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賣貞操買軍艦並非杜撰,日本特色文化輸出,已經持續三百年了

2021-02-19 楊角風發作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65期:

在《走向共和》中,有一個小細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那就是甲午戰爭前夕,大清和日本對待吉野號的態度上。

按照劇中的說法,本來吉野號是清廷向英國量身定製的快速巡洋艦,因為種種原因,包括戶部尚書翁同龢的阻撓。導致款項遲遲沒有到位,最終這艘航速快,射速高的鐵甲巡洋艦被日本購得。

而日本人為了購買吉野號,更是全國總動員,不僅天皇一天只吃一頓飯,連日本的女子都通過賣貞操捐款買軍艦,那麼這段歷史是真實的嗎?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65期:日本近代一大醜聞,賣身買軍艦並非杜撰,看看這群被拋棄的南洋姐!

一、

首先要更正一下,其實劇中這段史實有點偏差,當初清廷購買失敗的那艘艦是被智利海軍購買的白朗古‧恩卡拉達號,之所以清廷沒能購買成功,主要還是日本從中作梗。

這艘艦當時國際輿論是「中日海戰,孰得孰勝」,由於智利這邊反覆無常,不斷加價,最終在日本人的搗亂下,清廷給多少錢也不肯轉賣了。

由於這艘艦跟「吉野號」是類似的型號,所以,民間傳說,吉野號是清廷定下的,結果被日本買走了,於是這個誤解持續了很多年,還被很多人當成史實寫到了歷史書裡。

當然,吉野號是不是清廷預訂的,這不是重點,今天的重點是要講一講劇中的一對CP——純子和朝彥。

按理說,這麼嚴肅的一部歷史劇中,是極少提及男女感情的,即使有,也是類似於袁世凱納了幾房姨太太的那種。而像青年男女,還是一對日本情侶,又這麼「純淨」的戀愛關係,真的難得可貴。

這對小情侶,一起出去約會,含情脈脈地注視著對方,眼看就要進一步發展了,突然就打住了。這讓閱覽了眾多日本片的我們猝不及防,太驚喜,太意外了,本以為這不是動作片,而是純情片。

誰知,畫面一轉,這個純子轉身就把自己的貞操賣給了一個糟老頭子,同樣的套路,同樣的配方,只是沒有同樣的鏡頭,這個彎轉得讓人眩暈。

二、

原來,純子賣掉貞操,是有原因的,那就是響應天皇的號召,勒緊褲腰帶,全民捐款買軍艦,也就是「吉野號」。

正因如此,純子才埋下了對朝彥的愛,默默地流著淚把自己賣了,理由是:

「一個苦力勞動者,一天也掙不了十五錢,我是一個女孩子,還能做什麼呢?」

是啊,沒有什麼比天皇的號召更有感染力了,我一個小女子還能做什麼呢?

「我想成為吉野號上的一枚螺絲!」

於是,純子就把自己賣身換來的錢捐了出去,估計捐的錢能買吉野號上的一枚螺絲釘。

而後面的劇情更讓人們覺得不可思議,發生了這種事,純子應該隱瞞朝彥才對,可是她卻非常「自豪」的告訴了朝彥。吉野號買回來之後,朝彥也作為一名底層軍官出徵,出發前收到了純子的信,還有一枚護身符。

純子在信中告訴朝彥,自己的貞操(初夜)已經賣了,賣的錢捐了,希望以此能激勵你到清國和朝鮮,奪得他們國家女子的初夜,以作補償。

很多人看到這裡,簡直不能理解,也很難接受,難道《走向共和》跟其他的抗日神劇一樣,刻意抹黑日本人,把他們描述的這麼不堪,這麼禽獸不如?

軍官戰敗挨個切腹,女子捐款全靠賣淫,這日本人也未免太變態了吧?其實這段劇情並非完全杜撰,還是有一些歷史依據的,編劇也是基於這個事實,做出的大膽「杜撰」。

三、

《走向共和》演到這一段劇情的時候,廣大男同胞們都個個睜大了眼睛,難道這是劇組送給我們的彩蛋?

