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東海有四大經濟型魚類,分別是: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和墨魚。然而由於人類的大勢捕撈,野生大黃魚已基本看不見其身影,偶爾漁民能捕到一條也是天價魚。就在前一段時間,浙江象山漁民捕到一條6斤重的大黃魚,最終被一個上海買家以六萬元的高價買走,價格堪比黃金。而我們平時吃的大黃魚基本都為養殖。此次浙江台州椒江大陳島之旅,有幸來到了深海大黃魚養殖基地,原來大黃魚是這麼養的,第一次看到活的大黃魚是什麼樣子的。
大陳島位於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東南海54公裡的海面上,從椒江坐船出發約2個半小時就可到達大陳島。作為國家一級漁港、浙江省三大中心漁場之一,大陳島的海洋漁業資源是相當的發達,每天有大量的海產從這裡上岸,也成為了台州地區重要的旅遊目的地之一。(2020年12月拍攝於浙江台州椒江。)
早就聽朋友說起過,椒江大陳島的深海養殖大黃魚品質非常的好,在全國小有名氣。此次來到了大陳島,有機會見識到了大黃海深海養殖,這場面還是相當的震撼。第一次從這裡路過時,原以為是一個深入海中的旅遊觀光平臺,原來它竟是一個養殖場。
最為常見的海洋魚類養殖是這個樣子的,用這種圓形或方形的籠子,底部用網防止魚跳跑,露出海面的是圖片上這個樣子。這些網箱直徑一般在幾米,整體規格不大,裡邊可養的魚也不是太多,魚類活動空間相對較少,當然最大的原因是投資小。不過這種網箱在海上漂著,一遇大風大浪,魚就會有逃走的風險。
而大陳島的深海養殖場是這個樣子的,一排排粗大的混泥土柱子直插入海,柱子前邊有魚網攔住,直通到海床,這樣就可以將這一片海域圍起來養殖,大黃魚養在裡面就不會逃走。不過這樣做的造價是相當的昂貴,就如同造跨海大橋一般。
不過這種大規模的攔海養殖,給了魚足夠的活動空間,除了需投餵飼料,更加的接近野生大黃魚。有時真的感嘆人類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據島上的居民介紹,這幾天天氣不是太好,西北風比較大,海水也泛黃。事實上在大陳島一帶平時的海水是湛藍的,非常的美,我們站在圍堤上就能看到海裡大黃魚在遊動。不過我們今天運氣也不錯,正好遇上養殖場在捕撈大黃魚,這樣的場面一般人可是很少能見到哦。
在養殖場捕魚可比海裡簡單多了,幾名工作人員拉著一張大網,沿著兩邊的圍堤慢慢的往前拉,從一邊拉到另一邊就能捕到一大網的魚。不過冬天東海海域氣溫底,風很大,所以也是一件辛苦的事。
這網拉了近二個多小時後,在網袋的裡慢慢的浮現出成群的大黃魚,個頭都在2斤以上。由於大黃魚出水就會死掉,所以平時見到的大黃魚都是死的,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活著大黃魚。看得出這大黃魚還是相對比較溫順的,沒有出現爭先恐後鯉魚跳龍門的景象。
工作人員把個頭較小的魚放回海中,夠分量的就捕上岸。這大黃魚果然是黃色的,我們常說的魚肚白,這大黃魚的魚肚子是金黃色的。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剛上岸的黃魚還不怎麼黃,再過一會全身呈黃色,那會更漂亮。
大黃魚肉質細嫩鮮美,富含蛋白質,營養價值很高,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其中大黃魚的魚鰾可製成中藥,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也是大黃魚身上最為值錢的地方。浙江沿海一帶有這麼一句話:一個魚鰾就相當於半條黃魚的價值,也是整條魚的精華所在。大家記住了嗎?下次吃大黃魚先找找這個魚鰾,可是好東西哦,而且口感也非常的不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