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具爭議!這部70分鐘的電影,就有8442人死去…

2021-02-19 小魔影社

金庸、斯坦·李、李詠、霍金、李敖、藍潔瑛、樹木希林……70 多位中外名人在這一年離開了我們。

死亡,一直是一個讓人忌諱的話題。

只要提到「死」這個字眼,聯想到的情緒都是悲傷、痛苦、淚水等負面因素。

然而有一部電影,卻把死亡表現得和日常生活中的吃飯、睡覺一樣平常——

片名《死於明日》

這是一個由幾個短小故事拼貼而成的一部長片。

片中故事均以真實新聞改編而成。

有人拿了一本星座預測書,開始點評各自的人生。

對於書裡的內容,有個女孩不服氣,她劃掉原有的內容,寫上自己希冀的人生。

其他女孩也跟著效仿,開始「改寫」自己的人生。

有人說:我要開園藝店。

有人說:我想成立自己的時尚品牌,目標是中國市場。

有人說:我只想有個幸福家庭,每天可以跟愛的人一起吃晚餐。

幾輪談話後,啤酒喝完了,女孩們還意猶未盡,打算再買幾瓶。

然而其中一位女孩,去樓下買啤酒時發生了意外,被大卡車撞死了...

影片沒有展示車禍的這一幕,而是採用了留白。

她們能改寫星座的運程,卻改寫不了生死。

第二天那個稍微有些狼藉的房間,保潔員嫻熟幹練地清理掉了女孩們留下的每一處痕跡…

這是影片裡最簡單的一個故事。

開頭便點題。

「一名商人在證券行睡夢中死去。」

故事沒有鋪墊,沒有對白。

午夜的證券所,依舊人來人往。

一名中年男子,坐在實時證券銀幕前,脖子後仰著。

他已經死了,五小時後,才被人發現。

而他的面前,紅紅綠綠的數字依然在不斷閃動。

只是這些數字以及其他的一切都跟這個男人無關了。

在美國漂泊多年,姐姐終於回到了家鄉。

一回來,她就要拉著弟弟給他拍照。

弟弟並不怎麼情願。

弟弟對姐姐的突然回鄉很不解。

姐姐在紐約有著很好的工作,不錯的薪水,很多的朋友…卻突然就辭職回來了?

姐姐說起此事,也語焉不詳。

「不知道,我就是想回來,大概是想家了。」

姐姐站在家裡陽臺上,看著家鄉。

依舊是熟悉的街道,熟悉的老電線桿,熟悉的人群模樣。

她有點懷念家鄉一家餐廳的生蠔,她準備拉著弟弟今晚就去吃,結果被拒絕了。

「你又不是明天就要飛回去了。」

沒想到,一語成讖,姐姐真的走了...

第二天,姐姐獨自外出時,意外發生了,家鄉一根老舊的電線桿轟然倒地,姐姐被砸中而死。

當時,她正在給電線桿旁的一隻小狗拍照。

姐姐去世後,家鄉的陽臺上,又只剩下弟弟一個人。

或許他在想:與姐姐約定的那頓生蠔,永遠都無法兌現了

某處攝影棚內,泰國知名女星  正在進行商業廣告拍攝。

突然工作人員吵鬧起來,原來他們刷到一條新聞:

泰國知名混血女星下車給摔倒的機車騎手幫忙時,被轉彎急停的汽車所撞。

遇難女星是梅的朋友,影棚裡的其他人都在你一言我一語談論著新聞,只有她默默地坐在椅子上。

她聽著那些議論,嘴裡嚼著零食,臉上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鏡頭緩緩地由遠及近,直到聽見醫院可能無法搶救的消息,她終於繃不住了,一滴眼淚從她臉上滑落下來。

長達5分鐘的長鏡頭裡,從淡定到落淚,沒有臺詞只有表情和動作的變化,這是最打動人的一刻。

而流下這滴淚後,她趕緊招呼工作人員給自己補妝。

然後馬上開始了廣告拍攝——標準的笑容,標準的姿態。

拍攝結束後,梅再度陷入了沉默。

人生百味,因為一次死亡,梅片刻得以品嘗。

妻子患上了重病,或許將不久於人世,她擔心自己去世後丈夫的生活無人照料。

丈夫是個很粗糙的人,他會忘記食物的保質期,會忘記駕照需要定期更新。

而妻子總時不時地叮囑著丈夫「沒有我,很多事你需要自己來。

這段時間,丈夫要去美國出差一周。

妻子便把這周時間,當成了丈夫的獨立生活鍛鍊。

當然,死亡是兩人經常聊的話題。

妻子總是想把這個話題變得正常,她想給丈夫打好預防針。

而丈夫經常十分牴觸,「正常人誰整天討論死亡啊?

