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禁忌,極具爭議!這部70分鐘的電影,就有8442人死去…

2021-02-19 當貝影視

過去的 2018 年是略帶沉重的一年。

金庸、斯坦·李、李詠、霍金、李敖、藍潔瑛、樹木希林……70 多位中外名人在這一年離開了我們。

死亡,一直是一個讓人忌諱的話題。

只要提到「死」這個字眼,聯想到的情緒都是悲傷、痛苦、淚水等負面因素。

然而有一部電影,卻把死亡表現得和日常生活中的吃飯、睡覺一樣平常——

《死於明日》

這是一個由幾個短小故事拼貼而成的一部長片。

片中故事均以真實新聞改編而成。

有人拿了一本星座預測書,開始點評各自的人生。

對於書裡的內容,有個女孩不服氣,她劃掉原有的內容,寫上自己希冀的人生。

其他女孩也跟著效仿,開始「改寫」自己的人生。

有人說:我要開園藝店。

有人說:我想成立自己的時尚品牌,目標是中國市場。

有人說:我只想有個幸福家庭,每天可以跟愛的人一起吃晚餐。

幾輪談話後,啤酒喝完了,女孩們還意猶未盡,打算再買幾瓶。

然而其中一位女孩,去樓下買啤酒時發生了意外,被大卡車撞死了...

影片沒有展示車禍的這一幕,而是採用了留白。

她們能改寫星座的運程,卻改寫不了生死。

第二天那個稍微有些狼藉的房間,保潔員嫻熟幹練地清理掉了女孩們留下的每一處痕跡…

這是影片裡最簡單的一個故事。

開頭便點題。

「一名商人在證券行睡夢中死去。

故事沒有鋪墊,沒有對白。

午夜的證券所,依舊人來人往。

一名中年男子,坐在實時證券銀幕前,脖子後仰著。

他已經死了,五小時後,才被人發現。

而他的面前,紅紅綠綠的數字依然在不斷閃動。

只是這些數字以及其他的一切都跟這個男人無關了。

在美國漂泊多年,姐姐終於回到了家鄉。

一回來,她就要拉著弟弟給他拍照。

弟弟並不怎麼情願。

弟弟對姐姐的突然回鄉很不解。

姐姐在紐約有著很好的工作,不錯的薪水,很多的朋友…卻突然就辭職回來了?

姐姐說起此事,也語焉不詳。

「不知道,我就是想回來,大概是想家了。

姐姐站在家裡陽臺上,看著家鄉。

依舊是熟悉的街道,熟悉的老電線桿,熟悉的人群模樣。

她有點懷念家鄉一家餐廳的生蠔,她準備拉著弟弟今晚就去吃,結果被拒絕了。

「你又不是明天就要飛回去了。」

沒想到,一語成讖,姐姐真的走了...

第二天,姐姐獨自外出時,意外發生了,家鄉一根老舊的電線桿轟然倒地,姐姐被砸中而死。

當時,她正在給電線桿旁的一隻小狗拍照。

姐姐去世後,家鄉的陽臺上,又只剩下弟弟一個人。

或許他在想:與姐姐約定的那頓生蠔,永遠都無法兌現了。

某處攝影棚內,泰國知名女星 正在進行商業廣告拍攝。

突然工作人員吵鬧起來,原來他們刷到一條新聞:

泰國知名混血女星下車給摔倒的機車騎手幫忙時,被轉彎急停的汽車所撞。

遇難女星是梅的朋友,影棚裡的其他人都在你一言我一語談論著新聞,只有她默默地坐在椅子上。

她聽著那些議論,嘴裡嚼著零食,臉上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鏡頭緩緩地由遠及近,直到聽見醫院可能無法搶救的消息,她終於繃不住了,一滴眼淚從她臉上滑落下來。

