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家庭教育故事:讓你的孩子也做個有主見不一般的人

2020-12-22 EDU觀察

來源:紅家長

1979年5月,柴契爾夫人作為英國女首相搬進舉世矚目的唐寧街10號時說:「我的一切成就都歸功於我父親羅伯茨先生對我的教育培養。」

瑪格麗特·柴契爾夫人,一個出身平民的女子,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連續三次當選。她在重大國際、國內問題上,思路清晰,觀點鮮明,立場強硬,做事果斷,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影響了整個英國乃至歐洲,被譽為歐洲政壇上的「鐵娘子」。

柴契爾夫人絕非政治天才,她的性格、氣質、興趣等都深受父親的影響,她的人生之路的成就都源於父親有意識培養起來的獨立自主的意識!

在瑪格麗特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在家裡,父親要求瑪格麗特必須獨立做家務,10歲時就在雜貨店站櫃檯。在父親看來他給孩子安排的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不允許女兒說「我幹不了」或「太難了」的話,父親藉此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父親開始逐漸告訴孩子:做人要有獨立的思考,不可以盲目地迎合別人。

瑪格麗特上學了,她驚訝地發現:她的同學有著比自己更為自由和豐富的生活,勞動、學習和禮拜之外的天地竟然如此廣闊而多彩。她的同學可以與他們的朋友一起在街上遊玩,可以做遊戲、騎自行車。星期天,他們又去春意盎然的山坡上野餐,一切都是那麼誘人,那麼令人愉快。這些都深深地吸引著年幼的瑪格麗特,她開始幻想與同學們自由自在地玩耍。

有一天,她回家鼓起勇氣跟充滿威嚴的父親說:「爸爸,我也想去玩。」父親嚴肅的臉色一沉,說:「你必須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因為你的朋友在做某件事情,你就也得去。你要自己決定你該怎麼辦,不要隨波逐流。」

見孩子不說話,父親緩和了語氣,繼續勸導瑪格麗特:「孩子,不是爸爸限制你的自由。而是你應該要有自己的判斷力,有自己的思想。現在是你學習知識的大好時光,如果你想和一般人一樣,沉迷於遊樂,那樣一定會一事無成。我相信你有自己的判斷力,你自己做決定吧。 

聽罷父親的話,小瑪格麗特再也不吱聲了。父親的一席話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腦海裡。她想:是啊,為什麼我要學別人呢?我有很多自己的事要做呢,剛買回來的書我還沒看完呢。 

羅伯茨先生的獨立教育讓小瑪格麗特學會自己獨立的思考,她開始認識到,做人要有主見,有自己的理想,特立獨行、與眾不同最能顯示一個人的個性。隨波逐流只能使個性的光輝淹沒在芸芸眾生之中。而這種獨立意識讓瑪格麗特擁有了高度的自信,獨立不羈的個性使她常常有一種心理優越感,一生受益無窮。    

正是羅伯茨對女兒獨立人格的培養,才使柴契爾夫人從一個普通的女孩,最終成為一位連任三屆英國首相、執政十二年,在世界政治舞臺上叱吒風雲獨霸一方的政治家與「柴契爾主義」的創始人。

通過羅伯茨對女兒的培養,我們可以看到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需要有獨立的思考和理想,父母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形成自我的人格,讓他們擁有在社會上拼搏的高度自信,而不是要孩子隨波逐流或是永遠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

柴契爾夫人的父親,羅伯茨先生顯然看到了這一點,從做最小的家務活開始,讓孩子逐漸脫離對父母的依附,他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應該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等待別人為我服務。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羅伯茨先生有意識灌輸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概念,讓孩子學會給自己拿主意,為自己負責。

