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淫紋也能文化輸出?

2021-02-19 情報姬

上網衝浪久了,人總會進化點兒新的技能,比如超越人類基礎五感,聽到圖片的聲音。

圖片到了,那個聲音他就自然而然的出現在了耳邊,一遍又一遍,不絕於耳,似乎哪裡有問題,似乎也沒什麼問題。

一個老外眼睛瞪得像銅鈴,用極其誇張的語氣高呼愛國口號,然後在網站上爆火也是這樣,哪裡不對,但似乎又沒什麼問題。

在半年以前,伏拉夫的廣告就已經上升到三萬一條了,別人要來賺國人的錢,這幾年國家總在提倡搞文化輸出,伏拉夫用愛國文化搞一波反向輸出,也沒什麼問題。

網際網路時代,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場,有市場的地方就有需求,這種話讓外國人來說自然倍兒有面子。明眼人都明白,他蹦躂就蹦躂吧,也沒做什麼違法犯忌的事,放著就不管就好了,還能礙著我們沙雕網友過節不成?

在反向文化輸出這塊兒,沙雕網友也是不會輸的,聖誕節這塊兒得給他死死的拿下。這段子一出,『JingleBell』的BGM直接無縫替換成快板順口溜,突出一個中國特色聖誕節。

中國聖誕節吃餃子也沒毛病,不光得吃還必須得蘸醋,不蘸醋聖誕老人氣的打拉雪橇的馴鹿。拉雪橇的聖誕老人也必須安排上,鬍子飄飄的聖誕老人要帶來好運,所以聖誕老人是關二爺,沒毛病。

國家和國家的文化輸出融合,交流下來一圈之後竟然還有一種什麼東西都可以往裡塞的色氣的感覺,再講下去DNA都要動了。

這不僅僅是中國特色淫紋,這是我國網友對魅魔這一社會邊緣人的人文關懷,他們在提醒魅魔小姐姐們:再苦再累,你們也要回家過年啊。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文化輸出呢。

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鐮刀和錘子為特色的紅色特色文化輸出模式,是我們的責任。

說的我差點自己都信了

文化會被加工和傳播,不管是我們還是外國人,了解對方最先開始就是從這些外表和形象開始,最先傳播出去的也一定是大眾喜聞樂見的,讓人捧腹一笑的。

比如打麻將,還就那個一杯茶一包煙,碰胡暗槓玩一天。這玩意兒在國內有豐厚的群眾基礎,早在上個世紀就是大眾最喜歡玩兒的娛樂工具了,傳過去立刻被掌握,正常,我們只要注意不要被老外掌握了核心技術就行。

我們都知道是藥三分毒,水喝多了中毒,所以水是毒也是藥,只要把水燒開了就能把水裡的毒性去除了,開水就是藥了。吃藥治病,傳統老方,他掌握了中國核心技術,不能讓他離開中國。

有群眾基礎才有傳播途徑,文化傳播講究一個樂子先行。四書五經這些國學雖好,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背得下來,平時上班搬磚很累,人總要整點兒自娛自樂的愛好。

英文版天道圖書館

網文這一塊兒,就成了文化輸出的重頭之一。仙俠題材的網文在國外非常火熱,在英文裡有一個詞語叫cultivation,本意為耕種,在經過仙俠網文這一輪文化輸出之後變成了修煉。

此前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例子就是外國一老哥靠讀中國網文戒除了毒癮,這算是文化輸出非常正面的案例了,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溜冰這種愛好,更多人還是普普通通的玩點遊戲。

比如這一款遊戲,在傳過去之後就被翻譯成了《Amazing Cultivation Simulator》,在Steam遊戲社區下面已經有了比較完備的漢語英化MOD,甚至在在MOD製造完成之前,就有另外的老哥專門撰寫了三萬字的純文字指南。

