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臣氏調查:疫情下消費者冀重返實體店購物
當被問及疫情後生活方式的轉變時,有9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將參與更多戶外活動,其次分別是在家烹飪(91%)和在家美容(84%)。觀點地產網訊:9月3日,屈臣氏集團在4月訪問22,000名來自逾20個歐洲及亞洲市場的顧客,發現在新冠肺炎疫情下,90%受訪者表示他們將繼續於網上購物,但更重要的是100%受訪者表示他們會回到實體店購物,尤其是Z世代,三分一人認為他們會更加頻密光顧門市。
-
屈臣氏集團發布疫情後消費新趨勢 與顧客緊密聯繫 開拓「新常態...
屈臣氏集團發布疫情後消費新趨勢 與顧客緊密聯繫開拓「新常態」零售機遇近日,屈臣氏集團發布在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疫情下,全球顧客消費行為的調查結果。本次調查由顧客體驗研究團隊WISE於四月進行,分別於集團超過二十個歐洲及亞洲市場,訪問超過22,000名顧客,了解他們的購物模式和習慣。全球疫情改變了顧客的生活及購物方式,人與人之間的連繫顯得格外重要。調查結果顯示所有受訪顧客均希望重返零售門店,與人互動及聯繫。
-
實體店迎來關門潮?植物醫生逆勢擴展擊敗屈臣氏
隨著電商的發展,大眾消費習慣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商場購物已經有部分被網絡購物取代之勢。曾被視為商場「流量收割機」的屈臣氏門庭日漸冷落,數據顯示,過去5年,屈臣氏中國每年新增店鋪數量穩定維持在300多家,開店速度遠超其他地區,但在過去半年裡,新增門店數量只有4家。
-
打折甩賣、碎嘴導購、疫情,誰革了李嘉誠零售帝國屈臣氏的命?
但這不只是疫情影響所致: 單店營收逐年下降,流失份額被電商拿走……社交媒體的興起,搶了渠道的份額,渠道對於品牌的背書能力開始減弱,更多理智的消費者更願意在社交媒體上在線選擇品牌,而不是僅僅相信化妝品店導購員的話。
-
人人都是營銷高手——後疫情時代的購物中心線上營銷助力品牌恢復...
受疫情影響,線下購物的消費能力驟減,據零售行業相關研究顯示:疫情的影響加速了零售行業的數位化、全渠道升級發展的進程。很多傳統購物中心也開始聯合品牌商戶積極轉型「線上」,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雙線」模式尋求「突圍」曙光,成為緩解乃至挽救各品牌商戶的重要方式之一。無形中,消費者的購物習慣亦在疫情「宅家」期間隨之轉變。
-
新年購物季來臨 到實體店裝滿購物車
雖然我們仍然面臨著國內零星散發病例和局部暴發疫情的風險,聚集型和接觸式消費仍有待進一步恢復,不過在繼續執行嚴格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隨著不斷優化消費環境,提高市場供給質量,消費者的消費潛力將持續釋放。 實體門店之所以能夠在疫情的考驗面前繼續贏得消費者的黏性,是與本身的優勢密不可分的。儘管線上購物帶來了諸多便利和選擇,但是到店直接獲得直觀和切身體驗還是擁有巨大的吸引力。
-
「三板斧」撬動保健與美妝個護新營銷|專訪屈臣氏中國
A:專注於生活美學領域的 「Watsons+」為年輕消費者提供更多不同形式的購物體驗,將美滲透到消費者的更多生活方面細節中。目前,已經開設的幾家Watsons+的實體店與網易嚴選攜手合作,用更多的購物品類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預計在未來,Watsons+還將攜手一些面向年輕人提供高性價比品質好物的品牌,引入更多品類的精選產品,為消費者提供物有所值的產品、物超所值的服務與體驗。
-
這些東西線下更便宜 在線購物優勢還能維持多久?
近年來線上購物興起,不管是代購還是跨境電商,都成為受到人們歡迎的購物方式。一方面是物美價廉,一方面是快遞送貨到家,讓很多消費者養成了線上比線下便宜、便捷的認知。
-
購物季消費者購買意願和預算的最新研究!
今年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轉向在線交易。從早期趨勢中,我們看到疫情並沒有嚴重打擊到消費者對 BFCM 的熱情。在接受採訪的美國消費者中,有三分之二(67%)表示他們有在今年的 BFCM 購物的計劃。加拿大(50%)、法國(67%)和德國(61%)的消費者也有類似的看法——與2019年的 BFCM 之前獲得的參與度差不多,甚至還要更高。
-
66天養出新趨勢:線上購物或成澳大利亞消費者主要購買渠道
今年3月至4月,澳大利亞消費者在線上的支出環比增長29%,而4月是澳大利亞開始實施隔離措施的月份。不僅只有澳大利亞如此,全球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現了同種趨勢。英國4月份網上購物佔零售總額的比例超過了30%,截止4月21日,美國和加拿大的電商訂單同比增長了129%。澳大利亞最大的出版商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66%的澳大利亞人仍在網上購買非必需品,這說明,疫情加深了澳大利亞人對電商的適應程度。
-
新冠肺炎疫情下,購物季熱潮難現 德國零售業:線下嚴冬 線上升溫
不少消費者明確表示,由於擔心被感染,不會在聖誕購物季去大型購物場所購物。德國科隆零售業研究所一項調查顯示,雖然今年聖誕購物季零售業銷售額仍會有1.2%左右的增長,但主要來自網絡購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最後兩個月德國網絡零售業的營業額將增長近20%,高達170億歐元。去年線上零售業增幅僅為11%。
-
法國消費者行為調查:超半數法國購物者只忠於本土品牌?!