長達5分鐘的長鏡頭裡,從淡定到落淚,沒有臺詞只有表情和動作的變化,這是最打動人的一刻。

而流下這滴淚後,她趕緊招呼工作人員給自己補妝。

然後馬上開始了廣告拍攝——標準的笑容,標準的姿態。

拍攝結束後,梅再度陷入了沉默。

人生百味,因為一次死亡,梅片刻得以品嘗。

妻子患上了重病,或許將不久於人世,她擔心自己去世後丈夫的生活無人照料。

丈夫是個很粗糙的人,他會忘記食物的保質期,會忘記駕照需要定期更新。

而妻子總時不時地叮囑著丈夫「沒有我,很多事你需要自己來。

這段時間,丈夫要去美國出差一周。

妻子便把這周時間,當成了丈夫的獨立生活鍛鍊。

當然,死亡是兩人經常聊的話題。

妻子總是想把這個話題變得正常,她想給丈夫打好預防針。

而丈夫經常十分牴觸,「正常人誰整天討論死亡啊?

然而誰也沒想到,這是夫妻兩人的最後一次相見。

丈夫去往美國的班機,出了事故。

妻子原以為自己肯定會死在丈夫之前,只是命運,變幻莫測。

平靜克制的畫面掩蓋不住悲傷的底色。

在片中聊起死亡時,年幼的孩子會嚎啕大哭說:我不想死。

問到103歲的老人如何看待死亡,他說:

我希望自己越快死越好。

這部《死於明日》於2017年在泰國上映,曾在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展映。

豆瓣得分7.4,IMDb7.3

電影由幾段毫無關聯的故事組成,看起來就像是紀錄片,這樣的題材註定了這是部小眾的電影。

那為什麼導演要這樣拍呢?

在一次採訪中,導演解釋:講述死亡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喜劇,可以是驚悚片。但其實死亡很日常,很平凡,甚至隨時都會發生。

影片中曾給出了一串數字:一天死去的人數是172800人,每小時就有7200人喪生,每分鐘120人死去,每秒2人離開…

導演在屏幕的左上角,加了一個計時器,背景音是秒表聲,當電影結束時,這世上有8442人離我們而去。

這8442個人裡,有老人,有青少年,有富人,也有窮人,有普通人,也有明星…

在死亡面前,無論年輕或老邁,富有或貧窮,光鮮或潦倒,沒人可以逃過一劫。

意外可以發生在最平常的日子,在任何人身上,任誰都難以預期。

這部《死於明日》不是勾起我們對死亡的恐懼,而是讓我們看到生活中的世事無常,珍惜每一天與家人、愛人、朋友相處的日子。

當面臨人生終點的時候,能否做到不為之前的日子感到遺憾,這或許是導演想要表達的主題吧。

智能電視用當貝市場下載當貝影視,看片追劇兩不誤。
更多熱播影視劇還請關注當貝影視微博、微信:ysksou!

