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有特色的音質,幾經轉折,進軍臺語市場的第一位閩南語歌手

2021-01-14 娛樂之唯一傳說

蔡秋鳳,1967年04月20日生於臺灣雲林縣四湖鄉,歌手。

13歲發行首張唱片《姐妹情深》,以《金包銀》走紅臺語歌壇的蔡秋鳳以獨特的"鼻腔共鳴"的聲音至今還引起秀場和模仿迷們爭相模仿。

3歲『麗林唱片』發行首張唱片《姐妹情深》 ,保守的家庭反對年紀太小的秋鳳出來作宣傳。

15歲『勝聲唱片』發行"少女的心聲"等兩張唱片,經過秋鳳的力爭,家裡終於同意她為唱片作宣傳活動。

18蔡秋鳳歲當年最大的唱片公司『東尼唱片』看中蔡秋鳳年輕有特色的音質,幾經轉折,籤下蔡秋鳳作為東尼唱片進軍臺語市場的第一位閩南語歌手,發行了"行船人的夢" , "大姐頭的心聲" 。

1990年年所發行的"金包銀"這首紅遍全東南亞的臺語名曲,也成功的將蔡秋鳳推上國際舞臺。自此侯孝賢導演也慧眼欣賞秋鳳演技,並特別為她安排了一個角色『戲夢人生』 ,侯導也十分鼓勵秋鳳往演藝之路進行。之後蔡秋鳳和『艾利亞唱片』結束合作關係,轉而赴美修身養身一年多。返國後,受吳念真導演的邀約演出『多桑』 ,極受各方矚目與讚賞。

1994年在拒絕各大唱片公司的邀約後,選擇和曾為舊同事的林垂立製作公司籤約,由『歌林唱片』發行"菜瓜旋藤" "一步一腳印" 。

一直想要脫離悲情路線的蔡秋鳳,其實私底下的個性很活潑,也希望讓大家知道他一點都不苦,大家都誤會他家人了!以為他家人對他不好,其實他家人最疼他,說起他現今的"一段情" ,他也表示現今的"一段情"是要嫁給蔡家!也就是她蔡秋鳳自己的蔡家!

