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是一種地理空間上的穿越,如果目的地具有時間穿越的特性,無疑會具有更大的價值。
1991年12月21日,哈薩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圖,11個國家領導人在此籤署協議,二十世紀人類重大歷史事件發生——蘇聯解體。
距離阿拉木圖直線距離3478.8公裡的大興安嶺小鎮博克圖,當時並沒有意識到,蘇聯解體和自己有什麼關聯,更不會想到這是自己發展進程中的關鍵節點。
如今近30年過去,博克圖依然保持著1980年代的樣貌,旅人進入其中,宛若時光穿越。
是什麼成就了博克圖?
又是什麼將她封印在舊日時光?
時間落差產生的疏離感是很好的旅遊資源,那麼發展旅遊能否讓博克圖再度煥發生機呢?
國際大通道上的小節點
牙克石火車站水塔,建於1902年,水槽部分為木質
博克圖和貫穿大興安嶺的一系列城鎮一樣,都是因為俄羅斯人主導建設的中東鐵路才有了規模化的發展,例如比博克圖更大的牙克石和扎蘭屯,比博克圖略小或曾經略小的烏奴耳和免渡河。
而中東鐵路在離開大興安嶺的束縛之後,更哺育出了哈爾濱這樣的遠東明珠。
中東鐵路是T字型,交匯點就是哈爾濱,一橫的兩端是滿洲裡與綏芬河,一豎在經過長春和瀋陽後抵達大連。綏芬河向東連通的是海參崴,滿洲裡向西則可抵達莫斯科以及歐洲各國。
這條亞歐大通道古已有之,史稱草原之路,既是遊牧民族的故土,也是他們馳騁出擊的通途。昔日蒙古人就是依託於此,徵戰世界的。
博克圖火車站現在是三等站,比建成之初降了一個等級
曾經是帝國邊疆一個小驛站的博克圖,在1903年中東鐵路修通之後,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站點。
一是翻越大興安嶺需要加掛車頭,博克圖是提供支持的基地。為此,這裡還專門修建了20臺位的扇形機車庫,存留至今,和水塔一起成為超越百年的工業遺產。
二是從博克圖有中東鐵路支線博林線深入大興安嶺,把森林深處的木材和礦產運送出來。這樣博克圖就成為一個中轉站,在中東鐵路沿線的眾多車站中脫穎而出。
大興安嶺深處的戰略支點
如果說中東鐵路是一橫的話,大興安嶺就是一豎,這一橫一豎十字坐標的原點就是博克圖。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綠色的博林線沿著大興安嶺的走向深入了其腹地。這讓博克圖成為沙俄乃至後來的日本掌控大興安嶺、掠奪資源的一個戰略支點。
博克圖因此而興盛起來,並成為軍隊駐守的要地。曾經,這裡同時擁有中文學校、日文學校、俄文學校,也算是正經的國際化社區。即使到了文革前期,這裡俄籍僑民的數量仍然超過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建國之後,博克圖成為共和國東北防禦體系的組成部分。1969年珍寶島自衛還擊戰後,博克圖因為處於大興安嶺深處,相比邊境擁有更好的防禦基礎,因此成為擁有兩萬餘名指戰員的守備五師駐地。
現在看著有些破敗單元樓,當年也是高檔住宅
此外,當時東北地區是中國經濟的主要支柱,大興安嶺地區貨物、人員進出繁忙,博克圖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可以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博克圖的高光時刻,那時雖然條件艱苦,但每天都是繁忙的、嘈雜的、苦中有樂的。
直到蘇聯解體,外部威脅消失,軍事上的戰略支點的意義不復存在。
榮光消逝、時間停滯
第一個片段:
1970年代中期的一天,博克圖的街上出現幾十個民工,他們在離此四五十裡山路的地方修築公路,工餘時間來鎮上沾一些人氣,看一看風景。由於太久沒看到過異性,他們肆無忌憚的目光讓街上的婦女都躲著走。
那時的博克圖已經有六個可以放電影的禮堂、四家百貨商店,是此段大興安嶺最繁華的所在。
衝突就是發生在這個門前麼?
