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全球爆紅,這樣的中國文化輸出可以有!

2021-03-03 得中太學文化

李子柒曾被央視點讚!😮

到底是憑藉什麼讓她收穫了央視:「從今天起,像李子柒一樣熱愛生活,活出中國人的精彩和自信。」這樣的高度評價呢?小鐵終於忍不住要和大家聊聊這個寶藏博主了!

在央視這篇熱評裡,把李子柒比作余光中

詩人余光中把自己熾熱的思鄉愛國之情寫成「鄉愁四韻」,將「長江水」、「海棠紅」、「雪花白」、「臘梅香」四組意象有機地組織在一起。給我一瓢長江水,給我一張海棠紅,給我一片雪花白,給我一朵臘梅香,用近乎白描的寫實,寫出鄉愁的滋味、鄉愁的燒痛、鄉愁的等待、鄉土的芬芳。李子柒雖年紀輕輕,又何嘗不是這樣?做菜、釀酒、造紙、納布鞋、做漢妝、編籃子、砌爐灶、蓋涼亭,哪一個不是不加修飾的寫實?對家鄉的愛,對文化的愛,都在一幀一幀的畫面裡。

李子柒是一個看起來溫婉、柔弱的女孩,可幹起活來,無論是劈柴做木工還是殺雞宰魚,都嫻熟利索。

尋常的美食博主大概就是在廚房的畫面裡介紹完食材後開始做菜烹飪。可她的視頻一點開,就像打開了田園生活的大門:她在稻田裡插秧,山裡挖松茸,荷塘裡挖藕採蓮,在森林裡撿毛慄子打核桃,在田地裡收穫大豆、紫薯和花生.

近期讓李子柒頻上熱搜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她在國外某視頻網站上爆紅,可以說收穫了大批的外國粉絲。首先讓我們來看一看一些國外網友對李子柒的關注和評價(這大概是2019年最有意思的畫面之一)。

@corazon cestona:她是我最喜歡的博主,她是一個大廚、藝術家、園藝家,我希望他們能加上英文字幕,我太想知道她在說什麼了。

@Jasmin Thomas:我希望她奶奶能長生不老,一直一直活下去,在那個童話世界裡。

還有網友說:只有在看她的時候,我絕對不會跳掉廣告,因為我希望她能賺到那個錢。這簡直像是在看國家地理+迪士尼+廚神當道!

可以說,作為一位中國傳統美食博主,在評論中,大家毫不吝嗇對李子柒的喜愛和對她展現的中國生活嚮往。大家來自不同的國家,用不同的語言,誇讚著她,誇讚中國生活和文化,大家看到了她對生活的愛,這種愛是沒有國界的。

李子柒究竟有多受歡迎呢?截至2019年12月5日,李子柒在某境外視頻平臺上的粉絲數是735萬,而且這個數字還在飛速增長中。

735萬是什麼概念 ?這麼比較一下吧,CNN,美國影響力最大媒體之一,可能也是全球影響力最大媒體之一,在該視頻平臺上只有792萬粉絲。

李子柒達到735萬粉絲只發了104個視頻,而cnn卻發了14萬條視頻。而且,李子柒幾乎每一個視頻,播放量都在500萬以上。😎

如果關注過李子柒應該知道,她所有的視頻都以中國傳統美食文化為主線,圍繞農家生活的衣食住行展開,她拍攝的時間跨度會拉得非常大,更接近本質。

做黃豆醬油,她會從清明時節播種開始,到黃豆的儲存,再到制醬,滴濾,提純,熬煮等步驟,才最終完成了手工醬油的製作。

做蘭州拉麵,她會特意和拉麵師傅學習,反覆練習直到自己也能拉出均勻的二細,為觀眾展現整個做拉麵的過程。

比如視頻中,烹飪松茸的過程,是從搭爐子開始的,這和尋常的美食博主也太不一樣了。

撘完灶子開始做飯了嗎?請記住,她不是尋常的美食博主!上山挖松茸去了!

