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樓家塔村上榜省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

2020-12-22 湘湘愛旅行

日前,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公布了全省第九批(2021年度)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43個)和一般村(202個)名單。其中,樓塔鎮樓家塔村入選重點村名單,這也是本批蕭山唯一一個入選的村莊。截至目前,蕭山已有進化鎮歡潭村及大湯塢新村、河上鎮東山村、樓塔鎮樓家塔村4村進入省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

樓家塔村位於諸暨、蕭山、富陽三地交界處,是樓塔古鎮的中心村,景色秀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相傳東晉名士許詢在此隱居並羽化成仙,所以這裡被稱為「仙巖」。唐乾寧四年(897年),樓氏先祖樓晉在此肇基發族,至今已有1100多年,史稱「仙巖樓氏」。樓家塔村建村千餘年來,形成和保存了典型的江南山區小村風貌,祠堂、牆門、池塘、古井星羅棋布地點綴在以「井」字為弄的古道兩旁。還有不少清末民初的老房屋,原貌保存完好,布局相對集中,村莊整體環境依然保持村落形成時的風貌,是蕭山區域內知名度較高、規模較大、傳統風貌保存較完整的歷史村落。

行進在樓家塔景區以「井」字為弄的古道上,耳聽碧溪如琴,遠眺青山如黛,到處可見保存完好的傳統建築。石橋、石門、石梯、石井欄,靜靜訴說歲月的滄桑;亭臺樓閣、畫梁雕棟,依稀可見昔日的繁華。以杭州市級文保單位樓英祠堂(務本堂)為起點,一路向東,蜿蜒鑲嵌著「樓英懷古」「後廳古弄」「錢塘小院」「荷塘月色」「古街步道」「鳳棲古梧」等景點,布局錯落有致,宛如一柄七星北鬥,照亮了浩繁的歷史星空。

2018年,以樓家塔村為重點的樓塔鎮通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千年古鎮化繭成蝶,實現了鳳凰涅槃。目前,樓家塔村已完成古鎮百餘幢建築立面改造,修繕完成樓曼文紀念館、李可染畫院樓塔藝術中心、樓塔古鎮遊客接待中心、洲口橋等古建築,古鎮引水入街工程、背街小巷治理等,使樓家塔村面貌煥然一新。在樓家塔村,不僅是保留的歷史建築讓人目不暇接,蘊藏的豐厚文化遺產同樣令人驚嘆,最為人稱道的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樓塔細十番」,還有「樓英傳說」和「樓英祭」,都在訴說著古村落的獨特韻味。

據悉,樓家塔村將通過三年時間,按照「修復優雅傳統建築、弘揚悠久傳統文化、打造優美人居環境、營造悠閒生活方式」的要求,重點實施古建築修復、村內古道修復與改造等項目。未來,將呈現出一個更有底蘊、更有鄉愁、更具魅力的歷史文化(傳統)村落。