相關焦點

  • 極具爭議!這部70分鐘的電影,就有8442人死去…
    金庸、斯坦·李、李詠、霍金、李敖、藍潔瑛、樹木希林……70 多位中外名人在這一年離開了我們。死亡,一直是一個讓人忌諱的話題。只要提到「死」這個字眼,聯想到的情緒都是悲傷、痛苦、淚水等負面因素。然而有一部電影,卻把死亡表現得和日常生活中的吃飯、睡覺一樣平常——片名《死於明日》這是一個由幾個短小故事拼貼而成的一部長片。片中故事均以真實新聞改編而成。有人拿了一本星座預測書,開始點評各自的人生。對於書裡的內容,有個女孩不服氣,她劃掉原有的內容,寫上自己希冀的人生。
  • 這部70分鐘的電影,一共死了8442人
    之所以說起關於死亡的話題,是因為椒椒前幾天看到的新聞。中國臺灣第一個選擇安樂死的人,傅達仁。電影左上角時不時會出現一個計時器,旁邊小字實時記錄著每秒全世界死亡的人數, 當你觀看完這70分鐘的電影後,會有8442人去世。沉重的鐘表聲時刻提醒著你,這部電影的分量。
  • 70分鐘「8442人死亡」,這件事從沒人敢提
    7分21秒,8442人死亡。死亡,好像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禁忌話題。就算知道每天都會有人死亡,卻沒有人敢真正直面它。除了最近新聞中出現的這位老人。他是臺灣著名體育主播傅達仁,由於晚年罹患胰腺癌,痛苦不堪,最終於2018年6月7日在瑞士選擇安樂死。
  • 這部電影裡,死了8442個人.
    為防止以後看不到我們:請務必點擊上方藍字【電影天堂】→右上角菜單【···】→設為星標★ 電影天堂  2019 VOL.048  本文由電影天堂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 關於「生死」,對我們來說,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
  • 看了這部電影,世界死去8442人
    可是,有一部泰國電影卻抓住了死亡的觸角,以最溫柔,也是最殘忍的方式,帶我們來到了死亡的前一天:《死於明日》Die Tomorrow (2017)本片導演納瓦彭·坦榮瓜塔納利,一向擅長自然透徹的哲學性電影,有著「泰國畢贛」之稱。談及「死亡」這一影片主題時,他這樣說道:「這幾年有很多認識的人因不同原因離去,啟發了我想透過電影去表達出一種死亡的日常感。所以,我想拍的日常一些,平凡一點,因為死亡隨時都會發生。」
  • 看完這部電影時,世界上已有8442個人死掉
    死亡,一直是一個讓人忌諱的話題。只要提到「死」這個字眼,聯想到的情緒都是悲傷、痛苦、淚水等負面因素。然而有一部電影,卻把死亡表現得和日常生活中的吃飯、睡覺一樣平常——《死於明日》這是一個由幾個短小故事拼貼而成的一部長片。
  • 韓國又拍了一部我們「忌諱」的劇集 一個極具爭議的話題
    ​今年7月,韓國又拍了一部開播了一部我們「忌諱」的劇集《痛症醫師車耀漢》沒有陰謀反轉,也沒有財閥內鬥的狗血劇情,完全聚焦於醫患之間的關係,和一個極具爭議的話題:安樂死。漢哥有自己的行醫準則,他最看重最終的目的,就是為病人減輕痛苦,對法律的約束置若罔聞。很快,他由於未經患者許可,擅自將患有癌症晚期的病人,用了安樂死,觸犯了法律,被送入監獄。
  • 一部死了8442個人的電影,比《人間世》更狠更殘酷
    那個直面死亡的紀錄片,大家都是哭著看完的,拍攝非常直觀殘酷,而有一部泰國電影,也將鏡頭對準了死亡,而這部影片可能要比《人間世》更殘酷也更平常一點,因為這部影片瞄準的幾乎都是意外的死亡。如果明天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你會做些什麼呢?如果死亡是意外,那最後一天是什麼樣子呢?
  • 《死於明日》| 重看這部死了8442個人的泰國電影
    如果電影真的能延長人類三倍生命,那麼他們將剝奪我們觀看電影的權利,獨享生命的漫長。慶幸的是,這種假設並不成立。事實上,電影裡死的人比戰爭還要多,在它看來&34;一個人是那麼的平常。海報泰國導演納瓦彭·坦榮瓜塔納利的《死於明日》就是這樣一部極具個人風格,關於死亡卻生機叢生的文藝片
  • 《誰是被害者》:這部挑戰禁忌話題的臺劇,好看又有深度!
    這部劇一經播出,就被貼上了「大尺度」、「無碼」、「超強卡司」、「燒腦劇情」、「針砭時事」、「挑戰禁忌」等等標籤,我覺得這些簡單的詞彙,是無法傳達出這部劇好在哪裡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看網友是怎麼評價的:網飛出品質量不會差,再加上禁慾系的張孝全啊啊,年輕時簡直就是天菜。