畢竟,一看到一男一女,還是日本人,還是寬衣解帶的日本人,總是讓人想歪的。當然,這也怪不得大家,畢竟這年頭,一提到日本,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它的A(特色)V文化。

日本的特色文化,主要是輸出,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中國男人的閱片數,是要遠遠大於日本男人的。

而且一些知名女星的知名度,在中國也是要遠遠高於日本的,比如很多男同胞們的啟蒙老師,已經結婚生子的蒼老師,放到日本,是沒什麼知名度的。

主要原因還是國家對這方面的控制問題,日本要看這種片子是合法的,只需要買或者租光碟便可。中國是非法的,沒得買,只能弄點盜版的來看,所以,平均閱片量是遠超日本人的。

實際上,現在日本的這種特色文化輸出,早在幾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

日本有一處地方,三面環山,一面靠海,是非常理想的通商口岸,這裡就是長崎。在德川幕府時期統治時期,很久的時間範圍內,這裡是僅有的,也是唯一的日本對外開放的口岸。

早在十七世紀的時候,這裡就出現了一批賣淫女,主要面對的服務對象是中國和荷蘭人。其中服務中國人的「賣淫女」被稱為「唐人行」、「唐館行」、「館內行」等等。而出入荷蘭館的「賣淫女」則被稱為「出島行」、「蘭館行」等等。

四、

而日本這種小範圍的特色輸出,一直持續到明治維新開始:

明治維新就是要走西方的道路,但是當時的日本國土狹小,土地資源緊張,很多人民失去了土地。內憂外患的前提下,一項政策出臺了,這項政策針對的人群,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南洋女。

沒有需求,就沒有買賣,此時的南洋正是各西方列強的殖民地,有大量的勞工在那裡勞作。這麼一大群青壯漢,每天幹著高強度的工作,又枯燥又無趣,時間久了,精力無處發洩。

如果不能及時引流,這群人很容易煩躁,不利於當地的統治,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日本「南洋女」及時填補了這塊漏洞。有了她們的滋潤,勞工們幹起活來也起勁得很,西方殖民者也歡喜的很。

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日本人和日本政府:

有一本書,叫《南洋的新日本村》,其中就記載了作者的一句話:

「儘管作為賣淫國的一員被異種人侮辱,但我們必須承認,拓展這些地盤,全是娘子軍的功勞。」

南洋女賣身賺錢,一方面資助在日本的家庭,讓家庭成員過上好日子,另一方面又支持了政府,畢竟政府也需要錢來發展經濟和軍事。

當整個社會,連政府,包括家庭成員都在支持這種行為後,南洋女們也就越來越多,且不以為恥,深以為榮。

就像純子的疑惑是一樣的,平時打工賣苦力能掙幾個錢啊,「南洋姐」的月收入可是能達到七十到八十美元,是當時日本普通勞工的四五倍。

五、

南洋姐活躍的時間點,就是1870年到1920年這段時間,跟1894年的甲午戰爭是對得上的。

也就是說,南洋姐賺取的錢,一部分確實用來支援了日本的海軍建設,說成她們賣身捐款買軍艦,也能扯上關係。

況且,當時日本人的「愛國」情懷極度高漲,為了「愛國」別說賣身了,恐怕賣兒女都可能會幹。

只是這群人的結局並不怎麼好,日本從一個野蠻國家,經歷了甲午中日戰爭、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嫣然已經成了列強之一,既然是列強了,總得「文明」起來,況且現在的實力已經不用再靠妓女賣身換那麼點外匯了。

