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65期:
在《走向共和》中,有一個小細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那就是甲午戰爭前夕,大清和日本對待吉野號的態度上。
按照劇中的說法,本來吉野號是清廷向英國量身定製的快速巡洋艦,因為種種原因,包括戶部尚書翁同龢的阻撓。導致款項遲遲沒有到位,最終這艘航速快,射速高的鐵甲巡洋艦被日本購得。
而日本人為了購買吉野號,更是全國總動員,不僅天皇一天只吃一頓飯,連日本的女子都通過賣貞操捐款買軍艦,那麼這段歷史是真實的嗎?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65期:日本近代一大醜聞,賣身買軍艦並非杜撰,看看這群被拋棄的南洋姐!
一、
首先要更正一下,其實劇中這段史實有點偏差,當初清廷購買失敗的那艘艦是被智利海軍購買的白朗古‧恩卡拉達號,之所以清廷沒能購買成功,主要還是日本從中作梗。
這艘艦當時國際輿論是「中日海戰,孰得孰勝」,由於智利這邊反覆無常,不斷加價,最終在日本人的搗亂下,清廷給多少錢也不肯轉賣了。
由於這艘艦跟「吉野號」是類似的型號,所以,民間傳說,吉野號是清廷定下的,結果被日本買走了,於是這個誤解持續了很多年,還被很多人當成史實寫到了歷史書裡。
當然,吉野號是不是清廷預訂的,這不是重點,今天的重點是要講一講劇中的一對CP——純子和朝彥。
按理說,這麼嚴肅的一部歷史劇中,是極少提及男女感情的,即使有,也是類似於袁世凱納了幾房姨太太的那種。而像青年男女,還是一對日本情侶,又這麼「純淨」的戀愛關係,真的難得可貴。
這對小情侶,一起出去約會,含情脈脈地注視著對方,眼看就要進一步發展了,突然就打住了。這讓閱覽了眾多日本片的我們猝不及防,太驚喜,太意外了,本以為這不是動作片,而是純情片。
誰知,畫面一轉,這個純子轉身就把自己的貞操賣給了一個糟老頭子,同樣的套路,同樣的配方,只是沒有同樣的鏡頭,這個彎轉得讓人眩暈。
二、
原來,純子賣掉貞操,是有原因的,那就是響應天皇的號召,勒緊褲腰帶,全民捐款買軍艦,也就是「吉野號」。
正因如此,純子才埋下了對朝彥的愛,默默地流著淚把自己賣了,理由是:
「一個苦力勞動者,一天也掙不了十五錢,我是一個女孩子,還能做什麼呢?」
是啊,沒有什麼比天皇的號召更有感染力了,我一個小女子還能做什麼呢?
「我想成為吉野號上的一枚螺絲!」
於是,純子就把自己賣身換來的錢捐了出去,估計捐的錢能買吉野號上的一枚螺絲釘。
而後面的劇情更讓人們覺得不可思議,發生了這種事,純子應該隱瞞朝彥才對,可是她卻非常「自豪」的告訴了朝彥。吉野號買回來之後,朝彥也作為一名底層軍官出徵,出發前收到了純子的信,還有一枚護身符。
純子在信中告訴朝彥,自己的貞操(初夜)已經賣了,賣的錢捐了,希望以此能激勵你到清國和朝鮮,奪得他們國家女子的初夜,以作補償。
很多人看到這裡,簡直不能理解,也很難接受,難道《走向共和》跟其他的抗日神劇一樣,刻意抹黑日本人,把他們描述的這麼不堪,這麼禽獸不如?
軍官戰敗挨個切腹,女子捐款全靠賣淫,這日本人也未免太變態了吧?其實這段劇情並非完全杜撰,還是有一些歷史依據的,編劇也是基於這個事實,做出的大膽「杜撰」。
三、
《走向共和》演到這一段劇情的時候,廣大男同胞們都個個睜大了眼睛,難道這是劇組送給我們的彩蛋?
