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大陳島上一颱風綜合探測基地揭牌

2021-01-15 瀟湘晨報

原標題:上海台州攜手「捕捉」颱風

立於山巔,眺望東海,12月3日上午,在東海之濱的大陳島上,一個專門「捕捉」颱風的氣象基地——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大陳颱風綜合探測基地揭牌並投入運行,標誌著大陳已成為我國華東區域颱風探測研究又一重要平臺,填補了東海颱風海洋探測的部分空白。

台州是氣象災害的頻繁造訪之地,颱風災害影響尤為嚴重,是浙江乃至全國受災最嚴重的區域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台州產生直接影響的颱風有263個,登陸颱風19個,佔同期登陸浙江颱風總次數的42%。其中,2019年超強颱風「利奇馬」是登陸台州的最強颱風。

新落成的大陳颱風綜合探測基地由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與台州市氣象局共同籌建,建在大陳島五虎山山頂,山上的兩幢石屋與海島風景融為一體,是颱風科研樓和專家工作室。在石屋周圍,分散布設了雷射測霧雷達、雨滴譜儀、微波輻射計等各種特種探測設施。目前該基地建設已投入2000多萬元,已實現氣象信息探測、傳輸自動化,並將作為國家氣候觀象臺重點培育項目。「大陳觀象臺建設是『十四五』期間氣象監測能力向多圈層拓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要聚焦海洋全能觀測,利用現代化手段建立颱風和海洋綜合觀測平臺。」台州市氣象局局長馮堅說。

(責編:金忠耀、王麗瑋)

