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丨美食作家王剛:400萬粉絲廚藝紅人的成長之路

2021-02-16 下廚房

西瓜視頻籤約作者 美食作家王剛

教人家做菜的話,你就應該實在一點,一開始就把自己的真東西拿出來,不應該去加一些其他跟教做菜無關的一些東西。

——美食作家王剛

全文共4279字,閱讀大約需要10分鐘。

美食作家王剛火了。

不到一年時間,他所經營的美食視頻頭條號已經擁有粉絲415萬人,微博號58萬粉絲,94部作品累計播放量達1.1億次。家鄉四川的媒體紛至沓來,想看看這是怎樣一個靠做菜就擁躉無數的29歲小夥。

有人說,別人教做菜,他是在教開飯店。

也有人說,家庭煮男看後掂量了下自己的比數,放棄開飯店……

網友們的各種總結很是精妙。

是的,他的畫風簡潔粗暴,沒有大光圈,沒有補光燈,不賣弄情懷,廚房裡也沒有奇怪的東西,有的就是實打實的技術,可謂「朋克硬核」典範,廚藝紅人界的一股清流。

他的走紅,或許是網際網路浪潮下順應時勢的產物,或許是堅持自己理想的勵志案例,又或許,是美食帶來的饋贈和回報吧。 

美食作家王剛的經典片頭畫面


沱江小鎮:家家都有自己炒菜的絕活

家鄉富順,是四川南部自貢市下屬的一個小鎮,依偎在沱江下遊繁茂的水系之上。

這裡最為外人所知的,大概就是唐代的佛寺、明代的文廟,清代的塔,延綿的丘陵和溝谷,以及大大小小的鹽井。但對於天下食客來說,最為之掛念的還是這裡聲名遠播的鹽幫菜。

自貢自古是重要的鹽產地,鹽業貿易導致了古代自貢經濟的高度發達。「東海少了白玉床,龍王請來河東王。阿房宮,三百裡,住不下河西一家李。莫愁胡,黃金為瓦玉為屋。歡喜顏,翡翠珍珠撒滿田。」這首仿《紅樓夢》護官符的歌謠描繪了自貢四大鹽商「王李胡顏」家族的生活。

鹽商對味覺的要求,也使得自貢鹽幫菜除具備川菜傳統之外,更善用椒姜,料廣量重。在王剛家,日常做菜「光調料的話都有十幾二十種」。

「吃辣椒我們並不是特別厲害,但是說比吃麻應該沒有人能比四川人厲害」,在王剛看來,家鄉菜最大的特點就是,「放很多花椒」。

自貢名菜「小煎鴨」

舌尖上的「曾經滄海難為水」大概就是這樣來的,王剛回顧這一路走來,「我為什麼會做廚師,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吃過了我們家鄉一些真正好吃的東西。」

富順豆花是家鄉最有名的菜。不同於南方的甜湯,這裡的「豆花只是一碗白湯,啥都沒有。豆花用筷子夾出來,蘸味碟裡的作料吃」,豆花白嫩,蘸水麻辣,相得益彰,汪曾祺在《豆腐》裡就曾贊道,「四川豆花是很妙的東西」。

不過冷吃系列才是王剛的最愛,也是他最拿手的。這個系列的菜對原材料要求極高,最關鍵之處在於花椒和辣椒。青花椒必須是本地的頂級青乾花椒,要經過二十遍以上挑選,而一般挑選一斤花椒則需要四十分鐘。「花椒裡面有花椒子,我們本地人吃東西吃到花椒是不會吐出來的,都一起嚼碎吃了,如果花椒裡面有子的話會很影響食用體驗的」,王剛介紹道。

王剛在製作「冷吃鯽魚」

 「我們這裡,家家戶戶都有炒菜的絕活。」說起家鄉,王剛略有些自豪,而他更是有著「家學淵源」。爺爺曾是生產隊的食堂師傅,老爸則是專職的川菜廚師,他對於廚房的最初認知,就是這樣從小圍在家裡的鍋邊耳濡目染,看大人們炒菜,看怎麼處理食材,先放什麼料,後放什麼料。

王剛還記得自己第一次掌勺上陣,是12歲的暑假在舅舅家玩。那會兒舅舅從工廠下班回來,他就炒了人生中第一個菜,青椒肉絲。廚藝不錯的舅舅嘗了後,誇他做得還不錯,鼓勵他繼續努力。大概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王剛開始有了想當廚師的願望。