做菜品質毫不含糊,松茸酒、松茸土雞湯、炭烤松茸,仿佛隔著屏幕也能品味到香噴噴的松茸。

在視頻中,她看起來無所不能,樣樣親力親為,不論製作食物,還是田園採摘,她可以牽著牛耕地,也可以在田野間收穫。

她4月會釀枇杷酒,5月又能釀出櫻桃酒,7月做出七巧餅,8月做蘇式鮮肉月餅

央視熱評裡寫道:她做出了家鄉的味道,做出了愛的味道。因此,我說李子柒就是「料理鼠王」。

電影《美食總動員》最打動人的一個鏡頭就是,尖酸刻薄的評論家在吃到小老鼠給他做的普羅旺斯蔬菜時,手上的勺子掉到了地上,時間仿佛在那一刻停止了。鏡頭一轉,是小時候的某一天,他玩得滿頭大汗,肚子餓得咕咕叫地回到家,媽媽溫柔地摸他的頭,端給他一盤食物,對他說,餓了吧,吃吧。那就是普羅旺斯蔬菜,媽媽的味道。

我們每個人都吃過很多好吃的東西,但任何一種美味的食物都無法替代的,就是媽媽的味道,家的味道,家鄉的味道。李子柒的短視頻將這種感受用最直白的鏡頭展露無遺:釀醬油、蒸窩頭、曬粉條、吊柿餅。每個鏡頭都那麼細緻、親切。

李子柒的選題中不少也包含著中國傳統文化,比如關於筆墨紙硯的視頻,從2017年秋天拍到2019年的春天,記錄了自己製作文房四寶的過程。

在李子柒的筆墨紙硯視頻下,外國網友說:「她在重新向全世界介紹被我們忘記的那些中國文化、藝術和智慧。」

還有人說:「她正在告訴我們一個我們不了解的中國。」

外國網友眼中充滿古典美感的中式桃源,亦是大多數人無法抵擋的「詩和遠方」,當鄉村生活搭配城市審美,爭議也就不請自來。有人質疑她離現實生活太遠,所謂桃源生活,不過幾番擺拍;有的人認為她的視頻展現不出良好的中國文化,不該成為對外文化輸出的英雄;還有人,認為她背後有團隊操盤炒作,李子柒,只是一個包裝出來的網紅。

而小鐵認為,輿論不必上綱上線,也不需給她強加標籤,李子柒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女孩,用精緻的作品,展現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有什麼錯呢?

小鐵搜多了很多關於李子柒的評論留言,發現大部分網友還是非常支持李子柒的:

再者,網友們對李子柒背後有團隊操作這件事並不在意,認為作品如此美好,即使背後有人操持,那也是高品質的團隊。

對此,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指出:

李子柒已經用粉絲和流量證明了自己的成功,但究竟是不是要搶佔「文化輸出」的名頭,目前來看,更多是公眾討論中賦予的意涵。

確實,當李子柒的一個視頻隨隨便便就在油管上獲得幾百上千萬的點擊率的時候,我們不需要談什麼文化輸出,太多的人在她的視頻裡得到了安慰和快樂,這就是文化自身的力量。

中華文化是一條澎湃向前的大河,不同的河段都有著豐富內涵和不同面向,既有五千年文明累積出的肥沃土壤,也有現代化發展帶來的日新月異變化。把這樣一個博大精深而複雜多樣的中國故事講好,並不容易,需要尊重傳播規律、用符合現代人接受的方式進行。

李子柒的視頻,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她只是默默地在那裡幹著農活,偶爾地跟奶奶說幾句四川方言,但全世界各地的人,卻開始了解「有趣好看」的中國傳統文化,並紛紛誇讚中國人的勤奮、聰慧,進而開始喜歡中國人,喜歡這個國家。

每一個「李子柒」不需要很宏大,只要能夠反映一個小的中國特色,就能夠在未來的某一天共同將多元的中國推向世界。

很多人喜歡李子柒都是單純的喜歡她展現出來的美好生活,喜歡她對待生活的態度,讓人覺得生活,真的很美好。

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是在過日子,而她是在真正的經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在詮釋美好的田園生活

29歲,種田做飯,粉絲超7000萬,年收入過億元。

當我們談論李子柒時,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

喜歡她的人,視她為「網紅農民」。有沒有鏡頭,她都在那裡,用心打磨三餐,美好地過著四季。

看視頻的網友們,各有各的不同。有人說,自己喜歡中午在茶水間,吃著外賣看她的視頻,至少有點念想;有人說,自己是晚上睡之前觀看,能做個好夢;也有人說,自己會在休息時間拉上老婆一起看視頻,他們的夢想就是退休後一起回農村老家。

