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謠歌手如何不被「首刀」?毛不易和馬頔在這一方面還需要加強!

2020-12-23 騰訊網

最近播出了很多音樂綜藝,比如《歌手2020》和《我是唱作人》第二季,不同的舞臺,卻有同樣的殘酷淘汰賽制,而這2個節目有個一致的特點,即被「首刀」的都是民謠歌手。

「首刀」的意思就是第一個被淘汰,在《歌手2020》中,毛不易唱了一首《借》,歌詞雖然內涵豐富,但是還是沒有倖免黃霄雲的「大刀」。一場1對1的PK中,黃霄雲笑著奇襲勝利了!

而相似的場景也同樣發生在最近正在熱播的音樂綜藝《我是唱作人》第二季,作為一個幽默的民謠歌手,而且是這個節目裡的開心果,但是他卻被另一個民謠歌手隔壁老樊挑中了,經過2場1對1對決,隔壁老樊順利幹掉了馬頔。

這位80後還永葆青春的大男孩在臺上好像滿不在乎,但是私底下卻非常在乎自己與《我是唱作人》的緣分,比如馬頔就在第3期節目播出後發表了一個動態「我不在唱作人的第一期居然吃北京菜???是人麼???」

民謠歌手為何成為「首刀」犧牲品?民謠歌手為何又會「自相殘殺」?我覺得有如下3個原因:

原因1:音樂門檻低

成為一個民謠歌手,你可能只需要具備2項技能,一個是寫得一手好詞,一個是一把「爛琴」。唱功基本不會對民謠歌手的發展有所約束,反而最大的門檻是歌詞,再配上一段初學者的吉他伴奏,你就可以成為民謠自由音樂人了。

原因2:大眾不喜歡

民謠應該是屬於小眾的音樂文化,跟口水歌比起來,它的句與句之間的關聯和造詣更為深厚,不憑藉高音出彩,反而以樸實平淡的娓娓道來深入人心,在喧囂的時代,民謠與大部分人的生活節奏相違背,或許可以說,民謠是快節奏時代裡人們嚮往的象牙塔,而不是貼合實際發生的事情。所以在工作壓力和學習壓力都這麼大的時代,也許大家可能都需要一個高音量和高節奏的歌曲振奮人心,又或是一種可以打足雞血繼續往前衝的音樂吧!所以大眾的品味也決定了民謠歌手在音樂綜藝裡的品味,「首刀」淘汰也在所難免。

原因3:歲數大了

能寫出好詞的民謠歌手,一般都有些年紀了,喜歡民謠的聽眾,要麼是生理年齡很大,要麼是青春的臉龐有一顆老年的心境,又有誰像毛不易這樣年少深沉呢?

而用數字媒介播放音樂的人更偏向於年輕一代的小朋友,畢竟數位音樂發展起來才不過短短幾年。年紀略長的「老年人」,可能都跟不上時代的變化。

以上說了這麼多民謠歌手小眾的原因,下面就來分析如何才能在音樂綜藝裡避免「首刀」!我覺得在不違背做民謠音樂初心的前提下,應該加強一下唱功這一方面,時不時來個高音確實能在比賽中出彩!比如隔壁老樊在《我是唱作人》第2期打敗馬頔那一場。

民謠老前輩鄭鈞也在《我是唱作人》裡說過,歌手的高嗓門傳到聽眾耳朵裡會更容易引起共鳴。

大家覺得民謠歌手是否有必要為了比賽而飆高音呢?歡迎留言。

本文由次音光原創,歡迎關注,一起深度分析《我是唱作人2》!

