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剁椒電影(ID:duojiaodianying)
死亡,一直是我們諱莫如深的一個沉重話題。
只要提到「死」這個字眼,聯想到的情緒都是悲傷、痛苦、淚水等負面因素,但其實死亡是一件十分平靜的事。
沒有痛哭流涕,沒有聲嘶力竭。
之所以說起關於死亡的話題,是因為椒椒前幾天看到的新聞。
中國臺灣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傅達仁。
他是臺灣知名的主持人,樂觀開朗,身材高大又健美,卻在晚年時飽受胰臟癌折磨。生命最後的兩年,他積極推動安樂死合法,但沒成功。
為了不再忍受疾病的折磨, 86歲的他在家人陪同下於去年6月前往瑞典,選擇了安樂死。
死前還和家人有說有笑,他們唱完最後一首歌時,傅達仁平靜的躺在了兒子的懷裡,與世長辭。
我們沒有權利選擇如何出生,但有權利選擇如何告別。
比起躺在病床上,靠著冰冷的儀器維持著心跳儀上的數字,體面平靜的迎接死亡似乎才是對於個人聲明的尊重。
至少傅達仁從始至終都是這麼認為的,常說生死之外無大事,可我們的生死教育遠遠不夠,多數人對於生死的概念都是依靠自學。
如何出生,如何死去,這些事從來沒有誰去教我們。
相對於知識教育,生死教育和生死觀才應該是最早奠定的,這直接影響到每個人對於生命的認知。
傅達仁選擇安樂死的背後是關於生命的探討,讓人有權去選擇自己的結局,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
而亞洲國家中的泰國顯然已經走在了我們的前面,只因為這部電影:
《死於明日》
Die Tomorrow
電影很短,僅僅70多分鐘,可質量沒有縮水,全篇主題僅有兩個字,死亡。
本片靈感源於各類社會新聞,導演從中看到了生死無常,意外去世、自殺、老死等各種造成死亡的方式。
前一天還是歡聲笑語,第二天就成了陰陽兩隔。
為了加強觀眾對於死亡的認知概念,電影開頭列舉了許多死亡數據。
全世界每天會有172800人死亡,每小時死亡7200人,每秒有2人死亡。
電影左上角時不時會出現一個計時器,旁邊小字實時記錄著每秒全世界死亡的人數, 當你觀看完這70分鐘的電影後,會有8442人去世。
沉重的鐘表聲時刻提醒著你,這部電影的分量。
本片由多個小短片組成,記錄了人們對於死亡的看法和死前的生活狀態,男女老少都包含其中。
泰國某處的酒店房間內,四個大學女生正在舉行她們的狂歡派對,因為這是她們最後相聚的日子。
今晚過後她們就將迎來畢業典禮,四人喝酒聊天,說著自己的夢想。
有人想:遠離這裡,定居紐約,找到自己的新生活。
有人想:開個簡單的園藝店,親手種些稀有的植物。
有人想:去巴黎進修行銷專業,然後成立自己的時尚品牌,目標市場是中國。
有人想:擁有一個幸福家庭,每天能和家人、愛人一起吃著簡單的晚餐。
四人越聊越嗨,酒越喝越多,漸漸地冰箱空了。
其中一人準備到樓下去買酒,但是卻沒有再回來。
2017年5月24日,深夜2點15分,21歲女學生在商店買東西時被突然衝進來的卡車所撞,當場死亡。
房間狀態定格在了那一夜,茶几上的空啤酒罐和零食殘渣,隨手扔在沙發上的星座預測報紙,和雜亂無章的枕頭、床單。
另一邊,悶熱灰暗的天氣裡,一對姐弟正站在自家的天台上。
姐姐離家8年,一次都沒回來過。這次回家是想定居泰國,不再出去了。
姐姐很喜歡拍照,她想給弟弟拍張照片,可弟弟卻滿臉的不耐煩,始終耷拉個臉。
兩人聊著國外國內的瑣事,看著沒有變化的老家,姐姐突然想起來曾經愛吃的那家餐廳。
問起弟弟,餐廳竟然還在,便讓弟弟帶她去吃炸生蠔。
弟弟推脫說:今天人太多,明天再去。
姐姐只好作罷,可是炸生蠔卻再也吃不到了。
2013年8月6日,姐姐被倒塌的電線桿砸中身亡,死前她正在路邊給一隻小狗拍照。
第二天,陽光明媚。
天台還在,餐廳還在,弟弟也還在,只有姐姐不在了。
弟弟獨自坐在天台上抽著煙,他後悔沒有對姐姐說一聲「我愛你」。
某處攝影棚內,正在進行商業廣告拍攝。
突然工作人員吵鬧起來,原來他們刷到一條新聞:
泰國知名混血女星下車給摔倒的機車騎手幫忙時,被轉彎急停的汽車所撞。
遇難女星是這次廣告代言明星的朋友,影棚裡的其他人都在你一言我一語談論著新聞,只有她默默地坐在椅子上。
鏡頭視角始終聚焦在她的身上,她只是一口一口的吃著餅乾,喝著桌上的水。
直到聽見醫院可能無法搶救的消息,她終於繃不住了,落下了眼淚。
長達5分鐘的長鏡頭裡,從淡定到落淚,沒有臺詞只有表情和動作的變化,這也是最打動我的一刻。
平靜克制的畫面卻掩蓋不住悲傷的底色。
在片中聊起死亡,年幼的孩子會嚎啕大哭說:我不想死。
少年則說:我不想知道何時死去,因為會很難過。
問到103歲的老人如何看待死亡,他說:
我希望自己越快死越好,我不怕死。
死亡是好是壞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人生是好是壞。
《死於明日》不是勾起我們對死亡的恐懼,而是讓我們看到生活中的世事無常,珍惜每一天與家人、愛人、朋友相處的日子。
當面臨人生終點的時候,能否做到不為之前的日子感到遺憾。
坦然迎接死亡,這才是我們應該有的生死觀。
關於死亡的電影,日本有《入殮師》、韓國有《與神同行》、美國有《尋夢環遊記》,現在泰國也有了屬於自己的《死於明日》。
這些電影對於死亡的討論能夠讓觀眾產生正確的認知,不會對於生死感到惶恐不安。
生與死相對,全世界每天都有人死亡,同樣也有新生命誕生。
了解生死的狀態,從而敬畏生命。
國內關於此類的電影,椒椒倒是想到了張藝謀的《活著》,只是這已經是25年前的電影並且還曾被禁播過。
關於生死,我們總是刻意避開,但是不去碰觸就會一直對其知之甚少。
免責聲明:愛在新起點所載文章,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問題,請後臺與我們聯繫(微信ID:lovenextle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