不喜歡她的人,則視她為「農民網紅」,認為她是網紅,農民只是附加的身份。他們列出了許多的理由,比如真正的農村不是這樣的,比如生火做飯怎麼可能還保持那麼乾淨的臉龐,比如她在房間有一排可選的衣服和袍子,隨手一披都像是模特而不是農民。

對於這些,李子柒說:「不見得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能理解到你。」

2019年,不論是「農民網紅」還是「網紅農民」,李子柒都已經成了這個時代的一個符號。

所以說,無妨文化輸出與否,單取這份感受幸福的覺悟,以滿溢的愛心與不竭的興致面對世界,縱然日復一日地操持生活中的瑣事,仍不以為煩,反而津津有味地享受其中的樂趣和意義,就足夠令人神為之迷,心為之往了。

註:本文來自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問題請聯繫本公眾號,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

若對本文有疑問或欲求甚解的讀者朋友可移步微信群交流學習。掃描下方二維碼,加「清陽」微信,備註「入群」——黃帝內經核心養生大本營群「即可。非此勿擾。

長按二維碼添加」清陽「微信

進群討論,研修學習,共修共進

                                 

本平臺宗旨是立足中國哲學源流,吸收人類文明成果,推究人天之際,從整體到微觀,從理論到實踐相互照應,知行辯證的開放性、系統性學術系統。回歸中國人的本源,東方哲學智慧之源,指引眾位朋友們同修實證,讓有緣人「生得有道,往生有尊,活得自在」,為大家提供健康、修行、養性、食醫、兩性等實用知識普及,東方傳統智慧傳承。

