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香港樂壇百花齊放。92香港娛樂音樂圈將最受歡迎的四大歌手集結起來稱為『四大天王』分別為黎明,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當年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就是為何李克勤沒有選上?
李克勤1985年,憑《霧之戀》奪得十九區業餘歌唱大賽冠軍晉身樂壇。1986年,推出首張唱片《李克勤 EP》。從出道開始他算是相當幸運的,他憑藉著自己出色的唱功很快被歌迷認同,而且受當時稱霸樂壇的譚詠麟指點,算是暫露尖角的他更被譽為天王的接班人。他演繹了許多經典歌曲最出名的有《月半小夜曲》《後會有期》《一生不變》《寂莫煙雨天》《仍是老地方》《深 深 深》《眷戀》《MyShirley》等,在80年代未期,他的實力的人氣是絕對超過當時還沒有稱為歌神的張學友。
在那個流行樂壇鼎盛的80年代未期,李克勤算是在香港樂壇春風得意的。而當時光進入了1991年新時代,李克勤的人氣和命運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可能是他直率的性格問題吧。1991年與李克勤同屬寶麗金旗下的歌手黎明的崛起,劉德華也開始了著重唱歌事業,郭富城也從臺灣紅回了香港,加上沉寂多時的張學友也成功鹹魚翻身。據說是李克勤覺得唱片宣傳方面受唱片公司忽略與唱片公司鬧不和,隨後他的聲勢亦開始下滑。加上當時年少氣盛的他最終不得不離開了寶麗金唱片公司。
在1992年「四大天王」正式撐起旗號,隨著「四大天王」稱霸爭奪戰的激烈上演,香港樂壇也同時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而當時的李克勤像被遺棄的孤兒一樣,開始無關痛癢的消極,甚至一度陷入了沒有人為他寫歌的尷尬局面。直到1993年李克勤轉投星光唱片公司,同年在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憑著一首《回首》獲得金曲獎,這一次無疑是讓李克勤在歌唱事業上重新振作了起來,無奈他的時代早已是長河東去,日落西山了。
現在還有很多人說是黎明擠掉了李克勤的天王地位,真相不並不是這樣的。在80年代未期的黎明憑藉他出色的唱腔和俊朗的外表在娛樂其實早已有點紅了,黎明在首張專輯《LEON》發行後不久就和劉德華,張學友三人並稱為「樂壇三劍客」了。倒是很多當時的樂迷覺得好奇的是:什麼時候香港樂壇裡多了個唱國語歌走紅的郭富城?而且成為了香港樂壇「四大天王」其中一員,而他們一直覺得唱功了得又活躍在樂壇的歌手李克勤怎麼沒有選上?
那麼到底「四大天王」稱號的由來是什麼?有人說是按當年唱片銷量最好的四個活躍歌手排列的,有人說是當年香港樂壇拿獎最的四位歌手,也有人說是他們當年曾聯合出演一次演唱會,當時為方便宣傳而給他們喊的出口號。眾說紛雲,但這個稱號無論是怎樣由來的都只是當時娛樂圈的一種營銷宣傳手法而產生了樂壇神話而已。
曾經的香港樂壇已經離我們很遠了,「四大天王」時代最終也只是一段時光的回憶,今天的李克勤早已為歌迷封為「天王至尊」再回首已是往事如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