民工在商店購物時,還和本地的一群青年發生了衝突。相互叫囂了幾句之後,本地青年看他們人多勢眾就認慫撤了。這讓民工們的情緒更加激昂,他們高談闊論地湧向火車站看火車。
博克圖的站臺上正好停著一輛綠皮火車,當發現這是從莫斯科開往北京的國際列車的時候,這群民工突然變得鴉雀無聲,他們想起了自己的另一個身份——知青。大家此刻心裡想的都是一件事:何時才能回到家鄉北京啊。
第二個片段:
在當地,有一種耐寒的根莖類蔬菜卜留克,這種學名蕪菁甘藍的作物,曾經與土豆、大頭菜一起,作為博克圖駐軍的主要蔬菜。每年秋天,每個連隊都至少要醃十大缸卜留克,醃製好的卜留克既可以涼拌生吃,也可以炒或者蒸熟再吃。
肉炒卜留克絲是春節時的必備佳餚。而它的味道,已經成為很多離開博克圖的軍人或者家屬最心心念的味覺記憶。
原師部大院廣場上立起的紀念碑
第三個片段:
1991年守備五師改制為守備五旅,1992年瀋陽軍區所有守備師旅全部撤銷。博克圖原師部大院被鎮中學租用,朗朗讀書聲代替了軍人的口號聲。
每年正月十五,林業公司會在大院兒的廣場上放煙花,全鎮的人都會聚攏來湊熱鬧。從師部大院往鎮上的街道兩側,會有很多冰雕、冰燈,人們會在燈前拍照留念,孩子們一路嬉笑打鬧。
這時知青早就走了,軍人也走了,只剩林業和鐵路兩股有生力量。那時的元宵節成為博克圖所剩不多的繁華時刻。
如今博克圖有大量閒置房屋,開業貼紙還在門前已長滿了雜草
1998年天然林保護工程啟動;2009年濱洲鐵路(中東鐵路哈爾濱至滿洲裡段)複線全線貫通;2014大興安嶺全面禁伐。相伴隨的就是博克圖在鐵路線上的重要性降低,大興安嶺中轉站的流通量降低。
博克圖徹底離開了社會發展這條大河的主流,過往的建築、街道構築的空間還在,但其中的活力、人聲卻已消散。空間的形態也停滯在了上世紀的狀態。
完美的小眾旅遊目的地
旅遊目的地的硬體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空間上的新奇或優美,另一個則是時間上的距離感。
博林線旁的公路大段還是砂土路面
博克圖的周邊風貌,由於高緯度的關係,還算有一些新奇。大興安嶺雖然山勢毫無險峻之感,但森林和溼地卻也組成了優美的景色。而中東鐵路在博克圖一帶留下了大量遺蹟,包括鎮子內的俄羅斯建築和保護鐵路的碉堡,對於感興趣的人來說,這方面的新奇是足夠的。
由於博克圖當初在時代浪潮之中是這一代受益最大的鎮子,因此當浪潮褪去,也成為了「最空虛」的鎮子。雖然有大量人員離開,但仍然被舊時代的人員佔據了鎮子的主導地位。這讓博克圖不但外錶停留在上個世紀,社會運行規則、人們的行為、思想,也保留了上世紀的樣子。
這讓博克圖具有了很強的時間距離感,外來者可以獲得非常強烈的感官刺激和心理衝擊,這其實是一種難得的旅遊資源。
進入這樣的旅店,總有需要出示介紹信的錯覺
山西平遙古城或者雲南麗江雖然也保持了古樸的面貌,但是內部居民的生活早已蕩然無存,一個歷史的空殼內裝載的都是現代的旅遊商業。休閒放鬆沒有問題,如果要體會歷史或者過往,就無能為力了。
在某種程度上,博克圖的旅遊價值是超過平遙或者麗江的。
當然,博克圖缺乏必要的旅遊服務基礎,在這幾乎找不到一家符合當代住宿標準的酒店。雖然似乎也在發展旅遊產業,但是當地景點毫無服務意識也就罷了,面對遊客管理意識卻很強。不過,這些不就是上世紀末期真實的寫照麼?而真實恰恰是博克圖最大的價值。
段長室外的碑和供遊人休息的椅子,這是博克圖最明顯的旅遊設施了
因此,博克圖當下的狀態是一個完美的小眾旅遊目的地。但同時,旅遊之於博克圖的發展顯然進入一種悖論,維持現狀旅遊服務水平低,不可能有大量用遊客湧入;進步發展為旅遊而改變,穿越時光的體驗將被破壞,價值降低。
漫步在博克圖街頭,看著熟悉又陌生的場景,心裡的感覺並非只有愉悅,而是百感交集之下的略帶緊張。
當時,以及在寫這篇文章之時,有一首毫不相干的歌曲一直在我腦海中迴蕩,就用它來結束這篇文章吧。
浪奔浪流
萬裡滔滔江水永不休
淘盡了世間事
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是喜是愁
浪裡分不清歡笑悲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