羅伯茨先生的獨立教育就是要孩子從小就明白,做人要為自己負責,要有自己的理想,切不可人云亦云。

相關焦點

  • 孩子沒主見?背後原因跟父母3個行為有關,培養孩子有主見這樣做
    有個媽媽留言說,自己家孩子貝貝是個特別聽話的孩子,別人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從不調皮搗蛋。有一次,在畫畫時,貝貝選擇顏色也要問媽媽,媽媽告訴他自己想用什麼顏色可以自己選擇。但是貝貝卻說:「你說用什麼顏色我就用什麼顏色。」這種缺乏主見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而且做任何事都是優柔寡斷,沒有自己的想法。
  • 如何培養「有主見」的孩子?學會拒絕,是孩子走向成長的第一步
    父母總愛幹涉孩子的決定當孩子自己做事,自己做決定時,父母總喜歡在一邊指指點點,這做的不對那做的不好,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自己做決定的信心,認為自己做的決定都是錯的,只有旁人給出的意見才是真正有幫助的。3. 總對孩子持否定態度「媽媽,看我畫的這幅畫怎麼樣啊?」「醜死了,真是浪費顏料。」
  • 做一個有主見的人,你要學著長大
    01做好自己不被外界聲音幹擾,包括父母,不要被愚忠愚孝綁架。父母未必真的理解孩子,很難懂孩子。有一種「需要」,叫「我以為你需要」父母的強加幹涉,過度關心,其實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很大的負擔。甚至嚴重幹擾了正常的學習生活,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數,做一個有主見的人,不需要他們參與的事情就不必說出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樣對他們也好。
  • 10個孩子8個沒有主見,父母焦慮異常?知道真正原因後懺悔不已
    在現代家庭裡面,一個孩子背後是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麼多人呵護著,幾乎不用孩子操心什麼。孩子要做一個什麼事,父母總是以各種理由不放心,然後父母操心這件事的全過程,這樣一來哪有孩子鍛鍊的機會呢?
  • 怎樣培養個既有主見還聽話的孩子
    只聽話而沒有主見,很容易讓孩子形成「奴僕型」性格,事事都是隨風倒,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永遠都是以一名追隨者的角色出現。有主見而不聽話,很容讓孩子形成「偏執型」性格,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自己拿主意,不善於聽取別人的合理化建議。
  • 從《半月傳》看家庭教育,莫讓孩子複製你的人生
    最終就養成了不自信,不勇敢,沒主見,沒氣場的性格。得知自己被秦宮裡的人陷害時,除了哭泣抱怨,毫無鬥志,更沒半點主意。在與魏夫人的宮鬥中,更是節節敗退,沒有還擊之力!從小被母親保護在羽翼之下,沒有受過委屈,沒有經歷過挫折,遇到事情完全不知如何應對,也沒有自己的主見,有時甚至愚懦到是非不分的地步。而我們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這樣的母親呢?
  • 唐嫣首談女兒「小小糖」,贊女兒有主見,怎樣培養有主見的孩子?
    她表示自己會把喜歡的東西給女兒玩,但女兒很有主見,會堅持自己的喜好,比如唐嫣喜歡Hello Kitty,但小小糖卻喜歡Minnie Mouse,此外,唐嫣說羅晉是至親的家人,還透露之前羅晉為她拍攝寫真只用了幾個小時,還大讚老公很有靈感,真是神仙愛情,羨慕不來啊。
  • 拒絕「媽寶娃」,學會「放風箏」式教育,三步培養出有主見的孩子
    這雙鞋昨天她才開始穿,出門的時候還滿心歡喜的讓我給她拍照,今天竟然說不喜歡就不喜歡了,況且多多也不算是善變的寶寶,我打算吃飯的時候和她聊一聊。「多多,你為什麼突然不喜歡你的新鞋子了,能和媽媽說說嗎?」我問道。「因為貝貝也穿了。」多多一臉委屈的看著我。聽到這裡我就明白了。
  • 《十二怒漢》給出了答案,做個有主見的人
    十二個不同職業的人組成了這個案件的陪審團,他們要在會議廳達成一致意見,裁定少年是否有罪,如果罪名成立,少年將會被判處死刑。十二個陪審團由不同階級的人組成,有股票經紀人,商人,建築師,體育教練,球迷,廣告設計師,貧民窟的居民,鐘錶匠,二手販子,上班族,老紳士,修車師傅等。
  • 8位名人勵志創業故事分享,他們都有一個特點,一般人做不到
    創業名人的身上是否有一些共同的特質?今天我跟大家分享7位中國頂級創業大佬,你能看出他們身上的共同點嗎? 一、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 人人都不想碰的舊城改造他敢接,剛做商業地產的時候,因為不懂,3年之間打了222場官司。就是這樣一個一根筋的人,如今卻是無人不知的亞洲首富。 二、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
  • 向來很有主見的三個星座,凡是自己認定的事情就不會輕易妥協
    導讀:向來很有主見的三個星座,凡是自己認定的事情就不會輕易妥協往往人們背叛婚姻之後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得失,都是自己是否還能夠得到幸福和愛人回到從前的狀態。可實際上人們更需要關注的是自己的孩子。在你和愛人離婚的時候你們的孩子怎麼可能不受傷呢?
