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孩子8個沒有主見,父母焦慮異常?知道真正原因後懺悔不已

2021-02-08 騰訊網

一起做好父母

一位媽媽在我文章後面留言:「我的孩子今年8歲,上了小學,剛開學還算好,比較平穩,只是老師反映孩子課上不怎麼發言,即使有時候讓他回答問題也是沒有主見,常常唯唯諾諾,人云亦云。後來仔細想了一想,孩子在家裡也是這樣,什麼事都是我們想好了幫他做好了,他才願意弄一下,一點也不主動。這孩子以後可怎麼辦呢?」

謝謝這位媽媽的信任,其實如果你是幫主粉絲的話,應該讀了之前的父母成長系列專欄,裡面有過詳細的闡述,如果沒有讀過,可參見文後附的專欄連結和圈子連結。在這裡我說一些建議供您參考。

孩子缺少主見並不是偶然現象,有許多父母都有這個擔憂,男孩女孩都有,但許多父母光擔憂孩子,卻從未想過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在現代家庭裡面,一個孩子背後是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麼多人呵護著,幾乎不用孩子操心什麼。孩子要做一個什麼事,父母總是以各種理由不放心,然後父母操心這件事的全過程,這樣一來哪有孩子鍛鍊的機會呢?

父母一邊責備孩子沒主見,一邊什麼事情都包辦代替操心,自相矛盾了還不自知:孩子的問題都可以在家庭教育中找到緣由,孩子沒有主見也是如此,主要是父母包辦的太多。

如何使孩子變得有「主見」,成為一個獨立性思維的人?

首先,創造讓孩子「自我作主」的機會。在生活中、課堂中、課外活動中多給孩子「自己作主」的機會。充分地信任孩子,大膽放手讓他們去設計、去計劃,去安排,去實踐。

在家庭活動中多讓孩子換位思考,「如果讓你去組織這次活動,你會怎樣安排?」「如果這事發生在你身上,你會怎麼去想?」有了良好的思維習慣,孩子將會慢慢從「無主見」轉變到「有主見」,最終成為一個有「獨立性」思維的人。

其二,應對孩子曉之以理,提高他們的認識。父母可以在孩子幼小的時候通過一些繪本,長大一些通過身邊例子,讓孩子深深地體會到學習、生活中有「主見」,能夠堅持自己想法而執著奮鬥所帶來的好處。

充分認識到「無主見」對人的影響及危害性,從而提高孩子的「主見」意識。

其三、讓孩子養成勤於獨立思考的習慣。父母可以引導孩子遇事有疑問時,多獨立思考問題,主動解決問題。同時應讓孩子知道,只要是經過充分的證實後確信自己的做法或觀點是正確的,就應敢于堅持,而不要隨意被周圍人的思想所左右。多提倡個性化思維,少一些統一要求。

孩子沒有主見, 原因是從小沒有自信心, 或自幼受長輩、父母保護過度, 不敢或沒有機會來培養自我主張。要想讓孩子擺脫凡事只會聽命於人的「奶油」性格, 父母應多給他一些做決定、表達意見的機會。

在孩子表達意見時, 即使所提的建議很幼稚,大人也不妨在能接受的範圍內,予以接納,並注意自己的態度:不要嘴裡說好,但眼神、嘴角卻不自覺地流露出輕蔑的神情。或答應採納孩子的建議,卻沒有將他的意見納入考慮的範疇。這樣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在敷衍他, 因而又恢復了自卑。

父母除了要給孩子自我建設的機會外, 還需有耐心。千萬不要迫不及待地希望孩子能立刻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或是沉不住氣, 又越俎代庖, 將孩子練習的機會剝奪。我們不可能一輩子替孩子拿主意,所以為了孩子的未來著想, 在許多時候父母一定要忍得與捨得。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獨立自主,有主見,但是許多的時候我們的做法是跟理想有很大矛盾的,比如上面說到的,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自己做主,比如還有讓孩子聽話,順從等等,並將這個稱之為美德。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父母不是永遠正確的。

總之,讓孩子在實際的生活裡面有自我的主見,就必須讓他實踐,實踐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敗,父母都要做好接納的準備,這樣慢慢磨礪,孩子才會成為一個主動性強,有意志力的人,才不會成為一個「巨嬰」。這裡的關鍵是父母能不能管住自己的嘴和手,你不搶先指點,你不搶先包辦,孩子就會自己去做許多事,會出乎你的意料之外。