然而誰也沒想到,這是夫妻兩人的最後一次相見。

丈夫去往美國的班機,出了事故。

妻子原以為自己肯定會死在丈夫之前,只是命運,變幻莫測。

平靜克制的畫面掩蓋不住悲傷的底色。

在片中聊起死亡時,年幼的孩子會嚎啕大哭說:我不想死

問到103歲的老人如何看待死亡,他說:

我希望自己越快死越好。

這部《死於明日》於2017年在泰國上映,曾在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展映。

豆瓣得分 7.4,IMDb 7.3。

電影由幾段毫無關聯的故事組成,看起來就像是紀錄片,這樣的題材註定了這是部小眾的電影。

那為什麼導演要這樣拍呢?

在一次採訪中,導演解釋:

講述死亡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喜劇,可以是驚悚片。

但其實死亡很日常,很平凡,甚至隨時都會發生。

影片中曾給出了一串數字:

一天死去的人數是172800人,每小時就有7200人喪生,每分鐘120人死去,每秒2人離開…

導演在屏幕的左上角,加了一個計時器,背景音是秒表聲。

當電影結束時,這世上有8442人離我們而去。

這8442個人裡,有老人,有青少年,有富人,也有窮人,有普通人,也有明星…

在死亡面前,無論年輕或老邁,富有或貧窮,光鮮或潦倒,沒人可以逃過一劫。

意外可以發生在最平常的日子,在任何人身上,任誰都難以預期。

這部《死於明日》不是勾起我們對死亡的恐懼,而是讓我們看到生活中的世事無常。

珍惜每一天與家人、愛人、朋友相處的日子。

當面臨人生終點的時候,能否做到不為之前的日子感到遺憾,這或許是導演想要表達的主題吧。

相關焦點

  • 話題禁忌,極具爭議!這部70分鐘的電影,就有8442人死去…
    金庸、斯坦·李、李詠、霍金、李敖、藍潔瑛、樹木希林……70 多位中外名人在這一年離開了我們。死亡,一直是一個讓人忌諱的話題。只要提到「死」這個字眼,聯想到的情緒都是悲傷、痛苦、淚水等負面因素。然而有一部電影,卻把死亡表現得和日常生活中的吃飯、睡覺一樣平常——《死於明日》這是一個由幾個短小故事拼貼而成的一部長片。片中故事均以真實新聞改編而成。有人拿了一本星座預測書,開始點評各自的人生。對於書裡的內容,有個女孩不服氣,她劃掉原有的內容,寫上自己希冀的人生。
  • 這部70分鐘的電影,一共死了8442人
    電影很短,僅僅70多分鐘,可質量沒有縮水,全篇主題僅有兩個字,死亡。本片靈感源於各類社會新聞,導演從中看到了生死無常,意外去世、自殺、老死等各種造成死亡的方式。電影左上角時不時會出現一個計時器,旁邊小字實時記錄著每秒全世界死亡的人數, 當你觀看完這70分鐘的電影後,會有8442人去世。沉重的鐘表聲時刻提醒著你,這部電影的分量。
  • 這部電影裡,死了8442個人.
    據說平均一天內,過世的人達到172800個,每小時7200人,每分鐘120人。而細算到每一秒,就有兩個人死去。生老病死,自然災害,突發事故...無論是哪一種死亡,都是我們無法預料和提前準備的。這樣的恐懼讓人覺得可愛,卻又那麼真實。不過在這部電影裡,導演沒有去大肆渲染死亡帶給我們生活的那種壓迫和威脅。它的存在,很是平靜。
  • 70分鐘「8442人死亡」,這件事從沒人敢提
    有這麼一部電影,講的就是死亡的前一天。不是為了賺足我們的眼淚故意渲染的無比悲情的劇情片,也不是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會怎樣的科幻片,而是一部只有70分鐘的記錄片。意外事故發生很多時,醫院都沒有通知她有鮮活的心臟可以替換,願意把心臟給一個陌生人的人太少了,而她很有可能撐不到新年。妻子其實不擔心死亡,她總說:死亡很正常,我肯定比你早死。
