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首出-扔東西

2020-12-22 專注體驗的昊澤君

斷舍離有它的工作機制,就像人們的新陳代謝,首先就是「出」。而「出」就是從扔東西開始。

知曉斷舍離的工作機制,明白捨棄東西的效果,更新對待事物價值的觀念,只有這樣,身體才能覺醒,我們才會自覺地做出行動。 ---山下英子

如何扔東西,需要合理的方法。

在對居所雜物進行斷舍離的同時,腦中也要進行斷舍離的作業,即進行思想觀念的整理。這樣可以對我們自身進行「體質改善」,改變我們無法放手,總是囤積貨物的毛病。---山下英子

比方我們減肥,需要控制飲食,多排毒,但是長時間進行減肥的話,就需要搞清楚「該吃什麼東西」,「怎麼吃」,「正確的方式應該是怎樣的」等等。斷舍離也一樣。

整理

首先我們需要觀念上的斷舍離:

1、認識現狀:當我們決定斷舍離作業開始,首先需要摒除讓自己士氣低落的舊思維和舊觀念,我們需要清楚知道現在空間的現狀是如何的,物品凌亂的情況,過量的情況,堆積的情況等等,我們需要開始對空間現狀變得極其敏感,需要迫切改變的欲望,通過物品的量來了解空間的質,對現狀有一個立體的認識。

2、停止自我否定:不再自我否定,必須激發斷舍離的欲望,需要激發改變現狀的急迫性。

3.、描繪家的具體構想: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完美家居空間的期望,有的希望簡約式,有的希望民族風格,有的希望流行風格,功能性為主,人文性為主等等,每個人都希望擁有健康舒適的居住空間,但現實無情的破滅了這些美好的理想願望,那麼現在此刻,請把它們撿起來變成你的動力吧。

其次是物質上的斷舍離:

1、拿出雜物,俯瞰:把雜物全部拿出來,擺在平面位置,然後對它們進行俯瞰。拿出來以後我們可以對空間物品的"體"進行理解,平常我們只看到放置的物品的「面」,而忽略了裡面的「體」,全部拿出來,心中一目如新。在開始實踐斷舍離時,要從少量的,小單位的著手,不要一下子從大傢伙下手,這樣可以避免「受打擊」。

2、扔掉「怎麼看都是垃圾」「廢品」的東西:顧名思義,廢品,不能用的東西是斷舍離的第一選擇,這裡還有一樣是「忘卻物」,它們無處不在,存在放固定空間,是被遺忘的物品存在,我們居住的空間,有80%是忘卻物,在使用的東西只佔了20%。就像商業上的「二八定律」,斷舍離把這些忘卻物比喻成「忘卻的大叔」,它們無處不在。很現實的畫面就是當你發現它時,就像此刻的提問:你還記得我嗎?

3、以自我·時間為判斷基準,考慮自身與物品的關聯度,再進行取捨:此雜物篩選遵循以下原則,對現在的自己非常重要的東西,是否是現在的我喜歡並且想用,物品與現在自己的關聯度是否是必要性為前提。物品與自己的關聯度會隨著時間而變化,同一件物品在不同人中會有不同的評判,也有不同的關聯度,我們需要領會並逐漸樹立正確的「人事物三者關係網」。

4、以必要·合適·愉快為標準進行取捨:對現在的我來說,那些「不需要·不合適·不愉快」的東西應該處理掉。不需要的東西,丟了也不發愁;不合適的東西,對現在的我不合適;不愉快的東西,使用會有違和感和不愉快的情緒。此類物品與「忘卻物」差生鮮明對比,我們稱之為「留戀物」。留戀物的特徵:以前和未來都有用,但是現在無用。以此標準進行雜物篩選,坦然面對自己的感覺,有意識地進行取捨,有助於提升「斷舍離EQ」。

5、收納在雜物最適化之後進行:在斷舍離的前提之下,收納與傳統打掃的區別就是扔東西和移動東西的區別。只有經過前面的篩選扔出過程,空間才會壓縮至合適的空間,然後利用正確的收納法進行收納。收納的原則:合理分類,751空間佔比規則(看不見的空間如關閉的櫥櫃物品7成,看得見的空間如碗筷櫃物品5成,展示性的空間如玄關1成),先出後進循環原則等。

斷舍離分別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進行,兩者同步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思維方式也逐步更新,當物品數量減少到最適量時,再進行收納。