【來源:浙江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大陳島繪出新圖景
    從最初乘著小船在海上顛簸好幾個小時,到如今乘著高速客輪破浪而行,時常往返於台州市區和大陳島的翁麗芬明顯感覺到,大陳島和市區越來越近了。  大陳島,位於台州市椒江區東南52公裡的東海海上,曾是一片荒蕪之地。60多年前,一批批有志青年響應團中央「建設偉大祖國的大陳島」的號召,登上大陳島墾荒創業,偏遠海島從此有了生機。
  • 浙江台州的大陳島,素有「東海明珠」之稱,在這吃海鮮就對了!
    但是,除了杭州,還有一個城市剛剛被列入2019年中國最幸福十大城市名單,那就是台州。台州也是中國最容易發錯音的地名,第一次發音,而不是我們常見的第二次發音。台州不僅旅遊資源豐富,而且美食豐富。這次,我們來到了台州最著名的島嶼————大陳島,這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著名島嶼,位於台州灣的東南部,台州群島的中南部。島上自然人文景觀獨特,適合度假、休閒、觀光、遊覽古蹟。
  • 餐桌上的大黃魚是怎麼來的?看看大陳島養殖基地,感嘆人類創造力
    此次浙江台州椒江大陳島之旅,有幸來到了深海大黃魚養殖基地,原來大黃魚是這麼養的,第一次看到活的大黃魚是什麼樣子的。 大陳島位於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東南海54公裡的海面上,從椒江坐船出發約2個半小時就可到達大陳島。
  • 餐桌上的大黃魚怎麼來的?看看大陳島養殖基地,感嘆人類的創造力
    此次浙江台州椒江大陳島之旅,有幸來到了深海大黃魚養殖基地,原來大黃魚是這麼養的,第一次看到活的大黃魚是什麼樣子的。大陳島位於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東南海54公裡的海面上,從椒江坐船出發約2個半小時就可到達大陳島。作為國家一級漁港、浙江省三大中心漁場之一,大陳島的海洋漁業資源是相當的發達,每天有大量的海產從這裡上岸,也成為了台州地區重要的旅遊目的地之一。
  • 大陳島「做東」——全市黨性教育基地做大「朋友圈」
    「紅藍綠橙」現場教學基地遍布整個台州↓↓↓全市30多個現場教學基地,分為「紅藍綠橙」四個系列,分別是:「紅色系列」黨性教育、「藍色系列」創新教育、「綠色系列」生態教育、 「橙色系列」關愛教育,而我們椒江正是「紅色黨性系列」的「課代表」。
  • 《台州日報》頭版頭條:讓「國魚」遊入尋常百姓家
    該項目位於大陳島東南12海裡處,規劃海域面積3000畝,一期計劃投資2億元,搭建能抵禦超強颱風的升降平臺,在拓展養殖空間的同時,利用水層溫差徹底解決黃魚過冬問題。目前該項目已通過海域論證。島上準備的活魚養殖水箱 技術方面,大陳島雞籠頭農業科技示範基地的「岱衢族新苗種培育」被農業部科教司和財政部農業司列為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而9個月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來大陳島開展國家商務部援外培訓,大陳島「網箱養殖技術」得到朝鮮水產省官員充分肯定。
  • 浙江台州有故事海島,素有「東海明珠」之稱,吃海鮮比三亞還過癮
    台州不僅旅遊資源豐富,美食也不容錯過,這次我們來到了台州最有名的島——大陳島,這是傳說中的著名島嶼,位於台州灣的東南,台州列島的中南部,島嶼起伏較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獨特。適合休假、休閒、古蹟觀光,大陳島是國家一級漁港、省級森林公園和省海釣基地,島周海域是浙江省第二漁場,被譽為「東海明珠」,來到大陳島,當然要吃海鮮,大陳墾荒紀念碑是溫州青年艱苦墾荒的歲月見證,也是島上最好的高地攝影點,從這裡可以眺望整個島,紀念碑高聳入雲,向遊客展示著它的歷史。
  • 浙江台州大陳島,大海上飄來一塊木頭,我們用它建了座寺廟
    浙江台州大陳島,大海上飄來一塊木頭,我們用它建了座寺廟,浙江台州大陳島是一個充滿傳說故事的小島, 在大陳島遊覽的兩天一夜,我遇到了很多美麗的美食,遇到了很多樸素親切的島民,聽了那樣的感動和傳說, 今天繼續在台州大陳島的見聞,不可思議的寺廟的故事。
  • 浙江大陳島的歷史波瀾壯闊,1955年大陳島人全部被運走,到底為何
    提起台州大陳島和一江山島,像我這個年紀的人並不陌生,關於它們的故事從小到大不知道聆聽過多少回,可是直到步入知天命的年紀才有機會去看看它們,這一次蜀黍終於在一個冬雨綿綿的日子裡踏上了大陳島的土地。大陳島分為上大陳島和下大陳島,從台州椒江碼頭坐船一個半小時,便抵達了下大陳島。