  • 看了這部電影,世界死去8442人
    可是,有一部泰國電影卻抓住了死亡的觸角,以最溫柔,也是最殘忍的方式,帶我們來到了死亡的前一天:《死於明日》Die Tomorrow (2017)本片導演納瓦彭·坦榮瓜塔納利,一向擅長自然透徹的哲學性電影,有著「泰國畢贛」之稱。談及「死亡」這一影片主題時,他這樣說道:「這幾年有很多認識的人因不同原因離去,啟發了我想透過電影去表達出一種死亡的日常感。所以,我想拍的日常一些,平凡一點,因為死亡隨時都會發生。」
  • 看完這部電影時,世界上已有8442個人死掉
    死亡,一直是一個讓人忌諱的話題。只要提到「死」這個字眼,聯想到的情緒都是悲傷、痛苦、淚水等負面因素。然而有一部電影,卻把死亡表現得和日常生活中的吃飯、睡覺一樣平常——《死於明日》這是一個由幾個短小故事拼貼而成的一部長片。
  • 《死於明日》| 重看這部死了8442個人的泰國電影
    如果電影真的能延長人類三倍生命,那麼他們將剝奪我們觀看電影的權利,獨享生命的漫長。慶幸的是,這種假設並不成立。事實上,電影裡死的人比戰爭還要多,在它看來&34;一個人是那麼的平常。海報泰國導演納瓦彭·坦榮瓜塔納利的《死於明日》就是這樣一部極具個人風格,關於死亡卻生機叢生的文藝片
  • 一部死了8442個人的電影,比《人間世》更狠更殘酷
    那個直面死亡的紀錄片,大家都是哭著看完的,拍攝非常直觀殘酷,而有一部泰國電影,也將鏡頭對準了死亡,而這部影片可能要比《人間世》更殘酷也更平常一點,因為這部影片瞄準的幾乎都是意外的死亡。如果明天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你會做些什麼呢?如果死亡是意外,那最後一天是什麼樣子呢?
  • 《天氣之子》是一部極具爭議的電影,爭議的關鍵也在於它的結尾
    去年11月1號新上映的《天氣之子》是新海誠最新的動漫電影,票房高達1.7億,但是口碑褒貶不一,爭議頗大,相較2016年12月上映的《你的名字》,電影畫面依舊保持高水準,每一幀畫面都美到極致,但在劇情上的安排較前作有一定的差距。
  • 這部極具AV氣質的電影,現在看來冰冷無比!
    這種劇情經常會出現在島國愛情動作片裡,但今天要安利的這部電影,雖然也是島國電影,雖然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但它卻是一部三觀正的不能再正的文藝片。《空氣人偶》導演,是枝裕和。這個導演佳作很多。然而就是在這樣的一位導演,卻在2009年時拍出了這部極具AV氣質的電影,《空氣人偶》。她(裴鬥娜飾)是一個充氣人偶,被主人花了5000多日元買回了家,但他對她並非只是在孤獨漫長的夜晚,慰藉著他空虛的心靈與肉體。
  • 10部極具震撼人心的華語電影值得細看
    可以說,作為一個中國人,大家看過的精彩華語電影一定非常多,可以涵蓋動漫、犯罪、懸疑、劇情、動作、科幻、歷史、推理、魔幻等類型。但是,相信有很多電影你看過就會忘了,而有那麼10部老電影,看過之後,你會感覺到心靈為之震顫,你卻可能沒有看過。 根據拍攝年代,按照火熱高評分程度,現推薦10部極具震撼人心地華語電影。
  • 10 部最具爭議的電影:那些坎城影史上的「冒犯者」|單讀