【來源:杭州市農業農村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泉州市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提升
    (謝曦 攝)  「華山村大部分古民居為清代、民國時期建築,核心區現存閩南傳統大厝41處、番仔樓7處、石頭房29處。」石獅市住建局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古建築體現了當時建築的特色和風格,在造型、結構、材料、裝修裝飾等方面,保留了典型的閩南傳統建造工藝,構造精細,裝飾精美,藝術價值較高。  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少古民居年久失修、瀕臨毀滅。
  • 義烏髮布關於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實施意見...
    近日,義烏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關於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促進有序推進保護規劃實施,留住「鄉愁」記憶,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力度,繼承和弘揚義烏市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城鎮與農村人居環境人文品位。
  • 保護「傳統村落」磁堯溝,點亮地方文化
    2019年,入選第三批「陝西省傳統村落名錄」。將傳統文化與新時代文化相結合,打造新型「傳統村落」,是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需要,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保護瓷窯溝,點亮地方文化,弘揚陝北文化,從保護古村開始。
  • 邳州這3個村入選省級傳統村落!
    另外兩個分別是邳州市官湖鎮授賢村和邳州市佔城鎮山上村話題傳統村落,又稱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較早,擁有較豐富的文化與自然資源,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傳統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傳統村落是承載和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重要載體,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文化支點。2017年12月1日起,《江蘇省傳統村落保護辦法》施行,推動省級傳統村落保護工作試點。
  • 湖南省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國傳統村落
    >長沙市長沙構建多層次的歷史文化人文資源保護框架,主要包括一個歷史城區、兩個歷史文化風貌區(嶽麓山歷史文化風貌區、古城歷史文化風貌區)、三個歷史文化街區(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潮宗街歷史文化街區、銅官老街歷史文化街區)、四個歷史地段(化龍池歷史地段、西文廟坪歷史地段、開福寺歷史地段、第一師範歷史地段)以及眾多文物古蹟和歷史遺存,如文物保護單位
  • 金華史上獎金最高的古村落攝影比賽開始啦!一起遊諸葛八卦村,約否?
    這場史上獎金最高,也很可能是作品「顏值」最高的金華市「最美金華古村落」攝影大賽,從9月28日就正式開始了。本次大賽由市委宣傳部、市農辦、市住建局、市旅遊局、市文聯主辦,旨在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展示金華深厚歷史文化內涵,展現古村落保護傳承和文化魅力,促進休閒旅遊與古村落文化的融合,助推「兩美」金華建設。
  • 北京擬將「傳統胡同」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象
    因此,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象包括:世界遺產;文物;歷史建築和革命史跡;歷史文化街區、特色地區和地下文物埋藏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歷史河湖水系和水文化遺產;山水格局和城址遺存;傳統胡同、歷史街巷和傳統地名;風景名勝、歷史名園和古樹名木;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保護對象。
  • 我區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助推鄉村振興
    2012年,我區從做好傳統村落的調查、建立名錄製度、編制保護發展規劃、實施保護項目和加強監督管理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傳承村落歷史文化、保護特色傳統民居和村落方面奠定了基礎。    從2012年開始,區住建廳牽頭會同文化、文物、財政等部門,在全區先後開展了5次傳統村落調查申報工作,摸清了我區傳統村落的底數,將有重要保護價值的60餘個村落向住建部等國家部委進行申報。
  • 【方志四川•傳統村落】楊奎昌‖米倉道上的農經村
    雖經無數年代,但仍存留許多歷史古蹟和傳統風俗習慣。2017年2月,農經村被國家住建部列為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入選名單。 鑲嵌在大山褶皺裡的農經村,整個村落呈一個巨大的撮箕形狀。在農經村南北走向的山脈之間,就是有名的伏溪河。伏溪河發源於福慶賀家山,從崇山峻岭中流出,沿途匯聚無數條小溪細流,一路奔騰向東,在國華花街匯入西河。伏溪河流域面積達0.2平方公裡,河水乾淨清澈,溪中多桃花魚、木葉魚。