指南裡介紹了大量的基礎仙俠知識,將遊戲分成了前中後期,將金丹稱之為「GoldenCore」基礎頁面就有這麼整整一頁。

有硬核玩家,自然也有休閒玩家,喜歡外國文化不假,但真要對照著外語詞典一點一點硬啃,對休閒玩家來說還是算了,他們更喜歡躺著自己動的玩意兒。

沒錯,就是視頻。這幾年短視頻爆火,信息載體進化,再加上人們又喜歡看些自己平日裡生活中沒有的東西,所以像華農和王剛這樣的創作者就爆火了。

但在他們之上,還一個更猛的姐姐。

中間也就差了12.7個情報姬的粉絲數。

這姐姐可就厲害了,抖音粉絲4200萬,微博粉絲2700萬,粉絲比她多的都是馬雲這種超級業界大佬了。油管上粉絲1380萬,美國影響力最大的媒體CNN還比她少220萬。

李子柒的視頻內容很有詩意,完美符合了人們對于田園牧歌的想像。

可僅僅是這樣,李子柒的視頻也沒辦法脫穎而出,畢竟抖音上播農村生活的那麼多,也沒見幾個人能做大。

重點是,她不僅很漂亮,而她的視頻,拍的也很漂亮,完成度非常高。

她的作品,突出一個隨便截一幀都是一張壁紙。央媒是這麼評價李子柒的: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剛才說了,李子柒的油管頻道粉絲數比CNN還高,而這就是活生生的文化輸出的渠道。

從這個角度來說,近期的一條新聞就很好理解了。

米哈遊旗下遊戲《原神》角色刻晴入選央視新聞2020年度圖鑑。網絡上對此有許多爭議,但刻晴的價值觀便是尊重神明但卻不信神,人類的時代終將到來,這種非常符合我們國家疫情期間大眾做出的共同努力,是國家非常認可的價值觀。

並且原神從測試開始就是全球收入最高的手機遊戲之一,用成績證明了這款遊戲本身還是具有魅力和吸金能力的。

這麼一對比,伏拉夫這個靠外國人身份高呼我愛中國來圈粉的行為顯得相當簡單粗暴。畢竟李子柒還有中國網文,以及《修仙模擬器》、《原神》這樣的國內文創內容,都是靠實打實的文化實力來輸出。