守護自己!守護家人!廣種福田!感恩每一位讀者🙏🙏🙏

相關焦點

  • 外網爆紅的李子柒怎麼就不是文化輸出了?
    ,是個視頻博主,她所有的視頻都是這樣,以中國傳統美食文化為主線,圍繞中國農家的衣食住行展開,但和其他「美食博主」不一樣的是,她拍攝的時間跨度會拉得非常大,更接近本質。而CNN,就差得多了:作為對比的,我們還可以看到BBC:FOX:NBC:甚至號稱youtube第一大網紅的pewdipie,他每個視頻的播放量,也和李子柒相差無幾:看到這,你可能會不屑一顧,會覺得這只不過是因為中國人多,在外網關注李子柒的應該大多數都是中國人。
  • 央視報導 海外爆紅!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輸出?揭秘她背後的故事...
    李子柒最早火於兩三年前,在享受爆紅之後的流量加持之外,也不得不直面那些隨之而來好奇與質疑。曾有網友質疑,說她的視頻並非自己拍攝,而是靠著背後的專業團隊;好奇她為何「無所不能」。而這種展示,恰恰可以幫助西方普通人,從他們媒體對中國的抹黑中清醒過來,認識到中國不是洪水猛獸,中國人有著高潔的文化和淵源流長的歷史,甚至可以吸引外國人來中國旅遊,學習中國文化。在李子柒打造個人品牌的道路上,2017年是個關鍵的年份。那一年,在一片質疑和詆毀聲中,她決定暫停更新。兩個多月後,她成立了四川子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持有49%的股份,另外那51%的股份被杭州一家名為微念科技的公司所擁有。
  • 從李子柒到阿木爺爺,從杜甫到雪花飄飄……中國文化正在輸出
    去年12月,關於「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輸出」的話題在各大平臺引發的熱議。作為Youtube首位粉絲破千萬的中文視頻博主,李子柒用獨特的田園美食視頻徵服了老外。 前段時間,《一剪梅》在經過短視頻創作改編後,也突然在國外爆紅,在Spotify芬蘭、瑞典、挪威榜上名列前三。一句自帶bgm的歌詞「雪花飄飄,北風蕭蕭」成為了海外社交平臺的瘋轉元素。
  • 歌曲《一剪梅》歐美爆紅:「漂洋過海」的文化輸出,不是偶然
    《一剪梅》的爆紅,也算是一種「另類」的文化輸出,「雪花飄飄,北風蕭蕭,」這兩句只有八個字的歌詞,對仗押韻且朗朗上口,滿滿的中國風味,這是漢字和我們傳統文化的絕美搭配!「雪花飄飄,北風蕭蕭。」「雪」字從低音的「6」急升至高音的「6,」這樣急升急降的樂句,費玉清老師也完美駕馭。
  • 李子柒怎麼就不是文化輸出了?
    這個女孩叫李子柒,是個視頻博主,她所有的視頻都是這樣,以中國傳統美食文化為主線,圍繞中國農家的衣食住行展開,但和其他「美食博主」不一樣的是,她拍攝的時間跨度會拉得非常大,更接近本質。比如一般人拍做醬油的菜,會從我「我們已經有醬油了」拍起,而李子柒拍做醬油的菜,會從「我們如何種出黃豆拍起」。
  • 油管「中國公主」李子柒:文化輸出的急先鋒,卻差點毀於鍵盤俠
    雖然美國不像咱們有央視大哥大,但CNN的新聞一向以反應迅速評論犀利著稱,在美國國內和全球媒體圈影響力都數一數二,目前全球訂閱者也只不過794萬她現在的身份是個徹徹底底的網紅。她賺錢是真,是否賣情懷收割韭菜,這個更多的是她背後的公司的操作;可她這個IP,現在在海外是實打實的文化輸出,是不可小覷的軟實力。文化輸出有時候不能「硬碰硬」:咱們燒錢砸出來的《紅海行動》《戰狼》,在國外的影響力,可遠不及《舌尖上的中國》
  • 李子柒爆紅海內外,外國人驚呼「這才是我們不了解的中國!」
    近日,一個叫「李子柒」的姑娘爆紅海內外。
  • 從阿木爺爺到雪花飄飄……中國文化正在輸出
    在文化輸出方面,不得不提李子柒。去年12月,關於「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輸出」的話題在各大平臺引發的熱議。作為Youtube首位粉絲破千萬的中文視頻博主,李子柒用獨特的田園美食視頻徵服了老外。前段時間,《一剪梅》在經過短視頻創作改編後,也突然在國外爆紅,在Spotify芬蘭、瑞典、挪威榜上名列前三。
  • 李子柒海外爆火提醒我們:文化傳播可以從「 種子 」 開始
    ,她所有的視頻都是這樣,以中國傳統美食文化為主線,圍繞中國農家的衣食住行展開,但和其他「美食博主」不一樣的是,她拍攝的時間跨度會拉得非常大,更接近本質。就有很多人在下面回覆說李子柒把中國落後的一面展示給了外國人,中國人明明不這樣生活,她這樣是中國人的罪人。
  • 中國特色淫紋也能文化輸出?
    圖片到了,那個聲音他就自然而然的出現在了耳邊,一遍又一遍,不絕於耳,似乎哪裡有問題,似乎也沒什麼問題。一個老外眼睛瞪得像銅鈴,用極其誇張的語氣高呼愛國口號,然後在網站上爆火也是這樣,哪裡不對,但似乎又沒什麼問題。在半年以前,伏拉夫的廣告就已經上升到三萬一條了,別人要來賺國人的錢,這幾年國家總在提倡搞文化輸出,伏拉夫用愛國文化搞一波反向輸出,也沒什麼問題。