於是1919年,日本正式宣布「廢娼」,南洋姐們,就此成了地下的小強,見不得光了。

這時候,很多當初的妓院都轉行了,搖身一變開始從事其他的行業,而那些妓女們,卻無一技之長,只能顛沛流離回到日本本國。

只可惜,這時候的日本人從上到下,都開始傲慢起來,反而瞧不起這群「南洋姐」。有些人忍受不了歧視,或自殺,或隱居,還有更多的人選擇了不回去,寧願死在他鄉。

在新加坡,馬六甲等地都有日本人的墳墓,其中裡面埋葬著的,就有成千上萬名南洋姐。

但有一點不同的是,她們的墓碑,千篇一律地選擇背對著日本,其內心的悲涼,也就可以理解了。

回到《走向共和》,純子和朝彥,一個賣身捐款買軍艦,一個捨命上陣報效天皇,他們的命運就好了嗎?

並沒有啊,朝彥懷著對純子的愛,和對她貞操已失的耿耿於懷,中彈陣亡。而純子,劇中並沒有表,但在那種環境下,她很可能就像「南洋姐」一樣,命運悲慘。

塞繆爾·詹森說過:

「愛國主義是無賴最後的避難所。」

日本天皇用愛國綁架了所有人民,然而日本太大,個人太小,一顆螺絲釘在吉野號看來就是個小得不能再小的部件,而對於純子來說,這就是一生的幸福。

據說,日本現在的愛情動作片輸出,跟當年的南洋姐輸出,其目的是一樣的哦。

我叫楊角風,我們講的並非《走向共和》,而是這段沉重的歷史,以及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第65期到此結束,下期更精彩,喜歡就請關注吧!