14歲的王剛,在珠海

這遭到了家裡的一致反對。

父親的意思很明確,不想讓王剛走他們的老路,知識改變人生是老一輩人的共識。在王剛眼裡,父親並不是很喜歡做廚師,對於父親來說,做廚師只是迫於生活而別無選擇,廚藝只是一個從父輩那裡繼承下來的謀生工具。

但王剛很清楚,他和他們不一樣。

「我入行做廚師,是因為我喜歡這個,我喜歡吃,我喜歡研究,我喜歡學習。」他說,12歲的自己就知道,把自己留在廚房的,不是生存,而是熱情。


八年五十家店:學廚藝其實是跟人打交道

熱情使然,初中畢業,15歲的王剛沒有繼續讀書,他跑到珠海的一家大排檔作雜工。初入餐飲行業,他每天幹著洗碗、拖地、擇菜、傳菜、招呼客人的活兒,算是半隻腳邁進了廚房。

一年後,他又換到另一家餐廳,負責送外賣。沒幹多久,店裡的配菜師傅離職,他找餐廳老闆申請進廚房學手藝。這個時候,王剛才算正式踏進廚房當學徒,從學習配菜、切菜,到最後可以掌勺炒蔬菜。

第一道菜是魚香肉絲。主廚師傅先跟他交待了流程、火候、調料後,他試著完成了第一個作品,師傅對他說,「你非常不錯,第一次做菜居然能做到60分效果。」王剛記得,這個師傅並不是一個隨意誇人的人,平日裡對廚房的工作人員都非常嚴格,所以對王剛而言,這句讚賞是莫大的鼓舞。

「他是我人生中目前最佩服的二人之一,對我的影響非常大。」王剛記得,這個師傅做菜的時候,對於添加調料,不只是精確到多少克,而是精確到了1/10每克,他還會告訴你多一點少一點對這個菜的影響有多大,炒菜的火候也是同樣的道理。」

回憶起這位學藝之路上的導師,王剛說從他身上學到最多的,其實並不是某一種具體的手藝,而是一種對待食物嚴謹,和對工作極度負責的態度。

2017年4月,已成為廚師長的王剛與妻女在珠海。

在店裡待了兩年多,王剛再次辭職出走,踏上了四處打工「偷師」之路。

從18歲到25歲,這七八年的時間裡,他到每一個地方工作都不會超過三個月,找工作也從不計較薪資、崗位,「只要能學到東西,我都會去」。

在王剛看來,輾轉大大小小的後廚學藝,與拿著書本一字一句學菜譜最大的不同,在於這其實是一個跟人打交道的工作。

「廚藝這個東西一大部分靠操作的手感,還有一大部分就是平時積累的心得。如果師傅不告訴你這些心得的話,你只能做出他的樣子,你做不出他的精髓。」困難也就來源於此,後廚的競爭並不比別處來的更輕鬆,也並不是每一個廚師都願意把心得教會給你。

王剛說,為了能夠討教到東西,日常工作中髒活累活都搶著做,師傅們的衣服、帽子,以及工作檯的衛生更要主動去做。當然,工作之餘也不放鬆,那會兒領到的工資,他也一分錢都沒有存,全部用來跟師傅們討經驗,爭取能在茶餘飯後從他們口中學習到一些「獨門秘笈」。

王剛回憶起這段經:「大概也是因為他們喜歡我在工作中的一些態度,一些積極向上的思想,才更願意教我吧。」

就這樣,在幾年時間裡,王剛在四五十家店工作過,幾乎把廣東省走了個遍,學到了川、湘、粵菜以及一些民族菜的做法。

「在外面跑得久了,成家後就更嚮往穩定的生活。」三年前,王剛結束了四處漂泊學藝的生活,開始穩定下來。經過十來年的學習,從雜工一路走來的王剛已經能在廚師長的崗位上遊刃有餘。

如今工作室的樣子和後廚一樣


短視頻:網際網路上意料之外的走紅

2017年,自美國開端的移動端視頻社交應用的燎原之火,終於燃到了國境之內。隨著手機的普及和拍攝門檻的降低,大批短視頻平臺迅速崛起,大批年輕用戶和創作者相繼湧入。對許多80後、90後以及00後來說,短視頻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成為了社交生活中的一環。

如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王剛最初也因新奇而開始踏足網際網路的神奇浪潮之中。2017年3月8日,在註冊了「美食作家王剛」的頭條號後,他借來了哥哥的手機,製作了一道家常菜「盤龍茄子」的圖文,上傳網絡。

「最開始僅僅是想『秀』一把廚藝。」盤龍茄子是一道極為考驗刀工的菜式,第一次選擇這道菜他也有點自己的「小心機」,王剛說,當時是想著特別一點才能讓人記住,沒想到點擊率不久就達到了9000多,很多網友在互動中向王剛請教做菜的方法,這讓他有了繼續下去的動力。