相關焦點

  • 閩南語歌曲《酒落喉》
    蔡秋鳳,1967年04月20日生於臺灣雲林縣四湖鄉,歌手。
  • 蔡秋鳳的經典閩南語歌曲《好膽麥走》百聽不厭~
    13歲發行首張唱片《姐妹情深》,以《金包銀》走紅臺語歌壇的蔡秋鳳以獨特的「鼻腔共鳴」的聲音至今還引起秀場和模仿迷們爭相模仿。第一階段:蔡秋鳳以13歲童星就踏入歌壇,以新人之姿唱過許多經典歌曲!13歲『麗林唱片』發行首張唱片《姐妹情深》 ,保守的家庭反對年紀太小的秋鳳出來作宣傳。
  • 「轉載」淺談閩南語/臺語歌壇女歌手(天后篇)
    2012-12-30 00:28一直說應該寫一篇閩南語歌壇歌手的文章,可是老是推拖沒時間,現在隨便寫一寫,將來要補充的再補充。閩南語歌壇其實是個很難生存的地方,因為市場小,競爭又激烈,要站穩腳跟並不容易,於是怪獸級的歌手特別多,五根手指頭都數不完,所以聽臺語歌就是個「爽」字,比起國語歌的軟軟綿綿或只靠臉蛋的唱唱跳跳,如果拿這兩點就要在臺語歌壇混,可能連門坎都夠不著邊。
  • 「臺語」、閩南語、「臺語文學」
    最近臺灣又有人炒作「臺語」了,《自由時報》的大標題:「臺語改稱閩南話是去臺灣化」。某綠色「立委」甚至說;「閩」字是門裡面有一隻蟲,是侮辱臺灣。可謂數典忘祖之極。  「臺語」和閩南語之爭也是老話題,民進黨「執政」時推行母語教育,指國民黨是外來政權,數十年逼迫民眾學「國語」,小學生說母語還要受罰,成長經驗痛苦。
  • 淺談第29屆金曲獎最佳閩南語/臺語女演唱人
    其中在90年代風光一時的閩南語流行音樂早已淪為小眾愛好,在閩南語天后江蕙封麥之後,再沒有任何一位閩南語歌手承擔得起臺語音樂的江山。作為一個傳統閩南語音樂的粉絲只能深深的無奈。小編還是有意無意的關注了一下今年的金曲獎尤其是「最佳臺語女演唱人」部分,所以想寫寫這幾位入圍金曲獎的閩南語女歌手。
  • 賴清德稱「臺語是閩南語」被批:是在分化族群、製造對立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針對臺「行政院長」賴清德此前「臺語」等於「閩南語」的論調,臺灣各界產生強烈質疑,稱其為「臺灣閩南沙文主義」。20日,臺灣客家語文學會特別召開記者會,反對賴清德的立場,批評民進黨不應分化臺灣特定族群,造成對立。
  • 學者:「臺語」改「閩南語」還不夠 就是中國話
    環球網5月26日消息,臺灣「教育部」有意將國中小「臺語」課程的名稱,更改為「閩南語」課程,引發「獨派」的強烈反彈,他們認為這不只是歧視,更是馬英九的「去臺灣化」作為。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曉波接受中評社訪問時痛斥「獨派」胡扯,指出即使「教育部」要將「臺語」改為「閩南語」都只對了一半,真正應該改為「河洛話」,若真的要溯本清源,更應該改為「中國話」。
  • 「臺語」生存出現危機 有分析稱因市場價值不夠
    「臺語」生存出現危機,有分析稱:市場價值不夠,家長更願意送孩子去英語學校  臺灣本土語言包括「臺語」(臺灣閩南語)、客家話以及所有原住民語言。據臺灣東森新聞網6日報導,臺「教育部」有關島內本土語言的調查報告顯示,所有本土語言都面臨程度不一的傳承危機,流失情形每況愈下。
  • 所謂「臺語」生存出現危機 分析稱因市場價值不夠
    臺灣本土語言包括所謂「臺語」(臺灣閩南語)、客家話以及所有原住民語言。據臺灣東森新聞網6日報導,臺當局教育部門有關島內本土語言的調查報告顯示,所有本土語言都面臨程度不一的傳承危機,流失情形每況愈下。即使2001年開始島內將本土語言納入小學必修課程,但對學生本土語言能力的有效提升不大。
  • 淺談閩南語歌壇男歌手:歌王篇(90年代)
    較之閩南語歌壇女歌手的「戲多」男歌手就顯得不知從何寫起。一方面是小編不太關注男歌手,另一方面是閩南語男性歌手要分純歌手與唱作人,這些唱作人也許不如純歌手在閩南語市場深受歡迎,但在歌壇卻舉足輕重,使人不能忽略。另外如果提到早期的唱作俱佳的文夏、洪一峰和吳晉淮等人顯然又扯遠了。所以這篇文章主要寫的就是80年代以來傳統閩南語歌壇的男性歌手。
  • 締造金曲的臺語天后
    ,她經歷了太多不被外人熟知的艱難困苦,直到1984年憑藉《惜別的海岸》開始走紅,逐步成為臺語歌壇的代表人物,她優異的唱腔得到了第一屆金曲獎的加持與肯定。,臺語歌曲亦然改變了過去悲涼悽苦的形象,開始與國語歌曲躋身主流市場。
  • 「臺語」和「閩南語」的鬧劇之爭
    王曉波認為,臺灣教育部要把「臺語」改成「閩南語」只對了一半。
  • 朋友,你聽過臺語歌嗎?
    大概就是這個樣子,親測有效 2、 按口音來區分,中國流行音樂大概有四派: 國語、粵語、閩南語(臺語)、未知神秘小語種。 相比之下,閩南語歌曲在主流市場的日漸式微,則令人難過很多。 即使時不時,它們仍然會以詭異、甚至鬼畜的面目出現在大眾視野裡,比如下面《權利的遊戲》閩南語片頭曲,就非常到位:3、 原來的閩南語歌曲,是十分有特色的。
  • 最佳閩南語男女歌手獎得主聯袂見記者
    最佳閩南語男女歌手獎得主聯袂見記者 (8/12)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 淺談閩南語歌壇男歌手:歌王篇(2000年後)
    2000年以來,閩南語歌壇逐漸式微,傳統閩南語歌手更不受到主流音樂圈的重視。但是還是有新天王天后的產生,其中一位是翁立友另一位就是詹雅雯。如果說蕭煌奇的成功在於有大量國語樂迷與閩南語歌迷的支持,那麼翁立友的迅速崛起則歸功於一首又一首郎朗上口的閩南語金曲。
  • 鄧麗君閩南語歌曲裡的遺珠
    按留存至今的音頻資料計算,鄧麗君曾經用八種語言演唱(國語、日語、閩南語、粵語、印尼語、英語,還有兩位神秘嘉賓,後面會介紹),當中有不少是同一個樂譜填上不同語種歌詞的情況。流行歌手為了開拓市場,一些作品往往會發行兩個語種的版本(這個在香港地區最普遍了,國粵雙語不要太多)。以前我聽歌的時候,即使是很喜歡的歌手,一般情況下也只會保留其中一個語種的版本。
  • 「臺語」生存出現危機,有分析稱:市場價值不夠,家長更願意送孩子去...
    【環球時報記者 張若】臺灣本土語言包括「臺語」(臺灣閩南語)、客家話以及所有原住民語言。據臺灣東森新聞網6日報導,臺「教育部」有關島內本土語言的調查報告顯示,所有本土語言都面臨程度不一的傳承危機,流失情形每況愈下。
  • 金曲獎最佳臺語專輯!今年最贊閩南語歌曲,創啦!||今日歌單:《浪子回頭》
    「看你緣投啦~ 」 ▲哎呦,這是髒話不可以講哦 什麼是你心中的閩南語歌曲,是黃乙玲的《一支小雨傘》,還是陳小雲的《愛情騙子我問你》,亦或是伍佰、五月天……我們總說音樂是多元的,但不可置否,閩南語歌曲在傳唱度和知名度上都小之又小。
  • 歌林回憶錄:款款深情的臺語流行歌
    說到臺語(閩南語)歌,印象深刻的是葉啟田紅遍華人世界的《愛拼才會贏》,它充滿激昂的旋律和勵志的歌詞,成為我對臺語流行歌的最初印象。如果說葉啟田是我們了解臺語歌曲的一個開始,那麼歌林唱片也將臺語歌作為公司在經營上的一個重要載體,在經過歌林和其製作公司精心打造下,最終培育出臺語歌壇最具有潛質的實力派唱將歌手,因此說,歌林唱片是輸送臺語歌壇主力軍的唱片公司也不為過。
  • 大陸會掀起了閩南語歌曲的流行..
    ,是十分有特色的。要論風光,講有趣,從質量,到數量,全國之內,閩南語歌曲都是難覓敵手。其實,大部分我們耳熟能詳的臺語歌,基本都可以按主題分為兩類:連續劇《離婚律師》裡被姚晨唱火的《愛人跟人走》,就是前者的代表。整首歌旋律悠揚,情真意切,痴中帶怨,積怨成恨。和當年黃偉文寫歌的路數有點像。原唱陳小雲另一首《愛情的騙子我問你》光看歌名就知道也是這個調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