  • 破解老厝保護與利用難題 福建屏南「空殼村」變「網紅村」
    發展的著力點何在,又如何將留存的老厝保護利用好,這是屏南這樣的山區縣的「痛點」。「屏南『底子』薄,發展只能立足於自身優勢。」曾擔任過屏南縣委書記的寧德市副市長吳允明回憶起當年決策時說。龍潭村一條小溪穿村而過。李銳 攝屏南的「優勢」,就是傳統村落集群。
  • 陝西對113個中國傳統村落實施掛牌保護 在全國率先實現全覆蓋
    資料圖(來源:陝西省住建廳)西部網訊(記者 李卓然 通訊員 尚鳳)記者今天(7月15日)從陝西省住建廳了解到,按照住建部《關於實施中國傳統村落掛牌保護工作的通知》要求,省住建廳對全省113個中國傳統村落實施統一標誌、統一製作、統一掛牌、統一保護活動,在全國率先實現全覆蓋。
  • 遼寧省構建「點線面」結合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
    原標題:我省構建「點線面」結合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遼寧省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再創佳績,近日,國務院發布公告,正式批覆遼陽市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是新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管理辦法出臺後,國務院批覆的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泉州傳統古村落,藏有108棟古厝洋樓,省重點保護區和項目
    在福建省泉州市內,就有著一片頗具特色的傳統古村落,這片古村落裡面的房屋,都是下南洋後的華僑們回國修建的。而這片古村落的名字就叫做梧林傳統古村,位於泉州晉江石鼓山下,梧垵溪旁邊,距離晉江市中心僅有15分鐘車程,截至目前,梧林傳統古村中保存較為完好的建築就包括11棟古羅馬式洋房,12棟具有南洋風格特色的番仔樓、11棟哥德式小洋樓,60棟充滿閩南特色的紅磚白瓦古厝樓房,還有就是14座充滿閩南建築風格的石頭結構建築物。
  • 蕭山這個古村景區獲評國家3A級旅遊景區!
    自2015年以來,歡潭古村先後被列入區級美麗鄉村示範村、浙江省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浙江省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這是一片美景與美食相融,歷史和人文相交的美麗地方。古韻歡潭景區,是一處擁有近千年歷史的古老村落。她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南宋嶽飛抗金途經此地飲水而歡,遂稱歡潭。古韻歡潭景區保留著完整的古建築群,有老洋房、古牆門、 古祠、家廟、老街、書屋等明清建築。
  • 古屋文化、賢士故事、傳統家風:107個江蘇傳統村落等你來
    是全國經濟發展、城鎮化先行地區,是人口、產業和城鎮高度密集省份,是人文薈萃、歷代名家輩出的教育大省,是地勢較為平坦、交通較為便捷的旅遊大省。從2017年在全國率先頒布實施《江蘇省傳統村落保護辦法》以來,經過三年左右的精心培育,如今,江蘇省公布了首批省級傳統村落名單。
  • 文山歷史文化名城(鎮、村)如何保護?看這裡
    文山州嚴格遵循「科學規劃、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原則加強歷史文化名城(鎮、村)保護管理,充分發揮歷史文化名城(鎮、村)優勢,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係,有效保護和開發利用歷史文化資源,進一步完善了歷史文化名城(鎮、村)功能。
  • 我們的網紅村|古村落+紅色文化,即墨的這個傳統村莊不要太好玩!
    如今這個傳統村落又被賦予了紅色內涵集古色古香與紅色文化教育於一身的「神奇小村」你真的不想來看看嗎?南裡村的歷史可追溯到明清時期。相傳明永樂初年,有馬、陳、李、鄒四姓人家自雲南遷至即墨東部,在現在的店集河畔居住。後四村毗連,村裡開有多家旅店。來往金口古港做生意的商人多在此住宿,所以清以前這裡也被稱為「客旅店」,後簡稱「店集」。之後,店集分東裡、南裡、中裡、西裡四村,其中,南裡最為繁華。
  • ...政府文件 省政府關於南京市漆橋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2017...
    省政府關於南京市漆橋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2017-2030)的批覆(蘇政復〔2018〕8號) 南京市人民政府:你市《關於高淳區漆橋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的請示》(寧政發〔2017〕214號)收悉。一、原則同意《南京市漆橋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2017-2030)》。二、同意漆橋歷史文化名村核心保護範圍為:漆橋老街自保平井至北街北端的東西兩側各10-100米不等的範圍,面積約2.03公頃。三、制定落實相關保護措施。
  • 泉州傳統村落之晉江圍頭:戰地文化鑄就「海峽第一村」
    東南網記者 林婕 攝 東南網11月16日訊(本網記者 謝玉妹 林婕 實習生 林晶穎)蔚藍浩瀚的大海、泛著銀光的十裡沙灣、鱗次櫛比的閩南紅磚古厝、狹長結實的防炮洞、彈痕累累的番仔樓……在晉江最南端的圍頭半島上,6500米海岸線勾勒出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千年傳統古村落——圍頭村。
  • 泉州傳統村落之惠安西頭:書香古厝湧動文化氣韻
    東南網記者 林傑 攝東南網11月28日訊(記者 謝玉妹 林傑 實習生 林晶穎 文/圖)古村落,因深厚的歷史積澱而唯美,因靈動的現代規劃而鮮活。有別於閩南沿海村莊,坐落於惠安縣淨峰鎮的千年古村——西頭村地靈人傑,民風淳樸,濃厚的書卷味讓這座傳統村落自帶文化氣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