相關焦點

  • 日本主婦:斷舍離不是扔東西
    日本主婦:斷舍離不是扔東西很多讀者一提起「斷舍離」,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在家裡面「扔東西」。這樣的收納整理觀念,其實是對斷舍離的誤導。斷舍離一詞,剛開始的時候是從日本主婦界流行起來的,經過日本著名的收納諮詢師山下英子的整理,最終形成《斷舍離》這部著作。從而,在理論上形成支撐,讓日常的家居整理更有邏輯。因此,對於日本主婦而言,斷舍離並不僅僅是扔東西。
  • 日本太太堅持斷舍離,果斷扔扔扔,家中一塵不染、乾淨清爽!
    你的房間就是你人生的折射,直接反映出一個人的勤勞或者懶惰的程度。而斷舍離的生活,看過的人都非常喜歡。所謂的斷舍離,就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掉不必要的雜物,脫離對物質的束縛。這位日本太太在控制自己買東西欲望的同時,也會定時扔扔扔。這樣一來,家中的物品不多不少,一切都剛剛好。收納整理,是這位日本太太每天都會接觸的一件事。她每天都會對家中的物品進行整理,扔掉家中不必要的雜物,生活更加清爽舒適。
  • 北京夫婦的「斷舍離」生活:定期「扔扔扔」,生活溫馨又幸福!
    「斷舍離」是個動詞,不是為了衡量家裡的裝修,而是一種淨化身心的生活方式。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對北京夫婦的斷舍離生活。在生活中,他們會定期「扔扔扔」,讓家的主角成為真正的「居住者」,而不是擺在房子裡的物品。堅持斷舍離之後,日子溫馨又幸福!
  • 抖音109萬人在線看她「扔東西」!斷舍離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這不,前一段時間就有很多網絡朋友們在抖音上面,紛紛拍攝自己在家中進行「斷舍離」的視頻,並且形成了大量的閱讀量和點讚量。抖音109萬人在線看她「扔東西」!斷舍離的人生到底有多「爽」?羽仔在視頻中說,自己是一個特別念舊的人,平常也捨不得扔東西,無論是用得到的,還是用不到的都會堆放在家裡,所以久而久之家裡面就積累了大量的雜物。這樣一來家裡面不僅收納空間嚴重不足,而且顯得特別雜亂無章,朋友們來家裡做客都甚至沒有落腳的地方了。
  • 日本主婦堅持「斷舍離」,定期扔扔扔,全屋一塵不染,太治癒了!
    一個日本主婦曾說過,她讓家保持乾淨整潔的法寶就是堅持斷舍離,定期扔扔扔。那麼,下面大家就來一起學習一下日本主婦的「斷舍離」小技巧。·玄關小巧精緻的多人沙發,給客廳留出更多的活動空間。日本家居廚房幾乎是最能體驗收納能力的地方,東西雜且多。
  • 真正的斷舍離,不僅僅是扔東西,這10點才是精髓,生活輕鬆又舒適
    3、斷舍離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且時間軸永遠都是現在。4、把東西收拾乾淨,以往的障礙物被清理乾淨了,就能看得更清楚。5、在考慮一件東西,是不是要留下,應該首先考慮自己是否需要,而不是這個東西。6、斷舍離,首先是在行為上學會「舍」,把不需要的東西全部扔掉,以自己為中心,把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全部丟掉。7、一般來說,把房間搞得一團亂,堆的東西非常雜亂,就是對自己生活、對自己的一種否定。8、破爛分三類: 不用的東西;還在用的東西;充滿回憶的東西。
  • 日本主婦每天堅持斷舍離,一天一收拾,看完後,只想回家扔扔扔
    還有1天,就是一年一度的「雙十一」購物狂潮,家裡是不是要堆滿剛買回來的快遞盒,不用的東西是不是該扔扔扔了。偶然間看見一位日本主婦的家,她在過一種斷舍離的生活,瞬間愛上了這種方式,每天堅持斷舍離一天一收拾,看完後,只想回家扔扔扔。門口的玄關,是進門的第一道「名片」,要設計得有亮點、有創意。每天定期打掃,讓玄關變得乾淨光滑。
  • 為什麼很多東西總是扔不掉?生活需要斷舍離 放得下才能一生輕鬆
    什麼是斷舍離?書中給出直接的答案就是:「扔東西」。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為主角,去思考什麼東西最適合現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這兩個標準的東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如果別人送你的東西,你又不喜歡,又很難拒絕,收了該怎麼體面的處理。這本書教我們如何扔東西,如何學會整理房間,丟到不必要的東西。
  • 斷舍離就是扔扔扔?你太膚淺了!
    一轉眼,又到了換季的時候,許多人都想趁機給家裡來個斷舍離。可大部分人剛開始清理,就犯了難:九成新的顯老風衣、充上電還能用的舊手機、前男友送的項鍊、漂亮的大牌包裝袋……每件東西,似乎都能找到留下它的理由。猶豫,心疼,深深的負罪感撲面而來,最後只得停下來,把家恢復原貌。斷舍離的第一步就這樣夭折了。