相關焦點

  • 《我是唱作人2》馬頔被淘汰引熱議:民謠歌手不適合競演?
    《我是唱作人2》馬頔被淘汰引熱議:民謠歌手不適合競演?第一期中,身在下位區的隔壁老樊向中位區的馬頔挑戰但挑戰失敗,第二期淘汰賽正式開始,他再次選擇了馬頔。馬頔唱了一首《是首俗歌》,歌名和他首期中唱的《是首情歌》相呼應,風格上都是淡然吟唱的民謠風。挑戰他的隔壁老樊是一個在網易雲音樂上爆火的音樂人,雖然年輕但音色滄桑,擅長流行風格的情歌。他被人稱為「網絡歌手」,但希望摘掉這個標籤。
  • 《我是唱作人2》馬頔被淘汰引熱議,民謠歌手不適合競演綜藝?
    近日,綜藝節目《我是唱作人2》播出第二期,第一個被淘汰的選手出現了:民謠音樂人馬頔不敵向他挑戰的隔壁老樊,成為首位被淘汰的選手。「馬頔淘汰」也出現在微博熱搜,並持續引發討論。有人稱讚隔壁老樊突破了大家對網絡歌手的想像,也有人說馬頔清淡隨性的民謠風格,在競演節目中「會吃虧」。
  • 不管過了多久,他始終都是他自己,民謠歌手——馬頔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位民謠歌手。相信他的歌,一定是相信大多數人都聽過的,比如說《南山南》,對,今天小編要為大家講講小編心中的民謠歌手馬頔。其實,小編覺得,在外界對他有著無數的觀點的時候,他始終都是他自己,對於音樂,這是小編很佩服他的一點。怎麼樣這張照片是不是看起來很誇張的樣子?
  • 盤點國內的民謠歌手,喜歡民謠的人,都是有故事的
    陳鴻宇陳鴻宇,1989年1月18日出生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額爾古納市,中國內地民謠男歌手。陳鴻宇雖然是內蒙古人,但他外表看起來並不像是威武雄壯的套馬杆漢子,而是有些文弱。他戴個眼鏡則顯得很斯文,這也正是文藝青年喜歡的那款。
  • 民謠歌手不適合競演綜藝?
    近日,綜藝節目《我是唱作人2》播出第二期,第一個被淘汰的選手出現了:民謠音樂人馬頔不敵向他挑戰的隔壁老樊,成為首位被淘汰的選手。「馬頔淘汰」也出現在微博熱搜,並持續引發討論。有人稱讚隔壁老樊突破了大家對網絡歌手的想像,也有人說馬頔清淡隨性的民謠風格,在競演節目中「會吃虧」。
  • 流浪歌手和是流量歌手!趙雷和毛不易誰的民謠更好聽呢?
    也正是如此,他出的歌量雖然不多,但是每一首都有絕對高的質的保證!趙雷的民謠就像一隻自由的鳥奮力飛出自己的航行線路,雖然不知道前方的風雨何時會打溼自己的翅膀,但勇往直前的心永遠不屈不撓!聽趙雷的民謠就會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其他的活法,不用迎合,不用諂媚,你也可以過的自由自在毛不易說到毛不易,可能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覺得毛不易完全就是一個流量偶像類地歌手!怎麼會把她和趙雷放在一起作比較?
  • 瘦了四十斤的馬頔,仍然是那個「民謠傳奇」,《南山南》不曾救他
    和說唱音樂不同,民謠的本質是「詩和遠方」,這種音樂更在乎意境與情感,歌手往往喜歡用比較抒情的文字去描繪心底的美好。但同樣也由於大量的情感抒發,民謠被很多人打上了「矯揉造作、無病呻吟」的標籤,用毀譽參半來形容國內民謠音樂是最為貼切的。而現如今的民謠又和早期華語樂壇的民謠不太一樣,歌手們似乎不再講究民族色彩,反而是通過一些憂傷的情緒去感染聽眾。
  • 《歌手2020》民謠2連敗,曾紅極一時的民謠歌手去哪兒了?
    《歌手2020》從播出開始就備受關注。從毛不易被新人歌手黃霄雲奇襲淘汰之後,網絡上的討論便不絕於耳。隨後隔壁老樊帶著看「看不慣黃霄雲飆高音」的態度奇襲,卻再次被這個小姑娘PK掉。還記得2017年的春天,趙雷參加節目唱火了《成都》,全國人民都想跟著他去小酒館的街頭走一走,可他卻也只在《歌手》的舞臺上待了3期。這讓人不禁想問,現在的觀眾難道都不喜歡聽民謠了?
  • 民謠歌手馬頔,堅持自己的信仰,抱著吉他唱屬於自己的歌
    馬頔,小編第一次知道這個人的時候應該還在上高中,那時候只是看同學在QQ籤名上啊,空間裡啊總是發一些「你在南方的豔陽裡大雪紛飛,我在北方的寒夜裡大雪紛飛……」之類的句子,後來我才知道這是一首歌的歌詞,如詩一般。第一次聽這首歌是在車上,馬頔粗糙的嗓音搭配上悽婉的歌詞以及憂傷的曲調,讓我一下子愛上了這首歌,慢慢的喜歡上了馬頔的歌。
  • 關於北方的你與南方的我,一首《南山南》,馬頔讓民謠重燃
    歡迎來到海勇愛家鄉,我們今天講述的是歌手馬頔。2014年,一首《南山南》橫空出世,沒有複雜的編曲,也沒有做耗資巨大的宣傳,卻一夜之間火遍大街小巷,成為人人都會哼上兩句的歌曲。如果《董小姐》是點燃民謠這把火的火種,那麼《南山南》便是讓火越燒越旺的助燃劑。