  • 家長越「沒主見」,孩子越有解決能力,這些問題上你要會「裝傻」你...
    家長越「沒主見」,孩子越有解決能力,這些問題上你要會「裝傻」你明白了嗎 說到「沒主見」,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個貶義詞,這恰恰說明一個人性格優柔寡斷,不能在關鍵時刻作出選擇。但其實家,長有的時候如果能做到沒主見,卻可以提高孩子的領導能力,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清遠盛興中英文學校】「四步」讓你的孩子既聽話又有主見
    只聽話,而沒有主見,很容易讓孩子形成「奴僕型」的性格,事事都是隨風倒,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永遠都是以一名追隨者的角色出現。  有主見,而不聽話,很容讓孩子形成「偏執型」的性格,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自己拿主意,不善於聽取別人的合理化建議,自我為中心,不會變通。
  • 當孩子開始變得「不聽話」時,你該怎麼辦?
    ,在如今如此開放的家庭教育中,並不值得提倡。大多數的孩子,往往都容易接受那種慈眉善目、和顏悅色的家長,都比較排斥那些呵斥、愛擺架子的家長。筆者多年前曾經聽說過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學生,他本來挺愛學習的,可後來為何又厭學了呢?原來,一些時候他的家長「呵斥性地」對他命令道:「你該複習功課了!」
  • 《弱點》黑人孩子逆襲橄欖球明星|淺析家庭教育的3個盲點
    01這是一部由真實故事改編成的電影,黑人男孩兒麥可·奧赫自幼父母離異,他是父母的十二個孩子之一,母親因吸毒被剝奪監護人權利。年幼的他只能以孤兒院為家,此後不斷地更換領養家庭,在九年內轉學11次。這個道理適用於所有的人,度人就是度己,做一個對他人有意義的人,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成全。02而我今天想說的是通過影片看到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盲點。一.家庭教育是家長的言傳身教,身體力行。
  • 怎樣保護孩子的個性和主見?做對這3點,才能讓孩子發揮出潛能
    ,不要總是去幹擾孩子的思路,這樣也會讓孩子心中的想法強行壓制下去,那麼父母在生活中需要怎樣做呢?不要用成人的思維去理解孩子一般情況下,孩子反常或者做出不合理的事情都會有一個合理的理由,如果家長對孩子的言行表現出瞧不起,否定的態度,這樣也會把這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讓孩子失去了獨自思考的機會,今晚去迎合大人的規則,這對於孩子的思想和平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發現孩子的行為反常時,千萬不要用成人的自慰方式去理解孩子的行為
  • 看完《小偷家族》,才發現家庭教育有多重要
    《小偷家族》講述的是6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由於特殊的「羈絆」而相互扶持成為一家人的故事。看完電影的我轉念一想,他們既是被壓迫的邊緣人,也是被社會拋棄的一群人,如同螻蟻一般的生活著。拋開「偷竊」不談,影片中這個臨時家庭間的溫情卻讓我看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給孩子一片成長的天空——「做智慧父母,揚優良家風」家庭教育講座...
    為廣泛傳播家庭教育知識,進一步提升家長家庭教育水平,12月9日下午3點和晚上7點,由渝水區婦聯、渝水區教體局牽頭,渝水二小關工委、德育處聯合主辦的兩場「做智慧父母,揚優良家風」家庭教育講座在多媒體報告廳正式開講,這也是渝水二小本學期舉行的第五、第六場家庭教育講座。五、六年級的家長們帶著疑惑,帶著思索,也帶著滿滿的信任和期待走進課堂,探求共育之道,共思教育良方。
  • 《少年的你》: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在觀影的過程中,我的心裡一直有兩種不同的情感交替出現。一種是憤怒,憤怒於以魏萊為首的欺凌者。他們享受欺凌別人的快感之中,由此造成同學胡曉蝶的自殺都沒有產生絲毫的愧疚。甚至在胡曉蝶死後他們又將魔爪伸向了陳念。我還憤怒於那些目睹了欺凌全過程卻不敢出手幫忙的人。他們臉上的冷漠,心裡的麻木讓人心寒。另一種是心疼,心疼於這些備受欺凌的人。
  • 不做隨波逐流的浮萍:女人一定要有主見
    長久以來,有些女人都有「在家從父,出嫁從夫,老來從子」的想法,似乎她們天生就是配角,就適合迎合和順從別人的想法生活。所以相對於男性而言,女性往往會缺乏主見,一方面是自己拿不定主意,喜歡盲從和依靠別人。另一方面,很多時候,女人總是把自己看得很卑微,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也沒有勇氣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正因為如此,多數時候,女性都像是隨波逐流的浮萍一樣,別人幹什麼,自己就做什麼,別人怎麼想,自己也就怎麼想,沒有自己的方向和主張。現如今,女性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社會價值和個人能力也得到了更多展示的機會,甚至有了「半邊天」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