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斯坦·李、李詠、霍金、李敖、藍潔瑛、樹木希林……70 多位中外名人在這一年離開了我們。
死亡,一直是一個讓人忌諱的話題。
只要提到「死」這個字眼,聯想到的情緒都是悲傷、痛苦、淚水等負面因素。
然而有一部電影,卻把死亡表現得和日常生活中的吃飯、睡覺一樣平常——
片名《死於明日》
這是一個由幾個短小故事拼貼而成的一部長片。
片中故事均以真實新聞改編而成。
有人拿了一本星座預測書,開始點評各自的人生。
對於書裡的內容,有個女孩不服氣,她劃掉原有的內容,寫上自己希冀的人生。
其他女孩也跟著效仿,開始「改寫」自己的人生。
有人說:我要開園藝店。
有人說:我想成立自己的時尚品牌,目標是中國市場。
有人說:我只想有個幸福家庭,每天可以跟愛的人一起吃晚餐。
幾輪談話後,啤酒喝完了,女孩們還意猶未盡,打算再買幾瓶。
然而其中一位女孩,去樓下買啤酒時發生了意外,被大卡車撞死了...
影片沒有展示車禍的這一幕,而是採用了留白。
她們能改寫星座的運程,卻改寫不了生死。
第二天那個稍微有些狼藉的房間,保潔員嫻熟幹練地清理掉了女孩們留下的每一處痕跡…
這是影片裡最簡單的一個故事。
開頭便點題。
「一名商人在證券行睡夢中死去。」
故事沒有鋪墊,沒有對白。
午夜的證券所,依舊人來人往。
一名中年男子,坐在實時證券銀幕前,脖子後仰著。
他已經死了,五小時後,才被人發現。
而他的面前,紅紅綠綠的數字依然在不斷閃動。
只是這些數字以及其他的一切都跟這個男人無關了。
在美國漂泊多年,姐姐終於回到了家鄉。
一回來,她就要拉著弟弟給他拍照。
弟弟並不怎麼情願。
弟弟對姐姐的突然回鄉很不解。
姐姐在紐約有著很好的工作,不錯的薪水,很多的朋友…卻突然就辭職回來了?
姐姐說起此事,也語焉不詳。
「不知道,我就是想回來,大概是想家了。」
姐姐站在家裡陽臺上,看著家鄉。
依舊是熟悉的街道,熟悉的老電線桿,熟悉的人群模樣。
她有點懷念家鄉一家餐廳的生蠔,她準備拉著弟弟今晚就去吃,結果被拒絕了。
「你又不是明天就要飛回去了。」
沒想到,一語成讖,姐姐真的走了...
第二天,姐姐獨自外出時,意外發生了,家鄉一根老舊的電線桿轟然倒地,姐姐被砸中而死。
當時,她正在給電線桿旁的一隻小狗拍照。
姐姐去世後,家鄉的陽臺上,又只剩下弟弟一個人。
或許他在想:與姐姐約定的那頓生蠔,永遠都無法兌現了。
某處攝影棚內,泰國知名女星 梅 正在進行商業廣告拍攝。
突然工作人員吵鬧起來,原來他們刷到一條新聞:
泰國知名混血女星下車給摔倒的機車騎手幫忙時,被轉彎急停的汽車所撞。
遇難女星是梅的朋友,影棚裡的其他人都在你一言我一語談論著新聞,只有她默默地坐在椅子上。
她聽著那些議論,嘴裡嚼著零食,臉上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鏡頭緩緩地由遠及近,直到聽見醫院可能無法搶救的消息,她終於繃不住了,一滴眼淚從她臉上滑落下來。
長達5分鐘的長鏡頭裡,從淡定到落淚,沒有臺詞只有表情和動作的變化,這是最打動人的一刻。
而流下這滴淚後,她趕緊招呼工作人員給自己補妝。
然後馬上開始了廣告拍攝——標準的笑容,標準的姿態。
拍攝結束後,梅再度陷入了沉默。
人生百味,因為一次死亡,梅片刻得以品嘗。
妻子患上了重病,或許將不久於人世,她擔心自己去世後丈夫的生活無人照料。
丈夫是個很粗糙的人,他會忘記食物的保質期,會忘記駕照需要定期更新。
而妻子總時不時地叮囑著丈夫「沒有我,很多事你需要自己來。」
這段時間,丈夫要去美國出差一周。
妻子便把這周時間,當成了丈夫的獨立生活鍛鍊。
當然,死亡是兩人經常聊的話題。
妻子總是想把這個話題變得正常,她想給丈夫打好預防針。
而丈夫經常十分牴觸,「正常人誰整天討論死亡啊?」
然而誰也沒想到,這是夫妻兩人的最後一次相見。
丈夫去往美國的班機,出了事故。
妻子原以為自己肯定會死在丈夫之前,只是命運,變幻莫測。
平靜克制的畫面掩蓋不住悲傷的底色。
在片中聊起死亡時,年幼的孩子會嚎啕大哭說:我不想死。
問到103歲的老人如何看待死亡,他說:
我希望自己越快死越好。
這部《死於明日》於2017年在泰國上映,曾在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展映。
豆瓣得分 7.4,IMDb 7.3。
電影由幾段毫無關聯的故事組成,看起來就像是紀錄片,這樣的題材註定了這是部小眾的電影。
那為什麼導演要這樣拍呢?
在一次採訪中,導演解釋:
講述死亡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喜劇,可以是驚悚片。
但其實死亡很日常,很平凡,甚至隨時都會發生。
影片中曾給出了一串數字:
一天死去的人數是172800人,每小時就有7200人喪生,每分鐘120人死去,每秒2人離開…
導演在屏幕的左上角,加了一個計時器,背景音是秒表聲。
當電影結束時,這世上有8442人離我們而去。
這8442個人裡,有老人,有青少年,有富人,也有窮人,有普通人,也有明星…
在死亡面前,無論年輕或老邁,富有或貧窮,光鮮或潦倒,沒人可以逃過一劫。
意外可以發生在最平常的日子,在任何人身上,任誰都難以預期。
這部《死於明日》不是勾起我們對死亡的恐懼,而是讓我們看到生活中的世事無常。
珍惜每一天與家人、愛人、朋友相處的日子。
當面臨人生終點的時候,能否做到不為之前的日子感到遺憾,這或許是導演想要表達的主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