畢竟,一看到一男一女,還是日本人,還是寬衣解帶的日本人,總是讓人想歪的。當然,這也怪不得大家,畢竟這年頭,一提到日本,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它的A(特色)V文化。
日本的特色文化,主要是輸出,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中國男人的閱片數,是要遠遠大於日本男人的。
而且一些知名女星的知名度,在中國也是要遠遠高於日本的,比如很多男同胞們的啟蒙老師,已經結婚生子的蒼老師,放到日本,是沒什麼知名度的。
主要原因還是國家對這方面的控制問題,日本要看這種片子是合法的,只需要買或者租光碟便可。中國是非法的,沒得買,只能弄點盜版的來看,所以,平均閱片量是遠超日本人的。
實際上,現在日本的這種特色文化輸出,早在幾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
日本有一處地方,三面環山,一面靠海,是非常理想的通商口岸,這裡就是長崎。在德川幕府時期統治時期,很久的時間範圍內,這裡是僅有的,也是唯一的日本對外開放的口岸。
早在十七世紀的時候,這裡就出現了一批賣淫女,主要面對的服務對象是中國和荷蘭人。其中服務中國人的「賣淫女」被稱為「唐人行」、「唐館行」、「館內行」等等。而出入荷蘭館的「賣淫女」則被稱為「出島行」、「蘭館行」等等。
四、
而日本這種小範圍的特色輸出,一直持續到明治維新開始:
明治維新就是要走西方的道路,但是當時的日本國土狹小,土地資源緊張,很多人民失去了土地。內憂外患的前提下,一項政策出臺了,這項政策針對的人群,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南洋女。
沒有需求,就沒有買賣,此時的南洋正是各西方列強的殖民地,有大量的勞工在那裡勞作。這麼一大群青壯漢,每天幹著高強度的工作,又枯燥又無趣,時間久了,精力無處發洩。
如果不能及時引流,這群人很容易煩躁,不利於當地的統治,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日本「南洋女」及時填補了這塊漏洞。有了她們的滋潤,勞工們幹起活來也起勁得很,西方殖民者也歡喜的很。
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日本人和日本政府:
有一本書,叫《南洋的新日本村》,其中就記載了作者的一句話:
「儘管作為賣淫國的一員被異種人侮辱,但我們必須承認,拓展這些地盤,全是娘子軍的功勞。」
南洋女賣身賺錢,一方面資助在日本的家庭,讓家庭成員過上好日子,另一方面又支持了政府,畢竟政府也需要錢來發展經濟和軍事。
當整個社會,連政府,包括家庭成員都在支持這種行為後,南洋女們也就越來越多,且不以為恥,深以為榮。
就像純子的疑惑是一樣的,平時打工賣苦力能掙幾個錢啊,「南洋姐」的月收入可是能達到七十到八十美元,是當時日本普通勞工的四五倍。
五、
南洋姐活躍的時間點,就是1870年到1920年這段時間,跟1894年的甲午戰爭是對得上的。
也就是說,南洋姐賺取的錢,一部分確實用來支援了日本的海軍建設,說成她們賣身捐款買軍艦,也能扯上關係。
況且,當時日本人的「愛國」情懷極度高漲,為了「愛國」別說賣身了,恐怕賣兒女都可能會幹。
只是這群人的結局並不怎麼好,日本從一個野蠻國家,經歷了甲午中日戰爭、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嫣然已經成了列強之一,既然是列強了,總得「文明」起來,況且現在的實力已經不用再靠妓女賣身換那麼點外匯了。
於是1919年,日本正式宣布「廢娼」,南洋姐們,就此成了地下的小強,見不得光了。
這時候,很多當初的妓院都轉行了,搖身一變開始從事其他的行業,而那些妓女們,卻無一技之長,只能顛沛流離回到日本本國。
只可惜,這時候的日本人從上到下,都開始傲慢起來,反而瞧不起這群「南洋姐」。有些人忍受不了歧視,或自殺,或隱居,還有更多的人選擇了不回去,寧願死在他鄉。
在新加坡,馬六甲等地都有日本人的墳墓,其中裡面埋葬著的,就有成千上萬名南洋姐。
但有一點不同的是,她們的墓碑,千篇一律地選擇背對著日本,其內心的悲涼,也就可以理解了。
回到《走向共和》,純子和朝彥,一個賣身捐款買軍艦,一個捨命上陣報效天皇,他們的命運就好了嗎?
並沒有啊,朝彥懷著對純子的愛,和對她貞操已失的耿耿於懷,中彈陣亡。而純子,劇中並沒有表,但在那種環境下,她很可能就像「南洋姐」一樣,命運悲慘。
塞繆爾·詹森說過:
「愛國主義是無賴最後的避難所。」
日本天皇用愛國綁架了所有人民,然而日本太大,個人太小,一顆螺絲釘在吉野號看來就是個小得不能再小的部件,而對於純子來說,這就是一生的幸福。
據說,日本現在的愛情動作片輸出,跟當年的南洋姐輸出,其目的是一樣的哦。
我叫楊角風,我們講的並非《走向共和》,而是這段沉重的歷史,以及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第65期到此結束,下期更精彩,喜歡就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