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之後,香港樂壇只剩下他在苦苦支撐!

2021-01-09 娛樂懷舊小八卦

香港,經歷了70-90年代的發展,各個方面都出現了繁榮昌盛,特別是娛樂圈!90年代的娛樂圈幾乎就是香港的天下,那時候影視圈有「雙周一龍」,既周潤發、周星馳、成龍,早期更有四哥謝賢、狄龍等扛把子。樂壇早期有譚張爭霸(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冠絕全場,後期有稱霸樂壇近10年的四大天王(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討論一下香港樂壇。

進入21世紀後,香港樂壇出現了青黃不接的斷層,雖然優秀的歌曲也有不少,但是少了一個可以扛起香港樂壇大旗的人物。21世紀後,黎明幾乎屬於隱退狀態,劉德華、郭富城逐漸向電影圈發展,樂壇真的只有張學友一個人在苦苦支撐。但是小編認為,張學友貴為歌神,他的曲風和他的唱功無人能及,但這些年以來始終沒有出過新的專輯,他的每場爆滿演唱會在小編眼裡更像是人們對香港樂壇巔峰期的懷念和對樂壇沒落的一種無聲的批判。除了歌神和劉德華,香港在未來真正能扛起樂壇大旗的人只有他——陳奕迅。

陳奕迅

陳奕迅(Eason Chan),1974年7月27日出生於香港,中國香港流行男歌手、演員,香港演藝人協會副會長之一。1995年在香港地區參加TVB舉辦的第14屆新秀歌唱大賽,從而跟華星唱片公司籤下歌星合約,正式踏入香港樂壇。1998年推出《我的快樂時代》並獲得叱吒樂壇流行榜至尊唱片大獎。2003年成為第二位獲得臺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的香港歌手。 2005年推出的專輯《U87》。2006年、2007年獲得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星獎。2009年以《不想放手》獲得臺灣金曲獎最佳國語專輯獎。

陳奕迅的唱功極其高超,他那看似沙啞的聲條音色有無數的細微併合適的變化。不用花哨的裝飾音,高音的時候能保持一定的厚度。

大家有沒有發覺,陳奕迅的歌曲很少被翻唱,因為那些歌曲你會覺得就只有他一個人合適,別人唱就會跑了味道,包括那些隱藏在KTV裡面的大神沒有幾個敢唱陳奕迅的歌。可以說陳奕迅的歌包含了他對演唱氣息的推動、音律細節的變化、情緒控制和舞颱風都相當成熟,自成一派風格,別人很難模仿!

還記得那時候他在韓國的音樂節裡,一首《浮誇》徵服了現場所有人員。

關於陳奕迅的經典傳唱歌曲小編在這裡也給大家推薦一些:《十年》、《K歌之王》、《白玫瑰》、《紅玫瑰》、《浮誇》、《淘汰》、《單車》、《愛情轉移》、《因為愛情》、《一絲不掛》等等,如果大家有需要,可以自行上各大音樂平臺搜索。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陳奕迅的市場號召力。

現在可以說陳奕迅在樂壇的市場號召力並不亞於四大天王,在某些方面更有甚超過。因為陳奕迅的歌曲流傳度非常廣泛,從青少年到中年人乃至老年人都有很多他的歌迷,不同於四大天王的是他的歌曲在00後、95後的傳唱度也非常不錯。(一首《十年》可以說至今仍是KTV裡面傳唱度最廣、點播率最高的歌曲,幾乎是唱歌必點歌曲)。

雖然現在的香港樂壇也不乏一些勁歌金曲,有些歌曲甚至一時傳唱度爆表,但是終究達不到陳奕迅的程度,爆紅的歌曲不少,但能流唱十年八年的幾乎沒有。而且那些歌手都如曇花一現,並無法持續展現其在音樂上面的能力,並且市場號召力也不是很強。