相關焦點

  • 孩子沒主見?背後原因跟父母3個行為有關,培養孩子有主見這樣做
    有個媽媽留言說,自己家孩子貝貝是個特別聽話的孩子,別人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從不調皮搗蛋。有一次,在畫畫時,貝貝選擇顏色也要問媽媽,媽媽告訴他自己想用什麼顏色可以自己選擇。但是貝貝卻說:「你說用什麼顏色我就用什麼顏色。」這種缺乏主見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而且做任何事都是優柔寡斷,沒有自己的想法。
  • 最近孩子自言自語,行為異常?可能是焦慮情緒在作怪,父母要知道
    有的時候,孩子出現希望父母陪他們一起睡覺這樣子的想法,其實就是潛意識希望父母來給予自己安全感,來保護自己不被焦慮的情緒所困擾。導致孩子會出現焦慮的情緒的原因有很多種,主要跟以下幾種有關。生活在這樣的狀況下的孩子更容易出現焦慮的情緒,甚至於他們會把父母們吵架的所有原因都歸咎於自己。這樣子的想法和這樣子的家庭氛圍,其實都是在不斷的給孩子製造壓力,而當孩子無法承受住這種壓力的時候,就會很容易出現焦慮的情緒。
  • 怎樣培養個既有主見還聽話的孩子
    只聽話而沒有主見,很容易讓孩子形成「奴僕型」性格,事事都是隨風倒,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永遠都是以一名追隨者的角色出現。有主見而不聽話,很容讓孩子形成「偏執型」性格,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自己拿主意,不善於聽取別人的合理化建議。
  • 張彩虹:家長焦慮背後的真正原因
    張彩虹分享的第115個親子教育方案幫助更多的家庭,解決家庭教育問題有位家長諮詢,自己8歲的女兒告訴爸爸媽媽,只有經過她允許,爸爸媽媽才能進入她的房間。整個暑假期間,女兒除了上遊泳課和繪畫課,英語班也不上,學習狀態是完全放鬆的狀態。
  • 《包寶寶》:從孩子出生到成長,4個階段解析父母的「分離焦慮」
    溫暖、有趣的相處和愛護中,隱藏的是媽媽對孩子自私的控制,而最後包寶寶要長大離開媽媽的時候,媽媽傷心欲絕的片段更是包含著"分離焦慮"的辛酸。接下來,我們就以奧斯卡動畫短片《包寶寶》為例,從4個階段解析父母的"分離焦慮"。
  • 10年跟拍4個家庭:父母100分的愛,真能換回100分的孩子嗎?
    10年跟拍4個家庭:父母100分的愛,最後孩子叛逆、反差巨大中央電視臺曾經推出過一個記錄00後成長的記錄片《零零後》,跟蹤拍攝了很多家庭,用十年的時間記錄00後孩子的成長,其中4個家庭最讓人印象深刻。1)譚雨萌:完美爸爸"教"出的問題少女譚雨萌的爸爸,是一個很"完美"的爸爸,至少在女兒小時候是這樣的。
  • 10個特殊異常父母要學會護理,避免發育異常
    小侄子昊昊在出生後,眼瞼處有一塊紅色的斑,很是顯眼。昊昊媽看到昊昊的樣子,眼淚就流了下來,她以為,這是孩子的胎記。這麼一大塊血紅色的胎記,孩子以後得多自卑?
  • 從孩子出生到成長,《包寶寶》裡4個階段,解析父母「分離焦慮」
    直到影片最後,我們才知道這一切不過是一場夢,是這位母親的一廂情願,但卻真實地揭開了我國幾乎所有母親的面紗,因為父母和子女之間本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歷程。01 從孩子出生到成長,父母的分離焦慮基本分為4個階段。
  • 「我半年工資,給孩子報了11個暑假班!」中國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下一代
    2個夏令營,一個是國學夏令營,另一個是國際夏令營。在時間安排上,從媛媛期末考試結束,一直持續到8月29日,全程無空當。 我問媛媛媽,「暑假班安排得這麼滿,孩子忙得過來嗎?」 「還好吧。我看周圍的孩子,個個都排得超級滿的。」媛媛媽說,「小孩子嘛,如果不給她安排好,她就會看電視、玩遊戲,還不如去培訓班學點東西。」
  • 10個孩子8個不敢在幼兒園大便,真正原因竟然是這個
    自打孩子上了幼兒園 ,父母們又開始為孩子「屎尿屁」發愁了。她家孩子幼兒園開學兩個星期了,各方面適應的都不錯,但就是不在幼兒園大便,有一次還發現孩子拉在了褲子裡,也沒和老師說,就這麼忍到了家裡。問他為什麼不在幼兒園大便,孩子就說不想。那麼,這種情況應該怎麼做?
  • 保護孩子視力,父母必須知道的18個知識
    臺灣著名的眼科教授寫過一本關於孩子視力保護的書——《孩子可以不近視》,解釋深入淺出。這本書的第一部分講的就是「父母必須知道的34個知識」,今天挑選出18個大家平時遇到比較多的問題,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1、近視只是看東西不清楚,沒有大關係?答:錯。近視可能導致失明,不能掉以輕心。