  • 《一剪梅》海外爆紅,網紅李子柒又贏了
    ins上傳了自己在雪天裡演唱《一剪梅》的視頻,沒想到爆紅海外,在國際版抖音上引起了一波模仿熱潮。因為生活環境、創作背景以及對文化的理解不同,國外歌曲所描述的中國元素有的生動形象,有的讓人忍俊不禁,有的情感豐富,有的讓人潸然淚下。文化輸出的魅力就在於此,它讓我們的中國風不再是「孤芳自賞」,而是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因此,《一剪梅》海外爆紅,其實不算偶然,而是必然。
  • 沒有李子柒的價值輸出,就請你勤快點乖乖賣藥
    鑑於李子柒如此有代表性以及學習象徵性,接下來我會用1/2的篇幅介紹李子柒這個火遍全球的現象級美食視頻博主網紅,1/2的篇幅以網紅胃藥達喜作為案例說明:醫藥行業不論是個人還是藥企,沒有李子柒的價值輸出能力,最好的方法就只能是勤快一點好好賣藥 。
  • 李子柒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 | 深度解析
    一、Key Data 關鍵數據1.李子柒的關鍵數據2019年12月6日,有關「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輸出」上了微博熱搜,閱讀量達到了7.5億;2020年1月10日再度登上熱搜榜,討論的焦點是「李子柒否認收入1.68億」。
  • 李子柒現象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化輸出,更像是紀錄片式的整合體
    不管從女主名字再到家庭變故的相似性,你就感覺李子柒就是現實版《小森林》,這樣相似的地方還有很多。我也一度認為《小森林》是可以和《肖申克的救贖》那樣的佳片放在同一擋的存在。李子柒是輸出我們的文化嗎?我們出現了文化不自信,李子柒穿古風衣服,跟著二十四節氣種植農作物和製作美食,住在四季如春的田園裡,這是我們幾千年的農耕文化發展演化而來的。往往文化和歷史可以說是相鋪相成的,文化也是維繫社會穩定的基礎。
  • 李子柒:全球點讚的中國姑娘
    12月10日,央視新聞發表評論文章《我也蠻自豪,因為我就是李子柒作品背景裡的一個點》,稱李子柒的視頻「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沒有熱愛就成不了李子柒。同樣,沒有熱愛也看不懂李子柒。如果說她的作品我們中國人多多少少都會感到熟悉,那外國人呢?完全都是帶著好奇就成就了李子柒的海外傳播奇蹟嗎?
  • 李子柒中式田園生活外網圈粉735萬,卻引發「文化輸出」爭論
    可就是這條微博,引起了熱議,也遭來了一些人的反駁,首先是某位大V直言中國不需要這樣的文化輸出,因為李子柒鏡頭裡的不是真實的中國:藝術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田園牧歌不一定要真的渾身汙泥啊。還有網友加入進來討論,把李子柒視頻的火爆定性為「刻板印象」。
  • 不講英文的李子柒火爆西方 美食白雪公主的文化輸出到底有多強?
    團隊營銷這事肯定是有,否則怎麼可能靠一己之力有如此巨大的傳播力。李子柒的視頻有如此之高的品質,我們應該讚嘆這個團隊,而不是因為懷疑有團隊而開黑。視頻中的她看起來無所不能,不論製作食物,還是田園採摘,李子柒都親力親為。一個如此嬌小,看起來柔弱的弱女子,可以牽著牛耕地,也可以在田野間收穫。
  • 中國的文化輸出靠網紅和遊戲,而不靠孔子學院
    看完這段13分鐘的遊戲演示視頻,喜笑顏開的人包括但不限於遊戲發燒友,還有像我這樣的吃瓜群眾。如果不從單純從遊戲的角度,從文化的角度來看這段視頻,還應該發現:我們一直喊著中國電影崛起、國漫崛起,我們也非常應該喊一聲「中國遊戲崛起」!
  • 2020高考作文預測:現象級人物「李子柒」,原來還可以這樣解讀!
    其次是基於李子柒的影響力。如今已是中國文化輸出的時代,需要依靠媒體、影視、文化傳播的大力宣傳和包裝,而李子柒作為一個自媒體人,儘管有說背後存在專業團隊加持,但對於輸出中國文化的能力依然存在著質疑,無法做到精準到位,自然難以擔起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文化輸出」的重任。此外,儘管李子柒在YouTube有一定的影響力,這也只是跟其他中國博主做橫向比較得出來的結論。
  • 李子柒、神農和孔子,能輸出從來就不是什麼文化,而是生活
    李子柒這幾天上頭條了,這姑娘在農村陪著奶奶生活,自己動手做醬油、做拉麵、做桂花酒,拍成視頻,海外粉絲幾百萬。扶欄客以前也不知道還有這麼一位高人,這兩天偶然看到熱搜的話題,李子柒輸出的是不是文化?不禁嚇了一跳,扶欄客的記憶裡,能夠成功輸出文化的不是孔子這樣的大師,就是迪士尼這樣的大款,李子柒究竟是何許人?能輸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