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英語學習,很多人就會頭疼。記單詞讓人頭疼,聽聽力讓人頭疼,做閱讀讓人頭疼,就連翻譯寫作文也令人頭疼。當然我也是這些頭疼大軍中的一員,但是自己還是要咬牙堅持將英語學習下去。
說到學習英語的動機,其實就是幻想自己能夠走出國門去看一看;看外國影視作品不需要等待太多時間;希望自己也能講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語,那樣感覺自己實在是太cool 了
關於單詞記憶
很多人其實也在抱怨學英語實在是太難了,看著單詞就跟畫鬼符似的。單詞記不住,即使記住了,過幾天也就忘了。
說實話,其實我也是這樣的。最近才發現記單詞其實還挺有技巧的,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就能把單詞的意思猜個八九不離十。可以去學習一下詞根詞綴。比如「amusement」=amuse(使愉快)+ment(結果),也就是娛樂、消遣。把意思相近的詞歸納總結到一起,可能更方便記憶吧。
單詞是基礎,只有單詞量積累的足夠多了才能理解文章。有時候記單詞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死記硬背,把詞彙帶到文段中。不會的單詞進行標記標註。可能在一個文段中並不是單詞的本意,還有一些引申義,比喻義。在細細品味文段含義時,就會發現文字其實可以寫得很美。看一遍可能記不住,那就在文段中多看幾遍,在不同的文章中出現的次數多了,你就會自然而然地記住這個單詞。所以有時候沒有必要刻意地去記憶這個單詞。而是要通過閱讀增加自己的詞彙積累。
關於閱讀理解和寫作
通過閱讀理解可以學會一些比較優美的表達方法,也可以了解一些行文的思路結構。比如在一些新聞報導中會常出現被動語態;一句簡單的「我愛你」,可以有更多更委婉的表達。通過閱讀和寫作的聯繫,更是一個思維西方本土化的一個過程。其實在這方面我的訓練還不夠,以後還需要更多的借鑑,模仿,學習和提高。
關於聽力與口語
在我看來英語其實就是一個用來交流的工具。而我們大多數是通過文字的形式獲取信息資訊的,其實對於閱讀來說難度並不是太大。難度最大的地方是在於聽力和口述部分。我相信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聽不懂外國人在講什麼。即使聽懂了,也無法流利地回答對方所提出的問題。據說這是跟思維方式有關。我們總是很習慣性地把對方的問題轉化為中文,再將我們的答案從中文再翻譯成英語。這個思維習慣的轉變從來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所以要不斷反覆地聽,去記憶最基本的問題提問方法和回答方法,讓自己的大腦產生自然反應,才能讓自己的英語變得更加流利,更加地道。
在我看來,英語學習,或者說一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要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習的語言環境。通過模仿去學習,就像嬰兒牙牙學語一樣。回歸最初的狀態去學習這門語言。
這就是我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一點點心得體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去學習他。
歡迎批評指教,喜歡可以收藏分享給身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