不久後,王剛專門購買了拍攝器材,開始認真嘗試視頻拍攝,陸陸續續地拍攝了幾十個視頻。直到那時,王剛想做的也只是展示廚師真實的後廚工作,教學並不是首要目的。

王剛在菜市場挑選食材

轉變,出現在網友們的一次反饋之後。

去年五月,王剛在一次視頻中依舊根據自己的主廚經驗給大家介紹了啤酒鴨的做法。只是酒店的菜式都是大批量的出品,網友們紛紛反映普通家庭裡並沒有做這麼大分量的需求,不太實際。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我開始反思我到底是要把廚房的一些東西展現給大家看,還是要教大家做菜。」王剛最終選擇了站在網友的需求之上,將自己定位成「一個普通廚師」,「分享一些做菜的技巧給大家。」

儘管誠心已致,但對王剛來說,在已經相當飽和的美食短視頻界異軍突起,完全是意料之外。

不同於許多美食博主選擇柔美布景、精緻餐具和清新音樂作為視頻中的基本要素,王剛的視頻教學習慣從挑選和處理食材開始,不鏽鋼鐵盆和塑料水瓢,再加上王剛略帶口音的普通話配音,視頻效果堪稱「樸實至極」。

王剛似乎並不在乎這樣的逆流而動,「我就想把這個做菜的全部流程儘量還原,然後跟大家展示。」王剛有自己的理念,「教人家做菜的話,你就應該實在一點,一開始就把自己的真東西拿出來,不應該去加一些其他跟教做菜無關的一些東西。」

永州血鴨是很多人記住的王剛的第一道菜,從殺鴨子放血開始的教學視頻,是其被網友們戲稱為「硬核「風格的代表作。談到殺鴨,王剛說只是因為這個菜的需要,因為永州血鴨,他必須要有新鮮的血,他才能做出正宗的口味。

大火的「永州血鴨」視頻

憑藉此種頑固的「樸實「,王剛被網友稱為網際網路美食圈裡的「一股清流」。在這段時間裡,粉絲開始瘋長,不到兩個月,包括頭條號在內,全網粉絲超過了400萬。

隨著粉絲的增長,王剛通過短視頻所獲得經濟收入逐漸趨於穩定,而拍攝工作與粉絲互動也開始佔據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為了更加專心經營他的短視頻,2017年10月,王剛辭掉廚師工作,購進全套餐廚設備,回到富順老家,開啟了自己的工作室。

辭職回家,也是抗住了家裡的壓力,只有妻子將信將疑地支持他,「但我一直很清楚我想要做什麼。」

王剛與妻子在老家縣城

每隔一天一個菜譜,對於「教學內容」王剛會提前一周做好安排,川菜仍是王剛的主要選擇,不過他會根據粉絲的需求進行一些改進。

比如溜炒腰花就是用了粵菜中「臥汁」的技法做川菜,川菜冠以大油重味,這個技法剛好跟川菜相反,但是炒腰花又是粵菜裡面沒有的。許多朋友吃慣了粵菜,偶爾吃下川菜,感覺好吃,但是也不能經常吃,經常埋怨說這個川菜油比較大、味道重,王剛就想能不能用粵菜的技巧在川菜上做改良,這樣子做出來的菜油不大,還跟川菜味道比較貼近。

玉米蒸排骨、軟燒南瓜、豆豉蒸排骨和花生蓮藕燉豬腳,也都是將粵菜裡常用到的「清淡」做法和川菜結合起來。

談及走紅後的生活有什麼改變,王剛說,最大的變化就應該是,「以前我是一天到黑都在炒菜,然後我現在除了炒菜都是在剪輯視頻。」現在的王剛,每天除了炒菜之外,會花八小時製作視頻,再花四五個小時和粉絲互動,休息時間比以前上班還要少很多。

粉絲越來越多,王剛偶爾也會感到壓力,「粉絲越多,責任也越大。」但他挺喜歡這樣的生活,把好吃的東西分享給更多的人,對他來說本身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說起未來,他也有很多的想法。他說自己最終的夢想還是想要回到現實中,開實體店,「在現實中,做菜給大家吃。」

「第一家店可能會在深圳吧,我挺喜歡這個城市。」王剛笑著說。

📣

@美食作家王剛 現已入駐下廚房,喜歡他的朋友可以在下廚房、西瓜視頻中關注他,觀看更多、更新的「乾貨」視頻和菜譜!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跳轉至他的個人主頁。