綜合陳奕迅的個人唱功能力、市場號召力,小編認為,香港樂壇最有可能扛起大旗和稱作天王的人物就是——陳奕迅。

不知道各位看官對香港樂壇未來的扛把子人物有何見解,歡迎留言跟小編討論一番。

相關焦點

  • 香港樂壇天王消亡史:獅子山下再無爭霸,香港樂壇再無天王
    香港歌壇天王是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曾有家東南亞公司找上門,想買他幾句歌詞的版權做廣告,開價達到了每字一千元,比普通香港工人的一個月工資還高。在許冠傑的影響下,在地位與財富的召喚下,原本只唱國語歌、英文歌的大批年輕歌手唱起了粵語流行歌,香港流行樂壇一步步邁向繁榮。在香港樂壇的歷史進程中,許冠傑就像希臘神話裡開啟眾神時代的宙斯,是天王中的天王,牢牢佔據著「香港流行音樂祖師」地位,被後輩們膜拜。
  • 四大天王稱霸香港樂壇,為什麼謝霆鋒終結了四大天王的時代?
    我們也知道長江後浪推前浪,在加上娛樂圈本身就是更新換代的本質,既然是四大天王名氣在高,依然阻擋不了新鮮事物的到來,在加香港發展越來越好,許多公司也開始注重培養新人,剛好這時候謝霆鋒出道,作為重點培養的人因此快速發展起來。
  • 1990——2000四大天王統治香港樂壇的年代
    90年代,不管在歌壇還是影壇都湧現了大量的天王巨星,其中有四位可以說是代表了整個香港的記憶和80後的青春年華,他們就是—四大天王。
  • 香港「四大天王」不老的樂壇奇蹟
    香港樂壇四大天王
  • 香港娛樂界四大天王之一,他被譽為華人樂壇的歌神
    在娛樂圈中經常會出現藝人齊頭並進的時候,有的時候我們都會把這些藝人分成一類人,這種分類意味著這些藝人大多本事都差不多,上個世紀90年代初,香港娛樂界除了一個四大天王,四大天王的實力差距挺大的,四大天王主要指劉德華,郭富城,黎明,張學友,可是劉德華,黎明,郭富城的唱功根功和他沒法比,實力派就一個就是張學友
  • 「四大天王」領銜的香港樂壇輝煌時代,少不了「四大天后」的功勞
    眾所周知,上世紀九十年代整個香港樂壇都是被四大天王所「統治」的,若是他們願意,想必千禧之後的十餘歲月,也都還會是他們的天下!但你們可知,在四大天王時代中,其實在香港樂壇還有著眾多非常優秀的女歌手們,她們之於香港樂壇的貢獻與影響力,或許及不上四大天王,但她們每一位都是風靡一時不可或缺的存在!那麼如果要在眾多女歌手之中,挑選出四位來組成與四大天王相的「四大天后」,那麼都有誰會入選呢?
  • 香港四大天王和臺灣四大天王PK,最終音樂敗給了演技,他被低估!
    1985年,齊秦以「狼」的姿態出現在樂壇,引發了國語樂壇的一次音樂革命,1981年,他的首張專輯《又見溜溜的她》就給歌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齊秦也是臺灣四大天王中最早轟動於世的人物。張學友,1961年出生於香港,他是四大天王中最具唱功的一位,成熟穩重,在華語樂壇是繼許冠傑之後第二位享有「歌神」美譽的明星。
  • 被天王毀掉的香港樂壇
    ▲郭天王下凡時光無情,體面難求,與香港四大天王一起墜落的除了一眾港星,還有香港的黃金時代,然而用歷史的眼光看待時代發展進程,我們會發現,正是天王「謀殺」了香港樂壇。作為香港第一代創作型歌手,1972年許冠傑以一首《鐵塔凌雲》把粵語歌的level提高了一個層次,開啟了香港樂壇的新時代,《鬼馬雙星》《半斤八兩》等專輯火遍香港並衝出國門,在東南亞獲得大批粉絲,據說當時他的歌詞版權每個字開價一千元。
  • 樂壇新四大天王已經出爐,三人實至名歸,只剩他有所爭議
    香港四大天王時代已經過去了,他們四個人現在也很少再跟觀眾見面,基本都把生活重心給了家庭。有一些網友還評出了「新四大天王」,這新四大天王,在樂壇上面的成就都挺大的,而且個個都是行走的CD。說到行走的CD,你們肯定就知道有誰了,就是周杰倫跟林俊傑。
  • 在香港樂壇鼎盛時期,究竟是誰擠掉了李克勤的四大天王地位
    90年代香港樂壇百花齊放。92香港娛樂音樂圈將最受歡迎的四大歌手集結起來稱為『四大天王』分別為黎明,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當年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就是為何李克勤沒有選上?李克勤1985年,憑《霧之戀》奪得十九區業餘歌唱大賽冠軍晉身樂壇。
  • 細說華語樂壇各時代的「四大天王」,大陸四大天王竟然是他們
    說到"四大天王",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香港的"四大天王",他們的歌在當年風靡大街小巷。可以說四大天王的時代開啟了華語樂壇崛起的號角。從此華語歌曲開始風靡亞洲走向世界。不可否認的是,香港的"四大天王"他們是華語樂壇最火,最有名的四大天王。歌神張學友、不老劉德華、舞王郭富城、影帝黎明。
  • 張國榮和譚詠麟在香港樂壇的影響力與四大天王比較,誰更具代表性
