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媒評《紙牌屋》:不要相信在劇中看到的東西
不少美國媒體和政客指出,《紙牌屋》的情節和主角表演比現實誇張。近日,《華盛頓郵報》的PostTV就以視頻盤點了《紙牌屋》中關於政治的三處錯誤。
第一個有失偏頗的地方,是關於劇中和主角安德伍德完成「權色交易」的女記者佐伊。視頻指出,現實中政治記者只會成群結隊追趕著政要「跑新聞」,根本沒有「見縫插針」的機會。
第二個錯誤是劇中主角安德伍德的不少臺詞正是偷師自多數黨黨鞭凱文·麥卡錫。凱文·麥卡錫說:「是的,我也常說『你要為你自己的意願投票,投票給你自己支持的地區,但不要讓我太驚訝"。但麥卡錫也指出,劇中黨鞭角色並不能代表現實,「不要相信你在劇中看到的東西」。
第三個錯誤是關於「會做點什麼的國會」。頒布教育法案時,劇中總統在一個小房子裡宣布新法案,而現實中程序要複雜得多,討論也會在一個遠比劇中更大的會議廳舉行。
《華盛頓郵報》記者漢克·斯特福爾認為,「劇中黨派的腐敗無疑是吸引觀眾的一點,觀眾樂於看到,這些『擦槍走火』的細節在電視劇中呈現。現實中,國會的那些宏偉的計劃和美妙的藍圖總是那麼不可信,所以HBO的劇集《副總統》中所展現的政治混亂和個人慾望的膨脹才更像人們眼中的華盛頓」。他認為,《紙牌屋》讓觀眾喝彩的人物或場景並非只是誇張的虛構,「靈魂人物安德伍德以及和他一樣邪惡的妻子克萊爾,並不僅僅是莎士比亞似的戲劇舞臺上藝術化的角色」。《紙牌屋》令人備受心靈折磨,體力上筋疲力盡,也在考驗人們究竟能承受多大的痛苦,比如劇中展現的政治黑暗。「觀眾面對大人物安德伍德的所作所為,就好像在被他一次次侮辱。就算你不想喜歡它,但你內心某些暗藏的部分真的會喜歡它。」
《時代》周刊著名撰稿人詹姆斯·波尼沃澤克認為,《紙牌屋》第二季擁有和第一季一樣的優缺點。他指出,第二季人物設置開始走向模式化,「劇中人物全是一些外表堅硬內心脆弱的人,講著一些不好笑的笑話。唯一的例外是男主人公安德伍德,他也許並不可愛,但至少是劇中唯一有趣的角色。但不幸的是,到了第二季,安德伍德曾經激昂動人的獨白,也變成了陳詞濫調」。
詹姆斯特別提到,如果安德伍德不對周圍的一切有這麼高的決定權就好了,「沒有人看起來能夠和安德伍德旗鼓相當,無論是敵人,還是被他蒙在鼓裡、傻傻遭利用的人。第一季末尾的一瞬間,看起來大亨雷蒙德·塔斯克能跟史派西匹敵,但最後也敗下陣來」。
詹姆斯認為安德伍德應該受到點報應和懲罰,就算不是為了所謂的「正義」,也得給觀眾一點「興奮劑」。 京 華
看《紙牌屋》有多瘋狂?數字見真相!
Netflix在2月14日播出了大家翹首期盼的政治驚悚劇《紙牌屋》第二季。網絡公司Procera報告稱,截至2月17日,2%的Netflix美國訂閱用戶收看了這一整季(共有13集)。要知道,Netflix在美國擁有多達3340萬的訂閱用戶。
如果這份第三方數據可信的話,那麼就有66.8萬美國Netflix用戶,在72小時內,收看了長達649分鐘(大概11個小時)的《紙牌屋》第二季。
當然,並不是每一位《紙牌屋》的觀眾都這麼瘋狂。Procera還發現,6%—10%的美國Netflix用戶在那個周末(2月14-17日)至少觀看了一集《紙牌屋》,而約7%—10%的歐洲用戶也這樣。鄒熳雲
《紙牌屋》簡介
該劇根據同名小說及英國同名迷你劇改編,主要描述一個冷血無情的美國國會議員及與他同樣野心勃勃的妻子在華盛頓高層當中「運作權力」的故事。一部標準的政治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