誰都會大聲喊口號,但我們不會只喊口號。

相關焦點

  • 中國特色文化與特色文化產業論綱
    我國地域各異,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在長期的歷史演進過程中,積累了無數璀璨深厚、特色鮮明的民族文化,為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提供了豐富的內容支持。國家制定政策,力推特色文化產業發展,中國各具特色的文化資源正是打造特色文化產業的前提和基礎。不同省區從自身特色文化資源入手,形成獨特而鮮明的特色文化產業的實踐,正是回應了建設中國特色文化產業的現實性與必要性。
  • 中國能像日本韓國形成強大的「日流」「韓流」向外進行文化輸出嗎
    中國960萬平方公裡,人口14億,已經相當於一個歐洲了。歐洲7.4億人,面積1016萬平方公裡。看人口的話,中國是歐洲的兩倍。在文化上,大家可以先有個認識:首先中國可以只在自己圈子裡玩,不需要輸出。  也就是說,怎麼爽就怎麼來。完全沒問題。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因為如果你老是想著文化輸出,會刻意地討好國外觀眾,國外讀者,從而失去了自己的特點。
  • 從阿木爺爺到雪花飄飄……中國文化正在輸出
    如此硬核強勢的輸出,怕是連原唱費玉清聽了都要冒出一連串感嘆號。中國文化,正在從各種意想不到的角度,實現著海外輸出。今天這篇文章,對近年一些有意思的文化出海現象進行了一個盤點。這些中國文化是如何吸引各種文化背景下的外國人的?或許對未來中國文化輸出提供了一些奇妙的思考角度。
  • 《花木蘭》的中國元素與文化輸出
    濃鬱錯位的東方視覺奇觀多遭到國人詬病,但也無法掩蓋它成為一例優秀的文化輸出範本的事實。思及好萊塢電影中的華人形象,總是帶著刻板印象,例如樣貌醜陋的東亞病夫、片面打殺的功夫之王等等。長時間以來,許多好萊塢的影片中關於東方的想像,都出於一種獵奇的目的,一味地堆砌中國元素,無視歷史實事,脫離故事真正的文化背景,而2020年版本的《花木蘭》無疑是其中的典型。
  • 女人賣貞操買軍艦並非杜撰,日本特色文化輸出,已經持續三百年了
    當然,這也怪不得大家,畢竟這年頭,一提到日本,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它的A(特色)V文化。日本的特色文化,主要是輸出,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中國男人的閱片數,是要遠遠大於日本男人的。而且一些知名女星的知名度,在中國也是要遠遠高於日本的,比如很多男同胞們的啟蒙老師,已經結婚生子的蒼老師,放到日本,是沒什麼知名度的。
  • 談談文化輸出
    最近文化輸出四個字,又仿佛成了朋友圈的熱點。尤其以某個田園牧歌、歲月靜好的女性在外 網圈了幾百萬粉,收入過億為證。
  • 李子柒全球爆紅,這樣的中國文化輸出可以有!
    有人質疑她離現實生活太遠,所謂桃源生活,不過幾番擺拍;有的人認為她的視頻展現不出良好的中國文化,不該成為對外文化輸出的英雄;還有人,認為她背後有團隊操盤炒作,李子柒,只是一個包裝出來的網紅。而小鐵認為,輿論不必上綱上線,也不需給她強加標籤,李子柒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女孩,用精緻的作品,展現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有什麼錯呢?
  • 都說《原神》在文化輸出,作為一個遊戲,它輸出了些什麼?
    說到文化輸出,可能的大部分的人都會想到李子柒。但是你們知道嗎?其實我們國內的遊戲也是可以做到文化輸出的。其中米哈遊的《原神》就被網友們冠以文化輸出的名頭。所以,今天傳媒君要說的,就是遊戲《原神》啦。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原神》。
  • 李子柒、神農和孔子,能輸出從來就不是什麼文化,而是生活
    扶欄客以前也不知道還有這麼一位高人,這兩天偶然看到熱搜的話題,李子柒輸出的是不是文化?不禁嚇了一跳,扶欄客的記憶裡,能夠成功輸出文化的不是孔子這樣的大師,就是迪士尼這樣的大款,李子柒究竟是何許人?能輸出文化? 扶欄客上抖音和微博看了李子柒的視頻,最近一期的節目是做醬油,扶欄客打過醬油,沒做過醬油。看了節目,真心覺得不錯,畫面乾淨、畫風安靜,透著生活的氣息和傳統的審美。
  • 老外紛紛跪求移民中國?竟是因為抖音「文化輸出」了全世界??
    因為做到全球APP下載量排名第二的抖音不僅給全世界沙雕網友創造了勇於分享愚蠢行為的快樂平臺還做到了過去一些傳統文化想都不敢想的事——那就是病毒式的「文化輸出」!比如在YouTube上展示中國製造中國美食以及中國帥哥、美女的抖音合集隨便一剪播放量都百萬加甚至一首中國歌曲或簡單的中國街景都能把老外迷地不要不要的
  • 燒紙錢或成中國文化輸出最成功案例