    (一)1970年代初香港無線電視節目《雙星報喜》好評如潮,主持節目的許冠文和許冠傑兩兄弟因而名利雙收。之後他們到世界各地旅遊,觸發了在香港土生土長的許氏兩兄弟思鄉之情,回港後許冠文寫了《鐵塔凌雲》的歌詞,由許冠傑主唱,1972年4月14日許冠傑在《雙星報喜》中首唱此歌曲,這也標緻著第一首粵語流行歌曲的誕生。結果反應空前理想而大受歡迎,帶動了香港當代粵語流行曲的發展。
  • 80年代可以和張國榮哥哥一比,他是香港樂壇教父,四大天王不敢比
    哥哥陳國榮去世15年了,人們對他不曾忘記,似乎哥哥的品德要比他的歌聲還要紅。張國榮是樂壇中最璀璨的星星,不管你看,還是不看,哥哥永遠在那。譚詠麟被稱為香港樂壇教父,80年代力壓張國榮,四大天王也沒法比。
  • 張國榮和譚詠麟在香港樂壇的影響力與四大天王比較,誰更具代表性
    (一)1970年代初香港無線電視節目《雙星報喜》好評如潮,主持節目的許冠文和許冠傑兩兄弟因而名利雙收。之後他們到世界各地旅遊,觸發了在香港土生土長的許氏兩兄弟思鄉之情,回港後許冠文寫了《鐵塔凌雲》的歌詞,由許冠傑主唱,1972年4月14日許冠傑在《雙星報喜》中首唱此歌曲,這也標緻著第一首粵語流行歌曲的誕生。結果反應空前理想而大受歡迎,帶動了香港當代粵語流行曲的發展。
  • 香港四大天王有人氣,臺灣四大天王有實力,內地四大天王有爭議!
    提起娛樂圈四大天王,首先浮現在大家腦海的肯定是香港四大天王。殊不知,他們四人在華人演藝圈風頭正勁之時,臺灣和內地的樂壇也評選了自己的四大天王。他們在當時也都是紅極一時,給歌壇留下了許多經典之作。歌神張學友,全能天王劉德華,亞洲舞王郭富城,文藝王子黎明。香港四大天王這個陣容,在今天看也是尖端配置。
  • 曾威脅四大天王地位的「第五天王」,還記得他嗎?
    一代人眼中有一代人的天王,從譚張爭霸結束到叱吒樂壇數十載的「四大天王」,風起雲湧的歌壇創造了幾代的回憶。
  • 獅子山下無爭霸,四大天王成絕響—香港「四大天王」風雲三十年
    於是,當時香港當時發行量最大的《東方日報》幾經策劃,借用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冊封了當時的四個佼佼者為四大天王,那就是劉德華、張學友、黎明和郭富城。由此,四大天王誕生,開起了香港樂壇的盛世圖景。 (二)最好的時代四大天王,猶如香港樂壇的四根擎天巨柱,支撐著香港的流行音樂大步前行,邁向鼎盛。那是迄今為止,整個香港樂壇最好的時代。
  • 九十年代內地樂壇能否組建類似香港樂壇的盛世時的四大天王組合?
    「四大天王」是一個特定年代、特定地區、特定思想文化、特定意識形態下發展的產物。1997年回歸前的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中西交融是香港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流行商業文化成為主流。在這1986到1996年這10年中,香港娛樂圈最大的成就是捧出了以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為首的「四大天王」,並由此進入了一個異常活躍的時期。而身處在那個黃金年代中的四位娛樂寵兒,更是通過各自的歌聲和銀幕形象,與無數觀眾一同走過並見證了香港電影的巔峰時代。大陸音樂發展的背景是這樣的,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窗口讓中國大陸無論是經濟領域或文化領域,都展現了無限的生命力和激情。
  • 香港四大天王現狀,網友:他是來湊數的!
    90年代的香港樂壇,張國榮、譚詠麟退出,年輕歌手裡,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得到了眾人認可,1992年被方逸華封為香港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是指20世紀90年代初出現在香港歌壇的四位藝人: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和黎明(按年齡,排名不分先後),四大天王是香港娛樂業黃金時代的最巔峰代表。此後,香港大小佳節都能看見他們的身影,因成績突出,被後者模仿。
  • 香港「四大天王」VS臺灣「四大天王」,到底誰更勝一籌?
    沒錯他們確實是家喻戶曉的香港四大天王,他們也代表了整個香港娛樂圈最輝煌的那個時代。香港「四大天王」可是你知道臺灣也有「四大天王」麼?1983年在「永恆唱片」他有了自己第一首歌———電視劇《神鵰大俠》主題曲,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的名字開始被香港樂壇熟知。嚴格意義上來講,劉德華唱歌以及演戲都算不上最好的,但是他卻在歌壇和演藝界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分量。而且這麼多年過去了,劉德華是香港「四大天王」中最活躍的一個,這得益於他工作的拼命,以及做人和做事的態度。同時就我個人而言,大表哥也最喜歡劉德華。張學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