  • 中國民謠歌手,集體消失了
    這是他入行十年來,第一次上綜藝。他人也瘦了許多,去年他在微博上發生活照,有人調侃他胖成了宋冬野,沒想到今年他就搖身一變,成了精神小夥。(圖片來源:@滾圈迷惑行為大賞)和馬頔一起上節目的,還有陳粒。節目一開始,他倆被自動劃分到了「民謠歌手」的陣營裡。
  • 中國民謠歌手,集體消失了.
    最近,在一檔叫《我是唱作人》的節目中,許久未露面的馬頔唱了首自己寫的《是首俗歌》。這首歌和他之前的音樂風格相差甚遠。(圖片來源:@滾圈迷惑行為大賞)和馬頔一起上節目的,還有陳粒。節目一開始,他倆被自動劃分到了「民謠歌手」的陣營裡。
  • 當跌跌撞撞的隔壁老樊遇上「南山南」的馬頔,真偽民謠一聽就知道
    今天我們討論一下,比較有意思的一對PK,民謠對民謠,隔壁老樊碰上馬頔。節目中處在中位區的馬頔,被處在下位區的隔壁老樊挑戰。隨後一下子不知道是背後公司的推動,還是怎麼,這個尚且年輕的小夥子開始找《歌手》的舞臺報名試音,失敗後在這季《歌手當打之年》的舞臺上奇襲黃霄雲,失敗告終。隨後就上了這一季的《我是唱作人》。第一次聽隔壁老樊的歌曲的時候心中就有點迷惑,這樣壓著嗓子唱歌真的不累嗎?第一次聽的時候是會覺得有些許的滄桑感,再聽下去就是耳朵的疲倦聽著就很累。
  • 毛不易創作並且演唱的《東北民謠》算是東北民謠麼?
    在《我是唱作人》的首發八位歌手當中,毛不易有幸在內投環節中以第二名的成績進駐上位區,在第一期的首輪比賽中他演唱了一首自己的原創音樂作品《東北民謠》,歌詞中數九寒天裡的冰天雪地、臘月裡的梅花、馬車、花燈、月牙、塞北殘陽、爆竹落盡一地紅等等文字元素勾勒出一副極其精緻的東北風畫面,更像是一副美到極致的油畫。
  • 《孤獨者馬頔》
    《我是唱作人》第二季播出了第一期,後臺很多朋友都希望我來聊聊這個,畢竟如今的《歌手》真是越做越平庸了,而這個從第一季就對標《歌手》的音樂綜藝,今年的勢頭甚至比去年來得還更猛。後來宋冬野火兒了,全世界都在《董小姐》,他也成了第一個背著一把民謠吉他到北京草莓音樂節主舞臺上搞彈唱的角色。堯十三比較特殊,因為他的藝術性(和逼格)一直是麻油葉裡最強的,所以他一直都安心於在第二舞臺(或者民謠舞臺)演個下午檔。
  • 《董小姐》是否開啟了「民謠時代」?民謠歌手背後的故事有哪些?
    其實《董小姐》並不是開啟了民謠時代,只能說把「民謠」帶入了大眾的視野。這只是其中之一,還有前幾年大火的「南山南」、「成都」、「玫瑰」、「走馬」……真正開啟了民謠時代的是眾多大火的民謠歌手,而不是單純的一首《董小姐》。這些民謠歌手背後又什麼故事呢?其實故事都寫在了他們的歌曲裡邊。
  • 民謠歌曲《南山南》創始人馬頔,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他吧
    一說起馬頔,愛聽歌的網友們肯定不陌生。小編也是他的一枚小粉絲,你呢?馬頔現如今已有的作品《南山南》《孤島》《傲寒》《皆非》《王若珊》《孤鳥的歌》《棺木》等等。總之小編喜歡聽他的歌,你們呢,來一起了解了解一下他吧。馬頔是個留著板寸頭、在臺上彈著吉他唱著那些略帶憂傷的歌的少年。
  • 中國民謠歌手,集體消失了。|百家故事
    (圖片來源:@滾圈迷惑行為大賞)和馬頔一起上節目的,還有陳粒。節目一開始,他倆被自動劃分到了「民謠歌手」的陣營裡。但仔細想想,比起「民謠歌手」,這些年,陳粒更為大眾熟知的,是她「獨立音樂人」的身份。(圖片來源:《我是唱作人》)然後你再往下想,又會發現——和馬頔一樣,10年之後火起來的那一小撮民謠歌手,好像在最近幾年都「銷聲匿跡」了。但他們的「消失」,不是不紅了,而是他們在努力撕掉身上的標籤,有了新的身份,過上了新的生活。01既然上面提到了馬頔,那我們就從馬頔說起。
  • 唱紅《南山南》的馬頔,卻不再唱民謠了
    曾經一度被稱為「顏值擔當」的小鮮肉馬頔,是用他的人格魅力和音樂作品徵服了無數歌迷的心。以至於他的感情故事幾經轉述和加工,成了熱門民謠評論裡常見的名人逸事。這些年,雖說新作數量不多,但馬頔依然活躍在舞臺之上。前幾年的一次演出,馬頔以近乎胖成了宋冬野的身段,登臺露面,這一幕也成了他的顏值低谷。
  • 「民謠熱」冷卻:民謠被嘲低俗、濫大街,民謠歌手或轉型或消失
    在今年播出的《我是唱作人》節目中,許久未露面的馬頔唱了首自己寫的《是首俗歌》,這首歌和他之前的音樂風格相差甚遠。在最近播出的《新四季歌》裡,郭曉寒說他急於撕掉「民謠音樂人」這一標籤,並且節目組在屏幕上給他的介紹是「獨立音樂人」。圖片來源:《新四季歌》截圖 為何想撕掉這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