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939的會客廳,呈現人生百態;
這裡,網羅各行業的精英,為時代表態;
這裡,我們聽見朋友間的傾心交談;
這裡,我們一起吐露來自肺腑的真心告白。
《高朋滿座》,滿座高談!
FM93.9融媒體節目《高朋滿座》在每個工作日的下午15:00-15:30,和大家不見不散!
本期嘉賓:陳曉曉
寧波旗聚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
甬派手作旗袍非遺保護人
陳曉曉的人生特別的簡單,2005年還沒畢業就隻身一人帶著200元來到寧波進入鄞州某服裝廠做車工。如今把自己逼成了老闆,也只是因為自己純粹的喜歡旗袍。
年幼的時候,陳曉曉在家中見到媽媽穿旗袍幹活、賣菜,第一眼開始,媽媽驚豔的畫面就已經深刻在她的腦海中……
2007年,陳曉曉有了人生中第一件旗袍。那時她還在工地上跑業務,一千多塊的工資也阻止不了她對旗袍的喜愛。定製一件旗袍是一筆不小的開銷,陳曉曉省吃儉用一年才做了一件青花瓷旗袍,看到自己穿著旗袍那一刻,女人的優雅、自信,從容與淡定油然而生!
從此之後,陳曉曉就天天穿旗袍去工地跑業務,也有幾個客戶稱她為青花瓷姑娘。這麼多年過去了,家中衣櫃服飾皆為旗袍,當然她也實現了在服裝廠上班做車工的夢想,仔細想來,她覺得自己算是幸福且幸運!
陳曉曉一直在問自己,如果沒有做旗袍,估計自己還在工地上做銷售人員跑業務,如果沒有經歷波折,也不會走上追夢的道路。
陳曉曉從不後悔選擇了這份職業,只怕自己做的不夠好。從喜歡到收藏到追夢,她整整用了十年。2016年9月陳曉曉開始選址裝修做旗袍,其實旗袍設計師和創業者工作狀態並不像旗袍本身那麼優雅,光鮮亮麗的永遠在臺前,幕後是汗水和努力,甚至是淚水。可是她更愛幕後,因為汗水始終都是光榮的存在,也是為夢想拼搏的證明!
創辦旗袍公司初期,陳曉曉承受了很多壓力,默默流過許多淚水。那時候她一個人去面料市場選料、扛面料和各種輔料,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女漢子。而且當時一個客戶都沒有,美人們並不買帳,但是陳曉曉從沒想過放棄。平時她仍然踏踏實實在工作室做旗袍設計,做手工包、配飾,刮漿糊弄包邊布,縫旗袍扣子,她覺得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事。
功夫不負有心人,陳曉曉一直堅持旗袍的傳統做法,手工製版,手工縫製旗袍,吸引了一些旗袍愛好者,甚至有些人千裡迢迢過來,滿意而歸,她覺得特別欣慰!
這些年作為一名旗袍設計師、製作者,因為親身經歷,她才知道做手藝人不易,經歷過的寂寞時光,正是是對心性的磨練,也是對技藝的考驗,用雙手將物件「從無到有」創造出來,這些背後所隱含的是專注、技藝、對完美的追求。
不管市場如何混亂嘈雜、陳曉曉始終堅持初心,做手工旗袍。在她看來,做好一件事就夠了。作為踐行旗袍文化的傳承和推廣者,她有責任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旗袍文化弘揚起來,讓每一個女性,不僅修身美,更要心靈美,品德美。
以上海為代表的海派旗袍,時尚摩登,以北京為代表的京派旗袍,恢弘大氣,但從沒有人想過寧波也能有自己特色的旗袍,甬派手工旗袍。陳曉曉把自己在寧波生活了十多年所體會到的寧波文化特色融入到旗袍設計裡,可內斂、細膩如溫婉江南女子,卻也端莊大氣,帶著大國風範。
陳曉曉喜愛旗袍,不僅因為旗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之一。作為中國人,作為一名旗袍設計師配飾製作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者、保護者和傳承者,她覺得大家應該更多的去了解中國的文化和歷史,只有文化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加自信。
寧海十裡紅妝博物館的衣香鬢影·女紅展廳中,許多雲肩,肚兜,老繡裙等老繡都是由陳曉曉走南闖北所得。這些美好的事物,見證了古人對生活的熱愛,守護這份美好,年輕一代人義不容辭。
即將開啟的月湖公園旗聚堂甬派手作博物館,以陳列的方式展示各式老繡旗袍,手工旗袍,還有多功能廳普及旗袍文化,能夠讓參觀者切身感受手工旗袍的風採,陳曉曉希望有更多人了解中國傳統服飾,也希望將傳統技藝更好地發揚光大!
- END -
主持:藍藍
嘉賓:陳曉曉
編輯: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