相關焦點

  • 美食作家王剛:一個非典型美食紅人的爆款煉成記
    「美食作家王剛」選擇展示他工作的真實一面。他穿著白色的主廚服,站在擺滿不鏽鋼廚具的廚房裡,用大鍋和顛勺燒出一道盤龍茄子。這是真實的中餐後廚,是我們在餐廳裡能透過小窗口窺見的一方角落——有煙火氣的廚房的樣子。
  • 從美食作家王剛看如何打造草根「硬核」美食IP?
    正如我們所知的美食作家王剛、新晉美食網紅華農兄弟等。任何一種文化的流行並不是空穴來風,但凡這些看似表象的東西背後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土味美食的興起還要從土味文化的盛行說起,一方面,微博、快手、抖音、今日頭條等為代表的自媒體平臺的興起,營造了一個開放式的創作環境,解放了草根的創作力。
  • 美食作家王剛
    食作家王剛是頭條號作者,西瓜視頻作者,新浪微博的美食博主。
  • 辦公室小野2000萬海外粉絲,一大批國內紅人正「出海」
    去年,外媒oxInfluencer公布的YouTube網紅收入情況顯示:當時中國區粉絲數排名第一的辦公室小野(目前排名已發生變化),有700萬粉絲,單月廣告聯盟收入為459萬元,一年的分紅預計5508萬元。當時排名第二的美食博主李子柒,有528萬粉絲,一年的廣告分紅預計達4452萬元。
  • 從留守兒童到網紅廚師 美食作家王剛——小鎮青年的逆襲
    他所經營的美食視頻頭條號已經擁有500多萬粉絲,近百部作品累計播放量超過1億次。今年開始,打著「美食作家王剛」名號的農副產品、小食品在淘寶上開賣,短短數月,月銷售量最高已超過5萬件,他聚集了近30位有理想有衝勁的年輕人。當過留守兒童,初中輟學,當過快遞小哥,在廚房做墩子打雜,甚至沒有正兒八經地培訓過廚藝,王剛如何完成人生逆襲?
  • 美食作家王剛現身《大叔小館》,指導郭德綱切土豆塊兒!
    由郭德綱、孟非、佟大為、郭京飛擔任常駐嘉賓的生活體驗類節目《大叔小館》已經播出到第四期了,第四期終於迎來了幾位特邀嘉賓,他們分別是:金晨、張梓琳、滇西小哥和美食作家王剛。金晨和張梓琳的加盟終於讓「大叔小館」不再陽盛陰衰了,不過兩位美女和四位當家人一樣不太擅長廚藝,尤其是一米八二的張梓琳,站在油煙機下面還得彎著腰,做一頓飯真是太不容易了!兩位美女來了之後店長孟非還帶她們去摘了草莓,然後讓她們負責「大叔小館」服務員和收銀的工作。
  • 快來看吶,「美食作家王剛」把自己炒了!
    近幾年,隨著《舌尖上的中國》等美食紀錄片的熱播,人們對於製作食物也有了更多的關注。 美食不再只與溫飽掛鈎,美食背後的故事惹人好奇,製作過程中體驗到的真理令人深思,甚至煎炸汆炒間也成了一種視覺享受。 鑑於都市生活的忙碌,美食短視頻應運而生。
  • 知名美食達人做客《大叔小館》「美食作家王剛」教學郭德綱切土豆
    此外,西瓜視頻的知名美食博主「美食作家王剛」和「滇西小哥」也意外現身小館。他們不但帶來了自己的拿手菜,更幫助大叔們一起增進廚藝。郭德綱就在王剛的教學下學到了切土豆不溜手的妙招。而佟大為則和「滇西小哥」一起掌握了雲南包燒魚的做法。而孟非在本期節目中繼續「發揮餘熱」,不但幫助一對70多歲的老夫妻疏解孩子大齡不婚的困擾,還籌划起來要在小館裡也舉辦一次小型「非誠勿擾的相親局」。
  • 2000萬粉絲美食博主王剛,來成都開滷味店,瞬間火了
    2000萬粉絲美食博主王剛,來成都開滷味店,瞬間火了 2020-12-06 13: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美食作家王剛爆火,硬核美食短視頻是剛需?
    美食作家王剛爆火,短短幾天內容已經冒出了好幾個盜版的帳號,我們直男廚師長已經開始在微博維權了。
  • 網紅美食博主王剛:我最在乎粉絲的感受
    好像很難找到一個美食博主像王剛一樣,能夠在不同人群收穫同等程度的喜愛。微博粉絲200萬,b站粉絲188萬,西瓜、抖音、頭條的粉絲累計706萬,他在國內自媒體平臺的總粉絲量超過1000多萬,閱讀量達15個億。