    前段時間李子柒文化輸出的事情火了,很多人覺得很驕傲,這還是主動輸出,其實,中國被動輸出的文化也很多,久治不死的封建糟粕燒紙錢就也成功地輸出了一波。走,一起去瞧瞧。◎作者 | 寒糖◎來源 | 吃瓜星球(chiguaxingqiu) 已獲授權前段時間李子柒文化輸出的事情火了,很多人覺得很驕傲,這還是主動輸出,我們國家被動輸出的文化也很多,久治不死的封建糟粕燒紙錢就也成功地輸出了一波。
  • 奇葩妝容的中國迪士尼公主,是正確的文化輸出嗎?
    這種額黃妝起源於南北朝時期,一直到唐朝都能看到。作為給不了解中國古代文化的外國人展現的部分,是不是原本可以更加認真些呢?哪怕是動畫裡的木蘭,也沒有化這麼技術不佳的妝啊。但作為文化根源的本國人士,看起來當然心裡不太舒服。我們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輸出以後,就這?
  • 2021吉林省考申論範文:以文化輸出之筆 勾勒大國印象
    然而時至今日,伴隨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傳統文化卻被「棄如敝履」,取而代之的是「思密達」「hello」等洋文化在國內大行其道,中國文化在國外縷縷碰壁、被曲解、被戲謔。文化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交流與傳輸,若中國文化在文化交流中長期處於弱勢地位,則不僅文化輸出事業受到掣肘,更會影響中國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話語權」。因此,加強文化輸出,繪製中國文化名片是當下的重中之重。
  • 輸出文化審美的中國符號——武俠、功夫片的價值
    武俠電影是中國文化向外輸出的一個符號,今天,我們就來幫大家梳理武俠電影、功夫電影的發展脈絡。普通觀眾不知道這層含義,但仍然能感覺到這件道具來頭不小,背後蘊藏著文化細節。《刺客聶隱娘》劇照所以說,功夫片未必能輸出價值觀
  • 從李子柒到阿木爺爺,從杜甫到雪花飄飄……中國文化正在輸出
    最近,不用一根釘子、不用一滴膠水的中國木匠「阿木爺爺」在油管上火了。這位63歲的爺爺,用視頻的形式展示了如何徒手打造魯班凳、蘋果鎖、木拱橋、會行走的小豬佩奇……被稱之為「當代魯班」,向世界各地網友輸出了一波來自東方手工藝文化的力量。 在文化輸出方面,不得不提李子柒。
  • 王一博:中國的正能量偶像的文化輸出,在哪裡都圈粉,驕傲!
    (一個事實,不在韓發展,但是做到了一定文化輸出,雖然只是實時人氣檢索1位,但也可以側面反映一些問題)關於西瓜:韓國的音樂軟體Melon,類似網易雲qq音樂的專輯音樂平臺,韓國的一個非常重要音源榜單中國藝人能佔實時搜索一位,說明人氣是非常高的!王一博這種程度說明,王一博在韓國是有一定姓名的!優秀!看看中國的正能量偶像的文化輸出,在哪裡都圈粉,為王一博驕傲!
  • 淺談我眼中的「文化輸入」與「文化輸出」
    也就是說,接觸一種新的文化並不代表會被它輕易所同化,而有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時間點,我們過於害怕失去自己原先的文化和精神,害怕在多元的文化中迷失自己原先的文化記憶。現在,讓我們把視角放在「文化輸入」的輸出方,簡單探討一下「文化輸出」的過程和特點。退到最初我們討論的影視作品問題上,大多數的歐美影視作品是以何種方式傳播?
  • 中國的文化輸出靠網紅和遊戲,而不靠孔子學院
    如果不從單純從遊戲的角度,從文化的角度來看這段視頻,還應該發現:我們一直喊著中國電影崛起、國漫崛起,我們也非常應該喊一聲「中國遊戲崛起」!「崛起」的意思不是讓我們國家自己的年輕人都去玩遊戲,而是要做出有內容、有深度、有可玩性的遊戲,讓全世界的玩家通過遊戲認識中國,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
  • 淺談二次元文化與文化輸出
    但是,當亞文化逐漸向主流文化靠近,像二次元文化這樣極接地氣的內容,成了我們文化輸出的有力先鋒。近幾年咱們有很多優秀的動畫在國內外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比如《全職高手》、《哪吒之魔童降世》、《霧山五行》,它們有吸引人的內容和優秀的製作團隊,獲得好成績理所當然。
  • 韓國日本紛紛翻拍中國劇,中國人的文化輸出終於到來了
    可以說,在中國的影視文娛產業起步的階段,因為各種人才的短缺,華語影視行業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受到其他國家優秀影視的作品影響,讓整個行業得以向上不斷的發展。也是因為影視劇翻拍一度佔據華語影視市場這樣的背景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的文化輸出問題,一直都是籠罩在眾多影視從業人生,導演以及編劇們的心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