  • 斷舍離不止是扔東西,這6點精髓讓女人活得更通透,看陳數就知道
    或許大家已經見慣了日常生活中各類物件的整理丟棄,把過期的、無用的東西扔掉來為自己的生活騰出更多的空間只是斷舍離的一方面。但斷舍離遠不止扔東西這麼簡單,它更多地意味著人們精神層面的變化。
  • 斷舍離:扔吧,扔吧,扔了吧!丟掉這160樣東西,讓家更美好
    家裡每添置一樣東西,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因為那個時代的物質太匱乏了,家裡的家具、物件堆砌得越多,也就越能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帶來巨大的滿足感。而如今,減法時代的到來,讓我們學會了對物品進行捨棄和精簡,剔除那些無意義的東西,大量留白、少量陳設。
  • 斷舍離後,家裡最該扔掉這些東西!
    還在被想開始斷舍離卻不知道如何開始困惑嗎?...別急,今天我給大家來一份「扔物清單」,屆時大家就拿著這份清單整理對應的區域場景,逐個攻破就可。而這份任務清單也是來自我們的粉絲,因為以下的每一件物品都是我們的粉絲用生命扔出來的。
  • 「扔」掉生活中的雜物,告別2020,從一場「斷舍離」開始吧!
    快到末尾,是不是又要開始來一場「斷舍離」之旅啦!扔掉生活中一些不需要的雜物,讓這個2020能在最後「乾淨」一下吧!2、很久不穿、出現破皮的運動鞋;3、已經枯萎、長久不打理的盆栽;4、買衣服送的、廉價不用的衣架;5、對不上鎖的舊鑰匙;6、破洞、單著的襪子,以及拉絲的絲襪;7、粘上洗不掉的髒東西的舊床單
  • 斷舍離,從扔掉這100件東西開始.
    所有希望斷舍離的朋友,都建議去看一看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這部電視劇每集只有幾分鐘,主要講了女主麻衣從開始從未整理過房間到後來變成扔東西狂魔,再後來通過整理東西悟出一些人生道理的一個過程。但當她踩上凳子之後,卻發現這個房間裡有好多東西不能被人看到。她不禁開始想像自己走後,別人看到這個髒亂差的房間的反應,決定開始進行死前整理。卻沒想到這樣一步步整理房間,原本暗淡鬱悶的心情好像也隨著整理出來的垃圾,一起丟了出去。
  • 這些東西東西千萬別扔,扔了準後悔!
    - 你不是一直提倡斷舍離嗎?不知道大家曾在讀書時有沒有什麼收集癖?收姐收集過:郵票、橡皮、筆記本,但收集時間最長以及收集最多的就屬這些筆芯和筆袋了。時至今日依舊覺得歐貝爾的筆袋甚是可愛而說來也奇怪,收姐一直鼓勵大家活在當下,嘗試斷舍離,丟掉那些怎麼看都是垃圾的東西。
  • 斷舍離小技巧:一件物品到底要不要扔?從2個維度來判斷
    總覺得雖然現在用不上未來總有能用上時候,覺得就這樣扔掉實在是太可惜了,所以即使它們佔據了大部分空間,還是不捨得扔。當我們把關注點都放在物品上時,就是一種把物品作為中心的,錯誤觀點。「斷舍離」強調人要以自己為中心,以當下為時間軸。
  • 知名演員花100W斷舍離:8臺卡車扔33噸雜物、豪宅只剩一根木頭,卻又把東西都買回來了?
    房君一個獨居的閨蜜,在看完電影《我的家裡空無一物》後,忽然福至心靈,於是她本著「新年新氣象」的心理,對家裡進行了一次徹徹底底的大掃除,順便斷舍離了一大堆物品。她的斷舍離有多徹底呢?為了克制高橋的購買慾,每次他往家裡買東西,女兒就跟在屁股後面扔,但完全趕不上添置的速度。終於,無法忍受家裡無處下腳的女兒,對高橋說出了心裡話:「爸,我知道家裡的這些東西對你來說,每一個都有意義,都有存在的必要。可是爸爸,因為它們,家裡已經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了,這讓我很崩潰。」「你要知道,你要走了的話,對於我們來說,這些全部都是垃圾。」
  • 看完了神仙姐姐的衣櫃,我覺得斷舍離並不是扔扔扔,而是整理and堅持
    之前也不是沒有行動過斷舍離之扔扔扔,可是沒過多久,又忍不住買新的,買比之前更貴的。直到有一天我明白了,原來家中井井有條並不是扔扔扔,而是會整理and有堅持。這些道理是我的神仙姐姐——蜜絲盧教我的。你會問我啊,神仙姐姐是who啊?答:就是前幾天做了一個讓人「絕望」的拼布包那位。沒看那篇文章的戳下面的連結:從此愛馬仕是路人?!
  • 《斷舍離》|讀懂斷舍離,人生從此豁然開朗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減少不必要的購買;舍:捨棄多餘的廢物,從現有物品中做減法;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如果你以為這就是斷舍離,那說明你還沒有領悟到期中的核心要義。下面讓我帶大家一起深度學習斷舍離更為精髓的思維方式。
  • 日本斷舍離生活,太太一天清理一點雜物,該扔就扔,全屋輕盈清爽
    「斷舍離」熱潮,從興起到現在已經很多年了,依舊備受人們推崇。這位日本太太的斷舍離家居生活,在網上俘獲許多粉絲的放心。太太堅持一天清理一點雜物,扔掉家中亂七八糟的雜物之後,生活都變得輕盈起來。家中雜物該扔就扔,只做物質的減法,精神的加法。