相關焦點

  • 中國特色淫紋也能文化輸出?
    在半年以前,伏拉夫的廣告就已經上升到三萬一條了,別人要來賺國人的錢,這幾年國家總在提倡搞文化輸出,伏拉夫用愛國文化搞一波反向輸出,也沒什麼問題。網際網路時代,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場,有市場的地方就有需求,這種話讓外國人來說自然倍兒有面子。明眼人都明白,他蹦躂就蹦躂吧,也沒做什麼違法犯忌的事,放著就不管就好了,還能礙著我們沙雕網友過節不成?
  • 賣5天就第8次加印!《三體》在日本徹底爆了,網友:文化輸出成功
    在中國網友紛紛期盼《三體》能被好萊塢製成電影時,《三體》小說也在7月4日登陸日本,開售5天印8次,出版商還底氣十足的放話書店「不用擔心賣不掉」,可以說是徹頭徹尾的「爆」了。,接著有賣光,然後又加印!,而日本版已經是《三體》的第25種語言版本,這同時意味著中國科幻文學正在被全世界接受。
  • 風花雪月:看舊日本軍艦命名規則
    而且更奇怪的是,以日本海上自衛隊一貫的傳統,艦艇的艦名都是在下水之日才公布,但是出雲號這個艦名在其2013年8月6日下水前的三個星期,也就是7月17日就提前公布了,按照日本方面的解釋,是因為工作程序上的疏忽,但是一聯繫到這艘軍艦的外型特徵,以及具有特別意義的艦名,提前公布很容易讓人覺得遠不是工作疏忽那麼簡單,一切的一切,都說明這艘出雲號絕對是來者不善!
  • 具有百年歷史的青島啤酒,卻成為國潮文化IP!
    視頻中奶奶鏡頭感爆棚,孫子敬業到伏地取景。 畫面最大的看點之一,就是花式佔據手機屏幕的地鐵站藝術裝置。而這點燃了祖孫共鳴熱情的藝術裝置,正是空降上海徐家匯地鐵站的青島啤酒「跨時代乾杯時尚影展」。透過這場跨時代乾杯時尚影展,我們可以看出青島啤酒塑造國潮文化符號的步調又上升了一個高度。
  • 中國能像日本韓國形成強大的「日流」「韓流」向外進行文化輸出嗎
    中國960萬平方公裡,人口14億,已經相當於一個歐洲了。歐洲7.4億人,面積1016萬平方公裡。看人口的話,中國是歐洲的兩倍。在文化上,大家可以先有個認識:首先中國可以只在自己圈子裡玩,不需要輸出。  也就是說,怎麼爽就怎麼來。完全沒問題。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因為如果你老是想著文化輸出,會刻意地討好國外觀眾,國外讀者,從而失去了自己的特點。
  • 日本文化輸出有那猛?
    風靡全球的好萊塢電影中,但凡有長刀長劍這類冷兵器出場,基本都是日本刀或是以日本刀為原型的現代日本刀。比如美劇《殺死比爾》中烏瑪·瑟曼手持日本刀大殺四方的經典場景;《黑客帝國》中墨菲斯拿日本刀砍汽車的經典場景;以及標誌性背著兩把日本刀的死侍。但是除去用歐洲小說改編的題材外,基本看不到歐系的長劍,難道說真的是日本的文化輸出厲害到排擠美國白人文化本源的冷兵器了嗎?
  • 韓國日本紛紛翻拍中國劇,中國人的文化輸出終於到來了
    而近幾年隨著中國文娛產業的蓬勃發展,困擾著一眾文娛工作的文化輸出問題,是終於看到曙光了,中國的影視產業不再是當初那個需要靠翻拍改編別人作品的文化貧瘠之地,而是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文化輸出大國。中國影視產業文化輸出,最為明顯的體現就是在電視劇方面,從早期的《還珠格格》《步步驚心》等優秀影視劇,陸續被韓國、越南等國家翻拍,現在也有更多的影視作品,成為其他國家追逐的熱門劇本。
  • 《三體》在日本被瘋搶,5天8次印刷,網友直呼:真正的文化輸出
    總共三部,每部一個完整的故事,從科幻角度探討生命內核。憑藉它,作者劉慈欣成為了獲得雨果獎的亞洲第一人。劉慈欣的《三體》小說剛完成日語版本的翻譯和印刷時,在日本各大書店一經上市後就引起了現象級的哄搶現象。
  • 歷史上的今天丨致遠艦打撈後揭開了百年疑惑,鄧世昌並非要撞船?
    公元1945年,愛國作家鬱達夫被日本憲兵殺害7. 公元1949年,楊虎城被蔣介石秘密殺害8. 公元1978年,戴維營協議籤署9. 公元2011年,美國爆發佔領華爾街運動甲午海戰算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和古老封建王朝的一場海戰,而最終以資本主義的勝利結束。
  • 《副本:義體置換》簡單思考:什麼是文化輸出?
    等到大學畢業的時候,功夫片除了葉問系列,已經沒有新上映的了。在國產動畫行業蒸蒸日上的情況下,電影院裡放映的國產電影,除了翻拍鮮有佳作,而「中國風」濃厚的,《尋龍訣》應該算一個。同為奶頭樂,奶頭大一些小一些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沒有那麼重要,這就是為什麼愛情公寓這種東西能在這個地區存在。