  • 影 評|盧小芳 《大陳島誓言》:人類不應該有戰爭
    ,國民黨實施「金剛計劃」大陳島撤退,島上居民悉數遷往臺灣,留下的是一座百廢待興的荒島。1956年至1960年間,來自浙江台州、溫州的青年志願者組成墾荒隊來到大陳島,不畏艱難險阻,把大陳島重新建成美麗家園。《大陳島誓言》沒有很多恢弘的場面,但看似平淡的敘事中,卻蘊含了深刻的寓意:人們反對和抵制戰爭,對美好的生活充滿期待和嚮往。
  • 三代「墾荒人」紮根浙江大陳島
    中新網台州10月3日電(範宇斌 屈揚帆)63年前,一艘大木船風雨飄搖中從浙江寧波象山來到一窮二白的台州大陳島。陶尚玉夫婦帶著幾個年幼的孩子來到這個陌生的島嶼,一墾荒就是一輩子,一紮根就是三代人。  陶尚玉回憶道,1957年,一名鄉鎮幹部敲開了他們位於象山的家門,說了什麼他記不清了,只知道父母告訴他,「我們要去大陳島了。」陶家三代合影。
  • 台州大陳島好熱鬧 阿公阿婆舉辦人生第一次音樂節
    但對大陳島的那些阿公阿婆們而言,七八十歲才經歷了人生的第一次音樂會——大陳島旅遊音樂節。激越的鼓點、潮流的音樂、炫酷的燈光、煽情的MC、舞動的人群……足足三天,點燃了大陳島的夜,也點燃了他們。一切都是陌生而新鮮的,在他們仿佛慢鏡頭一般的緩緩流淌歲月中,忽然按下了快進鍵。
  • 百餘名臺胞臺屬聚浙江台州:根連心連 兩岸相連
    12月1日,2020兩岸大陳鄉情文化節期間,踏上母親的故鄉浙江台州大陳島,大陳籍臺胞邵介鈺如是感慨。大陳島風情——曬蝦幹 範宇斌 攝  連日來,來自浙江杭州、溫州、義烏及江蘇崑山等地的百餘名臺胞臺屬走進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大陳島,參與為期4天的2020兩岸大陳鄉情文化節。  歷史上,大陳島與臺灣淵源深厚。
  • 台州有一座傳奇島嶼,戰略位置特別重要,被稱為「東海明珠」
    大家應該都知道,台州市的中心城區就位於椒江區,而在距離椒江區52公裡處的東海海面上,有這麼一座充滿傳奇故事的島嶼,它的名字叫「大陳島」,知道的遊客不算多,因此還可以說是台州的一個比較冷門的旅遊景點。我們從椒江區乘坐海輪到達大陳島,花費了將近兩個半小時時間,從地圖上看好像很近,實際上大陳島距離台州市市區椒江區還是有些距離的,每天船次也不多,可能交通的不方便就導致了來大陳島旅遊的遊客相對比較少。
  • 極簡科學課|翼龍-10無人機如何在颱風探測試驗中大顯神威
    8月2日下午,一架高空大型氣象探測無人機從海南起飛,圓滿完成對「森拉克」颱風外圍雲系的綜合氣象觀測任務。無人機到達任務高度後,先後在9.5千米、10千米等高度投放總計超過30枚探空儀,實時探測並下傳大氣氣壓、溫度、溼度等參數至氣象探測中心,探測中心獲取實時信息後進行了數據深度分析。「翼龍-10作為航空工業自主研發的一款高空、高速、長航時無人機,具有自主化程度高、自主飛行能力強的特點。」
  • 大陳島的39個瞬間,很美!很美!
    近日台州市攝影家協會航拍俱樂部的20多位攝影家各顯神通在大陳島開展了一次集中採風活動暨攝影大賽》吳俊華《上大陳全景》吳俊華《墾荒紀念碑》沈海松沈海松《上大陳夜景》蔡治森《烏沙頭棧道》蔡治森《雞籠頭日落》戴普林《甲午巖棧道
  • 全省9個重大項目公示,台州獨佔兩席
    日前,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第二期)第六批擬立項課題名單公示,台州選送的《大陳島墾荒精神研究》和《司馬承禎研究》入圍重大項目。9個重大項目中,台州獨佔兩席。這也是4年內,台州第4次入選省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項目。
  • 大陳島上最黑的人
    儘管長期在烈日下作業,隊員們普遍曬得比較黑,但金宇祺的膚色毫不誇張地說,可以與黑人「一較高下」了。恰逢島上電廠招工,懵懵懂懂的他便這樣成了電廠的一名小工,誰曾想過這一做便是20多年。「那會島上還是柴油發電,我的工作就是管柴油發電機運行維護,來之前也根本不了解供電,就自學唄,有空就跟在老師頭後面多看多聽多問。」
  • 來台州看看,一系列組合拳打造出魅力藍灣
    近年來,台州市以提升海域海島生態環境為導向,以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穩步改善為目標,秉承陸海統籌與修復管控的原則,打出入海河流總氮總磷濃度控制、入海排汙口全面整治提升、圍填海有效管控、海水養殖業綠色發展、船舶港口汙染物集中接收處置轉運等一系列「組合拳」,重點實施白沙灣濱海溼地生態修復和大陳島生態修復等項目,全面推進藍色海灣整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