受寵若驚。雖說我並不認為滿歸小眾到「不食人間煙火」,但在我內心曾經固執的判斷,假如有人喜歡這座小鎮的話,最大的可能性應該來自於一位20歲上下的男孩子,或者鐵道迷群體。可是我的這位讀者朋友,是一位比我年長一些的女性,並且本身也不是鐵道迷。由此說來,凡事也不能太過於遵循一些理性或者教條,每個人都可能在情感上對一件並非像教科書那般的美好事物產生依戀之情,即便是一座在大多數人眼中「啥也沒有」的鐵道小鎮。
所以「啥也沒有」,在不同的人眼中,也能變成一種「啥也有」。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王子,鐵道迷喜歡呼朋引伴去拍火車,驢友們喜歡組團一起去爬山,引爆每個人心中那根快樂到極致的導火索,也都不盡然相同。所謂探尋鐵道周邊和文化的鐵道旅行也是這般,你只有忘乎所以的瘋狂愛上,才能玩出那種酣暢淋漓般的大快人心。
活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上,總有千般無奈和痛苦,不斷壓迫一個人脆弱的神經。你可以低聲下氣,對數之不盡的殘酷現實妥協退讓,卻唯獨對愛不能。愛是唯一讓我們理直氣壯地活下去的理由,容不得任何褻瀆。倘若你也對鐵道旅行產生了興趣,那麼請閉上眼睛,仔細傾聽你內心最單純的想法:如果愛,就一往無前;如果不愛,就徹底遺忘。勉強自己模仿或喜歡別人喜歡的東西,那也只是活在別人的快樂陰影下,是對自身的一種殘忍。
也只有喚醒了心中的那股愛,一切事物才能「無中生有」。正如這些無人知曉的「秘境車站」,往往都寫滿了荒蕪與凋零。不會有任何娛樂明星為它代言,搜尋引擎上也找不到任何稱讚它的隻言片語。但如果你心中懷揣著愛與美好,你自然懂得為了一座無名小站而不辭辛勞、跋山涉水前來膜拜的重要意義。
這些意義你熟捻於心,卻永遠不會為之言傳身教,因為意義的本身在於一個人當下的自我察覺,並不一定能通過分享收穫圓滿。蓮花開了,滿世界都是菩薩的微笑。或許就在這一瞬間,你所有承受的孤獨與旁人的不解,都成為內心深處悄悄響起的一出奏鳴曲。而那些凋敝蕭瑟的景觀,也成為了你眼中所見過最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