  • 卷在稻草裡的百年納豆老店
    日本有許多百年企業,東京商工(TSR)調查顯示多達27,441家,也有學者調查,若連個人店鋪在內,則達十萬家以上,甚至還有多家是超過千年的,這單單想來就是非常浪漫的事,而如「帝國資料庫」調查顯示日本143萬家企業商號平均壽命35.6年,是全球最長的。
  • 《賣房子的女人的逆襲》那個最會「賣」的日本女人又回來了
    2016年夏季檔收視No.1的日劇《賣房子的女人》續集來襲——《賣房子的女人的逆襲》這個編劇壞得很,又想騙我買房子。時隔兩年多,為了幫看過的人回憶劇情,也安利沒看過的小夥伴們「跳坑」,先做一下簡單的劇情回顧。故事發生在日本一家名為Teiko的房地產公司。和很多現實中的公司一樣,Teiko的基本人員構成有:爛好人課長屋代,業務能力極強的小帥哥足立(千葉雄大飾演),倚老賣老的前輩,以及各種混吃等死的「邊角料」員工。
  • 燒紙錢或成中國文化輸出最成功案例
    前段時間李子柒文化輸出的事情火了,很多人覺得很驕傲,這還是主動輸出,其實,中國被動輸出的文化也很多,久治不死的封建糟粕燒紙錢就也成功地輸出了一波。走,一起去瞧瞧。◎作者 | 寒糖◎來源 | 吃瓜星球(chiguaxingqiu) 已獲授權前段時間李子柒文化輸出的事情火了,很多人覺得很驕傲,這還是主動輸出,我們國家被動輸出的文化也很多,久治不死的封建糟粕燒紙錢就也成功地輸出了一波。
  • 日本最具特色的幾種壽司
    壽司是日本的美食,這種獨特的飲食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十分具有特色。日本壽司以紫菜。芥末,黃瓜,泡菜,生魚片。這只是最基本的壽司,壽司這個美食在昂貴的都有。日本有很多米其林餐廳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壽司,因為壽司並沒有規定的做法,可以隨自己進行創作,日本有很多老師傅幹了一輩子就在鑽研壽司的極致之道,那些老師傅已經用自己的雙手在創造藝術,值得敬佩。今天給大家帶來幾種壽司的特點的做法。握壽司在江戶時代的時候傳出來,也被稱為江戶前壽司,現在日本人所說的「壽司 」多指握壽司。高級的壽司屋也都帶著些江戶的風格。
  • 文化折射國運---文化輸出思考!
    法國都已經算最擅長文化輸出的國家了,然而,現實生活中,有幾個人讀過高乃伊、笛卡爾與普魯斯特的作品呢?但全世界都知道艾菲爾鐵塔,知道羅浮宮,知道裡面有個《蒙娜·麗莎》。就像,知道瑞士奶酪、勞力士和羅傑·費德勒的,應該多過知道瑞士畫家保羅·克利的吧?知道瑞典宜家和肉圓的,一定多過知道瑞典有位名王古斯塔夫二世的吧?您去看那些能對蘇聯二戰歷史如數家珍的軍迷,不一定曉得別林斯基和巴赫金。
  • 甲午戰爭後,日本那艘「吉野號」軍艦怎麼樣了?結局讓人解氣
    公元1894年7月25日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正式開始,由於日本已經蓄謀已久,而清朝則是倉皇應戰,因此在這場戰爭的最後以清廷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宣告結束。在這一戰過後,日本已然成為了亞洲的暴發戶,僅戰爭賠款就高達兩億三千兩白銀,其收穫的戰利品更是多達上億日元。要知道,當時的日本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不過只有八千萬日元而已。由此可見日本在此戰中收穫頗豐。
  • 國產二次元「反向輸出」日本市場?《重裝戰姬》已經挺進暢銷Top14
    在《重裝戰姬》上,B站這次發行的預約量已經達到了日本市場手遊的主流水平。隨後,《重裝戰姬》發布後短時間內就登頂日本App Store和Google Play雙榜,之後又成功躋身App Store暢銷榜第20,在幾天後衝上第14名,吸量又吸金。
  • 談談文化輸出
    最近文化輸出四個字,又仿佛成了朋友圈的熱點。尤其以某個田園牧歌、歲月靜好的女性在外 網圈了幾百萬粉,收入過億為證。
  • 日本動漫如何向美國輸出?
    幾天前,三文娛看到一個問題,「是什麼阻礙了當前的中國成為文化輸出大國」?
  • 國產劇怎麼才能打敗美劇,做到真正的「文化輸出」?
    問題是我們一直強調「文化輸出」,現在我們的國產劇連自己的觀眾都徵服不了,甚至贏得不了老百姓的尊重,你怎麼輸出啊?我們怎麼才能打敗美劇奪回我們的觀眾,甚至輸出海外做到真正的「文化輸出」呢?美劇已經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輸出全球收攬觀眾的套路,現成的路子為什麼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