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純真年代》劇照
我想了想,曾被提過的,大概有邏輯清晰、令人感同身受、娓娓道來等等這幾塊兒。而最經常被評論的,是「有自己的風格」。01
簡單概括一下,是性格很鮮明,看我的文字,很多時候能夠代入特定的語氣,仿佛我隔著屏幕,在跟你聊天兒,時而認真,時而雀躍,時而溫柔,時而神經病。我最開始沒注意到這一點,只是自然而然就這麼寫了。實際上回看之前的文章,會發現在一開始,這種特徵反而是最突出的。好吧,其實我有一點點想藏私,但是只有一點點,還是分享出來吧。這個小訣竅,在很多很多方面都是共通的。大家想寫東西也好,想學習攝影啊拍視頻啊也好,應該都能用得到。其實,跟你們說哦,我經常看到有人抄襲我,有抄襲標題、抄襲觀點的,還有抄襲句子段落,甚至文章架構的。然後!有些人好聰明的,竟然知道抄襲風格,也就是我那種聊天式的行文。這也讓我越來越意識到,對於自媒體來說,內容以及對語句的組織,所傳達出來的個人性情和態度,有多重要。記得在18年那會兒,就有人跟我說,你把性格和內容結合得很好,這是特別難的一件事。看你的文章,能感受到這是一個有點皮卻又真誠的女孩子。抽象點來講,是我寫東西的時候,並沒有完全沉浸於自己的世界裡,也就是單方面地灌輸。在我的行文中,一直有「讀者」的存在,當然,這個「讀者」是隱形的。時不時地,我會用「你看」「你們發現了沒」「大家是不是沒法理解啊」這一類的文字,來跟大家對話。——話說!這真不是我想出來的套路,而是先有了自發的行為,後面過了很久,也就是一兩年後,才意識到它們的重要性。然後我們接著說下一點,「像和朋友聊天」一樣的風格,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進行理解:它帶來了很多互動。具體來說,我寫的東西,一直有在觀點和情緒上,引導讀者參與進來。比如,我會提問題,我會寫出讓人覺得「這不就是我嗎」的句子。那麼這個時候呢,讀者就不再是文章的旁觀者,而是作為參與者,去跟隨作者的思路,回答作者的問題,同步思考。像我這種乾貨類公眾號,內容定位決定了它的基調是枯燥的,就更不能寫得乾巴巴,否則大家不願意讀。即使是現在,我的大部分文章,依然保持著10%以上的打開率,很重要的原因,就在這裡。大家可以回想下啊,上課的時候,有些老師講的內容,你很能聽得進去;有些老師的颱風,就很枯燥乏味,令人昏昏欲睡。他們的區別是什麼?前者是不是擅長調動課堂氛圍,讓你跟著思考,經常參與到互動之中?後者,可能在語氣和內容方面,都比較平,像是溫吞的白開水。但是,這些其實都是表象,只學皮毛的話,是遠遠不夠的。取得好的效果的關鍵,是你真的有把讀者放在某個位置上,不把他們當作抽象的群體,比如30萬粉絲、50萬粉絲,而是具體的個體。你在表達的時候,真的有想到讀者,有為他們考慮。說到這裡,我好像一直在明著暗著誇自己。這種情況總是令人覺得尷尬,0。0但我想分享這點思考,又不得不把細節和案例詳細描述出來,來幫助大家理解。見諒啦。也就是說,最核心的東西,是你的用心和真誠。繼而表現在文字和內容之中,形成了某種風格。「像聊天」「像朋友」,都只是結果,而不是最初的出發點。其實,任何一個普通人,並不需要什麼做自媒體的經驗,就已經擁有這種鑑別的能力。因為,人對情感、對他人的態度和表現,是最為敏感的。這是我們的本能,並不需要任何方法論。你是什麼樣的性格和態度,你是否用心,讀者是能感受到的。再多說一點,我之前學手機攝影課,包括看別人在B站的投稿,然後自己去製作短視頻,在這些過程中,我注意到,對照片和視頻來說,「互動」也是一個特別有用的點。比如說,一張好的照片,是有主題的,精彩的構圖、微妙的光影、有衝擊力的色彩,或者其中的人物,或者上面有故事有情緒,這些東西都會和讀者構成一種互動。再比如說短視頻,在持續推進的畫面中,一定要有「變化」:有的視頻,up主會出鏡,他們講話的語氣和節奏,表情和肢體動作,如果太過平穩,是無法讓觀眾投入的;而那些只用表情包或者拍攝的其它素材,進行展示的視頻,也一定不能停留於靜止的畫面上,一定要有「變化」,比如表情包、特效、素材的交替。當然,說起來簡單,其實做起來難。比如已經淪為月更up主,不,已經淪為兩月更up主的索馬利亞·冷冷,就是實證。對於自媒體來說,一篇好的文章,一張好的照片,一段好的視頻,一定是能夠引起讀者/觀眾的互動的,也就是在想法和情緒方面,讓他們參與進來。也許可以這麼認為,「互動」是一切表達形式最為重要的內核之一。100萬假幣買來的冷冷AI,推薦你看近期文章:
1、冷冷的學霸養成課+每周五語音直播答疑
2、想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
3、讓你願意努力做事的三種動力
4、你一直在給自己設置障礙
喜歡冷冷,不喜歡不行(也行)。下次更新:6月28日(周日)14:00。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或啟發,可以點下右下角的在看/WOW(不點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