法國消費者忠於自己的民族品牌法國是歐洲第三大人口,有6530萬居民和第二大電子商務市場。但出乎意料的是,法國消費者卻很忠於自己的民族品牌,並經常迴避跨境電子商務。根據荷蘭研究公司Ecommerce Foundation的數據,60%的法國購物者只忠於本土品牌。
-
黑五網一|針對購物季消費者購買意願和預算的最新研究
傳統上以折扣和促銷為特色的集中四天購物浪潮現已演變成定義更廣的假期購物季。為了幫助廣大商家適應這一新現象,我們將分享來自世界各地的消費者的看法和見解。今年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轉向在線交易。從早期趨勢中,我們看到疫情並沒有嚴重打擊到消費者對 BFCM 的熱情。
-
最新調查:73%的阿聯消費者使用網絡購物
本文首發公眾號:中東跨境電商匯,ID:EMEDubai,搜索關注獲取更多好文 據萬事達卡的最新調研結果顯示,阿聯在線購物的快速增長,近四分之三(73%)的阿聯消費者比疫情前網絡購物的次數更多。
-
調查顯示80%的消費者因為免運費才在亞馬遜上購物
根據Transform進行的一項新的消費者調查,亞馬遜成功的關鍵是其顛覆性的送貨服務。但是,研究表明,很大一部分客戶會考慮在其他地方購買。超過1/4的消費者(24%)認為亞馬遜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或某種程度的破壞,但他們仍然有50%的商品是在亞馬遜上購買的。調查還顯示,超過1/3的千禧一代(35%)表示,亞馬遜對環境產生了非常或某種程度的負面影響,比整體受訪者高出30%。
-
屈臣氏中國區業績大降30% 自己不行怪疫情?
,由於線上銷售的崛起,線下競爭對手的不斷湧現以及新一代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曾被視為商場「流量收割機」的屈臣氏門庭日漸冷落。 疫情的影響除直接體現在屈臣氏中國的業績大幅下降外,還顯示在了屈臣氏線下門店拓展的速度上。過去5年,屈臣氏中國每年新增店鋪數量穩定維持在300多家,開店速度遠超其他地區。到2019年,屈臣氏中國新增店鋪339家, 同比增長9%,總數達到3947家。但根據此次財報,屈臣氏中國店鋪總數為3951家,這意味著在過去半年裡,新增門店數量只有4家。
-
卡數破6000萬 屈臣氏把會員管理玩出「花」
賣了近12億的會員卡 屈臣氏在積分活動玩出了「花」 據了解,消費者在屈臣氏辦一張會員卡需要花費20元錢,也就是說,僅僅賣會員卡,到目前為止屈臣氏就賣了近12億元。 但在屈臣氏,消費者要消費10元才能獲得1個積分,同時20分可以抵做現金1元。也就是說,消費者需要在屈臣氏消費4000元才能把所繳納的會員卡費掙回來。
-
線下體驗線上下單 「蘋果模式」能否拯救家電實體店?
線上線下的家電銷售數據出現倒掛,這個信號足以引起生產企業和市場的高度重視。面對消費習慣的變遷,如何轉變生存方式?能否也嘗試像蘋果手機體驗店一樣,線下體驗線上下單?15日,經濟導報記者對濟南多家家電實體店進行了調查走訪。
-
Bazaarvoice:消費者購物體驗 | 消費者與品牌的關係
一、如今,僅僅擁有實體店是不夠的僅僅擁有實體店,或者網站/社交媒體帳號,如果不注重與消費者的真實聯繫,這些都是不夠的。從前的商業,由品牌和零售商主導,決定消費者如何購買和購買什麼。不同地區的消費者信任度差異很大,因此品牌需要相應地調整策略和信息。5. 消費者信任是微妙的消費者希望在選擇購買商品時有安全感,相信商品能滿足他們的期望,並對賣家有信心;根據我們的調查,大多數購物者只會購買他們信任的品牌。
-
普華永道:2020年消費者行為向數位化、健康和可持續性趨勢的轉變
調查結果顯示,新冠疫情及隨後的社交隔離措施,已導致消費者的工作、飲食、交流和維護健康的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消費者適應了新的購物方式因疫情而採取的社交隔離措施已影響到消費者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他們如何購買日用品。雖然實體雜貨店是首選的主要購物渠道,但超過三分之一(35%)的消費者目前在網上購買食品,86%的網購者打算在社交隔離措施取消後繼續在網上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