  • 《朋友請聽好》何炅感嘆:沒主見的孩子都是這麼養成的
    讓孩子擁有自立能力,才是真正讓他受益一生的教育。那為什麼許多成年人在面對自己的選擇時依然沒有主見呢?結果發現:敢於反抗大人的孩子中,有84%長大後意志比較堅定,能夠獨立分析和判斷問題;而那些從小就習慣了聽父母話的孩子,只有26%的人後來比較優秀,其他的絕大多數都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更別說有主見了。 是什麼,讓這個差距越來越大的呢?
  • 孩子有喘息,父母要知道的10個問題
    孩子有喘息,父母要知道的10個問題 2020-11-15 2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叛逆期的孩子教育:你總是知道做不到,因為沒有在心上用力
    絕大多數家長都是為了叛逆期的孩子教育問題,每天在學習家庭教育課程或者看文章、看書籍,希望能通過自身改變成長帶來孩子叛逆厭學等問題地徹底解決。但通常孩子問題並沒有實質性的轉變,究其原因,除了理論導向是否正確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道理學了很多,但『知道做不到』。
  • 每5個孩子就有1個深受焦慮困擾,孩子的這些行為,千萬別忽略!
    很多家長都有孩子晚上不願一個人睡覺,經常找理由逃避的經歷。但你知道嗎?這其實是孩子焦慮的表現之一。研究發現:大概每五個孩子中,就有一個孩子深受焦慮困擾。如果由其發展,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長久的影響。多年後,剛升入高中的Anne又因為口音問題被同學和老師嘲笑,一度哭著上下學。因此,用Anne自己的話說,「我花了30年研究孩童焦慮,一部分原因其實是為了了解自己。」
  • 如何培養「有主見」的孩子?學會拒絕,是孩子走向成長的第一步
    開學後,班裡的女生都買了新鞋子,其中就有一個女生(小紅)穿的是小花那天看上的粉色小皮鞋。那雙鞋光彩照人,同學們紛紛問小紅在哪買的,小紅也因此交了不少新朋友,這時小花感到非常後悔,責怪為什麼自己當時沒有拒絕閨蜜的意見,堅持買下自己喜歡的鞋子。一.導致孩子沒有主見的原因有哪些?1.
  • 媽媽深夜發文懺悔:我給孩子報8個補習班,現在他成績終於倒數了
    無論家庭條件怎麼樣,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每位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開始上心孩子的教育,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父母們給孩子報了很多補習班,就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比同齡人差。有一位媽媽在深夜發了一篇長文,因為自己的行為深深地懺悔。
  • 從「訓練趴睡背後的父母育兒焦慮」談:基督徒如何應對信仰後新的...
    每一個母親,在迎接一個新的生命來到世界上的時候,都是充滿期待和幸福的,因此這位失去孩子的母親,同樣也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後果,我們同情母親失去孩子的痛苦,但是我們更要探討母親如此行為的背後原因。一味地譴責母親的行為,對母親的各種定性,既不能安慰母親的悲痛,也不能從中吸取教訓。但是我們不得不說的一點是,任何一個新手父母,都是第一次參與到一個新生命的成長,雖然經驗也許是零,但常識不能缺乏。
  • 唐嫣首談女兒「小小糖」,贊女兒有主見,怎樣培養有主見的孩子?
    她表示自己會把喜歡的東西給女兒玩,但女兒很有主見,會堅持自己的喜好,比如唐嫣喜歡Hello Kitty,但小小糖卻喜歡Minnie Mouse,此外,唐嫣說羅晉是至親的家人,還透露之前羅晉為她拍攝寫真只用了幾個小時,還大讚老公很有靈感,真是神仙愛情,羨慕不來啊。
  • 孩子成長的3個叛逆期,讓孩子把話說完,是父母最好的修養
    但在女子潑上白粉後,女子的作品瞬間震撼全場。生活中的父母,像極了視頻中的評委,很多時候,多點耐心給孩子,孩子會比你想像中優秀。有這樣的小故事:媽媽的嗓子出現了問題,做了小手術,醫生要求至少10天不能說話。放學回家後的兒子,進門就嚷嚷:「我太討厭我們的老師了,我再也不想上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