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負面新聞不斷的足協又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下發的關於要求各家俱樂部名稱去企業化,採用中性名稱的《關於各級職業聯賽實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通知》,被以北京國安為首的多家俱樂部抵制,御林軍在向足協申報新賽季球隊冠名時,依然將「北京國安」四個字作為報送的唯一隊名。現在這難題就擺在了足協管理層的面前,後續如何發展,都必將是一出曠日持久的」好戲「,而造成這樣的局面,足協只能說是自作自受,沒事找事。
足協之所以會出臺這樣的政策,想必是坐在辦公室裡的老幾位拍腦袋想出來的與」國際接軌「,畢竟國際足壇的各家豪門,無論是西甲的皇家馬德裡、巴塞隆納,英超的曼城、曼聯、切爾西、利物浦,意甲的尤文圖斯、米蘭雙雄,德甲的拜仁慕尼黑、多特蒙德,還是法甲的巴黎聖日耳曼,都沒有以贊助商冠名的情況,於是乎始終在競技層面無法取得突破的足協就另闢蹊徑,想從球隊名稱上來一次全國領先,畢竟在CBA等其他聯賽中都沒有先例,這樣在年終向總局匯報工作的時候,也算是一項創新性工作,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這真的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嗎?在中國足球職業化以來的二十多年的歷史中,國安、申花、魯能早已脫離了原本的廣告冠名的意圖,而成為了一個城市的足球象徵,如同綠色之於北京、橙色之於山東、藍色之於上海,只要想想上海申花早已幾易其主,狂妄如朱駿也沒有將申花二字從球隊名稱中拿去,現在為了一項所謂足協遮羞布的「創新」工作,就要改換名稱,只能讓那些忠心的球迷寒心。
現在隨著足球與資本聯繫越來越緊密,你不可能讓付出大量真金白銀的企業,連一個冠名權都沒有吧?作為在全世界布局的紅牛,在多個國家聯賽中都擁有紅牛冠名的球隊,即便保守如德甲也有萊比錫紅牛,也沒見別人家的足協有什麼反對意見,更沒有說出臺所謂的禁止文件!
現在的中國足球依然是處於無法見底的下滑,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很多,不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太會折騰,各種政策朝令夕改,甚至自相矛盾,讓所有人都無所適從,現在不要說追上那些足球發達國家,即便是越南這樣的球隊都已經遠遠將我們甩在了後面,而他們之所以能夠不斷進步,原因很簡單,一張規劃藍圖畫到底,不折騰不插手不瞎指揮,有時候「無為而治」比「奮發有為」更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