  • 大排檔風格的美食博主王剛是如何俘獲千萬粉絲的?
    於是,看王剛的美食烹飪,成了不少人夜深人靜的睡前娛樂。王剛,寬油班帶頭勸退型博主從18年就開始火,一直到現在,B站粉絲394w,西瓜視頻粉絲1159萬 。「哈嘍大家好,我是王剛,本期視頻為大家介紹.....」這是王剛視頻裡的開場白,三秒立刻直奔主題。
  • 李子柒賣蛋黃醬、王剛賣火鍋底料有多賺?
    C站發現,抖音上不少美食紅人都推出了自己的品牌,並且不約而同地進入了食品行業的細分賽道——調料調味品。包含各類拌飯醬、火鍋底料、調味汁在內,調料調味品已成抖音熱門品類。新抖顯示,近30天內,直播電商食品銷量排行榜Top20中有5個都是調料調味品,除了缽缽雞調料包炙手可熱,沙拉汁、外婆菜醬也大受歡迎。用小小一包調味料,這些大V們邁出了從網紅到品牌的一大步。
  • 西瓜視頻的野望:不只是尋找下一個王剛
    「在鄉下長大,去城市打工」是王剛在成為全網美食博主前的全部履歷,但現在,他是全網知名的美食博主,擁有自己的內容創作團隊和千萬粉絲的關注,youtube給他獎盃,還有discovery頻道來找他拍紀錄片。在成為視頻創作者的第四年,美食作家王剛已西瓜視頻上傳了557支視頻 ,這些內容共吸引了1279萬粉絲。
  • 王剛 一個美食博主的笨拙走紅
    他提到好朋友華農兄弟和竹鼠的故事。「在華農兄弟之前,我和絕大部分人一樣,不知道竹鼠像牛羊一樣是可以吃的,甚至不知道竹鼠的存在。」王剛坦言,這次更新人工養殖娃娃魚的烹飪視頻是受到華農兄弟的啟發,「廚師除了告訴大家怎麼做菜才好吃,也可以告訴大家有哪些食材可以吃。」
  • 熱辣銷魂的麻辣兔丁,地道川味在身邊,美食作家王剛家的冷吃系列
    對於熱衷辣食的朋友們來說,不吃點辣的總覺得不夠味,閒暇時候,唯有重口的、鮮辣的美食才能解饞,讓人吃一口就能美到心裡去的麻辣兔丁就是不二之選,美食作家王剛家的冷吃系列鮮香辣爽,一口就能拯救靈魂!麻辣兔丁,是源於四川自貢地區的一種傳統美食,雖然對於四川人來說,兔肉的做法有很多種,但辣味與鮮香味並重的麻辣兔丁無疑是眾多做法中比較受歡迎的一種,幾乎家家都會做,人人都愛吃。美食作家王剛家的麻辣兔丁,妥妥的就是色香味俱佳的代表。打開包裝,看一眼,就讓人被其俘獲了。
  • 同為美食大咖的美食作家王剛和李子柒的火鍋底料,哪個更好吃?
    hello大家好,火鍋一定是冬天裡大家最愛吃的一道美食啦。你想像一下,在寒冷的冬夜,一群朋友或者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熱氣騰騰美味的火鍋,哇那真的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那麼一個火鍋好不好吃?可以說最主要的就取決於火鍋底料,所以今天咱們就要來測評兩款特別厲害的火鍋底料。
  • 「紅人」時代,傳遞娛樂是如何運作百萬級網紅的?
    在愈演愈烈的「紅人潮」中,毒眸關注到了一批成長頗快的MCN機構和短視頻紅人。其中抖音紅人「大金小金」,在今年開年後不久的一個月內,抖音粉絲數增長便超過370萬。而其背後的經紀公司傳遞娛樂,從去年開始運營MCN業務,目前籤約紅人全網粉絲覆蓋已經超過7千萬。
  • 復興美食原教旨主義,從殺死一隻鴨子開始
    作者|張家欣編輯|李春暉是哪位美食博主如此清新不做作,教做菜是從宰鴨子開始的!(看鴨鴨這引頸就戮的淡定眼神,你們怎麼忍心吃鴨鴨)是他,是他,就是他,美食作家王剛!硬糖君已經深深迷上了他。王剛,不是和珅,今年30歲,來自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前廚師,現知名美食博主。以「美食作家王剛」系列做菜教學視頻聞名網絡。
  • 專訪陶白白 | 全網800萬粉絲,拿下「微博十大故事紅人」,星座博主的突圍之路
    6月19日,「2018微博超級紅人節高峰論壇及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