    坎城影史上的 10 部最具爭議影片 編譯:沈律君坎城積累了 70 多年的聲譽足以讓它不懼爭議。每當一部電影被認為不符合電影節藝術「高標準」的時候,觀眾的噓聲、起鬨和嘲笑早已成為坎城的傳統。雖然每一種爭議都有不同的論調,但是每一部真正有爭議的坎城影片都是全憑實力爭取到了自己的名氣。比如說,如果把阿託姆·伊戈揚(Atom Egoyan)那部提名金棕櫚的電影《人質》(The Captive)稱為「有爭議」的電影,就顯然是過譽了。因為從很多方面看,它都是那種會被迅速遺忘的影片。
  • 年度最具爭議的電影,根本沒有尺度!
    今年坎城影展上,這部電影舉行了首映。電影還沒放完,上百位觀眾中途退場,而後無數評論認為電影太噁心,「根本不應該拍出來」。但留下來繼續觀影的人,在電影結束後,給予了主創長達6分鐘的掌聲。 豆瓣上,電影目前評分7.
  • 《天氣之子》是一個極具爭議的電影。爭論的關鍵在於它的結束
    去年11月1日新上映的《天氣之子》是新海誠最新的動畫片電影,票房高達為1.7億。但也有不同的觀點和爭議。與2016年12月發布的《你的名字》相比,電影圖片仍處於較高水平。每一幅畫都非常漂亮,但在情節的安排上有一定的差距。
  • 韓國又拍了一部我們「忌諱」的劇集 一個極具爭議的話題
    ​今年7月,韓國又拍了一部開播了一部我們「忌諱」的劇集《痛症醫師車耀漢》沒有陰謀反轉,也沒有財閥內鬥的狗血劇情,完全聚焦於醫患之間的關係,和一個極具爭議的話題:安樂死。漢哥有自己的行醫準則,他最看重最終的目的,就是為病人減輕痛苦,對法律的約束置若罔聞。很快,他由於未經患者許可,擅自將患有癌症晚期的病人,用了安樂死,觸犯了法律,被送入監獄。
  • 《金剛川》有爭議?這部由多名大咖出演的電影將會在25號上映
    我們開門見山的來對本片背景進行講述,這部作品是非常具有爭議的,有兩個點是電影製作時間方面的爭議。是電影製作時間方面的爭議電影從拍攝到上映,僅僅3個月不到的時間內完成所有的工作,8月3號網上曝光《金剛川》開拍,可如今馬上定檔10月25日,這就意味著從拍攝、剪輯、後期製作加起來也就不到三個月時間。在極短的時間裡能否把這個戰爭故事講好,成為大家比較關心的事情。
  • 有史以來最有爭議的電影結局
    電影可以取悅一部分人,但卻不能取悅所有人,電影結尾尤其如此。好萊塢的電影歷史充滿了令人震驚的結局,這些結局讓人們感到困惑,讓影迷們瘋狂,也引發了評論家之間的激烈辯論。從幾十年前的電影到如今的大片,以下就是有史以來最具爭議的電影結局。
  • 豆瓣9.3,這部充滿爭議的華語劇讓人驚喜!
    可沒想到臺灣最近就出了這麼一部極具爭議的現實題材華語劇集,播出之後立馬就受到了豆瓣網友的追捧,「極具深度」、「直擊社會痛點」、「剝開鮮血淋漓的現實」是大部分觀眾看完後對它的評價。  該劇的編劇呂蒔媛非常厲害,兩屆金鐘最佳編劇得主(臺灣三大獎:電視類金鐘獎、電影類金馬獎、歌曲類金曲獎),她的劇本以細膩、真實、極具人文關懷而聞名。
  • 醜聞風波過後,韓國最具爭議的導演去世了
    來源:新浪娛樂金基德之死就好像一部金基德電影。這位韓國最具爭議導演,因為此前在韓國的不光彩指控,計劃移民到拉脫維亞,並打算通過在海濱城市尤爾馬拉買房的方式獲得綠卡,但是,他沒有在約定的時間出現,朋友因此去拜訪他,方知他去世的消息。
  • 比《西部世界》更精彩的科幻劇,主角反覆穿越,拯救死去的70億人
    養眼的顏值、高能的設定,酷炫的特效,讓這部劇風靡全世界。唯一讓觀眾吐槽的是劇情節奏慢、無聊,有豆瓣網友評論為證。今天雪獅子要推薦的這部美劇,是一部小眾科幻片,看過的人比較少,但看過的人都說好,它就是劇版《十二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