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地方如果娛樂產業發達,那一定伴隨著經濟起飛,香港是亞洲的金融中心,小小彈丸之地,湧現出數量巨大,影響深遠的演藝工作者,香港的電影曾在全世界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記不清楚了《鏘鏘三人行》還是《圓桌派》梁文道曾經說過,香港的電影在全世界都曾有一席之地,香港的電影一定會給你最極致的感官刺激,而讓你忽略了它的邏輯。我們看香港的電影,有誰在意過電影的邏輯性嗎?在那個高產的年代,拍出的電影到今天來看依然精彩,而且相比較之下,觀眾的口味是越來越高了,也越來越挑剔,很多大牌導演拍出的電影,被觀影群眾罵不會講故事。
但有著四大天王的香港演藝圈,現在的演藝人士還都是熟悉的面孔,四大天王都老了,50多歲的年紀在農村都是爺爺輩的了,雖然保養的好,看起來年輕,但年齡卻實實在在的擺在那裡。這幾年高票房的港片都是中老年人撐起來的,雙雄主角的影片《無雙》裡的周潤發和郭富城、《掃毒2》裡的劉德華和古天樂主角加起來都得100來歲,青黃不接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按理說,做演藝人員薪酬很高的,年輕人卻沒有步入,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
由此想到農村,現在種地的主力軍大多跟劉德華的年紀不相上下,他們長年在外打工,該種地的時候就回家種地,種完了繼續打工,該收莊稼的時候就回家收莊稼,收完了繼續打工。而對於他們來說種地還是一種習慣,這種習慣一時不會丟失,如果不是這種習慣他們可能根本不需要種地了,打一天工掙個幾百塊,而回家收莊稼,去掉回家路上的油錢和過路費,收完的莊稼是剩不了幾個錢的。如果不是習慣,有什麼理由種地呢,我們可以這麼計算一下,假如一天在青島做小工可以掙200塊,如果開車回家,單趟就得200塊,一個來回400塊,太不划算了,回家幾天時間少掙好幾百塊,而收完的莊稼去掉農資,農機成本根本不剩什麼錢。就算回家坐客車50幾塊的車票錢,但好幾天不幹活,收莊稼就是賠本的買賣。現在的年輕人一算這筆帳,幾乎沒人選擇種莊稼了,把地丟給老人,等老人幹不動了,年輕人也不可能去種莊稼了。
也許這就是社會的進步吧,等老年人種不動莊稼的時候,到時候閒置大量的耕地,更有利於大規模的機械化作業。
所以說,不論是四大天王引領潮流的香港娛樂圈還是莊稼地裡的莊稼漢,看上去青黃不接,實際上生機正在勃發,完全沒必要擔心,現在短視頻的崛起和直播的興盛讓我們隨時隨地都有娛樂項目可做,而演藝圈拍電影出新歌的節奏太慢了。莊稼漢退出土地了,大型機械作業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