  • 《天氣之子》是一部極具爭議的電影,爭議的關鍵也在於它的結尾
    去年11月1號新上映的《天氣之子》是新海誠最新的動漫電影,票房高達1.7億,但是口碑褒貶不一,爭議頗大,相較2016年12月上映的《你的名字》,電影畫面依舊保持高水準,每一幀畫面都美到極致,但在劇情上的安排較前作有一定的差距。
  • 巴西最具爭議的同志電影-《兄弟情人》
    同時也是一部挑戰禁忌之愛且配樂與拍攝手法又極為甜美的作品。本片為巴西最具爭議的同志電影。經過人事物的變遷,弗朗西斯科和託馬斯終於成為愛侶。然而託馬斯需要為奧運賽事遠赴俄國泳訓三年。血濃於水的兩人是否禁得起分離的考驗?   本片為巴西最具爭議的同志電影。
  • 這部極具AV氣質的電影,現在看來冰冷無比!
    這種劇情經常會出現在島國愛情動作片裡,但今天要安利的這部電影,雖然也是島國電影,雖然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但它卻是一部三觀正的不能再正的文藝片。《空氣人偶》導演,是枝裕和。這個導演佳作很多。然而就是在這樣的一位導演,卻在2009年時拍出了這部極具AV氣質的電影,《空氣人偶》。她(裴鬥娜飾)是一個充氣人偶,被主人花了5000多日元買回了家,但他對她並非只是在孤獨漫長的夜晚,慰藉著他空虛的心靈與肉體。
  • 10 部最具爭議的電影:那些坎城影史上的「冒犯者」|單讀
    坎城影史上的 10 部最具爭議影片 編譯:沈律君坎城積累了 70 多年的聲譽足以讓它不懼爭議。 而無論我們是在談論的是那些偉大或否卻因「挑戰底線」而引起醜聞的作品,還是那些在整個電影節期間都主導著人們的話題,並且讓評論家們困惑無比的大導名片,「坎城爭議影片」這個標籤看上去都足夠令人著迷。 所以,這裡列出了十部坎城最具爭議的電影。
  • 最受爭議的禁忌影片《惡魔纏身》,女主真刀實槍上陣
    本片之所以引起巨大爭論、備受爭議,除了這裡有極其激烈的政治性之外,女主角在片中毫無保留的場面在當年更引起了軒然大波。其實朱莉婭本人,就是一個變化無常,還有些神經質,精神上總是感到壓抑的人,她與未婚夫賈科摩的愛情更像是一種挑戰,沒有甜蜜,更多的是痛苦或者忍受。而昂德勒亞的到來則使她有完全不同的正常感和幸福感。
  • 10部極具震撼人心的華語電影值得細看
    可以說,作為一個中國人,大家看過的精彩華語電影一定非常多,可以涵蓋動漫、犯罪、懸疑、劇情、動作、科幻、歷史、推理、魔幻等類型。但是,相信有很多電影你看過就會忘了,而有那麼10部老電影,看過之後,你會感覺到心靈為之震顫,你卻可能沒有看過。 根據拍攝年代,按照火熱高評分程度,現推薦10部極具震撼人心地華語電影。
  • 《秘密愛》曝特別版海報 曖昧場景詮釋禁忌之戀
    《秘密愛》曝特別版海報 曖昧場景詮釋禁忌之戀 時間:2010.03.09 來源:電影網 作者:編譯/Ben 分享到:
  • 安家:最具爭議話題來了,家暴蔡紅花和報恩老油條,只有一種結局
    最具爭議話題來了,家暴蔡紅花和報恩老油條,結局只有一種!《安家》這部劇自開播以來,就以非常現實的生活案例和接地氣的劇情,吸引了大批觀眾的喜愛。在劇中,除了房似錦的身世和徐文昌的感情生活,引發了觀眾激烈的討論外。而且就在靜宜門店所經手的每一起房產交易,也都極具爭議性和矛盾。因此這也是該劇話題量高居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 年度最具爭議的電影,根本沒有尺度!
    今年坎城影展上,這部電影舉行了首映。電影還沒放完,上百位觀眾中途退場,而後無數評論認為電影太噁心,「根本不應該拍出來」。但留下來繼續觀影的人,在電影結束後,給予了主創長達6分鐘的掌聲。 豆瓣上,電影目前評分7.
  •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年度最高評分,直面禁忌話題
    墮胎,早已不是一個禁忌詞彙。在社會的發展變化中,變成了一個極具爭議的社會性話題。人們圍繞身體部位的討論,熱火朝天,可誰又真正關心過墮胎者的真實生活。《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便將鏡頭對準了這一類人群,讓國產片拍不好的題材,有了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